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缝纫机变距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12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缝纫机变距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袋自动缝合输送装置,确切地说公开了一种自动缝纫机变距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包装袋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且低附加值的行业,针对用工和成本压力,近年来该行业的许多厂家以及包装袋生产设备制造商,不约而同地对设备进行自动化研发或改造。我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切磋和交流,并通过生产实践,结合实际操作工艺,逐步开发了包装袋自动双头卷折、包缝、缝合、分切、叠放等系统加工工艺,形成一套完备的自动化生产工艺流程。包装袋两头封口纸缝合线头,无论是水泥罐装使用和包装袋材料消耗上,都有统一要求,为可拉开的活扣留2扣,拉不开的死扣留I扣。由于水泥袋的形状特性,多年来自动缝纫装置一直无法完成该要求。例如:参见图1,水泥包装袋两端封口的包缝纸长度为A,A=包装袋宽度+2b,其中b为包装袋两边预留出的包缝纸的长度,根据GB要求,b= 2 3cm,而水泥包装袋的上口,因为需要预留阀口,阀口的宽度为4 5cm,当包装袋上口被包缝纸包缝后,从阀口包缝处到包装袋边缘的距离恰好等于b。而通过现有的自动缝纟刃装置加工出的包装袋,底口包缝纸预留长度符合GB要求,即包缝纸长度为A,A=包装带宽度+2b,其中b=2 3cm,而包装袋上口的包缝纸长度为A,A=包装袋上口实际包缝长度+2b+b2,即在阀口处外端的包缝纸b2则属于多余的消耗,不仅浪费包缝纸,而且影响产品的美观而且不符合国家对编织袋生产的要求,b2看似不过是几公分的长度,但是大部分的包装袋生产企业,每年的生产量多达数亿条,像我们的企业每年生产编织袋在2亿条以上,集腋成裘,所以对包装袋上口带有阀口的自动包缝缝合,现有的设备无法完成。 发明内容自动缝纫机变距输送装置,通过改变输送带输送到缝纫机针下的传递速率,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由:A1辊(I )、A2辊(2 )、尼龙压轮(2 ’)、A3辊(3 )、铁质压轮(3’)、B辊(4)、、辊(5)、输送带a (6)、输送带b (7)、输送带c (8)、动力轮(9)、皮带a(9’)、第一被动轮(10)、第二被动轮(11)、皮带b (11’)、第三被动轮(12)构成,AJi(I)与A2辊(2)之间经输送带a (6)连接,A3辊(3)与B辊(4)之间经输送带b (7)连接,B辊(4)与A5辊(5)之间经输送带c (8)连接;输送带a (6)上设置两个尼龙压轮,其中一个尼龙压轮(2’)压置在A2辊(2)的上方,使输送带a (6)从该尼龙压轮(2’)与A2辊(2)之间通过,输送带b (7)上设置两个尼龙压轮及一个铁质压轮(3 ’),其中铁质压轮(3 ’)压置在A3辊(3 )上,使输送带b (7)从铁质压轮(3’)与^辊(3)之间经过,输送带c (8)上也设置两个与输送带b (7)上同样的尼龙压轮;其中仏辊(1)、么2辊(2)、A3辊(3)及A5辊(5)的直径相同,B辊的直径较A类辊(此处将A1辊、A2辊、A3辊及A5辊简称为A类辊)的直径大10 20mm ;B辊(4)的下方设置动力轮(9),B辊(4)的轴端固置第一被动轮(10),A3辊(3)的轴端固置第二被动轮(11),4辊(2)的轴端固置第三被动轮(12),且动力轮(9)、第一被动轮( ο )、第二被动轮(11)及第三被动轮(12 )均处于输送带的的同一侧,第二被动轮(11)的直径较第三被动轮(12)的直径小2 4cm ;动力轮(9)经皮带a (9’)与B辊(4)及B辊(4)两侧的输送带b (7)与输送带c (8)上的靠近B辊(4)的尼龙压轮形成“V”字形连接;第二被动轮(11)经皮带b (11’)与第三被动轮(1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辊(4)包括变径辊(4’),变径辊(4’)处于B辊(4)的中段,变径辊(4’ )两端至输送带边缘的节段为B辊
