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968759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上壳体的洗衣机减速离合器。

背景技术:
洗衣机减速离合器是洗衣机中的主要传动部件,作用是降低电动机的转速和增加力矩。现有常规的一些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制动装置为差动式制动带,主要结构包括减速装置、脱水传动装置、离合机构装置、安装在壳体上的制动装置、壳体等。其中,减速装置由皮带轮与输入轴传动连接,传矩轴套与行星轮系传动连接,行星轮系与输出轴传动连接构成;所述的脱水轴传动装置由脱水轴与制动轮紧固连接,传矩轴套与皮带轮以及输入轴传动连接构成。离合装置是棘轮通过棘爪与制动臂传动连接,棘轮与离合抱簧传动连接构成;制动装置为悬挂差动式制动结构,制动带为两头抱紧结构,制动臂与制动带传动连接构成,输入轴安装在制动轮轴内,输出轴安装在脱水轴内,减速装置安装在制动轮内。整个制动轮结构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壳体将减速离合机构作为整体安装在洗衣机底部。由于壳体是支撑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的主体结构,壳体的耐压力强度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壳体结构大多为平板结构,整体耐压力强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上壳体的减速离合器,使得减速离合器的强度更优。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所述减速离合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输入轴、输出轴、制动部和离合部;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设置,输出轴外套设有内桶轴,输出轴活动安装在内桶轴内;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设有减速结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向上隆起的隆起结构,其具有顶面、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隆起结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具有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在所述隆起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具有开口,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与所述隆起结构的顶面平行。所述隆起结构为沿隆起结构轴线贯通的通槽;所述隆起结构的第一端处的两侧壁具有第一斜壁和第二斜壁,所述第一斜壁和第二斜壁之间形成第一端向外扩大的开口;所述隆起结构的第二端处的两侧壁具有第三斜壁和第四斜壁,所述第三斜壁和第四斜壁之间形成第二端向外扩大的开口;所述第一侧壁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斜壁、第一平壁、第一内凹壁、第一外凸壁、第二内凹壁、第二平壁与第三斜壁;所述第二侧壁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二斜壁、第三平壁、第三内凹壁、第二外凸壁、第四内凹壁、第四平壁与第四斜壁;所述第一平壁、第二平壁、第三平壁、第四平壁与隆起结构的轴线平行。在所述隆起结构顶面第一端处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隆起结构的第一端的顶面通过圆滑的第一凸起侧面一体连接;在所述隆起结构顶面第二端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隆起结构的第二端的顶面通过圆滑的第二凸起侧面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具有第一宽凸起部和第一窄凸起部;所述第一宽凸起部的两侧具有第一凸起侧面平边,所述第一凸起侧面平边与所述隆起结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宽凸起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开口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窄凸起部连接。所述第三凸起具有第二宽凸起部和第二窄凸起部;所述第二宽凸起部的两侧具有第二凸起侧面平边,所述第二凸起侧面平边与所述隆起结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宽凸起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的开口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窄凸起部连接。所述隆起结构的中心处具减速器轴孔,在所述减速器轴孔孔径处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外边缘具有斜面状的环形侧壁。