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0283发布日期:2019-02-01 20:0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孔机。



背景技术:

钻孔机是指利用比目标物更坚硬、更锐利的工具通过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目标物上留下圆柱形孔或洞的机械和设备统称。对于玻璃加工行业而言,玻璃打孔是其生产加工的重要环节。多年来传统的玻璃钻孔用普通台钻加工,钻孔要双面钻才能完成一个孔。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增高,如何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成本,解决工人劳动强度高,劳动调解差已经成为玻璃锅盖加工行业的重要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220477818.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控玻璃半自动双孔钻孔机,主要由底座、调节柱、滑座、钻机、夹持机构、传动机构,升降机构及电控部分所组成;其中,夹持机构固定在底座上,夹持机构两边的底座上对称架设调节柱,滑座固定在调节柱上并可沿调节柱做轴向运动,滑座为“U”形结构,滑座的“U”形臂上分别设置钻机,钻机对称设置于夹持机构两端,两边钻机高度相同且和夹持机构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两边钻机在垂直于夹持机构方向可做相向运动;滑座的数量至少为1个,且滑座之间沿调节柱平行设置;钻机数量至少为2台;所述钻机的钻头采用空芯套料钻头,钻头结构为空心砂轮,由金刚砂烧结或电铸而成;电控部分包括电控箱和电源,电控箱内设置可编程控制器,电控箱上设置操作板,电控部分和夹持机构、传动机构、升降机构电连接,钻机和电控部分电连接。

上述钻孔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但是这种钻孔机在钻孔时,仍需要人工将工件竖直放置在夹持机构中,钻孔机的工作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目前市场上钻孔机的输送装置大多采用竖直驱动气缸配合旋转气缸或者电机将待钻孔工件由平放状态转变为竖直放置的状态,从而进行后续钻孔,但是这种结构的输送装置结构复杂,能耗较高,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钻孔机,这种钻孔机的输送装置结构简单,能连续的将待钻孔工件进行输送,并且将工件由平放状态转变为竖直放置的状态,方便后续钻孔,有效提高钻孔机的工作效率并降低钻孔机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钻孔机,包括机架、输送装置、接料装置和至少一个钻孔装置,输送装置、钻孔装置、接料装置依次设置在机架上,其特征是: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转移输送带和至少一个转移单元,转移输送带和转移单元分别安装在机架上,转移输送带后端连接钻孔装置前端,转移单元位于钻孔装置前方并处在转移输送带后端上方,接料装置位于钻孔装置后方;所述转移单元包括转移升降机构、转移升降架、转移转轴、转移吸盘架、转移吸盘、转移导向板、转移滚轮和转移拨块,转移升降机构和转移导向板安装在机架上,转移升降架安装在转移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转移转轴沿横向可转动的安装在转移升降架上,转移吸盘通过转移吸盘架与转移转轴连接;转移导向板沿竖直方向设有转移导向孔,转移导向孔包括纵向设置的转移下导向段和向内侧上方倾斜的转移上导向段,转移滚轮设置在转移导向孔中并能够沿转移导向孔上下移动,转移拨块可转动安装在转移滚轮上并与转移转轴后端固定连接。

上述钻孔机对待钻孔的工件进行输送时,将待钻孔的工件平放在转移输送带上,待钻孔的工件随转移输送带输送到转移吸盘下方,转移升降机构驱动转移升降架下降,使转移吸盘接触到工件并将工件吸住,随后转移升降机构驱动转移升降架上升,转移转轴、转移吸盘架、转移吸盘、转移滚轮和转移拨块随升降架同时上升,此时转移滚轮沿转移导向板上的转移导向孔向上运动,由于转移转轴可转动安装在转移升降架上,转移拨块下端与转移转轴后端固定连接,转移转轴及转移拨块下端与转移升降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均固定不变,当转移滚轮经过转移下导向段并沿转移上导向段向内侧上方进行运动时,转移拨块向内转动,此时转移转轴、转移吸盘架和转移吸盘随转移拨块进行相应的转动,将工件由平放状态转变为竖直放置的状态,当后续工序的钻孔装置夹紧工件时,转移吸盘松开工件,随后,转移升降机构驱动转移升降架重新下降,准备对下一个待加工工件进行输送。

优选方案中,所述转移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转移转动轴承,所述转移转轴通过转移转动轴承与所述转移升降架连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转移单元还包括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套接在转移转轴上并且一端固定在转移升降架上,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转移拨块相连接。扭力弹簧对转移拨块产生一个向外的压力,使转移滚轮更好的压在转移导向孔的内壁上,当转移滚轮在转移导向孔中滚动时,在扭力弹簧的压力作用下,避免转移滚轮在转移导向孔中打滑,保证转移转轴和转移吸盘架转动角度的准确性,使转移吸盘能更加准确地将待钻孔工件由平放状态转变为竖直放置的状态。

