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255发布日期:2019-02-10 23:1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饰用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用防护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饰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的室内装饰施工现场临边防护多为毛竹、原木、钢筋、钢管、角铁等为横杆和立杆的主要材料,横杆和立杆连接方式一般为钢丝或焊接,安装、拆卸工作量非常大,且防护的平均高度不会超过1.1m。随着建筑装饰的发展,在建筑幕墙还没有完全封闭的时候,装饰就已经开始在室内施工,施工人员登高临边作业处处可见,故现行的临边防护的方案不能满足现场全方位的施工防护需求。

目前,公告号为CN2062054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饰用的安全防护结构,包括若干个套管、内杆,所述的内杆穿设于套管中并与套管滑动连接,所述的内杆远离套管的一端铰接有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通过第一锁紧件与横梁螺纹连接,所述的套管远离内杆的一端铰接有角板,所述的角板通过第二锁紧件与地面螺纹连接,所述的相邻的套管通过第三锁紧件固定连接,所述的套管倾斜设置。

这种装饰用的安全防护结构通过两根相邻的设置套管形成交叉结构,并在两相邻结构交叉结构之间水平连接上横杆,为了保证其安全性能,需要施工范围内设置上较多的交叉结构部件,以避免施工人员或材料从两交叉结构间掉落,而这种安全防护结构具有较多连接部件,拆装麻烦,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饰用安全防护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施工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饰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防护柱,所述防护柱包括连一端连接于地面的第一连接杆和一端连接于横梁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横梁的一端分别设有向两侧水平延伸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铰接于第二连接杆端部设置,所述转动杆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根竖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竖向固定的杆配合横向固定的杆形成的网状结构作为防护措施,避免装饰施工中的装饰材料或施工人员跌落,而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通过竖直设置的防护柱及竖杆形成竖向防护结构,而横向防护结构由防护柱上转动设置的转动杆构成,且竖杆固接于转动杆上,从而稳定住竖杆位置,形成防护网,防护柱的设置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安装竖杆,且防护柱能够反复使用,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够提高整体工程的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地面的一端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杆底端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调节螺杆连接为一体,不仅能控制转动杆在防护柱中部位置,拦护竖杆,还能通过第一连接杆的转动预调节防护柱长度,以方便施工人员将防护柱顶端固接于顶部横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转动杆的一侧开有容置槽,所述转动杆铰接于容置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连接杆上开设容置槽,并将转动杆铰接在容置槽中,在无需使用转动杆时,将转动杆收纳于容置槽中,方便施工人员运输。

进一步的,一根所述第二连接杆处的两根转动杆远离第二连接杆一端的顶部配合设置有卡块与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同一根第二连接杆上的转动杆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上卡块与卡槽,通卡块与卡槽的插接配合将两个转动杆连接在一起,从而将转动杆固定于容置槽中,避免其在运输时出现松散。

进一步的,两相邻防护柱之间的地面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中设有抵紧弹簧,所述竖杆底端插接于套管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面上固接有套管,从而方便施工人员插接竖杆,并借助套管中的抵紧弹簧将竖杆顶部抵设于横梁底部,紧固住竖杆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有连通外部设置的弧形槽,所述竖杆卡接于弧形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的设置能够将竖杆卡接在转动杆上,避免竖杆脱离转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柱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有螺孔,所述螺孔处螺纹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中水平插接有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横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过长时,通过防护柱上设置的螺孔连接上套环,将横杆插接于套环中,以拦护住防护柱之间的竖杆,避免竖杆在外力作用下偏移。

