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纺纱方法和环锭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715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锭纺纱方法和环锭纺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锭纺纱方法和由此生产的纺纱。
在已知的环锭纺纱方法中(DE3927936A1;世界纺织应用1993年9月第684-686页),一根或两根平行的粗纱被各自引导到环锭纺纱牵伸装置的二分之一处,在此处粗纱以普通牵伸值而被牵伸,随后无需进一步牵伸而被输送到一多孔吸气罗拉上的气动纤维压缩装置处。因此,在已知的方法中,在多孔吸气罗拉或滚筒上使棉条产生了气动致密的压缩,其中,纤维的牵伸和凝聚过程的分开处理具有有利的效果。为了压缩,已被牵伸的棉条通过负压空气流被保持在吸气滚筒表面上并沿其轴向方向被偏向,以致在棉条内纤维以平行直线方向被牵伸,并且由于通过一横向运动并置各个纤维的结果使纤维聚束在一起。通常,吸气作用所引起的过程是通过一吹出的空气流射到表面的作用而被得以支持,以致在各纤维被输送到用于加捻过程的钳口线期间,各纤维在施加的空气流之间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在高牵伸之后气动压缩的纤维产生宽度大约为1mm或更小的一致密的纤维合股线,它同时形成了在加捻抑制钳口之后的纺纱三角形的底边。结果也减小了纺纱三角形的高度,从而能够通过对纤维的气动聚束来影响对纱条的加捻。然而,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机械凝聚过程,该过程不是发生在牵伸装置高牵伸区域的端部--通常是这样--而仅在高牵伸区域之后无牵伸路程到加捻抑制钳口之间。
环锭纺纱机通常使用三滚筒牵伸装置,其中,设置在高牵伸区域开始处的一对中间滚筒一般装备有双皮圈,皮圈伸延到输送罗拉对的引入钳口附近。
根据纱线的细度,供给三滚筒牵伸装置的粗纱具有25至50倍的牵伸,较高的牵伸对应于较细的纱线支数。用于使棉条骤束的机械凝棉器也早已使用在主牵伸区域中的皮圈端部和牵伸装置的输出滚筒间的钳口之间(DE41 32919A,DE4141237A1)。然而这种装置对纱线质量的改善是有限的。因为,各纤维在凝棉器导向元件上的摩擦导致纱线不均匀。为此,将凝棉器设置在主牵伸区域的端部,以便大大改善纱线质量尚不是最佳手段。
然而,使棉条在进入到牵伸装置的输送钳口之前在高牵伸区域中骤束成功地增加了牵伸装置的总的牵伸值,该值提高到近似60倍,而不致使纺纱三角形的底边呈现不理想的高值。在这样高效率的牵伸装置中,较高的牵伸也会损害纱线质量。
因此本发明是基于已知的致密纺纱工艺,然而,在主牵伸区域之后直到加捻抑制钳口的无牵伸范围具有其它类型的棉条凝聚或致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同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纱线质量的上述类型的环锭纺纱方法和由此生产的纱线。
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多级牵伸装置的总牵伸为60至150倍,尤其是60至120倍,并且最终纺成的纱线的细度范围在Ne6至Ne16内。
根据本发明的工艺方法而生产的纱线具有下述特性
-纱线支数范围为Ne6至Ne16-捻系数(αm)在100和100以下的范围内-毛羽(H)小于由25%乌斯特曲线所给出的那个值-不均率(CV)小于由5%乌斯特曲线所给出的那个值-棉结低于5%乌斯特曲线所给出的那些值,这些乌斯特值相应于1989乌斯特统计中所表明的数值。
常规的环锭纺纱牵伸装置的总牵伸被限制在最大值为60倍,因为在较高牵伸时必然容易使质量受到损害,而根据本发明生产纱线的牵伸范围却在迄今被认为最大极限值60倍之上,并且一直到120倍,就所获得纱线质量而言,80至100倍的牵伸范围是最佳值。为获得Ne6-16的支数范围粗纱,最好将膨松的棉条从条筒输送给牵伸装置。
本发明基于这一认识,即较高的牵伸通过本身已知的在主牵伸区域的输出口与加捻抑制钳口之间对纤维的显著骤束而消除了不利的影响,而保留了在较高牵伸时的改善了的纱线内部引导效果,以致根据本发明的较高牵伸值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意外地改善了所生产的纱线质量。亦即本发明的措施获得了令人惊奇的显著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根据本发明的环锭纺纱机能够应用于精梳棉纤维,人造纤维和纤维混合物的粗纱的加工处理。
下面利用实例并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表示了本发明环锭纺纱机的一单个纺纱单元的示意测视图;图2表示同一纺纱单元的正视图。
附图表示了一棉条11从一纺纱条筒12引出通过一转向元件28而输送到一个具有一预牵伸区域23和一主牵伸区域24的三滚筒牵伸装置13之中。其中,预牵伸区域23具有一对喂纱罗拉37,37′。在预牵伸区域23的末端处和主牵伸区域24的开始处的一对罗拉29,29′以已知的方式装备有皮圈30,30′,图中仅示意表示了其结构,皮圈延伸到一对输出罗拉25、26的喂入钳口。
