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10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机辅助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圆筒状织物也称圆筒布,圆筒布的织造方式有机织和针织之别,机织如有梭织机织造,针织如针织圆机织造,但是在不少情况下需要借助于有梭织机织造圆筒状织物,例如当圆筒状织物的纬纱的表现形式为连续时,那么只能采用有梭织机织造。有梭织机的引纬是靠投梭(业界也称穿梭或引纬)运动来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使双层布两侧布边的稀密度比中间区域的稀密度密,于是当在打开双层布形成圆筒布时,圆筒布布面稀密度的整体均匀一致性受到影响。已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是在两侧即对应于布边的两侧各加设一特线处置,具体可参见作为高等纺织院校教材的《织物组织与纹织学》上册的第150-152页,特线也称张紧线,藉由张紧线对布边两侧起到撑幅作用,但是在投梭即引纬过程中由于张紧线的张紧效果较为脆弱,因而会出现偏动,从而使布边的两侧纱线呈波浪形,不足以保障圆筒状织物的质量。因为如前述,在打开双层布形成圆筒布时,可显见纱线(先前处于布边处的纱线)呈波浪形的现象。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648306A推荐有“机织管状织物弹性内幅撑”,该专利方案是在机织双层布的两层布间安装一内撑幅板(专利称撑幅板),该内撑幅板在有梭织机弓I纬时撑开双层布的两边,从而保证双层布两边和布面的稀疏密度的均匀性,并且内撑幅板可随钢筘的打纬运动而在织口处沿着经纱方向运动,即,在引纬时内撑幅板伸出织口,而在打纬时随着打纬力缩回织口,因而可以客观体现该专利申请的说明书第2页倒数第5行至第3页第I行所述的技术效果。但是,该专利申请存在以下缺憾其一,为了保证内撑幅板复位,因此在内撑幅板与稳定板之间设置有一对弹簧(专利称左、右弹簧),然而弹簧的设置会降低纬纱密度,从而对圆筒状织物的质量产生影响;其二,弹簧容易产生疲劳现象,而当弹簧出现疲劳后,会严重影响内撑幅板的复位,如果不及时更换则导致内撑幅功能削弱乃至消失;其三,结构复杂并且安装使用麻烦。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厂区进行了反复的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弹簧使内撑幅板复位而藉以避免对纬纱密度产生影响、有利于保障持久的撑幅效果而藉以体现免维护保养和有益于体现结构简练并且安装使用方便而藉以节约成本的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所述的织机包括机座和位于机座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钢筘,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包括一托架,该托架固定在所述机座朝向所述钢筘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内撑幅板,在该内撑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贯通内撑幅板的厚度方向的磁铁嵌腔,在各磁铁嵌腔内嵌设有磁铁,磁铁与所述托架相吸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架包括第一、第二钢条托臂和钢条,第一钢条托臂以水平状态固定在所述机座朝向所述钢筘的一侧的一端,第二钢条托臂以水平状态固定在机座朝向钢筘的一侧的另一端,并且与第一钢条托臂相对应,钢条的一端与第一钢条托臂固定,而另一端与第二钢条托臂固定,所述的磁铁与所述钢条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相吸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撑幅板为非金属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非金属板为塑料板或尼龙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磁铁嵌腔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磁铁嵌腔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通过设置在内撑幅板的磁铁嵌腔内的磁铁与固定在机座上的托架相吸合,因而摒弃了弹簧,避免了对纬纱密度产生影响;其二,由于无需使用弹簧,因此能够保障持久而稳定的内撑幅效果,无需维护与保养;其三,整体结构简练,安装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暨应用例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和图2,在图1中给出了属于公知技术范畴的织机的机座I和对应于机座I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起打纬作用的钢筘2,在机座I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转动地配设有一导布棍11和一卷布棍12。在前述的钢筘2上具有筘齿21。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申请人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圆筒状织物5 (即双层布),前述的各相邻筘齿21之间穿设有经纱51,由于是圆筒状织物5,因此具有一织口 6,图示的梭子7在织口 6内完成引纬即引入纬纱52 (图2示),引入的纬纱52由钢筘2进行打纬。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推荐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包括一托架3和一内撑幅板4,托架3固定在前述机座I朝向钢筘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内撑幅板4与托架3相吸合。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托架3包括第一、第二钢条托臂31、32和钢条33,第一钢条托臂31以水平状态固定在机座I朝向钢筘2 —侧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而第二钢条托臂32固定在机座I朝向钢筘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钢条33的一端通过螺钉331或者通过焊接方式与第一钢条托臂31固定,钢条33的另一端同样通过螺钉331或者通过焊接与第二钢条托臂32固定。