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657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浇筑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混凝土浇筑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在建造混凝土结构时,为了提高施工速度,也为了避免施工场地限制,经常需要在工厂预制基础结构,然后将预制好的基础结构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在浇筑混凝土基础结构时需要用到模具,由于混凝土基础结构形状特殊,浇筑时模具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部分混凝土基础结构对于斜坡部位的强度要求较高,而采用普通的模具,下部的面积比上部的面积大,采用这样的方式斜坡部位的气泡不易排出,混凝土干燥凝固后,斜坡部位会出现蜂窝麻面,影响强度,也影响观感。另外一种模具,采用倒置的方式,使下部的面积小于上部的面积,这样斜坡部位的气泡容易向上排出,但此种模具一体成型或整体焊接,拆模时难度大,而且倒置后混凝土容易从底板泄露。

因此,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一种容易排出斜坡部位的气泡,且能够快速拆装、便于翻转的组合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容易排出斜坡部位的气泡,且能够快速拆装、便于翻转的混凝土浇筑组合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混凝土浇筑组合模具,包括:

浇筑模具,所述浇筑模具包括左模、右模、配重板和吊装部;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固定连接后拼装成一个整体,中间形成腔体,且上重下轻;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均设置有配重板,所述配重板能够调节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的重心位置;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均设置有所述吊装部,各个所述吊装部对称设置;和

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与所述吊装部相匹配,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在所述吊装机构的作用下能够被吊起并翻转。

进一步的,所述左模的上部和所述右模的上部固定连接后拼装成框体;所述左模的中部和所述右模的中部固定连接后拼装成多边形锥体,且锥体的上端面比下端面大;所述左模的下部和所述右模的下部固定连接后拼装成框体;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框体或所述多边形锥体的对角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板至少设置四块,所述左模设置两块相互垂直的所述配重板,所述右模设置两块相互垂直的所述配重板;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在所述配重板的作用下,直立在浇筑基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浇筑模具还包括第一锁止夹;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通过所述第一锁止夹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锁止夹包括: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数量为两块,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右模上;

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二端,且能够绕轴线转动;

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销轴上,所述第一螺杆位于两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中间;和

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穿过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左模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拼装后形成的腔体内预埋地脚螺栓;

所述浇筑模具还包括地脚螺栓定位机构,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的底端,与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的下端面密封连接;所述地脚螺栓通过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包括:

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的底端,与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的下端面密封连接;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第一地脚螺栓定位孔;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密封板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密封板的下端面;和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密封板平行设置,所述定位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固定;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第二地脚螺栓定位孔,所述第一地脚螺栓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地脚螺栓定位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地脚螺栓定位孔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浇筑模具还包括第二锁止夹;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锁止夹与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锁止夹包括:

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数量为两块,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左模的下端面和所述右模的下端面上;

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端,且能够绕轴线转动;

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销轴上,所述第二螺杆位于两块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间;和

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穿过所述第二螺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部包括:

侧板,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上均固定有所述侧板;

吊轴,所述吊轴与所述侧板垂直设置,所述吊轴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侧板上;和

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侧板平行设置,所述吊轴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挡板上;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吊轴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机构包括:

吊索,所述吊索的第一端适于固定在龙门吊或起重机上;和

吊钩,所述吊钩固定在所述吊索的第二端;所述吊钩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挡板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吊轴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挡板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之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左模和右模拼装后中间形成腔体,混凝土浇筑到腔体中。设置左模和右模,便于安装和拆卸,混凝土干燥凝固后便于脱模。左模和右模拼成整体后上重下轻,中部拼装成的多边形锥体的上端面的大小比下端面大,这样锥体的斜坡位置的气泡容易向上游动从上端面排出。