优选方案中,所述转移升降机构为转移气缸,所述转移升降架安装在转移气缸的活塞杆上。

优选方案中,所述钻孔装置包括两条横向导轨、至少一条前后导轨、至少一个横向平移机构和至少一个钻孔单元,两条横向导轨相互平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前后导轨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条横向导轨上,并能够沿两条横向导轨横向移动,横向平移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横向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前后导轨连接;钻孔单元包括夹持机构、两台钻机、两个钻台和两个钻机前后平移机构,夹持机构安装在前后导轨的中间,两个钻台分别安装在夹持机构两侧的前后导轨上并能够沿前后导轨移动,钻机前后平移机构安装在钻台上,钻机安装在钻机前后平移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一夹持气缸和第二夹持气缸,第一夹具和第二夹持气缸分别固定安装在前后导轨上,第一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夹具连接,第二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夹具连接。

上述结构中,横向平移机构和钻机前后平移机构均可采用电机或气缸。

上述结构中,横向平移机构能够驱动前后导轨在横向导轨上进行横向移动,由于两个钻台(钻台上设钻机)、夹持机构都安装在前后导轨上,沿两条横向导轨移动前后导轨来调整钻孔位置时,夹持机构与两台钻机同步移动,钻孔位置与夹持位置固定不变,从而避免了钻孔位置偏离夹持位置而导致工件扭曲变形、断裂、破碎等,提高了成品率;夹持气缸动作,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将由输送装置输送并转动后的工件夹紧,然后夹持机构一侧的钻机前后平移机构动作,推动钻机向工件的一面钻孔,当钻好一面后,夹持机构另一侧的移动钻机前后平移机构动作,推动钻机向工件的另一面钻孔,直至两面的孔相通。

优选方案中,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接料输送带和至少一个接料单元,接料输送带和接料单元分别安装在机架上,接料输送带前端连接钻孔装置后端,接料单元位于钻孔装置后方并处在接料输送带前端上方;所述接料单元包括接料升降机构、接料升降架、接料转轴、接料转动机构、接料导向板、接料滚轮、接料拨块、至少一个接料吸盘和至少一个接料转动轴承,接料升降机构和接料导向板安装在机架上,接料升降架安装在接料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接料转轴通过接料转动轴承沿横向可转动安装在接料升降架上,接料吸盘通过接料转动机构与接料转轴连接;接料导向板沿竖直方向设有接料导向孔,接料导向孔包括纵向设置的接料下导向段和向内侧上方倾斜的接料上导向段,接料滚轮设置在接料导向孔中并能够沿接料导向孔上下移动,接料拨块可转动的安装在接料滚轮上并与接料转轴后端固定连接。

上述结构中,接料升降机构和接料转动机构均可以采用气缸或液压缸。

上述接料装置在工件完成钻孔后,位于钻孔装置后端的接料装置与完成钻孔的工件接触,接料吸盘接触到工件并将工件吸住,接料升降机构驱动接料升降架下降,接料转轴、接料转动机构、接料吸盘、接料滚轮和接料拨块随升降架同时下降,此时接料滚轮沿接料导向板上的接料导向孔向下运动,由于接料转轴可转动安装在接料升降架上,接料拨块下端与接料转轴后端固定连接,接料转轴及接料拨块下端与接料升降机构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均固定不变,当接料滚轮经过接料上导向段并沿接料下导向段逐渐向外侧下方进行运动时,接料拨块上端向外摆动并且下端随之转动,此时接料转轴、接料转动机构和接料吸盘随接料拨块下端进行相应的转动,将工件由竖直放置的状态转变为平放状态,随后接料转动气缸驱动接料吸盘下降,使工件位于接料输送带的上方,接料吸盘松开工件使工件随接料输送带输送出去,随后接料驱动气缸驱动接料升降架重新上升,准备对下一个完成钻孔的工件进行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钻孔机仅通过一个输送升降机构(例如气缸)作为动力就实现工件的转接并将工件由平放状态转变为竖直放置的状态,方便后续钻孔,在工件完成钻孔后能重新将工件由竖直放置的状态转变为平放状态并输送出去,有效提高钻孔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钻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钻孔机,包括机架1、输送装置2、两个钻孔装置3和接料装置4,输送装置2、钻孔装置3、接料装置4依次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输送装置2包括转移输送带21和两个转移单元22,转移输送带21和转移单元22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转移输送带21后端连接钻孔装置3前端,转移单元22位于钻孔装置3前方并处在转移输送带21后端上方,接料装置4位于钻孔装置3后方;所述转移单元22包括转移升降机构2201、转移升降架2202、转移转轴2203、转移吸盘架2204、转移吸盘2205、转移导向板2206、转移滚轮2207、转移拨块2208、扭力弹簧2209和两个转移转动轴承2210,转移升降机构2201和转移导向板2206安装在机架1上,转移升降架2202安装在转移升降机构2201的动力输出端上,转移转轴2203通过转移转动轴承2210沿横向可转动的安装在转移升降架2202上,转移吸盘2205通过转移吸盘架2204与转移转轴2203连接;转移导向板2206沿竖直方向设有转移导向孔22061,转移导向孔22061包括纵向设置的转移下导向段220611和向内侧上方倾斜的转移上导向段220612,转移滚轮2207设置在转移导向孔22061中并能够沿转移导向孔22061上下移动,转移拨块2208可转动安装在转移滚轮2207上并与转移转轴2203后端固定连接,扭力弹簧2209套接在转移转轴2203上并且一端固定在转移升降架2202上,扭力弹簧2209的另一端与转移拨块2208相连接。

