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纳米器件制造的硅化物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16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纳米器件制造的硅化物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纳米器件制造的硅化物工艺-镍(Ni)硅化物工艺。
背景技术
为同时减小源/漏及窄多晶硅栅的串联寄生电阻,同时又不至于由于难熔金属与硅超浅结之间的硅化反应诱生结漏电,镍硅化物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这是因为与常规的钛(Ti)和钴(Co)硅化物相比,镍(Ni)硅化物(NiSi)具有如下独特的优点1)低的NiSi形成温度和大的工艺窗口;2)低的NiSi薄层电阻;3)少的硅的消耗;4)随线宽缩小,NiSi薄层电阻也减小,由于边缘效应;5)NiSi膜在硅上应力低;6)NiSi对N型和P型硅都有低的接触电阻。
但镍硅化物工艺也有其缺点,Ni及其硅化物对氧非常敏感,由于氧的影响,使薄膜的薄层电阻升高,界面粗糙,浅结漏电增大;同时常规的NiSi热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纳米器件制造的硅化物工艺,针对常规镍硅化物工艺存在的缺点,采用在NiSi上制备氮化钛(TiN)薄膜,形成TiN/Ni/Si的结构,同时改进清洗方法,优化薄膜厚度和硅化反应的条件,获得很好的结果。不但NiSi薄膜的薄层电阻明显减小,而且其热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即由低阻NiSi相向高阻NiSi2相转变的温度提高了,浅结漏电流也得到改善。其原因是上层覆盖的TiN薄膜,抑制了Ni表面及随后的NiSi形成过程中氧原子的入侵而造成的薄膜氧化,改善了薄膜质量及NiSi/Si界面的粗糙度。同时与常规Ti和Co硅化物工艺比较,该方法工艺步骤少,成本低,器件性能改善显著,因而极具吸引力。特别在亚50纳米技术中是常规Ti和Co硅化物工艺所不可替代的工艺。具体工艺步骤如下步骤1在完成器件的源/漏快速热退火后进行改进的清洗3#液(H2SO4∶H2O2=5∶1),清洗温度120-130℃,8-12分,然后用1#液清洗(NH4OH∶H2O2∶H2O=0.8∶1∶5),温度62-65℃,5-8分,最后在氢氟酸/异丙醇(HF/IPA液为氢氟酸(HF)∶异丙醇(IPA)∶H2O=0.5%∶0.02%∶1)溶液中,室温下浸渍30-60秒,经去离子水冲洗并在热N2中甩干后,立即进溅射真空锁内抽真空,尽量缩短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步骤2真空热退火处理本底真空度(4-8)×10-7乇,加温至250-350℃,恒温10-15分,然后降温,待真空恢复至(4-8)×10-7乇,即可进行预溅射5分;步骤3溅射Ni薄膜本底真空度(4-8)×10-7乇,溅射功率800-1000瓦,工作压力(4-6)×10-7乇;厚度为13-22nm;步骤4溅射TiN薄膜本底真空度(4-8)×10-7乇,溅射功率800-1000瓦,工作压力(4-6)×10-7乇;Ar/N2=6/1,TiN薄膜厚度为8-14nm;步骤5先后用丙酮、无水乙醇各超声清洗5-8分,然后去离子水冲洗,热N2中甩干;步骤6快速热退火(RTA)温度480-600℃,时间15-30秒;步骤7选择腐蚀3#液,120-130℃,时间为10-14分,加4-6分,再加4-6分,每两次间都要进行去离子水冲洗,最后去离子水冲洗后,在热N2中甩干;步骤8低温热氧化硅及硼磷硅玻璃淀积,炉温400-420℃,膜厚550-650nm;步骤9接触孔形成和金属化。


图1给出了As+重掺杂多晶硅上NiSi薄层电阻随形成温度的变化,并对比了有TiN层与无TiN层的结果。
图2给出了As+重掺杂多晶硅上NiSi薄层电阻和厚度随栅长的变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步骤1在完成器件的源/漏快速热退火后,进行改进的清洗3#液,120℃,5分,去离子水冲洗,接着1#液,62℃,5分,去离子水冲洗,然后在HF/IPA溶液中室温下浸渍40秒,去离子水冲洗,最后在热N2中甩干后,立即进溅射真空锁内抽真空,尽量缩短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
步骤2真空热退火处理本底真空度6×10-7乇,衬底加温至300℃,恒温10分,然后降温,待真空恢复至6×10-7乇,预溅射5分。
