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065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的墙板、屋顶面板等建筑装饰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板。



背景技术:

建筑装饰板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320745387.4公开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至少一个板面上其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设有一个凹下面,所述凹下面延伸至与其相邻的板体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端部。所述凹下面的宽度B为:10~3000mm,深度H为:1~50mm,长度L为:10~600mm。所述凹下面贯通板体的宽度方向,所述凹下面的宽度B为:10~3000mm,深度H:为1~50mm。

再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210519956.3公开一种泡沫混凝土轻质复合墙板,该墙板包括上下表层及填充于上下表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的上下表层为硅钙板,所述的中间层为泡沫混凝土层。该复合墙板的厚度为60~112mm,所述的硅钙板的厚度为15~16mm,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0~80mm。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层由泡沫混凝土制成,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包括固体组分和发泡剂泡沫,固体组分按质量份数的组成为:泥浆40份~60份、水泥20份~50份、熟石灰5份~8份、石膏2份~3份、纤维0.1份~0.3份、早强剂1份~3份,所述的发泡剂泡沫的体积量是固体组份体积总量的50~80倍,所述的发泡剂泡沫由发泡剂与水按质量比1∶30配置的发泡液制得。所述的泥浆为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密度在1.2~1.3g/mm3的废弃泥浆,所述的水泥为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早强型通用硅酸盐水泥,所述的纤维为长度6~19mm的聚丙烯纤维,所述的早强剂为碳酸锂或水玻璃,所述的发泡剂为植物性蛋白发泡剂。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层与硅钙板之间为黏结连接。该发明还提出一种泡沫混凝土轻质复合墙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装模:先将墙板模具组装在模具车上,再将两块硅钙板平行固定在墙板模具内,两块硅钙板中间留有宽30~80mm的间隙;

(2)制备泡沫混凝土:按质量比将泥浆40份~60份、水泥20份~50份、熟石灰5份~8份、石膏2份~3份、纤维0.1份~0.3份、早强剂1份~3份,放入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均匀形成固体组分,将发泡剂与水按质量比1∶30比例调配成发泡液,将发泡液进行发泡,按发泡剂泡沫的体积量是固体组份体积总量的50~80倍加入固体组分中并搅拌均匀,得到沫混凝土;

(3)注模:将泡沫混凝土浇注于墙板模具上两块硅钙板之间的空隙内;

(4)脱模养护:待泡沫混凝土在模具中冷却16h成型后,泡沫混凝土层与两片硅钙板前后黏合,拆除模具,将成型产品送至干燥处自然风干养护。

目前,房屋建筑领域,内墙砌筑所选用的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占据着主要地位。如前述两类加气混凝土板类保温隔热板,这类砌块的密度低、因而强度不高,表面硬度低。用这类砌块砌筑的墙体,房屋的内墙面质地松软,使用性存在缺陷。例如,不大的冲击外力,内墙面就会出现凹坑;墙体表面钉入钢钉,钉挂一定重量的附着物,钉入钢钉地点容易坍塌失效,给房屋装修、安装带来困难,墙面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究其原因是加气混凝土板类保温隔热板的强度不够。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强度高、隔热性好,拼接快速、整齐,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的新型保温隔热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板,包括加气混凝土板本体,所述加气混凝土板本体内均匀嵌入纤维布料的纤维,所述纤维的长度为1-8cm;所述加气混凝土板本体的一侧拼接面形成有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上下贯穿整个拼接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加气混凝土板本体的另一侧拼接面形成有延高度方向延伸并上下贯穿整个拼接面,且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条,所述凸条的尖端无尖角,与所述凹槽的最深处形成供线路穿过的空隙。

上述纤维的长度为3-5cm。

上述凸条的尖端为平面,与上述凹槽的最深处形成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空隙。

上述凸条的尖端为由凸条一侧平滑过度到另一侧的弧面,与上述凹槽的最深处形成横截面为弧形底边的三角状空隙。

上述弧面在横截面上的投影线为椭圆弧线,此椭圆为与上述凸条的两侧面相切且长轴与相应的拼接面平行的椭圆。

上述凹槽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为90-135°。

上述凹槽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为115-12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保温隔热板,突破传统加气混凝土隔热板的构造形式,1-8cm长的纤维布料类的纤维可跨过内部气孔与加气混凝土板本体高效固结在一起,且纤维布料的纤维的单位质量强度更高、导热性差,可高效增强加气混凝土板类保温隔热板的强度和隔热性能;且“V”字形的凹槽与相邻的保温隔热板的凸条形成导向形式的顺势配合,具有自动对准效果,拼接快速、整齐;进一步凸条的尖端无尖角,可有效避免尖角被碰撞破碎,损害整个保温隔热板的功能完整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保温隔热板,其整体强度高、隔热性好,拼接快速、整齐,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拼接状态示意图。

图中:

1-加气混凝土板本体 11-纤维

12-凹槽 13-凸条

14-空隙 15-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板,如图1-5所示,包括加气混凝土板本体1。

加气混凝土板本体1内均匀嵌入纤维布料的纤维11,纤维11的长度为1-8cm;加气混凝土板本体1的一侧拼接面形成有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上下贯穿整个拼接面的凹槽12,凹槽12的横截面呈“V”字形,加气混凝土板本体1的另一侧拼接面形成有延高度方向延伸并上下贯穿整个拼接面,且与凹槽12相匹配的凸条13,凸条13的尖端无尖角,与凹槽12的最深处形成供线路穿过的空隙14。1-8cm长的纤维布料类的纤维11可跨过内部气孔15与加气混凝土板本体1高效固结在一起,且纤维布料的纤维11的单位质量强度更高、导热性差,可高效增强加气混凝土板类保温隔热板的强度和隔热性能;且“V”字形的凹槽12与相邻的保温隔热板的凸条13形成导向形式的顺势配合,具有自动对准效果,拼接快速、整齐;进一步凸条13的尖端无尖角,可有效避免尖角被碰撞破碎,损害整个保温隔热板的功能完整性。空隙14上下贯通,可供电线等线路穿过,在保证凸条13强度的同时,更加便于房屋的布线,结构合理,功能多样。

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强度的均匀性和可靠性,优选地,纤维11的长度为3-5cm。

优选的实施例一,凸条13的尖端为平面,与凹槽12的最深处形成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空隙。即凸条13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与凹槽12的配合紧密性强。

优选的实施例二,凸条13的尖端为由凸条13一侧平滑过度到另一侧的弧面,与凹槽12的最深处形成横截面为弧形底边的三角状空隙。即凸条13的横截面呈圆顶的三角形,尖端更加圆滑,对凸条13的保护效果更好。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优选地,上述弧面在横截面上的投影线为椭圆弧线,此椭圆为与凸条13的两侧面相切且长轴与相应的拼接面平行的椭圆。此结构进一步增强凸条13尖端的圆滑程度。

在保证凸条13尖端强度的同时,也为了保证凸条13与凹槽12的导向拼接性能,优选地,凹槽12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为90-135°,即凸条13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也为90-135°。

优选地,凹槽12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为115-120°,即凸条13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顶角也为115-120°。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保温隔热板,凹槽和凸条的顶角的角度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凸条尖端的具体形状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纤维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选取;每个拼接面上的凹槽或凸条的数量、尺寸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加气混凝土板本体优选采用现有的加气混凝土板,但可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做实用新型的结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