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面搁栅转换钢木混合立体桁架加固土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51969发布日期:2019-06-19 00:0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面搁栅转换钢木混合立体桁架加固土墙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面搁栅转换钢木混合立体桁架加固土墙的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农村危房改造(简称农危改)工作中,土墙承重房屋抗震加固改造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领域。土墙承重房屋在我国西南欠发达地区大量存在,大多数土墙承重房屋为二层,传统建造技术为单向楼板,与楼面搁栅平行的通高土墙在楼面标高处缺乏支撑,稳定性差,地震时极易倒塌而导致土墙承重房屋整体倒塌,给居住者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与此同时,传统土墙房屋又是乡村特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开发低成本的土墙抗震加固技术,提高传统土墙承重结构农房抗震性能,减少拆除重建,对我国西南地区农危改工作和保留传承传统生土建筑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一种楼面搁栅转换钢木混合立体桁架加固土墙的方法,用以解决二层土墙缺乏侧向约束导致稳定性差、抗震能力薄弱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面搁栅转换钢木混合立体桁架加固土墙的方法,包括穿墙拉杆(2)、山形螺母(3)、槽钢(4)、橡胶垫片(5)、上桁架(6)、下桁架(7)、木垫板(8)、楼面格栅(9)、钢腹杆(10)、铁钉(11)、立体桁架(12)。通过在楼面搁栅(9)之间设置钢腹杆(10),把相邻楼面搁栅(9)转换为下桁架(11)。将楼面板用铁钉(11)固定在楼面格栅(9)上,楼面板和楼面格栅(9)形成上桁架(6)。楼面搁栅(9)是下桁架(11)和上桁架(6)共用的弦杆,形成立体桁架(12)。用穿墙螺杆(2)把楼面搁栅(9)和土墙外侧槽钢(4)拉结起来,为土墙(1)提供侧向支撑,提高土墙(1)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所述上桁架(6)是将楼面板用铁钉固定在楼面搁栅(9)上,以楼面搁栅(9)为弦杆形成上桁架(6)。

所述下桁架(11)是在楼面搁栅(9)的底面增设钢腹杆(10),以楼面搁栅(9)为弦杆形成下桁架(11)。

所述立体桁架是上桁架(6)和下桁架(11)共用楼面搁栅(9)作为弦杆,形成立体桁架(12)。

所述土墙(1)外侧的槽钢(4)用穿墙拉杆(2)固定在紧邻土墙(1)的楼面搁栅(9)上,由立体桁架(12)和槽钢(4)为夯土墙(1)提供支点,提高夯土墙(1)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所述楼面搁栅(9)与土墙(1)之间缝隙用垫板(8)塞紧。

所述槽钢(4)与土墙(1)之间设置橡胶垫片(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一种楼面搁栅转换钢木混合立体桁架加固土墙的方法,提高二层通高土墙缺乏侧向约束的问题,提高土墙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改善生土承重民房整体抗震性能;

2、以既有楼面构件为主,附加相关配件形成刚度很大的立体桁架,增强对土墙约束,防止土墙内倾或外闪,投资少,技术简单可靠易行;

3、本加固技术对生土建筑外观影响较小,在保护传统民居风貌的前提下,提高土墙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桁架仰视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桁架与土墙拉结剖面图;

图中:1-土墙,2-穿墙拉杆,3-山形螺母i,4-槽钢,5-橡胶垫片,6-上桁架,7-下桁架,8-木垫板,9-楼面搁栅,10-钢腹杆,11-铁钉,12-立体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案例1:首先在楼面搁栅(9)之间设置钢腹杆(10),并用铁钉(11)钉牢,把相邻楼面搁栅(9)转换为下桁架(11);接着将楼面板用铁钉(11)固定在楼面格栅(9)上,楼面板和楼面搁栅(9)形成上桁架(6);下桁架(11)与上桁架(6)共用弦杆为楼面搁栅(9),形成立体桁架(12),最后用穿墙螺杆(2)把楼面搁栅(9)和土墙外侧槽钢(4)拉结起来,并在楼面搁栅(9)与土墙(1)之间缝隙用垫板(8)塞紧以及槽钢(4)与土墙(1)之间设置橡胶垫片(5);

立体桁架(12)具有很高的刚度,为二层高的土墙(1)提供可靠的侧向支撑,提高了土墙(1)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面搁栅转换钢木混合立体桁架加固土墙的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既有楼面搁栅和楼面板,通过附加钢腹杆,形成钢木混合立体桁架,增加了临近土墙的楼面搁栅的刚度,然后,在该搁栅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穿墙拉杆,在土墙外侧,设置通长橡胶垫,然后把槽钢用穿墙拉杆压在橡胶垫上,为土墙提供侧向约束,提高夯土墙的承重和抗震能力。本发明通过在楼面格栅之间设置钢腹杆,提高楼面格栅抗侧弯能力,再用穿墙拉杆固定槽钢,为土墙提供侧向支点,从而改善了土墙在地震时的稳定性,整体提高了传统生土墙承重民居的抗震和安全性能,为传统生土民居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技术研发人员:柏文峰;刘翔;王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中乾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9
技术公布日:2019.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