在前述的内撑幅板4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自内撑幅板4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磁铁嵌腔41,各磁铁嵌腔41内嵌设有一磁铁411,磁铁411与前述的钢条33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相吸合。前述的内撑幅板4为非金属板,并且优选使用塑料板、尼龙板或光滑的木板。前述的一组磁铁嵌腔41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当磁铁嵌腔41为两个时,那么其中一个开设于内撑幅板4的一端,而另一个则开设于内撑幅板4的另一端;当磁铁嵌腔41的数量为三个时,那么分别开设于内撑幅板4的两端和中部,即两端和中部各开设一个磁铁嵌腔41 ;当磁铁嵌腔41的数量为四个或以上时,那么在内撑幅板4的两端各开设一个,而其余则间隔地位于内撑幅板4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磁铁嵌腔41的形状为长方形,但也可以为圆形或其它类似的形状,磁铁411的形状与磁铁嵌腔41的形状保持亦步亦趋的适应性关系。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磁铁411转移到前述钢条33上,并且在前述的内撑幅板4上嵌设供磁铁411吸合的铁块,那么应当视为等效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范畴。又,如果将第一、第二钢条托臂31、32和钢条33构成为一体结构,那么应当同样视为等效性变化而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容范畴。申请人:结合图1和图2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梭子7引纬后并且由钢筘2打纬时,钢筘2同时作用于位于圆筒状织物5的上、下层布53、54之间的并且对应于织口6处的前述的内撑幅板4,使内撑幅板4朝着圆筒状织物5的方向位移,即退出织口 6而完全进入上、下层布53、54之间,而当钢筘2完成打纬后,那么由于磁铁411仍处在得以与钢条33朝向上的表面相吸合的范围内(区域内),因此内撑幅板4在磁铁411的作用下回复到与钢条33的吸合状态,此时,内撑幅板4朝向织口 6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探入到织口 6,探入程度约为O. 8-1. 2 Cm,退出程度同例,从而始终由内撑幅板4对织口 6的部位进行撑幅,使构成圆筒状织物5的上层布53与下层布54的长度方向的边缘部位的密度与中部区域的密度相一致(图2示),确保了圆筒状织物5的质量。依据专业常识,当圆筒状织物5的门幅宽窄变化时,那么内撑幅板4的长度也作适应性变化,以保证内撑幅板4的两端始终对双层布即圆筒状织物5的布边有效撑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巧妙地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尤其经本申请人将本实用新型配置到织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双层布即前述的圆筒状织物5在打开后形成用于制作包装袋或其它类似的包装物的圆筒布时未发现密度不均匀现象,因此客观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所述的织机包括机座(I)和位于机座(I)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钢筘(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包括一托架(3),该托架(3)固定在所述机座(I)朝向所述钢筘(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内撑幅板(4),在该内撑幅板(4)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贯通内撑幅板(4)的厚度方向的磁铁嵌腔(41),在各磁铁嵌腔(41)内嵌设有磁铁(411),磁铁(411)与所述托架(3)相吸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3)包括第一、第二钢条托臂(31、32)和钢条(33),第一钢条托臂(31)以水平状态固定在所述机座(I)朝向所述钢筘(2)的一侧的一端,第二钢条托臂(32)以水平状态固定在机座(I)朝向钢筘(2)的一侧的另一端,并且与第一钢条托臂(31)相对应,钢条(33)的一端与第一钢条托臂(31)固定,而另一端与第二钢条托臂(32)固定,所述的磁铁(411)与所述钢条(33)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相吸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撑幅板(4)为非金属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金属板为塑料板或尼龙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磁铁嵌腔(41)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铁嵌腔(41)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专利摘要一种织机用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属于织机辅助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机座和位于机座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钢筘,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状织物撑幅装置包括一托架,该托架固定在所述机座朝向所述钢筘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一内撑幅板,在该内撑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组贯通内撑幅板的厚度方向的磁铁嵌腔,在各磁铁嵌腔内嵌设有磁铁,磁铁与所述托架相吸合。优点由于通过设置在内撑幅板的磁铁嵌腔内的磁铁与固定在机座上的托架相吸合,因而摒弃了弹簧,避免了对纬纱密度产生影响;由于无需使用弹簧,因此能够保障持久而稳定的内撑幅效果,无需维护与保养;整体结构简练,安装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D03J1/06GK202898705SQ2012206175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钱俊, 卜芳芳, 陈小波 申请人: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