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54694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材料技术的发展,普通面料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多元化的要求,功能性纤维和面料在这方面则体现出自己先天的优势,可以满足人们对面料越来越多元化,甚至苛刻的要求。但是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功能性纺织面料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在满足人们综合需求方面有时力有不逮。在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时,为了促进水分从浸水的衣物中快速脱离,加大衣物间的间隙无疑是有利的,但这样一方面导致衣物的保暖性能受损,另一方面其效率提高的不明显,在衣物晾晒效率的提高方面不具有实用性。2011年06月01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0880127912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通过利用一种含有水汽可激活单元的材料,使得潮湿环境中织物之间的空隙变大,干燥环境下织物之间的空隙恢复到较小的状态,解决了衣物透气性和保暖性相结合的问题,但对衣物晾晒效率的提高有限。2014年12月17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410470990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光发热功能性纤维及其纺丝加工工艺及面料,通过加入色素用炭黑粒子实现了纺织品在光照条件下快速升温的效果,并有了更好的蓄热性能,但一方面它无法解决出汗时衣物粘着与皮肤的问题,另一方面它在解决衣物晾晒效率低下的问题时,显得力有不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以解决衣物在晾晒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显著提高衣物晾晒效率,并保证晾晒完成后保暖性更佳,同时防止衣物粘着与皮肤,引发穿戴者不适。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所述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的纱线是一种包芯纱,纱芯部分由一种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组成,缠绕部分由一种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由重量份数为60份~8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15份~20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5份~20份的色母粒熔融纺丝而成;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是一种遇水卷曲率变小的纤维;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比在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更大时发生卷曲变形;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恢复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时卷曲率恢复,以恢复面料的初始状态。作为改进,所述常规纤维包括化学纤维,所述的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或合成纤维。作为改进,所述纱芯部分的捻数为100~200T/m;所述缠绕部分的捻数为100~200T/m。作为改进,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比在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更大时,自身卷曲变形引起所述纱芯部分卷曲收紧,同时所述纱芯部分横截面积减小;所述纱芯部分横截面积的减小导致包芯纱整体横截面积减小,包芯纱之间的空隙变大。作为改进,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的升温蓄热过程在光照下进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在阳光照射下,由于纤维中加入了色素用炭黑粒子,使得所述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具备快速升温蓄热的功能;同时,潮湿环境下,比如衣服经水洗涤后,由于包芯纱发生变形,纱线横截面积变小,具体来说就是纱芯部分中遇水卷曲率变小的纤维卷曲率变小,使得面料纱线之间的空隙变大,方便衣物中的水分的逃逸。最终可形成这样一种预料不到的效果:衣物经水清洗时,衣物中的污渍和杂物更容易的从变大了的空隙之间脱离衣物,提高衣物的易清洁性能;衣物清洗后,晾晒时,一方面,因面料纱线之间的空隙变大,水分更容易从变大了的空隙之间脱离衣物,另一方面阳光下晾晒的面料缠绕部分迅速升温蓄热,对内部的纱芯部分进行一种烘干,以加快衣物内水分的蒸发过程,提高衣物晾晒效率,面料内变大的空隙可以加快面料升温蓄热时水分的蒸发,蒸发出来的水分可以更容易的从变大的空隙之间脱离衣物,随着水分的蒸发,纱线横截面积逐渐恢复,纱线间的空隙逐渐变小,面料本身的保温性能逐步得以加强,阳光下,面料升温蓄热得到的热量不易散失,此时面料的升温蓄热功能逐步得到加强,而加强了升温蓄热功能的面料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提高面料中水分的蒸发效率,以提高衣物晾晒效率。在这种相互作用下,面料中的水分更快的被蒸发,同时被蒸发出来的水分也更容易的从面料的空隙中脱离面料。如此,就大大提高了衣物在晾晒过程中的晾晒效率,而且由于面料在所处环境湿度恢复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时卷曲率恢复,即纱线的横截面积可以恢复,可保证晾晒完成后衣物保暖性不受影响,同时,由于色素用炭黑粒子的存在,衣物的保暖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在衣物穿戴者出汗的情况下又可以提高衣物的透气性,不至于使衣物粘着与皮肤,引发穿戴者不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面料未变形时的示意图。