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装置和缝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549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构件,与驱动部22相连结。一对移动杆13、14能够经由连结部223、装配构件221、222自驱动部22获得动力而在与载置部11正交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在按压部12压住带状构件8时,一对移动杆13、14自驱动部22获得动力而自待机位置(参照图3)向下降位置(参照图12)移动。待机位置是向上方离开载置部11的位置。下降位置是载置部11的延伸设置面90上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一对移动杆13、14和载置部1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驱动部21、22为气缸。可以根据装配于第一装置10上的载置部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而变更一对移动杆13、14之间的间隔。
[0051]第二装置40与第一装置10协同制作袢带片7。第二装置40向缝纫机3供给制作好的袢带片7。如图6、图7所示,第二装置40主要包括支承部51、轴52、轴53、支承台54、引导部55、连结部56、驱动部61?驱动部65以及一对夹持部41、46。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二装置40的长边方向中的靠一对夹持部41、46的那一侧设为第二装置40的一端侧,将第二装置40的长边方向中的靠轴52的那一侧设为第二装置40的另一端侧。第二装置40的一端侧是第二装置40的各构成要素的一端侧。第二装置40的另一端侧是第二装置40的各构成要素的另一端侧。
[0052]一对夹持部41、46将被按压部12压住的带状构件8的两端部86、87(参照图11)分别沿着载置部11的两端111、112(参照图14)弯折而制作袢带片7。一对夹持部41、46自上下夹持袢带片7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68、69(参照图14)。
[0053]如图6、图10所示,一对夹持部中的夹持部41包括第一构件42、第二构件43、弹簧44和轴45,一对夹持部中的夹持部46包括第一构件47、第二构件48、弹簧49和轴50。第一构件42、第一构件47、第二构件43和第二构件48皆为棒状的构件,与带状构件8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第一构件42能够以轴45为中心上下摆动,第一构件47能够以轴50为中心上下摆动。弹簧44向使第一构件42离开第二构件43的方向施力,弹簧49向使第一构件47离开第二构件48的方向施力。第一构件42自驱动部61获得动力而向第二构件43那一侧(下方)移动,第一构件47自驱动部62获得动力而向第二构件48那一侧(下方)移动。驱动部61、62为气缸。驱动部61设于第一构件42的上方,驱动部62分别设于第一构件47的上方。夹持部41与夹持部46平行地配置。夹持部41和夹持部46配置于在袢带片7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驱动部63为气动卡盘,固定于支承台54之上。驱动部63在上表面设有一对导引部67。一对导引部67以能够彼此接近或离开的方式相连结。一对导引部67分别固定第二构件43的后端部和第二构件48的后端部。当驱动部63驱动时,一对导引部67彼此接近或离开。即,驱动部63能够使夹持部41和夹持部46之间在水平面上的间隔变更为图15所示的夹持位置和图7所示的离开位置。驱动部63使一对夹持部41、46各自均等地平行移动,从而变更一对夹持部41、46之间的间隔。夹持位置处的夹持部41和夹持部46之间的间隔小于袢带片7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离开位置处的夹持部41和夹持部46之间的间隔大于袢带片7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0054]支承部51是矩形的板状的构件。支承部51隔着支承台54和引导部55支承一对夹持部41、46。轴53呈圆棒状,沿上下方向延伸。轴53的一端部(上端部)连结于支承部51的长边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轴53的另一端部(下端部)被螺钉57固定于作业台5。