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物料沉底的混凝土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4309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物料沉底的混凝土配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业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止物料沉底的混凝土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配制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现有的技术多是采用专业的装置对混凝土进行配制,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配制的过程中,混凝土易产生沉底现象,从而导致混合效果差,影响成品效果,但现有的混凝土配制装置大多没有设置解决这一问题的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物料沉底的混凝土配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物料沉底的混凝土配制装置,包括支撑框体和配制箱;所述配制箱固定在支撑框体的内部,配制箱顶板左侧开设有入料口,配制箱内腔底部转动固定有转动座,转动座上固定有环形板,环形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两组通孔,每组通孔有多个;所述配制箱内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向上伸出配制箱并连接变频电机的输出端,变频电机安装在支撑框体的内腔顶部,搅拌轴位于配制箱的轴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搅拌叶,每组搅拌叶有多个且呈环形阵列等距分布;所述搅拌轴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圆柱罩,另设有活动杆伸入圆柱罩中并连接有限位头,限位头和搅拌轴之间连接有弹簧,活动杆的外侧连接有活塞片;所述环形板内侧面位于下侧通孔的位置固定有与活塞片相匹配的活塞筒,活塞片伸入活塞筒中,活塞筒上开设有物料穿孔;所述搅拌轴位于配制箱外的轴体上安装有主动带轮,主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固定在蜗杆的底部,蜗杆转动连接固定于支撑框体内腔顶部的轴承座,蜗杆的右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涡轮,涡轮同轴固定有第二带轮;所述支撑框体的内腔后侧面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左侧下部转动设置有圆盘,圆盘同轴固定有第三带轮,第三带轮位于安装板的后侧,第三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带轮,第二带轮带动第三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圆盘转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安装板,转动杆上开设有腰型孔,圆盘的前端面上偏心固定有凸柱,凸柱滑动卡接腰型孔,凸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其中第一柱体与圆盘连接,第一柱体的外径与腰型孔的宽度相同,第二柱体的外径大于腰型孔的宽度;所述转动杆的上端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撞击杆,撞击杆滑动卡接在上下两侧的限位块之间,限位块固定于安装板;所述撞击杆的左端连接有撞击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叶每组的数量为四。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柱罩有四个且周向等距分布在搅拌轴的外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叶上设置有多个与其相垂直的摆杆。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摆杆转动连接搅拌叶且连接点位于摆杆的中心位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撞击头为球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变频电机带动搅拌轴变速转动,从而带动活塞片不断的向外挤压物料,使得物料不断的上下涌动,进而有效避免了物料的沉底现象;搅拌过程中,摆杆在流体的冲击下产生摆动,从而起到了一定的翻料作用,提高了混合效果;撞击球不断的撞击配制箱,使配制箱产生振动,可以有效的防止物料挂壁;同时通过一个电机实现了物料的搅拌和对配制箱的撞击,结构巧妙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止物料沉底的混凝土配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止物料沉底的混凝土配制装置中凸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框体、11-安装板、2-配制箱、21-环形板、211-通孔、22-转动座、23-入料口、3-搅