(4)的辊体,即B辊(4)的辊体有两段,其长度均为15 20cm,处于变径辊(4’)的两端,并与变径辊(4’)同轴心且一体成型,变径辊(4’)的直径与A类辊的直径相同,即B辊(4)的直径较变径辊(4’)大10 20mm ;所述的输送带b (7)为一整幅带体,将A3辊(3)与B辊
(4)上的变径辊(4’)连接,所述的输送带c (8)为两条宽度同为15 20cm的带体,将B辊(4)与、辊(5)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仅通过改变输送带上B辊(4)的节段直径,即可改变产品在输送带上的传送间距,实现包装袋口与袋底在不同间距下分别缝合,确保了包装袋两端预留的包缝纸线符合GB对该类产品的生产要求,减少了包缝纸的材料浪费;2.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显著,也适于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3.本实用新型将包装袋生产完全自动化,提高了生效率,确保了产品质量,节省人力资源,特别是针对大型生产企业,效果极为显著。

参见附图是本实 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A1辊(I)、A2辊(2)、尼龙压轮(2’)、A3辊(3)、铁质压轮(3’)、B辊(4)、、辊(5)、输送带a (6)、输送带b (7)、输送带c (8)、动力轮(9)、皮带a (9’)、第一被动轮(10)、第二被动轮(11)、皮带b (11’)、第三被动轮(12);其中A类辊(为称呼方便将A1辊、A2辊、A3辊、A5辊简称为A类辊,不应理解为对某一技术特征的限定)为同径,B辊(4)的直径较A类辊的直径大10 20mm,将A类辊与B辊按照既定方案经各输送带连接,将各被动轮通过不同皮带连接在一起,并与动力轮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传动系统。实施例,启动动力轮(9),在皮带(9’)的带动下第一被动轮(10)、输送带b (7)及输送带c (8)上的压轮均同步运转,第一被动轮(10)同时带动B棍(4)同步运转,B棍(4)的变径辊(4’)经输送带b (7)带动A3辊(3)运转,B辊(4)经输送带c (8)带动、辊(5)运转,第二被动轮(11)与A3棍(3)同步运转,并经过皮带b (11’)带动第三被动轮(12),第三被动轮(12)带动A2棍(2)同步运转,A2棍(2)经输送带a (6)带动A1棍(I)同步运转;由于各被动轮的直径不同,因此输送带a (6)、输送带b (7)、输送带c (8)传递的速度各不相同,输送带a (6)的传递速度较输送带b (7)的传递速度略慢,而输送带b (7)的传递速度较输送带c (8)传递速度略慢,经实践操作,包装袋半成品在输送带a (6)上的传递间距被初步确定后,在尼龙压轮(2 ’)及铁质压轮(3 ’)的传接作用下,进入输送带b (7 ),由于输送带b (7)上的铁质压轮(3’)与A3辊(3)之间的压力比尼龙压轮(2’)与A2辊(2)之间的压力大,且输送带b (7)的传递速度较之输送带a (6)的传递速度略快,因此当包装袋料递解到铁质压轮(3’)与A3辊(3)之间时,有一种抽拽的拉力作用,并在输送带b (7)上设置的两个尼龙压轮的作用下,确保了变速后传递的稳定性,并且包装袋半成品在输送带b (7)上的间距可保持在I 2cm,包装袋半成品在输送带b (7)上被包缝纸折边包缝口部,并从两块袋料间距中间被剪切,由于包装袋阀口的宽度为4 5cm,加上相邻包装袋之间的间距I 2cm,可使用间距即为6 8cm,剪切后包缝纸两端的预留长度恰好为3 4cm,符合GB要求;当包装袋半成品被传递到输送带c (8)上时,由B辊(4)分不同节段,而且连接着两种不同运行速率输送带b (7)及输送带c (8),输送带c (8)的运行速度比输送带b (7)的传动速率略快,因此当包装袋半成品经过B辊(4)时在输送带c (8)的迅速向前推进,拉开了与紧随其后的相邻袋料之间的间距,此时的袋料间距变成为6 7cm,而且在输送带c
(8)上被包缝纸折边包缝袋底,并在相邻袋料间距中间被剪切,因此确保了包装袋底部包缝后两端预留的包缝纸线长度均为3 4cm,符合GB对包装袋生产的要求,节省了包缝纸。