在所述隆起结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凹底。在所述第二凹底的中心处设置有圆环形第四凸起,在所述第四凸起的中心设置有圆环形第五凸起,所述圆环形第五凸起的外径小于所述第四凸起的外径。所述第四凸起的凸起高度与所述第五凸起的凸起高度的高度比为1:1.1~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强了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的上壳体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壳体顶面结构第一示意图;图3为上壳体顶面结构第二示意图;图4为上壳体底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为进一步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1、壳体;11、上壳体;110、隆起结构;110a、顶面;110b、第一侧壁;110c、第二侧壁;110d第一端、110e、第二端;120a、第一侧翼;120b、第二侧翼;131、第一斜壁;132、第二斜壁;133、第三斜壁;134、第四斜壁;141、第一平壁;142、第二平壁;143、第三平壁;144、第四平壁;151、第一内凹壁;152、第二内凹壁;153、第三内凹壁154、第四内凹壁;161、第一外凸壁;162、第二外凸壁;171、第一凸起;1711、第一宽凸起部;1712、第一窄凸起部;172、第二凸起;1721、环形侧壁;173、第三凸起;1731、第二宽凸起部;1732、第二窄凸起部;174、第四凸起;175、第五凸起;181、第一凸起侧面;1811、第一凸起侧面平边;182、第二凸起侧面;1821、第二凸起侧面平边;191、第一凹底;192、第二凹底;193、第三凹底;12、下壳体;2、输入轴;3、输出轴;4、制动部;41、刹车轮;42、刹车带;43、刹车轮盖;44、制动臂销;45、制动臂;451、制动臂销孔;5、离合部;51、棘轮;52、棘爪;53、离合抱簧;6、内桶轴;7、减速结构。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是一种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输入轴2、输出轴3、制动部4和离合部5。输入轴2与输出轴3同轴设置,输出轴3外套设有内桶轴6,输出轴3活动安装在内桶轴6内。输入轴2与输出轴3之间设有减速结构7。制动部4包括设置在减速结构7外的刹车轮41。刹车轮41外套设有刹车带42。刹车轮41的一侧与内桶轴6连接。刹车轮41背离输出轴3的一端设有刹车轮盖43。刹车轮盖43的中部套设在输入轴2外,离合部5包括棘轮51、棘爪52和离合抱簧53,离合抱簧53可以在棘爪52的驱动下抱紧或松开输入轴2。离合抱簧53套设在输入轴2外,离合抱簧53的两端与棘轮51联动,刹车轮41靠刹车带42端部的一侧外设有制动臂销44和制动臂45,制动臂45套设在制动臂销44外。制动臂45与棘爪52联动,刹车带42的两端与制动臂45连接,制动臂45上设有制动臂销孔451。制动臂45通过制动臂销孔451套设在制动臂销44上。制动臂销44上套设有制动扭簧46,制动扭簧46的一端与制动臂45连接,制动扭簧46的另一端与壳体1相连接。输入轴2远离输出轴3的一端套设有传矩轴套21,刹车轮盖43的中部设有朝背离输出轴3方向延伸的刹车轮盖分轮体431,刹车轮盖分轮体431套设在输入轴2外,离合抱簧53套设在传矩轴套21和刹车轮盖分轮体431外,刹车轮盖分轮体431与壳体1之间设有刹车轮盖轴承432。洗涤时,棘爪52切入棘轮51,推动离合抱簧53松开刹车轮盖43与传矩轴套21,由电机带动输入轴2作双向反复旋转,通过减速机构7的减速后带动输出轴3双向旋转,带动洗衣机波轮双向旋转,实现洗涤工况。脱水时,离合部5在外部牵引电机的操纵下,使制动臂45绕制动臂销44打开,制动臂45推动棘爪52打开,使棘爪52脱开棘轮51,离合抱簧53抱合刹车轮盖43和传矩轴套21,三者连成一体,刹车带42与离合部5联动,在制动臂45的传动下打开刹车带42脱离刹车轮41,使输入轴2、刹车轮盖43、刹车轮41、内桶轴6和输出轴3联接为一整体,以高速单向旋转达到离心脱水目的,实现脱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包括向上隆起的隆起结构110,具有顶面110a、第一侧壁110b、第二侧壁110c、第一端110d和第二端110e,在所述隆起结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分别具有第一侧翼120a和第二侧翼120b,所述第一侧翼120a和第二侧翼120b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与所述隆起结构的顶面平行。所述第一侧翼120a与第二侧翼120b起到紧箍和加强上壳体的作用。所述隆起结构110与两侧翼120a和120b为一体成型。所述隆起结构110为沿隆起结构轴线贯通的通槽,所述隆起结构110的第一端处的两侧壁具有第一斜壁131和第二斜壁132,所述第一斜壁131和第二斜壁132之间形成第一端向外扩大的开口;所述隆起结构110的第二端处的两侧壁具有第三斜壁133和第四斜壁134,所述第三斜壁133和第四斜壁134之间形成第二端向外扩大的开口。所述两个扩大的开口进一步增强了上壳体整体的结构强度。