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轴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16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线轴壳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的线轴壳体。



背景技术:

缝纫机的下线以卷绕于线轴的状态,在针板的下侧的中釜的中心处,收容于线轴壳体内。

线轴壳体位于中釜的中心,为了不与该中釜一起进行半旋转动作,从前表面伸出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止转部,该止转部的前端部与中釜按压件的凹处嵌合。另外,在该止转部的前端部,贯通形成有供下线穿过的线插入贯穿孔,止转部还具有将下线向上方引导的功能。

另外,在线轴壳体的外周,形成有将下线抽出的狭缝状的开口,为了将该开口闭塞而安装有薄板状的线调节器弹簧。该线调节器弹簧在与线轴壳体的外周面之间将抽出的下线夹持,通过对下线施加夹持压力,从而对下线施加线张力。另外,在线调节器弹簧设置有用于对下线的夹持压力进行调节的螺钉,作业者使用工具将螺钉旋转,由此进行下线的线张力的调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7281号公报

根据被缝制物的材质、厚度、硬度等,有时需要进一步增强下线的张力。

在上述现有的线轴壳体中,为了进一步增强下线的张力,需要将线调节器弹簧更用力地向线轴壳体的外周面侧按压,强力地夹持下线。

但是,如果更强力地夹持下线,则在经过狭窄间隙的下线发生回绞,中釜的尖端进入构成下线的细线的间隙而发生钩挂,有可能无法进行缝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边对下线施加充分的张力、一边进行良好的缝制,本发明具有以下的(1)~(4)的任意特征。

(1)

在缝纫机的线轴壳体中,

将下线的线轴收容于内部,该缝纫机的线轴壳体的特征在于,

具备止转部,该止转部向围绕所述线轴的侧壁部的半径方向外侧伸出,

在所述止转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使下线插入贯穿的线插入贯穿部。

(2)

在上述(1)记载的缝纫机的线轴壳体中,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线插入贯穿部为贯通孔。

(3)

在上述(1)或者(2)记载的缝纫机的线轴壳体中,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线插入贯穿部为切口。

(4)

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缝纫机的线轴壳体中,特征在于,

对所述线插入贯穿部的缘部实施倒角或圆角形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在线轴壳体的止转部设置有将下线插入贯穿的至少两个线插入贯穿部,因此通过使下线在上述插入贯穿部中插入贯穿,从而下线在更多的角处滑动,与线插入贯穿部仅为一个的情况相比,能够对下线施加更大的线张力。

因此,在需要对下线施加更大的线张力的情况下,无需由线调节器弹簧强力地紧固,能够有效地减少由该紧固引起的线的回绞的发生,有效地避免尖端的缠绕,进行良好的缝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缝纫机搭载的釜机构的主要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线轴壳体的从斜后方观察的斜视图。

图3是线轴壳体的将一部分省略后的正视图。

图4是线轴壳体的将一部分省略后的左侧视图。

图5是线轴壳体的变形例(1)的将一部分省略后的正视图。

图6是线轴壳体的变形例(2)的将一部分省略后的正视图。

标号的说明

30釜机构

31线轴

33中釜

35中釜按压件

352凹部

40、40a、40b线轴壳体

42侧壁部

45线调节器弹簧

46、46a、46b角部(止转部)

452调节螺钉

461第一线插入贯穿孔(线插入贯穿部)

462第二线插入贯穿孔(线插入贯穿部)

461a第一线插入贯穿部

462a第二线插入贯穿部

463b第三线插入贯穿孔(线插入贯穿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

基于图1~图4,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线轴壳体40进行说明。

在这里,将沿对线轴壳体40进行收容的中釜33(后面记述)的旋转中心线的水平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该y轴方向的一方设为“前”,将另一方设为“后”。另外,将水平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在与该x轴方向平行且朝向“后”方向的状态下将左手侧设为“左”,将右手侧设为“右”。另外,将铅垂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其一方设为“上”,将另一方设为“下”。

[釜机构]

图1是表示在缝纫机搭载的釜机构30的主要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如图1所示,釜机构30具备:驱动器32,其由缝纫机电动机施加往复转动动作;作为半旋转釜的中釜33,其从驱动器32被施加往复转动;线轴31及线轴壳体40,它们收纳于中釜33的内侧;大釜34,其以使中釜33能够转动的方式收容中釜33;中釜按压件35,其安装于大釜34的前表面,对中釜33进行按压,以使得中釜33不向前方脱落;以及上弹簧36,其形成有供缝线插入贯穿的开口。

上述大釜34形成为下述构造,即,在其内部形成有与中釜33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内周面,以沿该内周面滑动的方式容许中釜33的绕y轴的转动。