进一步的,两相邻防护柱之间设有加固柱,两根防护柱的一转动杆固接于加固柱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防护柱之间的距离较大时,两转动杆受力不均,相互靠近的一端容易受力断裂,因此,在转动杆之间设置上加固柱,并将转动杆连接于加固柱上,从而配合转动杆稳定竖杆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通过防护柱两侧铰接的转动杆与竖杆的配合形成防护结构,简化结构、方便拆装,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饰用安全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防护柱;11、螺孔;12、第一连接杆;121、调节螺杆;13、第二连接杆;131、容置槽;132、转动杆;1321、弧形槽;1322、卡块;1323、卡槽;2、竖杆;21、套管;22、抵紧弹簧;3、加固柱;31、加固螺栓;4、套环;41、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装饰用安全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防护柱1,防护柱1包括一端固接于地面的第一连接杆12和一端固接于横梁的第二连接杆13(通过螺栓将角钢固接在混凝土中,而将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焊接于角钢上即可),其中,在第二连接杆13远离横梁的一端分别向两侧水平延伸设置有转动杆132,而转动杆132铰接在第二连接杆13端部;在转动杆132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竖杆2,这里,竖杆2设置于转动杆132靠近装饰处一侧设置。

这样,以防护柱1为主体配合防护柱1之间设置的竖杆2作为竖向防护体系,而以防护柱1上转动设置的转动杆132作为横向防护体系配合竖向设置的防护柱1和竖杆2形成网状防护结构,从而阻止装饰材料掉落、保护施工人员安全,而转动设置的转动杆132不仅能够方便施工人员拆装防护结构,还能拦护住竖向设置的竖杆2,避免竖杆2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偏移,且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由于不同的施工地点处,地面与横梁之间的距离不同,为了避免每次都需另外制作防护柱1,如图1所示,在第一连接杆12远离地面的一端一体设置有调节螺杆121,而调节螺杆121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3的底端。这样,在将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固接于地面和横梁处前,通过与第二连接杆13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121转动第一连接杆12,以调节防护柱1长度,提高防护柱1的适用性。

在根据需要防护的空间间隔设置防护柱1时,由于两根防护柱1的两根转动杆132之间的距离较长,即使两转动杆132相互连接,其连接部位仍然容易受力形变或断裂,因此,如图1所示,在两根防护柱1之间还竖直设置有加固柱3,这里,加固柱3两端分别固接于地面和横梁处,而转动杆132远离防护柱1的端部通过加固螺栓31连接在加固柱3上。这样,通过加固柱3的设置,稳固转动杆132,从而稳定其对竖杆2的拦护作用。

在设置好防护柱1、加固柱3后,沿转动杆13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竖杆2时,为了稳定竖杆2的位置,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地面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套管21,如图3所示,在套管21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抵紧弹簧22,而竖杆2插接于套管21中,且其底端抵接于抵紧弹簧22顶部,同时,竖杆2顶端抵接于横梁底部设置。这样,通过套管21插接上竖杆2,方便施工人员安装和拆卸竖杆2,而抵紧弹簧22的设置不仅能方便施工人员插接竖杆2,还能利用抵紧弹簧22将竖杆2卡在地面与横梁之间,稳定竖杆2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转动杆132侧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有连通外部设置的弧形槽1321,且竖杆2卡在弧形槽1321中。这样,通过弧形槽1321稳定竖杆2与转动杆132的卡接,避免竖杆2在外力作用下偏移。

待设置好防护柱1、加固柱3和竖杆2后,形成的网状防护结构的水平方向上,仅有转动杆132作为受力部件,竖杆2容易在垂直于转动杆132的平面中出现偏移,因此,如图1所示,在防护柱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螺孔11,在螺孔11处螺纹连接有套环4,而在套环4中水平插有横杆41,这里,横杆41两端可以固接在两侧的建筑物上。这样,通过横杆41的设置,辅助转动杆132拦护竖杆2,稳固防护结构,而螺孔11与套环4的设置能够方便施工人员拆装横杆41部分,同时,避免凸出的套环4影响到转动杆132的转动。

在施工完毕后,为了收纳转动杆132,方便施工人员储存和运输防护柱1,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杆13靠近转动杆132的一侧开有容置槽131,而转动杆132铰接于容置槽131底端设置;同时,一根第二连接杆13处的两根转动杆132远离第二连接杆13一端的顶部配合设置有卡块1322与卡槽1323,这里,卡块1322为弹性块,且其与卡槽1323的配合为过盈配合。这样,在使用完防护柱1后,将转动杆132转动到容置槽131中,使卡块1322插接进卡槽1323,从而将转动杆132固定在容置槽131中,避免其脱离容置。另外,第二连接杆13上的螺孔11设置于容置槽131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