由于左模和右模拼成的整体上重下轻,无法直立在浇筑基础上,因此设置配重板,调节左模和右模的重心位置,使左模和右模拼装后直立在浇筑基础上。左模和右模上均设有吊装部,吊装机构与吊装部相匹配,混凝土干燥凝固后,吊装机构通过吊装部将浇筑模具吊起,由于左模和右模上重下轻,吊起后在重力作用下,浇筑模具可以自行翻转,然后将左模和右模拆下,浇筑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浇筑模具中斜坡部位的气泡易于排出,而且模具能够快速拼装或拆卸。混凝土干燥凝固后,浇筑模具在吊装机构的作用下,容易翻转,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组合模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浇筑模具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浇筑模具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浇筑模具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锁止夹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锁止夹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地脚螺栓定位机构的前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地脚螺栓定位机构的右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吊装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吊装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浇筑模具,2-吊装机构,11-左模,12-右模,13-配重板,14-吊装部,15-第一锁止夹,16-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7-第二锁止夹,21-吊索,22-吊钩,141-侧板,142-吊轴,143-挡板,151-第一固定板,152-第一销轴,153-第一螺杆,154-第一螺母,161-密封板,162-支撑杆,163-定位板,164-密封圈,171-第二固定板,172-第二销轴,173-第二螺杆,174-第二螺母,221-第一通孔,22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混凝土结构的上部为长方体,中部为四边形锥体,下部为长方体。如锥体的上端面的面积比下端面小,则斜坡部位的气泡无法向上游动,只能大量聚集在斜坡表面,造成麻面,影像强度和观感。因此浇筑时需要将模具倒置,使锥体的上端面的面积比下端面大,这样斜坡部位的气泡可以向上游动从上端面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结构组合模具,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混凝土浇筑组合模具包括浇筑模具1和吊装机构2。所述浇筑模具1包括左模11、右模12、配重板13和吊装部14。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固定连接后拼装成一个整体,中间形成腔体,且上重下轻。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均设置有配重板13,所述配重板13能够调节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的重心位置。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均设置有所述吊装部14,各个所述吊装部14对称设置。所述吊装机构2与所述吊装部14相匹配,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在所述吊装机构2的作用下能够被吊起并翻转。

左模11和右模12拼装后中间形成腔体,混凝土浇筑到腔体中。如果由单块的钢板拼装成整体模具,费时费力,而且有一个连接处发生错位,就容易造成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如果采用一体成型,拆模时混凝土结构与模具不易分离,不易脱模。因此设置左模11和右模12,便于安装和拆卸,混凝土干燥凝固后便于脱模。

左模11和右模12拼成整体后上重下轻,这样斜坡位置的气泡容易向上游动从上端面排出。配重板13可以调节左模11和右模12的重心位置,使整体模具可以直立在浇筑基础上。左模11和右模12上均设有吊装部14,吊装机构2与吊装部14相匹配,混凝土干燥凝固后,吊装机构2通过吊装部14将浇筑模具1吊起,由于左模11和右模12上重下轻,吊起后在重力作用下,浇筑模具1可以自行翻转,然后将左模11和右模12拆下,浇筑完成。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左模11的上部和所述右模12的上部固定连接后拼装成框体。所述左模11的中部和所述右模12的中部固定连接后拼装成多边形锥体,且锥体的上端面的大小比下端面大。所述左模11的下部和所述右模12的下部固定连接后拼装成框体。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框体或所述多边形锥体的对角线上。

根据混凝土的结构,左模11和右模12拼装后,上部形成框体,中部形成多边形锥体,下部形成框体。将连接处设置在框体或锥体的对角线上,方便加工,也便于安装和拆卸。

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配重板13至少设置四块,所述左模11设置两块相互垂直的所述配重板13,所述右模12设置两块相互垂直的所述配重板13。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在所述配重板13的作用下,直立在浇筑基座上。配重板13对称设置,能够调节左模11和右模12的重心位置,也能够使左模11和右模12直立在浇筑基座上。

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浇筑模具1还包括第一锁止夹15。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通过所述第一锁止夹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止夹15包括第一固定板151、第一销轴152、第一螺杆153和第一螺母154。所述第一固定板151数量为两块,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51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右模12上。所述第一销轴152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151的第二端,且能够绕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螺杆153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销轴152上,所述第一螺杆153位于两块所述第一固定板151的中间。所述第一螺母154穿过所述第一螺杆153的第二端,与所述左模11抵接。

左模11和右模12通过第一锁止夹15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151可以固定在左模11上,也可以固定在右模12上。当第一固定板151固定在右模12时,将第一螺杆153压下,使第一螺杆153穿过左模11和右模12,然后将第一螺母154穿过第一螺杆153,继续拧紧直至与左模11抵接,左模11和右模12拼装完成;拆卸时,将第一螺母154松开,然后将第一螺杆153抬起,即可拆开左模11和右模12。

