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及其转台臂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1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程机械及其转台臂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台臂架系统。此外,本实用新 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转台臂架系统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混凝土泵车的需求也越来 越大。混凝土泵车是一种将用于泵送混凝土的泵送机构和用于布料的臂架系统集成在汽车 底盘上的设备,该设备将泵送机构泵出的混凝土直接送到浇注点。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泵车的转台臂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该转台臂架系统包括臂架装置和转台Γ,该臂架装置包括多节 依次铰接的臂架,且其第一节臂架与转台1'铰接;转台1'为臂架装置提供一个稳固的底 座,整个臂架装置可以在这个底座上旋转,同时臂架装置的每节臂架还能绕各自的轴旋转。 转台1'是由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的结构件,作为臂架的基座,它上部用臂架连接套与第一 节臂架铰接,下部通过回转支承3'连接在固定转塔2'上,转台Γ和整个臂架装置在水 平面内可绕回转中心旋转。一般说来,转台与臂架装置的铰接轴中心与转台的回转中心位于同一条线上。近 年来,随着长臂架、超长臂架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泵车臂架长度成不断加长之势,因此为了 减少整车长度和后伸,图1中所示的转台臂架系统中,转台1'与臂架装置的铰接轴中心 4'向靠近驾驶室的方向偏离转台1'的回转中心5',位于转台1'的回转中心5'和回转 支承3'的外圆端面之间。虽然,这种结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整车长度和后伸,但是 减少得并不显著。有鉴于此,有效地减少长臂架泵车的整车长度和后伸,从而使得结构紧凑,并增加 行车的安全性,仍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台臂架系统,该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够 有效地减少整车长度和后伸,从而使得结构紧凑,并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 型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台臂架系统的工程机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台臂架系统,用于工程机械,包括转 台、臂架装置和回转支承;所述臂架装置包括第一节臂架,所述第一节臂架与所述转台的顶 端部铰接;所述回转支承与所述转台的底端部连接;所述转台的顶端部向靠近所述工程机 械的驾驶室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转台的顶端部与所述第一节臂架的基准铰接点与所述转台 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回转支承的半径。优选地,所述基准铰接点进一步位于所述驾驶室的上方。优选地,所述臂架装置包括依次铰接的多节臂架,折叠时该多节臂架中与所述基 准铰接点位于所述回转支承同一侧的多个铰接点,至少有一个铰接点与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基准铰接点与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定义与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基准铰接点与所述回转中心之 间的距离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端面与所述基准铰接点之间的距离 小于所述基准铰接点与所述驾驶室顶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基准铰接点与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驾驶室的前端面与 所述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多节臂架中,倒数第一节臂架与倒数第二节臂架之间的铰接点为所 述第一铰接点。优选地,所述多节臂架中,倒数第二节臂架与倒数第三节臂架之间的铰接点为所 述第一铰接点。优选地,所述转台为弧形结构。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底盘及由所述 底盘支撑的固定转塔;该混凝土泵车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台臂架系统;所述转台通过所述 回转支承旋转支撑于所述固定转塔上。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为混凝土泵车。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台臂架系统的转台的顶端部向靠近 所述工程机械的驾驶室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转台的顶端部与所述第一节臂架的基准铰接点 与所述转台的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回转支承的半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台 的顶端部与所述第一节臂架的基准铰接点位于回转支承的外圆端面之外,因而相对于现有 技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臂架装置整体向靠近驾驶室的方向前移,由于已经突破了回转 支承外圆端面的限制,因而前移的距离可以得到较大增加,显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显著减 少整车长度和后伸,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换句话说,在不增加整 车长度和后伸的前提下,泵车可以采用更长的臂架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技术效果与上述转台臂架系统的技术效果 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泵车的转台臂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转台臂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包括图2中所示的转台臂架系统、并且处于行车状态时的混凝土泵车的结 构示意图;图4为包括图2中所示的转台臂架系统、并且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混凝土泵车的结 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转台臂架系统,该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 整车长度和后伸,从而使得结构紧凑,并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核 心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台臂架系统的工程机械。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
4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转台臂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台臂架系统,用于工程机 械,具体地,该工程机械可以为混凝土泵车,该转台臂架系统包括转台1、臂架装置2 (示于 图3和图4中)和回转支承3 ;臂架装置2包括第一节臂架21,第一节臂架21与转台1的 顶端部铰接;回转支承3与转台1的底端部连接;定义转台1的顶端部与第一节臂架21的 铰接点为基准铰接点4。如图2所示,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转台1的顶端部向靠近所述工程机械的驾 驶室5的方向延伸,基准铰接点4与转台1的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大于回转支承3的半 径,亦即基准铰接点4位于回转支承3的外圆端面之外,并处于驾驶室5方向的一侧。在本实用新型中基准铰接点4位于回转支承3的外圆端面之外,因而相对于现有 技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臂架装置整体向靠近驾驶室5的方向前移,由于已经突破了回 转支承3外圆端面的限制,因而前移的距离可以得到较大增加,显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显 著减少整车长度和后伸,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换句话说,在不增 加整车长度和后伸的前提下,泵车可以采用更长的臂架装置。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包括图2中所示的转台臂架系统、并且处于行车状态时 的混凝土泵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包括图2中所示的转台臂架系统、并且处于工作状态时 的混凝土泵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减少整车长度和后伸,并且充分利用驾驶室5上方的闲置 空间,基准交接点4可以进一步向靠近驾驶室5的方向前移,并且位于驾驶室5的上方。