图2为面料遇水变形后的示意图。图3为包芯纱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包芯纱,2.纱芯部分,3.缠绕部分,4.空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实施例一图1为面料未变形时的示意图、图2为面料遇水变形后的示意图、图3为包芯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所述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的纱线是一种包芯纱1,纱芯部分2由一种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组成,缠绕部分3由一种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组成;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由重量份数为6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20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20份的色母粒熔融纺丝而成;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是一种遇水卷曲率变小的纤维;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比在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更大时发生卷曲变形;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恢复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时卷曲率恢复,以恢复面料的初始状态;所述常规纤维包括化学纤维,所述的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或合成纤维;所述纱芯部分2的捻数为100T/m;所述缠绕部分3的捻数为100T/m;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在所处环境湿度比在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更大时,自身卷曲变形引起所述纱芯部分2卷曲收紧,同时所述纱芯部分2横截面积减小;所述纱芯部分2横截面积的减小导致包芯纱1整体横截面积减小,包芯纱1之间的空隙4变大;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的升温蓄热过程在光照下进行。所述遇水卷曲率变小的纤维形成用纤维优选自未卷曲复合纤维,所述未卷曲复合纤维由吸水、自身伸长性相互不同且接合成并列型的聚酯树脂成分和聚酰胺树脂成分构成,上述未卷曲纤维中的聚酯树脂成分优选包含具有0.30~0.43的特性粘度的聚酯树脂,上述聚酰胺树脂成分优选包含具有1.0~1.4的特性粘度的聚酰胺树脂;所述未卷曲复合纤维在加热过程中施行卷曲显现处理;所述加热过程的温度优选为110~135℃,加热过程最高温度的维持时间为5~40分钟的范围内;当面料浸水时,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所处环境湿度比在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更大,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卷曲变形,具体来说,就是卷曲率变小,包芯纱整体横截面积变小,纱线之间的空隙变大,衣物内的污渍和杂物可以更容易的从增大了的空隙之间脱离,提高衣物的易清洁性能;当面料晾晒完成后,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所处环境湿度恢复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卷曲率恢复,面料间的间隙恢复初始状态,以恢复面料的初始状态。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在阳光照射下,由于纤维中加入了色素用炭黑粒子,使得所述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具备快速升温蓄热的功能;同时,潮湿环境下,比如衣服经水洗涤后,由于包芯纱发生变形,纱线横截面积变小,具体来说就是纱芯部分中遇水卷曲率变小的纤维卷曲率变小,使得面料纱线之间的空隙变大,方便衣物中的水分的逃逸。最终可形成这样一种预料不到的效果:衣物经水清洗时,衣物中的污渍和杂物更容易的从变大了的空隙之间脱离衣物,提高衣物的易清洁性能;衣物清洗后,晾晒时,一方面,因面料纱线之间的空隙变大,水分更容易从变大了的空隙之间脱离衣物,另一方面阳光下晾晒的面料缠绕部分迅速升温蓄热,对内部的纱芯部分进行一种烘干,以加快衣物内水分的蒸发过程,提高衣物晾晒效率,面料内变大的空隙可以加快面料升温蓄热时水分的蒸发,蒸发出来的水分可以更容易的从变大的空隙之间脱离衣物,随着水分的蒸发,纱线横截面积逐渐恢复,纱线间的空隙逐渐变小,面料本身的保温性能逐步得以加强,阳光下,面料升温蓄热得到的热量不易散失,此时面料的升温蓄热功能逐步得到加强,而加强了升温蓄热功能的面料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提高面料中水分的蒸发效率,以提高衣物晾晒效率。在这种相互作用下,面料中的水分更快的被蒸发,同时被蒸发出来的水分也更容易的从面料的空隙中脱离面料。如此,就大大提高了衣物在晾晒过程中的晾晒效率,而且由于面料在所处环境湿度恢复初始状态时的环境条件湿度时卷曲率恢复,即纱线的横截面积可以恢复,可保证晾晒完成后衣物保暖性不受影响,同时,由于色素用炭黑粒子的存在,衣物的保暖性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在衣物穿戴者出汗的情况下又可以提高衣物的透气性,不至于使衣物粘着与皮肤,引发穿戴者不适。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重量份数为15份~20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但是可以预料,更多分量的色素用炭黑粒子在加强衣物的升温蓄热功能上是有利的,对于衣物的快速除湿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也是有利的,但本发明采用重量份数为15份~20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即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没有必要采用更多价格更贵的色素用炭黑粒子;经多次实验发现所述纱芯部分和缠绕部分具有100~200T/m的捻数时,所述面料效果最佳,捻数高于200T/m时,不利于纱芯部分的变形,捻数低于100T/m时,纱线本身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不足。