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壁110b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斜壁131、第一平壁141、第一内凹壁151、第一外凸壁161、第二内凹壁152、第二平壁142与第三斜壁133;所述第二侧壁110c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二斜壁132、第三平壁143、第三内凹壁153、第二外凸壁162、第四内凹壁154、第四平壁144与第四斜壁134;其中,所述第一平壁141、第二平壁142、第三平壁143、第四平壁144与隆起结构的轴线平行。在所述隆起结构顶面第一端具有第一凸起171,所述第一凸起171与隆起结构的第一端的顶面通过圆滑的第一凸起侧面181一体连接;在所述隆起结构顶面第二端具有第三凸起173,所述第三凸起173与隆起结构的第二端的顶面通过圆滑的第二凸起侧面182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起到进一步加强所述上壳体的壳体强度的作用。所述第一凸起171具有第一宽凸起部1711和第一窄凸起部1712;所述第一宽凸起部1711的两侧具有第一凸起侧面平边1811,所述第一凸起侧面平边1811与所述隆起结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宽凸起部17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的开口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窄凸起部1712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凸起173具有第二宽凸起部1731和第二窄凸起部1732,所述第二宽凸起部1731的两侧具有第二凸起侧面平边1821,所述第二凸起侧面平边1821与所述隆起结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宽凸起部173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的开口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窄凸起部1732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三凸起具有的垂直交叉结构进一步加强了上壳体的壳体强度,并且所述第一窄凸起部1712与所述第一内凹壁151、第三内凹壁153配合,进一步强化了所述上壳体隆起结构110的强度;第二窄凸起部1732与所述第二内凹壁152、第四内凹壁154配合,进一步强化了所述上壳体隆起结构110的强度。所述隆起结构的中心处具减速器轴孔,在所述减速器轴孔孔径处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凸起172,所述第二凸起172的外边缘具有斜面状的环形侧壁1721,所述输出轴3从所述第二凸起172的中心伸出,所述第二凸起172和环形侧壁1721为在所述隆起结构110的顶面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上壳体11上输出轴处的强度。如图4所示,在所述隆起结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凹底192,在隆起结构第一端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凹底191,在隆起结构第二端的底面设置有第三凹底193。在所述第二凹底192的中心处设置有圆环形第四凸起174,在所述第四凸起174的中心设置有圆环形第五凸起175,所述圆环形第五凸起175的外径小于所述第四凸起174的外径。所述第五凸起175的凸起高度较所述第四凸起174的凸起高度越高,在脱水工况下,就能够更好地保持刹车轮平稳无偏移地转动,而所述第五凸起175的凸起高度较所述第四凸起174的凸起高度越高,所述上壳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会越小。为了达到两方面的平衡,引入平衡参数的概念,所述平衡参数依据经验,定义为:平衡参数=1+[(应力参数-0.6)/0.32-0.8]*[(1.5-偏移参数)/0.68+0.8],其中,应力参数定义为:能够使所述上壳体发生形变的最小应力(单位:MPa)与160MPa的比值;偏移参数定义为:将所述刹车轮在所述圆环形第五凸起中转动以1200转/分钟的速度旋转,连续转动3分钟为一次,旋转5000次后,刹车轮的轴心偏离圆环形第五凸起的圆心垂直轴线的角度(角度制)与10°的比值。所述平衡参数值越大,表明所述上壳体在达成保持刹车轮平稳无偏移地转动和上壳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之间的平衡性越好。随着的减小,所述偏移参数、应力参数和平衡参数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序号高度比偏移参数应力参数平衡参数11:0.80.990.990.7921:0.90.890.970.8931:1.10.780.940.9641:1.20.710.890.9951:1.80.690.861.0161:20.670.820.9971:2.50.640.790.9881:30.580.770.9591:3.50.490.710.86101:40.320.680.71表1由表1可见,当所述第四凸起的凸起高度与所述第五凸起的凸起高度的高度比在1:1.1~1:3之间时,平衡参数值均在0.9内,所述上壳体的平衡性较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