拌轴、31-搅拌叶、311-摆杆、32-变频电机、33-主动带轮、4-圆柱罩、41-弹簧、42-活动杆、421-活塞片、422-限位头、5-活塞筒、51-物料穿孔、6-从动带轮、61-蜗杆、62-轴承座、63-涡轮、631-第二带轮、7-圆盘、71-凸柱、711-第一柱体、712-第二柱体、72-转动杆、721-腰型孔、722-连杆、8-撞击杆、81-限位块、82-撞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止物料沉底的混凝土配制装置,包括支撑框体1和配制箱2;所述配制箱2固定在支撑框体1的内部,配制箱2顶板左侧开设有入料口23,配制箱2内腔底部转动固定有转动座22,转动座22上固定有环形板21,环形板21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两组通孔211,每组通孔211有多个;所述配制箱2内设置有搅拌轴3,搅拌轴3向上伸出配制箱2并连接变频电机32的输出端,变频电机32安装在支撑框体1的内腔顶部,搅拌轴3位于配制箱2的轴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搅拌叶31,每组搅拌叶31有多个且呈环形阵列等距分布,优选的,每组搅拌叶31的数量为四,搅拌叶31上设置有多个与其相垂直的摆杆311,摆杆311转动连接搅拌叶31且连接点位于摆杆311的中心位置,由变频电机32带动搅拌叶31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摆杆311在流体的冲击下产生摆动,从而起到了一定的翻料作用,提高了混合效果;

所述搅拌轴3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圆柱罩4,圆柱罩4有四个且周向等距分布在搅拌轴3的外围,另设有活动杆42伸入圆柱罩4中并连接有限位头422,限位头422和搅拌轴3之间连接有弹簧41,活动杆42的外侧连接有活塞片421;所述环形板21内侧面位于下侧通孔211的位置固定有与活塞片421相匹配的活塞筒5,活塞片421伸入活塞筒5中,活塞筒5上开设有物料穿孔51,具体使用时,由变频电机32带动搅拌轴3做变速转动,当转速较大时,活塞片421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弹簧41的弹力,活塞片421向外侧移动,从而将物料从活塞筒5中向外挤压,进而使得物料从下侧的通孔211流动的到上侧的通孔211,反之,当转速较小时,活塞片421所受的离心力小于弹簧41的弹力,活塞片421向内侧移动,从而将物料吸入活塞筒5中,重复以上过程,使得物料得以不断的上下涌动,有效的避免了沉底现象,从而保证了混合效果;

所述搅拌轴3位于配制箱2外的轴体上安装有主动带轮33,主动带轮33通过皮带连接从动带轮6;所述从动带轮6固定在蜗杆61的底部,蜗杆61转动连接固定于支撑框体1内腔顶部的轴承座62,蜗杆61的右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涡轮63,由主动带轮33带动从动带轮6转动,从而带动蜗杆6转动,进而带动涡轮63转动,涡轮63同轴固定有第二带轮631;所述支撑框体1的内腔后侧面固定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的左侧下部转动设置有圆盘7,圆盘7同轴固定有第三带轮(图中未示出),第三带轮位于安装板11的后侧,第三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带轮631,第二带轮631带动第三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圆盘7转动;所述安装板11上设置有转动杆72,转动杆72的下端转动连接安装板11,转动杆72上开设有腰型孔721,圆盘7的前端面上偏心固定有凸柱71,凸柱71滑动卡接腰型孔721,具体的来说,凸柱71包括第一柱体711和第二柱体712,第一柱体711和第二柱体712一体成型,其中第一柱体711与圆盘7连接,第一柱体711的外径与腰型孔721的宽度相同,第二柱体712的外径大于腰型孔721的宽度;所述转动杆72的上端铰接有连杆722,连杆722的另一端铰接撞击杆8,撞击杆8滑动卡接在上下两侧的限位块81之间,限位块81固定于安装板11;所述撞击杆8的左端连接有撞击头82,撞击头82为球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将混凝土物料(以下简称物料)装入到配制箱2中,启动变频电机32带动搅拌轴3变速转动,由搅拌叶31对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此过程中,摆杆311在流体的冲击下产生摆动,从而起到了一定的翻料作用,提高了混合效果;且当转速较大时,活塞片421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弹簧41的弹力,活塞片421向外侧移动,从而将物料从活塞筒5中向外挤压,进而使得物料从下侧的通孔211流动的到上侧的通孔211,反之,当转速较小时,活塞片421所受的离心力小于弹簧41的弹力,活塞片421向内侧移动,从而将物料吸入活塞筒5中,重复以上过程,使得物料得以不断的上下涌动,有效的避免了沉底现象;同时主动带轮33跟随着搅拌轴3转动,主动带轮33带动从动带轮6转动,从而带动蜗杆6转动,进而带动涡轮63转动,第二带轮631跟随涡轮63转动,带动与圆盘7同轴固定的第三带轮转动,圆盘7转动带动凸柱71在腰型孔721内移动,从而带动转动杆72左右摆动,转动杆72通过连杆722带动撞击杆8左右往复移动,最终实现了撞击头82对配制箱2的不断撞击,从而使配制箱2产生振动,可以有效的防止物料挂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