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713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生活质量提高,服装制造业的劳动力供给大量减少,企业普遍面临熟练技工流失,招工困难等问题。因此,服装生产企业对高自动化和防呆化设备的需求日益旺盛迫切。

目前服装生产流程中仍大量使用传统设备。具体到文胸背扣缝合工艺上,目前这道工序仍使用传统曲折缝缝纫机,文胸及背扣配件的夹装、定位和导向均需要依靠手工执行,对缝纫工人的工作技能熟练度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劳动强度高,缝制品质不稳定,返工率高,效率低下。

为解决现有生产工艺操作复杂,产品品质不稳定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自动装夹文胸与背扣配件,并自动移送文胸完成缝合工序,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缝纫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装夹文胸与背扣配件、缝纫过程中自动移动文胸的缝纫机,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一种缝纫机包括缝台、驱动组件、机头和机针,所述缝台与所述机头连接,所述机针设于所述机头之上,所述机针垂直于所述缝台,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机头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在所述机头上做相对于机头平移,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还包括夹模装置,所述缝纫机的夹模装置包括底模组件、 顶模组件和离合组件,所述底模组件和所述顶模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底模组件和所述顶模组件位于所述缝台上方并平行于所述缝台,所述离合组件连接在所述机头上;

所述底模组件包括模板,所述顶模组件设于所述底模组件之上,所述顶模包括支架、压板、压片、滑动机构和卡位键,所述压板为平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模板平行,所述压板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平行或垂直于所述底模组件和所述顶模组件的运动方向,所述滑块在所述导轨上滑动;

所述压片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压片平行于所述压板,所述卡位键设于所述滑块之上,所述压片、所述滑块和所述卡位键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所述离合组件包括卡槽和推拉机构,所述推拉机构与所述卡槽连接,所述推拉机构可带动所述卡槽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卡槽可与所述卡位键接合和分离。

进一步,所述底模组件还包括桥板,所述桥板将所述支架和所述导轨连接起来。

进一步,所述顶模组件还包括压布爪,所述压布爪设于所述压板底面的边沿。布爪底面设有防滑纹,防止布料在移送过程中发生相对于夹模组件的位移,使装夹效果更好。模板和压布爪之间的间隙起到了主要的装夹作用。

进一步,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平行于导轨布置,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滑块移动时,弹性件会被拉伸,当外部对滑块施加的力消失时,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回复力将滑块拉回,使滑块复位。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或橡皮筋。拉簧和橡皮筋均为常见的拉伸弹性件,其形变产生的弹性回复力较为可靠。

进一步,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阻碍所述滑块在 所导轨上的移动。限位件阻止了滑块从滑轨中滑出并与所述弹性件协同定位所述滑块。

进一步,所述压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槽位,每个所述槽位的连线平行于所述导轨。槽位可避让文胸背扣的钩扣的金属钩,使所述压布爪能够压实在布料上。

进一步,所述卡位键包括螺丝和轴承,所述轴承套在所述螺丝上。缝纫过程中卡位键在卡槽内来回滑动,采用轴承套接在螺钉外部的结构,使轴承与卡槽接触,轴承面的滚动摩擦系数低,使夹模组移动顺畅并增加了定位键和卡槽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推拉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卡槽连接。活塞杆伸出时推进卡槽,使卡槽与卡位键接合,活塞杆缩进时拉回卡槽,使卡槽与卡位键分离。

进一步,所述气缸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控制所述缝纫机的自动动作执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通过底模组件和顶模组件装夹文胸及背扣配件,底模组件和顶模组件带动文胸一起相对机针运动,达到自动依所需线迹图形缝合的效果。顶模组件上的压片通过滑轨机构和离合组件的结构,使压片相对于机针的位置保持不变,在缝纫过程中时刻压住机针穿刺点周围的布料,是一种可自动装夹文胸及背扣配件并自动移送文胸,按设定线迹完成背扣缝合、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缝纫机。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缝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缝纫机的底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缝纫机的顶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缝纫机的离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缝纫机;10-缝台;20-驱动组件;30-机头;31-机针;40-底模组件;41-模板;411、531-条形通槽;42-支板;50-顶模组件;51、543a、64-支架;52-压板;521-槽位;53-压片;54-滑动机构;541-导轨;541a-导轨座;542-滑块;543-弹性件;544-限位件;55-卡位键;551-螺丝;552-轴承;56-桥板;57-压布爪;58-连接板;58a-直角折弯板;58b-挡板;59、63-转接板;60-离合组件;61-卡槽;62-推拉机构;621-缸体;622-活塞杆;623-推板;65-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缝纫机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缝纫机的优选实施例。但是,缝纫机可以通过许多 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缝纫机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缝纫机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缝纫机100包括缝台10、驱动组件20、机头30、机针31和夹模装置。机头30一端连接在缝台10之上,另一端悬空。机针31设于机头30之上,机针31垂直于缝台10,机针31可做上下的往复直线运动。驱动组件20与机头30连接,驱动组件20在缝台10上做相对于机头平移。夹模装置包括底模组件40、顶模组件50和离合组件60。