轴53以支承部51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该支承部51。连结部56连结于支承部51的一端侧的下表面。支承部51借助连结部56与驱动部66相连结。支承部51能够自驱动部66获得动力,而以轴53为支点在图1所示的供给位置和图7所示的夹持位置之间摆动。供给位置是支承部51在第二装置40的长边方向与缝纫机3的长边方向正交时所处的位置。缝纫机3的长边方向为前后方向。在支承部51处于供给位置时,一对夹持部41、46与缝纫机3相对。夹持位置是支承部51在第二装置40的长边方向与第一装置10的长边方向正交时所处的位置。第一装置10的长边方向为左右方向。在支承部51处于夹持位置时,一对夹持部41、46与第一装置10相对。此时,一对导引部67分别位于左右排列的位置。驱动部63以使一对导引部67能够分别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该一对导引部67。
[0055]支承台54支承一对夹持部41、46的另一端侧的下表面。引导部55呈自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的直线轨道状。引导部55以支承台54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该支承台54。支承台54自驱动部64获得动力而沿着引导部55在图18、图7所示的待机位置和图1、图13所示的延伸位置之间移动。驱动部64为气缸。待机位置是支承台54在驱动部64的臂部退回到另一端侧时所处的位置。延伸位置是支承台54在驱动部64的臂部伸出到一端侧时所处的位置。在支承台54移动时,一对夹持部41、46也与支承台54—同移动。轴52设于支承部51的另一端侧的上方。支承部51能够自驱动部65获得动力而以轴52为支点摆动。驱动部65通过使支承部51以轴52为支点摆动而变更一对夹持部41、46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0056]缝细机3是具有公知结构的工业用缝细机。如图1、图6所示,缝细机3包括机座部71、支柱部72、机臂部73和前端部74。机座部71沿前后方向延伸。机座部71在上部设有针板77、压脚驱动机构81 (参照图8)和压脚82。针板77具有容针孔78。压脚驱动机构81设于支柱部72的前方。压脚驱动机构81自驱动部97 (参照图8)获得动力而使压脚82沿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移动。压脚82自上侧压住位于针板77上方的袢带片7。如图18所示,压脚82的顶端侧(左端侧)为分支为前后两股的顶端部821、822。顶端部821、822沿左右方向延伸。压脚82用顶端部821、822压住袢带片7的比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靠内侧的部位。
[0057]机座部71在内部包括梭子机构、输送机构和切线机构80 (参照图8)等。梭子机构使容纳底线的旋梭旋转。输送机构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输送布料9。输送机构与压脚驱动机构81 —同使布料9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移动。支柱部72自机座部71的后端部朝上方延伸。支柱部72在内部具有缝纫机马达98等。机臂部73自支柱部72的上端部朝前方延伸。机臂部73与机座部71的上表面相对。机臂部73在内部具有主轴79等。主轴79的后端与缝纫机马达98相连接。缝纫机马达98使主轴79旋转。前端部74设于机臂部73的前端,在内部设有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挑线杆驱动机构等。
[0058]主轴79向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挑线杆驱动机构传递伴随缝纫机马达98的驱动而产生的旋转力,从而驱动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和挑线杆驱动机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使针杆75上下运动。针杆75向下方延伸。针杆75的下端侧自前端部74的下侧露出。针杆75能够在下端安装机针76。在针杆75下降到最下方位置时,机针76的下端穿过设于针板77的容针孔78而到达旋梭。旋梭与针杆75协作,将底线交织在机针76所保持的面线上。挑线杆驱动机构将交织于底线上的面线上提到针板77之上。缝纫机3在布料9上形成针迹。
