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蜡纹烘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5330发布日期:2018-06-05 22:0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新式蜡纹烘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式蜡纹烘房。



背景技术:

蜡纹机是蜡花布染色的主要设备,是印蜡机后的重点设备,烘房则是其最关键的部分,烘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综合消耗。当前国内各蜡染厂家均采用卧式烘房,该结构的烘房具有如下缺点:

一、烘房为多组(通常为4-6组)直通串联式,每个单元由2个小烘房串联而成。每组烘房两端为Φ250冷水辊。烘干效率极低,固色效果差,出烘房的蜡(松香)大部分黏粘在冷水辊和弯曲辊上,对布匹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卧式烘房跨度大,带蜡织物在烘房内的行程长,蜡花布由于带蜡部分的重量大,在重力和布面张力的双重作用下,布面各点所受张力大小不一,运行中的织物在纬向上往往呈W状、M状或N状,再经风机从侧面一吹,部分蜡面在经向上很容易沿着布边或中间某个位置重叠,造成重叠的部分烘干不充分,固色后得色浅,形成折子,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三、布面在烘房内有褶皱不平整,烘干不均匀,极易产生左中右色差。烘房跨度大,织物在烘房内拉不直,在运行方向上呈抛物线状,上下烘干不一致,几乎每个花版都有阴阳面。

四、空间利用率小,卧式烘房占地面积大,占用了大量的车间面积,从长远上讲,不利于未来扩大生产规模。

五、因为烘房烘干效率低,造成车速低,各项消耗居高不下,设备整体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式蜡纹烘房,其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式蜡纹烘房,包括至少一组烘房单元,所述烘房单元包括立式烘房以及位于立式烘房两侧的纵向导布辊组;所述立式烘房内底部设有蒸汽散热片和风机,所述立式烘房内还设有自上而下的多行风嘴,所述风嘴的进风口处设有风门;所述风机上部形成通向风嘴的风道;所述导布辊组包括冷却辊。

进一步的,该新式蜡纹烘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烘房单元以及第二烘房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房单元包括第一烘房、位于第一烘房左侧的自上而下设置的三根导布辊,以及位于第一烘房右侧的自上而下设置的四根导布辊,四根导布辊中位于中间的两根导布辊为冷却辊,并由力矩电机带动运转;所述第二烘房单元包括第二烘房、位于第二烘房左侧的自上而下设置的四根导布辊,以及位于第一烘房右侧的自上而下设置的三根导布辊,四根导布辊中位于中间的两根导布辊为冷却辊,并由力矩电机带动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烘房单元均包括三根弯辊,其中第一烘房单元的三根弯辊分别安装在第一烘房右侧的相邻导布辊之间;第二烘房单元的三根弯辊分别安装在第二烘房左侧的相邻导布辊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房单元的四根导布辊的中间两根以及第二烘房单元的四根导布辊的中间两根的直径均为570mm,所述第一烘房单元及第二烘房单元的三根导布辊直径均为350m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的烘房立式,不仅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达到最高,并且织物呈S型反复进出烘房,正面和反面交替热风烘干,这种穿布方式跨度小,织物在烘房内可以绷得很平很直,左中右以及上下受热均匀,下机布几乎没有阴阳面和左中右色差,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2.烘房跨度小,织物上各点张力均匀,无折子,产品质量有明显改观。

3.立式烘房可以充分利用热能的对流,运行一段时间后,较多的热量集中到烘房顶部,热能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式蜡纹烘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式烘房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烘房;2-第二烘房;3-风机;4-蒸汽散热片;5-风嘴;6-风门;7-导布辊一;8-导布辊二;9-导布辊三;10-布辊四;11-导布辊五;12-导布辊六;13-导布辊七;14-导布辊A;15-导布辊B ;16-导布辊C;17-导布辊D;18-导布辊E;19-导布辊F;20-导布辊G;21-弯辊一;22-弯辊二;23-弯辊三;24-弯辊A;25-弯辊B;26-弯辊C;27-第一换向辊;28-第二换向辊;29-第三换向辊;30-第四换向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式蜡纹烘房,其包括至少一组烘房单元。该烘房单元包括立式烘房以及位于立式烘房两侧的纵向导布辊组;立式烘房内底部设有蒸汽散热片4和风机3,所述立式烘房内还设有自上而下的多行风嘴5,所述风嘴5的进风口处设有风门6;所述风机3上部形成通向风嘴5的风道;所述导布辊组包括冷却辊。

本实用新型的烘房单元为立式,不仅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达到最高,并且织物呈S型反复进出烘房,正面和反面可通过交替热风烘干,这种穿布方式跨度小,织物在烘房内可以绷得很平很直,左中右以及上下受热均匀,下机布几乎没有阴阳面和左中右色差,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烘干风机及蒸汽散热片均放在底部,相较于老式的立式烘房,新式烘房更便于维修和更换,风嘴间距减少,热风循环的方式更加合理,热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的风嘴布局更加集中,每个风嘴均装有风门,可根据工艺的不同,调节热风的强度和风量。

本实用新型立式烘房的柜体为平开门设计,平开门的设计更加合理,清扫卫生也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位于顶层的风嘴朝下吹热风,而位于底层的风嘴朝上吹热风,位于中间的风嘴上下两面都可以向外吹风。

本实施例的新式蜡纹烘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烘房单元以及第二烘房单元。其中第一烘房单元包括第一烘房1、位于第一烘房1左侧的自上而下设置的三根导布辊,即导布辊一7、导布辊二8及导布辊三9;位于第一烘房1右侧的自上而下设置的四根导布辊,即导布辊四10、导布辊五11、导布辊六12、导布辊七13;四根导布辊中位于中间的两根导布辊为冷却辊,并由力矩电机带动运转;所述第二烘房单元包括第二烘房2、位于第二烘房2左侧的自上而下设置的四根导布辊,即导布辊A14、导布辊B15、导布辊C16、导布辊D17,四根导布辊中位于中间的两根导布辊为冷却辊,并由力矩电机带动运转,以及位于第一烘房右侧的自上而下设置的三根导布辊,即导布辊E18、导布辊F19、导布辊G20。

所述第一烘房单元包括三根弯辊,即弯辊一21、弯辊二22、弯辊三23;其中第一烘房单元的三根弯辊分别安装在第一烘房1右侧的相邻导布辊之间;所述第二烘房单元包括三根弯辊,即弯辊A24、弯辊B25、弯辊C26;第二烘房单元的三根弯辊分别安装在第二烘房左侧的相邻导布辊之间。

所述第一烘房单元的四根导布辊的中间两根以及第二烘房单元的四根导布辊的中间两根的直径均为570mm,所述第一烘房单元及第二烘房单元的三根导布辊直径均为350mm。

由于导布辊B15、导布辊C16以及导布辊五11、导布辊六12的直径大于导布辊一7、导布辊二8、导布辊三9和导布辊E18、导布辊F19、导布辊G20,为了保证布面平直,本实施例还包括四根换向辊,即第一换向辊27、第二换向辊28、第三换向辊29以及第四换向辊30,其中第一换向辊27位于导步辊五11与弯辊二22之间,第二换向辊28位于弯辊三23和导步辊六12之间,第三换向辊29位于导步辊B15和弯辊B25之间;第四换向辊30位于弯辊C26和导步辊C16之间。

立式烘房由于穿布路线较长,会增加织物经向的张力,可能拉断布,可在烘房中部安装力矩电机,并正在进出风口的位置加装冷却辊和弯曲辊,防止粘蜡和保证织物纬向上的张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