另外,大釜34将驱动器32与中釜33一起进行收容,该驱动器32对中釜33施加往复转动。

如果从前方进行观察,则中釜33是以y轴方向为中心的、圆周的一部分缺失的圆形,驱动器32是与缺失的圆周的一部分对应的大致圆弧状。

驱动器32从大釜34的后端部插入至内部,并且固定于通过缝纫机电动机而绕y轴进行往复转动的釜轴的前端部,与釜轴一起进行往复转动。

而且,驱动器32在大釜34的内部,在以y轴为中心的周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两个接触点处与往复转动方向相对应而交替地与中釜33接触,利用对这些接触点进行切换,使上线经过中釜33与驱动器32之间,从而能够使中釜33穿过上线的线环。

中釜33具备:收容部331,其对线轴31及线轴壳体40进行收容保持;支撑轴332,其为了对线轴31及线轴壳体40进行支撑而在收容部331内直立设置;轨道状的滑动部333,其与大釜34的内部滑动接触;以及尖端334,其形成于滑动部333的一端部,并且在半旋转釜的前进转动时(从釜正面侧观察为顺时针方向)从缝针对上线的线环进行钩挂。

在收容部331的内部平坦面垂直地直立设置的支撑轴332,位于中釜33的转动中心,在中釜33收容于大釜34的状态下,支撑轴332以与釜轴同心的方式设置。

中釜按压件35安装于大釜34的前表面部,作为将大釜34的前侧开口部闭塞的盖体起作用。大釜34内的中釜33被该中釜按压件35在前后方向稳定地支撑。

另外,中釜按压件35在其中央部形成有直径比大釜34的前侧开口部小的开口部351,由此,能够将在中釜33内收容的线轴壳体40及线轴31向大釜34的外侧取出。

并且,在中釜按压件35的开口部351的内缘的前表面侧上部,形成有向后方凹陷的凹部352。在该凹部352与后面记述的从线轴壳体40的前表面部向上方伸出的凸起状的角部46的上端部嵌合,进行保持以使得线轴31及线轴壳体40不相对于进行往复转动的中釜33转动。

[线轴]

线轴31由圆筒部和凸缘部构成,该圆筒部供中釜33的支撑轴332插入,该凸缘部分别形成在该圆筒部的两端部、外径相等,这些部件由金属一体地形成。另外,在线轴31的两个凸缘部之间在圆筒部的外周卷绕有下线。

[线轴壳体]

图2是线轴壳体40的从斜后方观察的斜视图,图3是将一部分省略后的正视图,图4是将一部分省略后的左侧视图。

线轴壳体40的整体由金属形成,如各图所示,具备:罩43,其由前表面部41及侧壁部42构成;锁止杆44,其与中釜33的支撑轴332卡合;线调节器弹簧45,其沿侧壁部42的外周安装;以及作为止转部的角(角形物)部46,其从前表面部41向上方伸出。

罩43的侧壁部42呈内径比线轴31的凸缘部的外径稍大的筒状,能够将线轴31收容至内侧。

前表面部41将侧壁部42的前端部闭塞,线轴31从没有被闭塞的侧壁部42的后端部侧插入至内部。

锁止杆44能够相对于前表面部41进行起伏转动操作。而且,在其中间部形成有开口部441,在锁止杆44的卧伏状态下支撑轴332的前端部松散插入至开口部441。在支撑轴332的前端部附近,以沿支撑轴外周的一整周的方式形成有未图示的周槽,锁止杆44的开口部441的内缘部与支撑轴332的周槽嵌合,能够进行保持以使得线轴壳体40不从中釜33脱落。

另外,在罩43的侧壁部42的上端部的略微左侧,贯通形成有线抽出孔421。该线抽出孔421与从侧壁部42的后端缘部切入的狭缝422相连。而且,在将线轴31收容至线轴壳体40的内侧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将从线轴31拉出的下线从狭缝422引导至线抽出孔421。

线调节器弹簧45沿侧壁部42的周面弯曲,以从外侧将线抽出孔421闭塞的配置而安装于侧壁部42。由此,能够将从线抽出孔421抽出的下线夹在侧壁部42与线调节器弹簧45之间,利用通过其夹持压力而产生的滑动阻力,对抽出的下线施加线张力。

线调节器弹簧45从侧壁部42的上端部向左下方伸出,在上端部形成有将施加了线张力的下线拉出的切口状的引导部451,在下端部设置有向在侧壁部42形成的未图示的螺钉孔螺入的调节螺钉452。通过对该调节螺钉452进行旋转操作,从而能够对侧壁部42与线调节器弹簧45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进行调节,能够改变夹持压力。

角部46是长条板状,以从罩43的前表面上部向稍右侧倾斜的状态向上方伸出,并且,其上端部稍微向后方倾斜。

角部46的其上部位于前述的线调节器弹簧45的引导部451的上方。而且,在角部46的上部,作为线插入贯穿部的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和作为线插入贯穿部的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上下排列,从角部46的前表面贯通形成至后表面。而且,从线调节器弹簧45的引导部451拉出的下线形成下述的下线的路径,即,在穿过角部46的第一及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1、462后到达针板的针孔。