请一并参阅图2,底模组件40包括模板41和支板42。模板41为长方形的平板并平行的设于缝台10上方。模板41的一边与支板42连接,模板41底面紧贴缝台10的上平面。模板41在远离支板42的一端上设有平行于支板42布置方向的条形通槽411,所述条形通槽411开口朝向缝台10左侧。该条形通槽411使底模组件40在移动时不受到缝台10上其他的组件的阻碍,以便兼容其它缝前预夹装机构协同作业。模板41和支板42通过螺钉 连接。支板42连接在驱动组件20上,驱动组件20可带动支板42一起运动。驱动组件20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可以理解为常见的可移动组件。

顶模组件50设于底模组件40之上,底模组件40和顶模组件50可做任意方向平移运动且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请一并参阅图3,顶模组件50包括支架51、压板52、压片53、滑动机构54和卡位键55。支架51连接在驱动组件20上,驱动组件20可驱动支架51做垂直于缝台平面的升降并带动支架51一起做平行于缝台10平面的任意方向平移。压板52连接在支架51上。本实施例中压板52为长方形的平板。本实施例中压板52为锰钢片制成的长方形琴键式弹簧板。压板52的一端与支架51通过螺钉连接,另一端有至少一条仅一端开放的分割缝,分割缝的开口背离压板52与支架51连接的一端,将压板52分割成琴键状,以适应文胸背带两侧橡筋带比中间部分网纱布厚导致的凹凸不平,使压板52下方的每一块压布爪57都能够压实在布料上。压板52上设有至少两个槽位521,每个槽位521的连线平行于导轨541(下文提到)。本实施例的压板52上设有三个槽位521。

槽位521开在压板52移动方向的悬边上。槽位521为通槽,通槽的形状由所夹布料决定。槽位521的形状与文胸扣其中的钩扣的金属钩形状相匹配,用于避让文胸背扣的钩扣上的金属钩,防止因压板52压在金属钩上导致布料无法被压实。

顶模组件50还包括压布爪57,压布爪57设于压板52底面的边沿,其底面设有防滑纹,以保证文胸背扣不会在移送过程中发生相对于压板52的位移。

滑动机构54包括导轨541、滑块542和导轨座541a。滑块542在导轨541上滑动。导轨座541a为长方体,导轨541设于导轨座541a之上。导轨541平行或垂直于底模组件40和顶模组件50的运动方向。本实施例中导轨541平行于底模组件40和顶模组件50的左右移动方向,即滑块542的滑动 方向也平行于底模组件40和顶模组件50的左右移动方向。

压片53与滑块542连接。本实施例中滑块542顶面上连接有连接板58。连接板58主体为平板,连接板58一端设接板58a,接板58a与连接板58成直角。连接板58的另一端延伸出挡板58b。压片53通过转接板59与连接板58连接,转接板59为直角折弯板。转接板59的一个平面平行于压片53,另一个平面垂直于压片53。转接板59垂直于压片53的部分与接板58a相连,转接板59平行于压片53的部分与压片53相连。滑块542与连接板58、连接板58与转接板59、转接板59与压片53的连接均通过螺钉连接。

压片53平行于压板52。压片53为片状体,压片53上开有条形通槽531。条形通槽531用于避让机针31的穿刺,机针31在工作时穿过条形通槽531。

卡位键55设于滑块542之上。卡位键55包括螺丝551和轴承552,轴承552套在螺丝551上。本实施例中螺丝551连接在连接板58上,卡位键55垂直于压片53。因为缝纫过程中,当夹模组件作前后方向移动时,卡位键55会在卡槽61(下文提到)内相应作前后移动,采用轴承55保证卡位键55的移动顺畅,延长使用寿命。可以理解,卡位键55不一定只能采用螺丝轴承组件还可以采用任意位于连接件上的凸起结构,其形状和结构都不固定,与卡槽61相匹配即可。压片53、滑块552和卡位键55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滑动机构54还包括弹性件543,弹性件543平行于导轨541布置,弹性件543一端与滑块542连接,另一端固定。弹性件543通过支架543a与滑轨座541a相连,支架543a为直角折弯的Z字形弯板。弹性件543一端连接在连接板58上,一端连接在支架543a上。弹性件543为滑块542的复位提供一个弹性拉力。弹性件543为拉簧或橡皮筋,还可以采用弹片等。本实施例的弹性件543为拉簧,其初始状态有一个预拉伸。

滑动机构54还包括限位件544,限位件544可阻碍滑块542在导轨541 上的移动。限位件544连接于滑轨座541a上。限位件544与滑块542接触,限位件544阻挡弹性件543继续将滑块542回拉。本实施例限位件544为扭簧,通过两个螺钉将扭簧中心和其中一个端臂连接在支架543a上,另一个端臂垂直于滑轨座541a并伸出与连接板58的挡板58b接触。扭簧544的作用是为滑块542提供柔性限位,既可以防止滑块542在拉簧543的回拉中脱离滑轨541,并与拉簧543同时对滑块542产生相反方向的推拉,从而准确定位滑块542,确保卡位键55与离合组件60(后续说明)的卡槽61能够准确接合,又可以在缝制过程中利用其弹性特点支持夹模装置做必要的越程移动,即夹模装置主体与滑块542的相对移动超出限位范围。

