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子纱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757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子纱脱水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筒子纱脱水机。



背景技术:

筒子纱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经过染色工序后需要通过脱水机进行脱水流程,脱水时筒子纱放置在脱水桶内,筒子纱随脱水桶的内胆转动,将水分甩开,实现快速脱水,而现有的脱水机结构容易让筒子纱在脱水桶内转动时明显移位,因此筒子纱与脱水桶内壁容易相互产生挤压,使其产生变形,影响了纱线成品的成型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子纱脱水机,该脱水机可有效防止脱水时放置在脱水机中的筒子纱发生移位,保证纱线成品的成型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筒子纱脱水机,包括脱水桶及悬臂,所述悬臂下旋转连接有转筒,转筒一端连接有桶盖另一端活动旋转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脱水桶连接在转动座上,所述转筒上设置有若干层绕转筒周向水平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上可滑移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上设置有用于套接筒子纱的套筒,同时支撑块上螺接有可旋转至与支撑杆杆面抵接使支撑块定位的螺栓。

采用上述结构,当需要对筒子纱进行脱水时,可先将筒子纱套接在套筒上,调整好支撑杆上支撑块的位置后旋转螺栓,使螺栓与支撑杆杆面抵接从而对筒子纱进行定位,然后再对筒子纱进行离心脱水,这样在离心过程中可避免筒子纱移位与脱水桶内壁挤压变形,保证筒子纱成品的成型和质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刻度线。

采用上述结构,可根据刻度线对支撑块进行调整,保证放置在支撑块上的筒子纱距转筒中心的距离一致,保证筒子纱在脱水桶中离心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栓为蝶形螺栓。

采用上述结构,蝶形螺栓的设置使操作者无需采用其他工具,徒手便能对支撑块进行定位或松开。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脱水桶包括内胆及容纳内胆的外桶,所述内胆周向设置有凹槽,凹槽上设置有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内胆上凹槽的设置可进一步防止筒子纱在离心过程中发生位移,保证筒子纱成品的品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悬臂包括十字交叉的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交叉点旋转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连接在可沿一立柱升降的升降座上。

采用上述结构,当对筒子纱脱完水后,可通过升起升降座使支撑座升起,再使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绕支撑座旋转便能将脱水完成的筒子纱旋出脱水桶,再取下筒子纱即可。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座的数量为4且其中两个转动座上连接有脱水桶。

采用上述结构,可同时实现两个转动座的离心脱水,同时操作工在另外两个没有设置脱水桶的转动座上进行卸料与进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有效防止脱水时放置在脱水机中的筒子纱发生移位,保证纱线成品的成型和质量;

2.可以对一侧脱水机上的筒子纱进行脱水的同时在另一侧脱水机上进行卸料与进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施例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图2中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脱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脱水桶;2.转筒;3.桶盖;4.转动座;5.支撑杆;6.支撑块;7.套筒;8.螺栓;9.刻度线;10.凹槽;11.通孔;12.第一悬臂;13.第二悬臂;14.支撑座;15.立柱;16.升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筒子纱脱水机,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包括脱水桶1及悬臂,脱水桶1包括内胆及容纳内胆的外桶,内胆周向设置有凹槽10,凹槽10上设置有通孔11,悬臂包括十字交叉的第一悬臂12与第二悬臂13,第一悬臂12与第二悬臂13交叉点旋转连接有支撑座14,支撑座14连接在可沿一立柱15升降的升降座16上,第一悬臂12与第二悬臂13端部旋转连接有4个转筒2,转筒2一端连接有桶盖3,转筒2另一端活动旋转连接有转动座4,其中两个转动座4上连接有脱水桶1。

结合图1、图3及图4,转筒2上设置有两层绕转筒2周向水平设置的支撑杆5,支撑杆5上设置有刻度线9同时支撑杆5上可滑移设置有支撑块6,支撑块6上设置有用于套接筒子纱的套筒7,同时支撑块6上螺接有可旋转至与支撑杆5杆面抵接使支撑块6定位的螺栓8,螺栓8为蝶形螺栓。

工作原理:可先对称在两个没有脱水桶1的转筒2上支撑杆5上的套筒7上套接上待脱水的筒子纱,根据支撑杆5上的刻度线9调整支撑块6,使同一层支撑杆5上筒子纱距离转筒2中心的距离相等,然后手动旋紧螺栓8,使螺栓8与支撑杆5的杆面抵接,实现筒子纱的定位,然后升起升降座16使支撑座14升起,进而使转筒2与转动座4分离,再使第一悬臂12与第二悬臂13绕支撑座14旋转便能将待脱水的筒子纱旋转至脱水桶1上方,再降下升降座16使支撑座14下降,使转筒2与转动座4连接,这样待脱水的筒子纱便落入到脱水桶1内的凹槽10处,同时不与凹槽10槽面接触,然后在脱水桶1内对筒子纱进行脱水,脱完水后再升起升降座16使支撑座14升起,进而使转筒2与转动座4分离,再使第一悬臂12与第二悬臂13绕支撑座14旋转使脱好水的筒子纱旋转至未安装脱水桶1转动座4上方,再降下升降座16使支撑座14下降,使转筒2与转动座4连接,然后取出筒子纱即可,可避免筒子纱在脱水时移位与脱水桶1内壁挤压变形,保证筒子纱成品的成型和质量,同时实现两个转动座4的离心脱水,操作工在另外两个没有设置脱水桶1的转动座4上进行卸料与进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