上述第一及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1、462在下线的线张力可以小的情况下,将下线仅插入贯穿至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在需要将下线的线张力增大的情况下,将下线插入贯穿至第一及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1、462这两者。

在使用第一及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1、462这两者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以将从引导部451拉出的下线从角部46的后表面侧向前表面侧拔出的方式穿过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并且,从角部46的侧面拉回至后表面,再次,以从角部46的后表面侧向前表面侧拔出的方式穿过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

在形成如上所述的下线的路径的情况下,能够使下线与下述四个角滑动接触,通过其滑动摩擦,施加与线调节器弹簧45等同或者更大的线张力,其中,上述四个角是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与角部46的前表面之间的角(角部)、角部46的前表面与侧面之间的角、角部46的侧面与后表面之间的角、角部46的后表面与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之间的角。

此外,对形成上述角的角部46的前表面及后表面的外缘部、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的前后的内缘部、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的前后的内缘部,实施倒角加工或者圆角形状(倒圆角形状)的加工,以使得不发生过度的滑动摩擦。

另外,也可以在将下线从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的前方朝向后方穿过后再穿过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

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下线与下述五个角滑动接触,通过其滑动摩擦,施加更大的线张力,其中,上述五个角是角部46的后表面与侧面之间的角、角部46的侧面与前表面之间的角、角部46的前表面与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之间的角、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与角部46的后表面之间的角、角部46的后表面与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之间的角。

此外,关于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由于其周围被中釜按压件35的凹部352围绕,因此优选将下线从后方向前方穿过。

[线轴壳体的作用效果]

在使用上述线轴壳体40的情况下,将卷绕有下线的线轴31收容至线轴壳体40的内侧。此时,将卷绕在线轴31的下线的一端部从侧壁部42的狭缝422向线抽出孔421拉入,将下线插入至线调节器弹簧45与侧壁部42之间。

而且,将下线的一端部从线调节器弹簧45的引导部451拉出,并且,从角部46的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的后端部插入,并且,绕回至角部46的后侧而再次从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的后端部插入。

然后,将线轴壳体40与线轴31一起收容至中釜33的内侧。此时,在线轴31的圆筒部中插入中釜33的支撑轴332,使线轴壳体40的角部46与中釜按压件35的凹部352嵌合。

在该状态下将缝制开始,中釜33的尖端334沿朝向前端侧的方向转动,由此能够使线轴壳体40及线轴31穿过被尖端334捕捉到的上线的线环,如果上线被天秤提起,则在上线的线环缩小的同时经过角部46与凹部352之间而向针板上方提起,形成下线和上线的打结。

如上所述,由于在线轴壳体40的角部46设置有将下线插入贯穿的第一及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1、462,因此通过使下线在上述插入贯穿孔中插入贯穿,从而下线在更多的角处滑动,与线插入贯穿孔仅为一个的情况相比,能够对下线施加更大的线张力。

因此,在需要对下线施加更大的线张力的情况下,无需由线调节器弹簧45强力地紧固,能够减少由该紧固引起的线的回绞的发生,有效地避免尖端的缠绕,进行良好的缝制。

另外,对第一及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1、462的前后的内缘部、角部46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缘部,实施倒角或圆角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对在各个角处进行滑动的下线造成损伤等劣化的发生,能够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线轴壳体的其他例(1)]

基于图5,对具备与上述线轴壳体40的角部46不同的其他角部46a的线轴壳体40a进行说明。

该线轴壳体40a的角部46a取代作为贯通孔的第一及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1、462,形成有由切口构成的第一及第二线插入贯穿部461a、462a。

各线插入贯穿部461a、462a均从角部46a的右缘部朝向左方而切出u字状。由此,下线从角部46a的后方插入贯穿至第二线插入贯穿部462a的内侧,从角部46a的左缘部绕回至后侧,从后方插入贯穿至第一线插入贯穿部461a的内侧,由此与角部46同样地在多个角处使下线滑动,能够施加更大的线张力。

此外,也可以将两个线插入贯穿部的任一者设为贯通孔,将另一者设为切口。

[线轴壳体的其他例(2)]

基于图6,对具备与上述线轴壳体40的角部46不同的其他角部46b的线轴壳体40b进行说明。

该线轴壳体40b的角部46b除了第一及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1、462以外,在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的下侧还形成有第三线插入贯穿孔463b。

在该情况下,首先,下线从第三线插入贯穿孔463b的后端部向前方插入,接下来,向角部46b的后方绕回,从第二线插入贯穿孔462的后端部向前方插入,并且,向角部46b的后方绕回,从第一线插入贯穿孔461的后端部向前方插入。

由此,与角部46同样地,在比角部46更多的多个角处使下线滑动,能够施加更大的线张力。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与所需的线张力的大小相对应地使供下线穿过的线插入贯穿孔的数量增减。

此外,线插入贯穿孔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三个,也可以形成更多。另外,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不设为贯通孔而设为切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