权利要求1.自动缝纫机变距输送装置,包括:A1辊(I)、A2辊(2)、尼龙压轮(2 ’)、A3辊(3 )、铁质压轮(3’)、B辊(4)、、辊(5)、输送带a (6)、输送带b (7)、输送带c (8)、动力轮(9)、皮带a (9’)、第一被动轮(10)、第二被动轮(11)、皮带b (11’)、第三被动轮(12)构成,AJi(I)与A2辊(2)之间经输送带a (6)连接,A3辊(3)与B辊(4)之间经输送带b (7)连接,B辊(4)与A5辊(5)之间经输送带c (8)连接;输送带a (6)上设置两个尼龙压轮,输送带b (7)上设置两个尼龙压轮及一个铁质压轮(3’),输送带c (8)上也设置两个与输送带b (7)上同样的尼龙压轮;B辊(4)的下方设置动力轮(9),B辊(4)的轴端固置第一被动轮(10),A3辊(3)的轴端固置第二被动轮(11),A2辊(2)的轴端固置第三被动轮(12),且动力轮(9)、第一被动轮(10 )、第二被动轮(11)及第三被动轮(12)均处于输送带的的同一侧;动力轮(9 )经皮带a (9’)与B辊(4)及B辊(4)两侧的输送带b (7)与输送带c (8)上的靠近B辊(4)的尼龙压轮形成“V”字形连接;第二被动轮(11)经皮带b (11’)与第三被动轮(12 )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辊(4)包括变径辊(4’),变径辊(4’)处于B辊(4)的中段,变径辊(4’)两端至输送带边缘的节段为B辊(4)的辊体,即B辊(4)的辊体有两段,其长度均为15 20cm,处于变径辊(4’)的两端,并与变径辊(4’)同轴心且一体成型,变径辊(4’)的直径与A类辊的直径相同,即B辊(4)的直径较变径辊(4’)大10 20mm ;所述的输送带b(7)为一整幅带体,将A3辊(3)与B辊(4)上的变径辊(4’)连接,所述的输送带c (8)为两条宽度同为15 20cm的带体,将B辊(4)与A5辊(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变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带a(6)上设置的两个尼龙压轮,其中一个尼龙压轮(2’ )压置在A2辊(2)的上方,使输送带a (6)从该尼龙压轮(2’)与A2辊(2)之间通过;所述的输送带b (7)上设置的铁质压轮(3’ )压置在A3辊(3)上,使输送带b (7)从铁质压轮(3’)与A3辊(3)之间经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变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1辊(I)、A2辊⑵、A3辊(3)及A5辊(5)的直径相同,B辊的直径较A类辊的直径大10 20mm,其中,A类辊为A1辊、A2辊、A3辊及A5辊的简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机变距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被动轮(11)的直径较第三被动轮(12)的直径小2 4cm。
专利摘要自动缝纫机变距输送装置,主要由若干个A类辊及B辊,若干尼龙压轮及1铁质压轮,输送带a、b、c,动力轮、皮带a、b,3个被动轮构成,A1辊与A2辊经输送带a连接,A3辊与B辊经输送带b连接,B辊与A5辊经输送带c连接;A类辊的直径相同,B辊的直径较A类辊的直径大10~20mm;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辊包括变径辊,变径辊处于B辊的中段,变径辊两端至输送带边缘的节段为B辊的辊体,即B辊的辊体有两段,其长度均为15~20cm,处于变径辊的两端,并与变径辊同轴心且一体成型,变径辊的直径与A类辊的直径相同;所述的输送带b为一整幅带体,所述的输送带c为两条宽度同为15~20cm的带体,将B辊与A5辊连接。
文档编号D05B33/00GK203065790SQ20132001873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5日
发明者高保平, 朱乐超, 李斌, 石刚, 赵安俊, 徐从俊 申请人:江苏森帝塑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