步骤3溅射Ni薄膜本底真空度6×10-7乇,溅射功率800瓦,工作压力5×10-7乇;Ni膜厚度16nm。
步骤4溅射TiN薄膜本底真空度6×10-7乇,溅射功率800瓦,工作压力5×10-7乇;Ar/N2=6/1,TiN薄膜厚度11nm;步骤5丙酮、无水乙醇各超声清洗各5分,然后去离子水冲洗,热N2中甩干。
步骤6快速热退火(RTA)温度530℃,时间25秒;步骤7选择腐蚀3#液,120℃,时间12分,加4分,再加4分,每两次中间去离子水冲洗,最后去离子水冲洗后在热N2中甩干。
步骤8低温热氧化硅及硼磷硅玻璃淀积,420℃,550nm;步骤9接触孔形成和金属化。
结果本方法有盖帽层TiN的Ni硅化物与无盖帽层单层Ni硅化物比较表明1.薄层电阻降低11%以上;2.热稳定性提高无TiN盖帽层,低阻SiNi相向高阻NiSi2相转变温度为570℃,而有TiN盖帽层,NiSi向NiSi2相转变温度大于700℃;3.多晶硅栅长降到24纳米时,重掺杂多晶硅栅薄层电阻为2.1Ω/口,源漏薄层电阻为4.1Ω/口;
4.浅结漏电流明显降低,均匀性提高;本发明应用于亚25纳米CMOS器件研究,其特性很好。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纳米器件制造的硅化物工艺,其主要步骤为步骤1在完成器件的源/漏快速热退火后进行改进的清洗第一次用清洗液H2SO4∶H2O2=5∶1,于120-130℃清洗8-12分,第二次清洗液NH4OH∶H2O2∶H2O=0.8∶1∶5,于62-65℃清洗5-8分;在氢氟酸∶异丙醇∶H2O=0.5%∶0.02%∶1溶液中,室温下浸渍30-60秒,经去离子水冲洗并热N2中甩干,立即进溅射真空锁内抽真空;步骤2真空热退火处理本底真空度4-8×10-7乇,加温至250-350℃,恒温10-15分,然后降温,待真空恢复至4-8×10-7乇,预溅射3-5分;步骤3溅射Ni薄膜本底真空度4-8×10-7乇,溅射功率800-1000瓦,工作压力4-6×10-7乇;Ni薄膜厚度为13-22nm;步骤4溅射TiN薄膜本底真空度4-8×10-7乇,溅射功率800-1000瓦,工作压力4-6×10-7乇;Ar/N2=6/1,TiN薄膜厚度为8-14nm;步骤5先后用丙酮、无水乙醇各超声清洗5-8分,然后去离子水冲洗,热N2中甩干;步骤6快速热退火温度480-600℃,时间15-30秒;步骤7选择腐蚀腐蚀液H2SO4∶H2O2=5∶1,于120-130℃,时间为10-14分,加4-6分,再加4-6分,每两次间都要进行去离子水冲洗,最后去离子水冲洗后,在热N2中甩干;步骤8低温氧化硅及硼磷硅玻璃淀积,炉温400-420℃,膜厚550-650nm;步骤9接触孔形成和金属化。
2.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第一次清洗温度为120℃,清洗时间10分钟;第二次清洗温度为62℃,清洗时间为5分钟;浸渍时间为40秒。
3.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真空热退火处理中,本底真空度6×10-7乇,衬底加温至300℃,恒温10分,然后降温,待真空恢复至6×10-7乇,预溅射5分。
4.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溅射Ni薄膜中,本底真空度6×10-7乇,溅射功率800瓦,工作压力5×10-7乇。
5.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溅射TiN薄膜中,本底真空度6×10-7乇,溅射功率800瓦,工作压力5×10-7乇。
6.权利要求1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快速热退火的温度为530℃,时间25秒。
全文摘要
一种适用于纳米器件制造的硅化物工艺,其主要步骤是清洗、真空退火处理、溅射Ni薄膜、溅射TiN薄膜、快速热退火、选择腐蚀、玻璃淀积、接触孔形成和金属化。本发明在Ni膜上加一盖帽层氮化钛,形成TiN/Ni/Si结构,同时改进清洗方法,优化薄膜厚度和硅化反应的条件,获得了很好的结果。不但薄膜的薄层电阻明显减小,而且热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即由低阻NiSi相向高阻NiSi
文档编号C04B35/58GK1754860SQ200410080409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9日
发明者徐秋霞, 王大海, 柴淑敏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