[0059]参照图8说明缝制系统I的电气结构。缝制系统I的控制部4同步控制袢带片供给装置2和缝纫机3。控制部4包括CPU101、R0M102、RAM103、信号线104、输入输出接口(I/F) 105和外部通信I/F106。CPUlOl、R0M102、RAM103借助信号线104与输入输出I/F105电连接。外部通信I/F106与输入输出I/F105电连接。CPUlOl对袢带片供给装置2和缝纫机3进行控制,按照R0M102所存储的各种程序执行与袢带片7的制作、缝制相关的各种运算和处理。R0M102存储各种程序和各种初始设定参数等。RAM103临时存储设定值和CPUlOl的运算结果等。外部通信I/F106负责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CPUlOl借助外部通信I/F106、输入输出I/F105与袢带片供给装置2、缝纫机3进行通信。
[0060]袢带片供给装置2包括CPU31、ROM32、RAM33、信号线34、输入输出I/F35、外部通信I/F36、驱动部21?驱动部27以及驱动部61?驱动部66。CPU31、ROM32、RAM33借助信号线34与输入输出I/F35电连接。外部通信I/F36、驱动部21?驱动部27、驱动部61?驱动部66与输入输出I/F35电连接。CPU31按照来自控制部4的指示对袢带片供给装置2进行控制,执行与袢带片7的制作、供给相关的各种运算和处理。ROM32存储各种程序和各种初始设定参数等。RAM33临时存储设定值和CPU31的运算结果等。外部通信I/F36负责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CPU31借助外部通信I/F36、输入输出I/F35与控制部4进行通信。
[0061]驱动部21为按压部12的驱动源。驱动部21按照CPU31的指示使按压部12向上方或下方摆动。驱动部22为一对移动杆13、14的驱动源。驱动部22按照CPU31的指示使一对移动杆13、14向上方或下方移动。驱动部22按照CPU31的指示将一对移动杆13、14的位置在待机位置和下降位置之间切换。驱动部23?驱动部25为牵出部17的驱动源。驱动部23按照CPU31的指示利用牵出部17将连续带状构件牵出到载置部11的载置面113上。驱动部24按照CPU31的指示利用牵出部17抓取连续带状构件。驱动部25按照CPU31的指示使牵出部17向左方移动。驱动部26为刀19的驱动源。驱动部26按照CPU31的指示使刀19向上方或下方移动。驱动部27为砧座20的驱动源。驱动部27按照CPU31的指示使站座20向上方或下方移动。
[0062]驱动部61为夹持部41的第一构件42的驱动源。驱动部61按照CPU31的指示使第一构件42向下方移动。驱动部62是夹持部46的第一构件47的驱动源。驱动部62按照CPU31的指示使第一构件47向下方移动。驱动部63是变更夹持部41和夹持部46之间的间隔时的驱动源。驱动部63按照CPU31的指示扩大或缩小夹持部41和夹持部46之间的间隔。驱动部64是使一对夹持部41、46沿袢带片7的宽度方向移动时的驱动源。驱动部64按照CPU31的指示使一对夹持部41、46向第二装置40的一端侧或另一端侧移动。驱动部65是调整一对夹持部41、46的上下位置时的驱动源。驱动部65按照CPU31的指示使一对夹持部41、46向上方或下方摆动。驱动部66是使第二装置40 (支承部51)在俯视状态下摆动时的驱动源。驱动部66按照CPU31的指示使第二装置40摆动。
[0063]缝纫机3包括CPU91、ROM92、RAM93、信号线94、输入输出I/F95、外部通信I/F96、驱动部97、驱动部99和缝纫机马达98。CPU91、ROM92、RAM93借助信号线94与输入输出I/F95电连接。外部通信I/F96、驱动部97、驱动部99、缝纫机马达98与输入输出I/F95电连接。CPU91按照来自控制部4的指示对缝纫机3进行控制,执行与袢带片7的配置、缝制相关的各种运算和处理。R0M92存储各种程序和各种初始设定参数等。RAM93临时存储设定值和CPU91的运算结果等。外部通信I/F96负责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CPU91借助外部通信I/F96、输入输出I/F95与控制部4进行通信。驱动部97为压脚驱动机构81的驱动源。驱动部97按照CPU91的指示利用压脚驱动机构81使压脚82上下、左右、前后移动。缝纫机马达98为主轴79的驱动源。缝纫机马达98按照CPU91的指示使主轴79旋转。驱动部99为切线机构80的驱动源。驱动部99按照CPU91的指示驱动切线机构80,将面线和底线切断。
[0064]参照图9说明由控制部4的CPU101、袢带片供给装置2的CPU31和缝纫机3的CPU91协作执行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