这对输出罗拉的下部罗拉为一个多孔吸气罗拉25,它具有比其它罗拉大的直径,并且有一转动轴36,它与反转的一个牵伸装置输出罗拉26一起形成牵伸装置13的最后钳口间隙14。
通过牵伸装置13的棉条在输送钳口14之后沿着在吸气罗拉25部分圆周上的弯曲路程段15而被引导到反转的加捻抑制罗拉27处,罗拉27与吸气罗拉25一起形成棉条的加捻抑制钳口16。也可通过在路程段15上方的一吹气管31将空气吹到在路程段15上通过的棉条上或其附近。
如图2所示,吸气罗拉25的孔35遍布于其罗拉的整个圆周,但仅是在吸气罗拉25的圆周壁的一很小的宽度上,然而,在允许纤维合股线22的任何传送运动的情况下,这一宽度的大小应使纤维合股线22始终与孔35相接触。
在吸气罗拉25内,有一在弯曲路程段15的区域内为开口的同心的纤维隔离罩32,这样,由于保持在隔离罩32内的负压而通过吸气罗拉25的孔35产生沿箭头34方向的径向从外向内的空气流。
在加捻抑制钳口16之后,棉条通过捻回的分布而进入到一通常的环锭纺纱装置17内,该装置装备有一钢领板18,钢领19,钢丝圈20,锭轨38和锭子21,并由加捻抑制钳口16引出的致密纤维合股线22生产环锭纺的纱线39。
根据本发明,牵伸装置13的总拉伸为80至100倍,其中,在预拉伸区域23中的牵伸仅在1.1至1.3倍的常规范围内。
所进行的高牵伸基本上是在主牵伸区域24内完成的,在此之后,在罗拉26、27的钳口14、16之间的凝集区域(路程段15)上没有牵伸。这样凝聚的纤维合线股22以致使得在输出钳口16之后能够获得特别高的纤线质量。根据本发明的凝聚不仅能排除主牵伸区域把棉条变宽的不良结果,而且对此过度补偿,从而明显改善了纱线质量。
通常,一台环锭纺纱机具有近似500个相邻的如上所述的纺纱单元,通常一个装载臂分配于四个相邻牵伸区域,此外,一个吸气罗拉25应分配给一个装载臂,这样,实际上吸气罗拉25具有四个相邻彼此隔开的孔区35。
根据上述方法而生产的纱线具有下面的特性。
-纱线支数Ne6…Ne16范围内。
-捻系数(αm)是在100和100以下的范围内。
-毛羽(H)小于由25%乌斯特曲线所给出的那个值-不均率(CV)小于由5%乌斯特曲线所给出的那个值-棉结低于由5%乌斯特曲线所给出的那些值,这些乌斯特值相应于1989乌斯特统计中所表明的数值。
权利要求
1.环锭纺纱方法,其中条子(11)被引导过多级牵伸装置(13),在此获得对于所生产的纱线支数所要求的总牵伸,并且在从牵装置(13)的最终钳口(14)中引出之后,条子没有牵伸地尚要经过一预定的路程段(15)进一步输送到两罗拉(25、27)之间的加捻抑制钳口(16)处,由此经捻回分布而被输送到一环锭纺纱装置(17),已经过最终牵伸但仍还没加捻的纤维条沿着路程段(15)而被凝聚以形成一种宽度不大于2.5mm,最好是小于1.5mm的致密纤维合股线(22),其特征在于,多级牵伸装置(13)的总牵伸为60至150倍,尤其是60至120倍,并且最终纺成的纱线的细度范围在Ne6至Ne1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总牵伸大于65倍。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总牵伸为70至110倍。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总牵伸为80至100倍。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总牵伸发生在预牵伸区域(23)的随后的主牵伸区域(24)中。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牵伸区域(23)中的牵伸保持在常规的范围,尤其是近似于1.1至1.3倍。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凝聚发生在构成牵伸装置(13)的一个输送罗拉的吸气罗拉(25)上,并且路程段(15)位于一个反转的输送罗拉(26)和反转的加捻抑制罗拉(27)之间,其中,罗拉(27)相对于罗拉(26)围绕路程段(15)错开设置。
8.由纤维长度小于或等于60mm的纤维加捻后的纱线,其特征如下-纱线支数范围为Ne6…Ne16。-捻系数(αm)是在100和100以下的范围内。-毛羽(H)小于由25%乌斯特曲线所给出的那个值-不均率(CV)小于由5%乌斯特曲线所给出的那个值-棉结低于由5%乌斯特曲线所给出的那些值,这些乌斯特值相应于1989乌斯特统计中所表明的数值。
全文摘要
在一环锭纺纱方法中,条子(11)从一纺纱条筒(12)中被引导过一多级牵伸装置(13),在此处获得对于总纱线支数所要求的总牵伸,从牵伸装置(13)的最终钳口(14)引出后,没有牵伸地经过一确定的路程段(15),经过最终牵伸但还没有加捻的条子沿路程段(15)凝聚,形成一宽度不大于1.5mm,最好小于1mm的致密纤维合股线,(22),它被送到两罗拉(25、27)之间的加捻抑制钳口(16),由此它经过捻回分布而被送到一环锭纺纱装置(17)中,根据本发明,总牵伸为60至120倍,这样生产的纱线在毛羽和棉结方面具有优越的特性。
文档编号D01H1/02GK1122384SQ9510707
公开日1996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3日
发明者A·卢卡, H·施塔尔德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