顶模组件50还包括桥板56,桥板56将压板52和导轨541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中桥板56一端通过螺钉连接在支架51上,桥板56另一端通过螺钉连接于滑轨座541a上。

离合组件60包括卡槽61和推拉机构62,推拉机构62与卡槽61连接,推拉机构62可带动卡槽61做往复运动,卡槽61可与卡位键55接合和分离。推拉机构62为气缸,本实施例选用普通直线气缸。应当理解,该离合组件的推拉机构不限于直线气缸,还可以使用回转气缸、电磁铁等驱动元件,无论使用何种驱动元件实现卡槽与滑块的离合动作,均属于本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气缸包括缸体621和活塞杆622。活塞杆622在缸体621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活塞杆622与卡槽61连接。活塞杆622上连接有推板623,推板623为平板并与活塞杆622一起运动。卡槽61为设有两端开口长槽的方块体,长槽敞口朝下,其方向与缝台10的前后方向平行且前后两端开口。卡槽61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或结构,只要具有与卡位键55卡接作用的卡槽61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推板623通过转接板63与卡槽61连接,转接板63与推板623通过螺钉活动连接,转接板63与卡槽61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将卡槽61连接在活塞杆622上。

离合组件60还包括支架64,支架64为直角折弯板。推拉机构62通过 支架64连接在机头30上。推拉机构62的推拉方向垂直于缝台10,即垂直于卡位键55的端面。推拉机构62推出时卡槽61与卡位键55接合,推拉机构62缩进时卡槽61与卡位键55分离。

离合组件60上还设有传感器65,传感器65为位置传感器。传感器65用于控制缝纫机自动缝纫程序的动作执行。

本实施例的缝纫机100为文胸与背扣夹装缝合专用设备,整个缝纫机的工作原理为:底模组件40平行的设于顶模组件50之下,底模组件40和顶模组件50分别与驱动组件20相连。驱动组件20可驱动顶模组件50做垂直于缝台平面的升降,并带动底模组件40和顶模组件50一起做平行于缝台平面的任意方向平移。模板41和压板52起到夹紧并移送文胸及背扣的作用。驱动组件20带动底模组件40和顶模组件50大幅度移动到上一道工序中装夹文胸及背扣,并将装夹成型的文胸及背扣移送到起缝点。在缝纫机针开始穿刺缝纫动作的同时,驱动组件带动底模组件40、顶模组件50和文胸配合机针穿刺缝纫动作做间歇性移动,以完成设定的线迹图形缝纫。压片53与滑块542连接,滑块542在导轨541上移动,导轨541平行于缝台10的左右方向。驱动组件20驱动顶模组件50下降夹紧文胸背扣时,压片53压在文胸扣上方的机针31穿刺位置上,其条形同槽正对机针31穿刺点,机针31穿过压片53的条形通槽531进行穿刺缝纫。压片53的作用是防止文胸背扣的布料在缝纫过程中随机针31及缝线上下跳动造成线迹变形以及浮线、跳针等影响缝纫品质的现象。

缝纫过程中,机针31的穿刺位置固定,底模组件40和顶模组件50带动文胸扣做间歇性移动。为使压片53的条形同槽始终对准机针31的穿刺点,推拉机构62向下推出卡槽61,使卡槽61与滑块542上的卡位键55接合,将滑块542也就是压片53于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固定,由于卡槽61的滑槽平行于缝台10的前后方向,导轨541平行于缝台10的左右方向,固定在滑块541上的卡位键55可在卡槽61内作前后滑动,滑块542可在导 轨541上作左右方向滑动,从而使卡槽61仅对滑块542也就是压片53作左右方向的定位,而不会对底模组件40及顶模组件50于设定范围内任意方向上的移动发生干涉。随着缝纫工序的进行,底模组件40及顶模组件50将文胸从左向右移送,弹性件543逐渐被拉伸。当线迹图形缝制结束时,底模组件40及顶模组件50移动到最右,滑块542相对于缝台10保持原位,弹性件543拉伸到设定范围的最长,此时推拉机构62向上收拢卡槽61,使卡槽61与卡位键55分离。弹性件543的弹性回复力将滑块542拉回到限位件544的位置,即初始位置,驱动组件20带动底模组件40及顶模组件50移动回到原点,然后驱动顶模组件50向上抬升,松开工件(文胸),准备进行下一个装夹缝制工程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通过底模组件和顶模组件装夹文胸及背扣配件,底模组件和顶模组件带动文胸一起相对机针运动,达到自动依所需线迹图形缝合的效果。顶模组件上的压片通过滑轨机构和离合组件的结构,使压片相对于机针的位置保持不变,在缝纫过程中时刻压住机针穿刺点周围的布料,是一种可自动装夹文胸及背扣配件并自动移送文胸,按设定线迹完成背扣缝合、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缝纫机。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