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由重量份数为8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15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5份的色母粒熔融纺丝而成;所述纱芯部分2的捻数为200T/m;所述缠绕部分3的捻数为200T/m。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由重量份数为7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18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12份的色母粒熔融纺丝而成;所述纱芯部分2的捻数为150T/m;所述缠绕部分3的捻数为150T/m。对比实施例1不含所述功能性纤维的普通面料,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对比实施例2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纱芯部分包括所述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对比实施例3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由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组成,在缠绕部分中加入重量份数为7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18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12份的色母粒。对比实施例4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由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组成,在缠绕部分中加入重量份数为8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15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5份的色母粒。对比实施例5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由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组成,在缠绕部分中加入重量份数为6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20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20份的色母粒。对比实施例6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由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组成,在缠绕部分中加入重量份数为6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30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10份的色母粒。对比实施例7面料纱线采用包芯纱,缠绕部分由所述升温蓄热的功能性纤维组成,在缠绕部分中加入重量份数为60份的常规纤维材料、重量份数为10份的色素用炭黑粒子、以及重量份数为30份的色母粒。将实施例中的面料折叠成两层放置在塑料台面上,在面料中央内侧设置热电偶温度计,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待测面料在光照下的温度变化,试验所用面料结构、面积、厚度均一致;所用光源为松下公司生产的PRF-500WB反射灯;照射距离为30厘米;测定条件为:先用反射灯照射2分钟,立刻关闭反射灯,并在不照射的状态下持续8分钟来测定;测定环境为:20℃、65%RH;测定方法:先将两块待测面料一起测定,然后交换两块待测面料的位置后再次测定,最后计算两次测定的平均值得出实验结果。本发明效果如表1、表2所示:表1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面料与对比实施例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的面料在升温蓄热功能上更胜一筹。表2从表2可以看出:1)在普通面料中加入色素用炭黑粒子可以增强面料的升温蓄热功能,但是其增强效果与本发明相比有所不足。2)在普通面料中减少色素用炭黑粒子的分量,面料的升温蓄热功能有所减弱。3)在普通面料中增加色素用炭黑粒子的分量可以增强面料的升温蓄热功能,但是其增强效果与本发明相比有所不足,本发明提供的面料可以用相对更少分量的色素用炭黑粒子实现更好的升温蓄热功能。将实施例中的面料进行晾晒试验,实验在同一环境下同时进行;试验当天晴天,温度20摄氏度,微风,实验场地周围空旷无遮挡物存在;面料结构、面积、厚度均一致。本发明效果如表3所示:表3从表3可以看出:1)单纯的在普通面料中加入利于除湿的功能性纤维对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效果不明显。2)单纯的在普通面料纤维加入所述的色素用炭黑粒子对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效果不明显。3)在普通面料纤维中加大所述的色素用炭黑粒子分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衣物晾晒的效率,但是,与本发明相比还有较大差距。4)本发明提供的面料与对比实施例相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在提高衣物的晾晒效率上效果显著。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面料在温度为5℃~45℃的环境下效果较佳。温度低于5℃或者高于45℃时变形能力受到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