当第一固定板151固定在左模11时,将第一螺杆153压下,使第一螺杆153穿过左模11和右模12,然后将第一螺母154穿过第一螺杆153,继续拧紧直至与右模12抵接,左模11和右模12拼装完成;拆卸时,将第一螺母154松开,然后将第一螺杆153抬起,即可拆开左模11和右模12。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拼装后形成的腔体内预埋地脚螺栓。所述浇筑模具还包括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的底端,与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的下端面密封连接。所述地脚螺栓通过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定位。浇筑混凝土时,左模11和右模12的底面需要密封。混凝土结构中需要预埋地脚螺栓,因此模具中需要设置地脚螺栓。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包括密封板161、支撑杆162和定位板163。所述密封板161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的底端,与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的下端面密封连接。所述密封板161上设置有第一地脚螺栓定位孔。所述支撑杆162与所述密封板161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162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密封板161的下端面。所述定位板163与所述密封板161平行设置,所述定位板163的上端面与所述支撑杆162的第二端固定。所述定位板163上设置有第二地脚螺栓定位孔,所述第一地脚螺栓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地脚螺栓定位孔同轴设置。

密封板161将左模11和右模12的底面密封。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同轴设置的第一地脚螺栓定位孔和第二地脚螺栓定位孔可以定位一根地脚螺栓。密封板161可拆卸的固定在左模11和右模12的底端,便于混凝土干燥后拆模。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密封板161上设置有密封圈164,所述密封圈164与所述第一地脚螺栓定位孔相匹配。密封板161将左模11和右模12的底面密封,但为了定位地脚螺栓,设置了第一地脚螺栓定位孔,因此在密封板161上设置密封圈164,防止混凝土泄露。

结合图2、图3和图6所示,所述浇筑模具1还包括第二锁止夹17。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通过所述第二锁止夹17与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锁止夹17包括第二固定板171、第二销轴172、第二螺杆173和第二螺母174。所述第二固定板171数量为两块,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171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左模11的下端面和所述右模11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销轴172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171的第二端,且能够绕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螺杆173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销轴172上,所述第二螺杆173位于两块所述第二固定板171的中间。所述第二螺母174穿过所述第二螺杆173的第二端,与所述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抵接。

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通过第二锁止夹17与左模11和右模1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71可以固定在左模11的下端面和右模12的下端面上,也可以固定在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上。当第二固定板171固定在左模11的下端面和右模12的下端面时,将第二螺杆173压下,使第二螺杆173穿过左模11和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或者穿过右模12和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然后将第二螺母174穿过第二螺杆173,继续拧紧直至与左模11或者右模12抵接,左模11和右模12与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拼装完成;拆卸时,将第二螺母174松开,然后将第二螺杆173抬起,即可拆开左模11与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或者拆开右模12与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

结合图9所示,所述吊装部14包括侧板141、吊轴142和挡板143。所述左模11和所述右模12上均固定有所述侧板141。所述吊轴142与所述侧板141垂直设置,所述吊轴142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侧板141上。所述挡板143与所述侧板141平行设置,所述吊轴142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挡板143上。所述挡板143的直径大于所述吊轴142的直径。

结合图1和图10所示,所述吊装机构2包括吊索21和吊钩22。所述吊索21的第一端适于固定在龙门吊或起重机上。所述吊钩22固定在所述吊索21的第二端。所述吊钩22中部设有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22,所述第一通孔2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2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通孔221的直径大于所述挡板143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222的直径大于所述吊轴142的直径且小于所述挡板143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22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通孔222的轴线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221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通孔222的直径之和。

混凝土干燥后,将吊索21的第一端固定在龙门吊或者起重机上,第二端连接吊钩22。将吊钩22的第一通孔221穿过挡板143,卡在吊轴142上后,移动吊钩22,使吊轴142卡在第二通孔222上。由于第一通孔221的直径大于所述挡板143,因此可以使吊钩21的第一通孔221穿过挡板143;由于第二通孔222的直径大于吊轴142且小于挡板143,因此吊钩22不会从吊轴21上滑出。龙门吊或起重机拉升吊索21,浇筑模具1被吊起,由于左模11和右模12上重下轻,浇筑混凝土后重心依然在整体的上部,因此浇筑模具在重力作用下自行翻转过来。然后将浇筑模具放到浇筑基座上,将地脚螺栓定位机构16拆下,再将左模11和右模12拆开,浇筑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