如图3所示,在基准铰接点4位于驾驶室5的上方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如下改 进臂架装置2包括依次铰接的多节臂架,折叠时该多节臂架中与基准铰接点4位于回转支 承3同一侧的多个铰接点,至少有一个铰接点与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大于基准铰接点4 与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显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减少整车长度和后伸。如图3所示,定义与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大于基准铰接点4与回转中心6之间 的距离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7,并且在臂架折叠时,第一铰接点7的外端面与基准铰接点 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基准铰接点4与驾驶室5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如图4所示,当臂架装置2的第一节臂架21绕基准铰接点4先行发生旋转并竖直 设置时,由于第一铰接点7的外端面与基准铰接点4之间的距离小于基准铰接点4与驾驶 室5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因而第一铰接点7的外端面并未与驾驶室5的顶面发生干涉。显 然,该种结构设计可以使得臂架装置2的各节臂架依次展开,且臂架不会与驾驶室5等部件 发生干涉,无须先展开第一铰接点7所涉臂架。同时,需要调整整车的高度符合规定的标准,使其不至于超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基准铰接点4还可以进一 步前移,从而超过驾驶室5,位于驾驶室5的前斜上方。具体地,基准铰接点4与回转中心6 之间的距离大于驾驶室5的前端面与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显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进 一步减少整车长度和后伸。在此基础上,由于第一铰接点7与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大于 基准铰接点4与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因而第一铰接点7也超过了驾驶室5,位于驾驶室 5的前斜上方。[0037]在上一段技术方案中,此时当第一节臂架21展开时,第一铰接点7位于驾驶室5 的前方,因而无论第一铰接点7的外端面与基准铰接点4之间的距离是大于还是小于基准 铰接点4与驾驶室5的顶面之间的距离,第一铰接点7都不会与驾驶室5发生干涉,因而在 这两种情况下,臂架都可以依次展开。当然,最好是第一铰接点7的外端面与基准铰接点4 之间的距离小于基准铰接点4与驾驶室5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臂架装置所包含的臂架数量不同,或者包含有相同 数量的臂架的臂架装置其结构设计也不同,因而上述第一铰接点的位置并不确定,当然,我 们可以具体设置几种位置。比如,倒数第一节臂架与倒数第二节臂架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 铰接点7,或者倒数第二节臂架与倒数第三节臂架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7,或者其他 相邻臂架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7。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对转台1的形状设计,具体地,该转台1可以为弧 形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如图3和图4所示,该工程机械包括底盘 8及由底盘8支撑的固定转塔9 ;该工程机械还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的转台臂架系统, 并且该转台臂架系统的转台1通过回转支承3支撑于固定转塔9上。所述工程机械的其他 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具体地,该工程机械可以为混凝土泵车。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程机械及其转台臂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 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 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 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转台臂架系统,用于工程机械,包括转台(1)、臂架装置(2)和回转支承(3);所 述臂架装置(2)包括第一节臂架(21),所述第一节臂架与所述转台(1)的顶端部铰 接;所述回转支承C3)与所述转台(1)的底端部连接;定义所述转台(1)的顶端部与所述第 一节臂架之间的铰接点为基准铰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1)的顶端部向靠 近所述工程机械的驾驶室(5)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基准铰接点(4)与所述转台(1)的回转 中心(6)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回转支承(3)的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铰接点(4)进一步位于所 述驾驶室(5)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台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装置(2)包括依次铰接的 多节臂架,折叠时该多节臂架中与所述基准铰接点(4)位于所述回转支承(3)同一侧的多 个铰接点,至少有一个铰接点与所述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基准铰接点(4)与 所述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台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义与所述回转中心(6)之间的 距离大于所述基准铰接点⑷与所述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7); 所述第一铰接点(7)的外端面与所述基准铰接点(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基准铰接点(4) 与所述驾驶室(5)顶面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台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铰接点(4)与所述回转中 心(6)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驾驶室(5)的前端面与所述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转台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臂架中,倒数第一节 臂架与倒数第二节臂架之间的铰接点为所述第一铰接点(7)。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转台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臂架中,倒数第二节 臂架与倒数第三节臂架之间的铰接点为所述第一铰接点(7)。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转台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1)为弧形结构。
9.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底盘(8)及由所述底盘(8)支撑的固定转塔(9);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转台臂架系统;所述转台(1)通过所述回转支承(3) 旋转支撑于所述固定转塔(9)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混凝土泵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台臂架系统,用于工程机械,包括转台(1)、臂架装置(2)和回转支承(3);所述臂架装置(2)包括第一节臂架(21),所述第一节臂架(21)与所述转台(1)的顶端部铰接;所述回转支承(3)与所述转台(1)的底端部连接;定义所述转台(1)的顶端部与所述第一节臂架(21)之间的铰接点为基准铰接点(4);所述转台(1)的顶端部向靠近所述工程机械的驾驶室(5)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基准铰接点(4)与所述转台(1)的回转中心(6)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回转支承(3)的半径。该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整车长度和后伸。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转台臂架系统的工程机械。
文档编号E04G21/04GK201818056SQ20102051591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李 东, 谢世惠, 邓彪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