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38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箱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纺丝箱体进行纺丝时,需要利用导热油来保证箱体温度的均匀性。而在现有技术中油泵设置的高度高于纺丝箱体内导热油液位,这样容易导致油泵抽不上油,油泵工作过程中容易吸进空气,降低热循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纺丝箱体内腔中的进油管,所述的进油管连接设置在纺丝箱体下方的油泵,所述的油泵连接设置在纺丝箱体顶部的回油管。所述的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与纺丝箱体底部的距离为10 30cm。所述的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泵设置纺丝箱体下方0.2 Im处。上述的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进油管设置在距纺丝箱体底部10 30cm处,将油泵设置纺丝箱体下方0.2 Im处,将回油管设置在纺丝箱体顶部,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有效保障导热油循环,减小油泵空转的几率,确保纺丝箱体温度的均匀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纺丝箱体;2_进油管;3-油泵;4_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所示,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包括设置进油管2、油泵3和回油管4。进油管2设置在纺丝箱体I内腔中,并且进油管2的位置位于距纺丝箱体I底部10 30cm处,这样保证了纺丝箱体I最高温度的导热油从纺丝箱体I抽出。进油管2连接设置在纺丝箱体I下方的油泵3,油泵3具体设置在纺丝箱体I下方0.2 Im处,这样保证导热油处在低位处,防止油泵3空转。油泵3连接设置在纺丝箱体I顶部的回油管4,导热油从纺丝箱体I顶部进入。工作时,导热油从进油管2进入,通过油泵3进入回油管4,最后进入纺丝箱体I内腔中,依次循环。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纺丝箱体(I)内腔中的进油管(2),所述的进油管(2)连接设置在纺丝箱体(I)下方的油泵(3),所述的油泵(3)连接设置在纺丝箱体(I)顶部的回油管(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2)与纺丝箱体(I)底部的距离为10 3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泵(3)设置纺丝箱体(I)下方0.2 Im处。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属于纺丝箱体技术领域。其包括设置在纺丝箱体内腔中的进油管,所述的进油管连接设置在纺丝箱体下方的油泵,所述的油泵连接设置在纺丝箱体顶部的回油管。上述的一种用于纺丝箱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进油管设置在距纺丝箱体底部10~30cm处,将油泵设置纺丝箱体下方0.2~1m处,将回油管设置在纺丝箱体顶部,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有效保障导热油循环,减小油泵空转的几率,确保纺丝箱体温度的均匀性。
文档编号D01D13/02GK202968806SQ20122063895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华立明, 魏燕琼, 徐红波, 邵建农, 石咏会 申请人:杭州贝斯特化纤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