所述转移升降机构2201为转移气缸,所述转移升降架2202安装在转移气缸的活塞杆上。

所述钻孔装置3包括两条横向导轨31、两条前后导轨32、两个横向平移机构33和两个钻孔单元34,两条横向导轨31相互平行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前后导轨3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条横向导轨31上,并能够沿两条横向导轨31横向移动,横向平移机构33安装在机架1上,横向平移机构33的动力输出端与前后导轨32连接;各钻孔单元34均包括夹持机构3401、两台钻机3402、两个钻台3403和两个钻机前后平移机构3404,夹持机构3401安装在前后导轨32的中间,两个钻台3403分别安装在夹持机构3401两侧的前后导轨32上并能够沿前后导轨32移动,钻机前后平移机构3404安装在钻台3403上,钻机3402安装在钻机前后平移机构3404的动力输出端上;夹持机构3401包括第一夹具34011、第二夹具34012、第一夹持气缸34013和第二夹持气缸34014,第一夹具34011和第二夹持气缸34014分别固定安装在前后导轨32上,第一夹持气缸34013的活塞杆与第一夹具34011连接,第二夹持气缸34014的活塞杆与第二夹具34012连接。

所述接料装置4包括接料输送带41和两个接料单元42,接料输送带41和接料单元42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接料输送带41前端连接钻孔装置3后端,接料单元42位于钻孔装置3后方并处在接料输送带41前端上方;所述接料单元42包括接料升降机构4201、接料升降架4202、接料转轴4203、接料转动机构4204、接料导向板4205、接料滚轮4206、接料拨块4207、两个接料转动轴承4208和四个接料吸盘4209,接料升降机构4201和接料导向板4205安装在机架1上,接料升降架4202安装在接料升降机构4201的动力输出端上,接料转轴4203通过接料转动轴承4208沿横向可转动安装在接料升降架4202上,接料吸盘4209通过接料转动机构4204与接料转轴4203连接;接料导向板4205沿竖直方向设有接料导向孔42051,接料导向孔42051包括纵向设置的接料下导向段420511和向内侧上方倾斜的接料上导向段420512,接料滚轮4206设置在接料导向孔42051中并能够沿接料导向孔42051上下移动,接料拨块4207可转动的安装在接料滚轮4206上并与接料转轴4203后端固定连接。

上述结构中,横向平移机构33、钻机前后平移机构3404、接料升降机构4201和接料转动机构4204均可以采用气缸或液压缸。

上述钻孔机对待钻孔的工件钻孔时,将待钻孔的工件平放在转移输送带21上,待钻孔的工件随转移输送带21输送到转移吸盘2205下方,转移升降机构2201驱动转移升降架2202下降,使转移吸盘2205接触到工件并将工件吸住,随后转移升降机构2201驱动转移升降架2202上升,转移转轴2203、转移吸盘架2204、转移吸盘2205、转移滚轮2207和转移拨块2208随升降架同时上升,此时转移滚轮2207沿转移导向板2206上的转移导向孔22061向上运动,扭力弹簧2209对转移拨块2208产生一个向外的压力,使转移滚轮2207更好的压在转移导向孔22061的内壁上,当转移滚轮2207在转移导向孔22061中滚动时,在扭力弹簧2209的压力作用下,避免转移滚轮2207在转移导向孔22061中打滑,保证转移转轴2203和转移吸盘架2204转动角度的准确性,由于转移转轴2203可转动安装在转移升降架2202上,转移拨块2208下端与转移转轴2203后端固定连接,转移转轴2203及转移拨块2208下端与转移升降机构2201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均固定不变,当转移滚轮2207经过转移下导向段220611并沿转移上导向段220612向内侧上方进行运动时,转移拨块2208向内转动,此时转移转轴2203、转移吸盘架2204和转移吸盘2205随转移拨块2208进行相应的转动,将工件由平放状态转变为竖直放置的状态,并且由钻孔装置3的夹持机构3401夹紧工件,转移吸盘2205松开工件,随后,转移升降机构2201驱动转移升降架2202重新下降,准备对下一个待加工工件进行输送。横向平移机构33能够驱动前后导轨32在横向导轨31上进行横向移动,由于两个钻台3403(钻台3403上设钻机3402)、夹持机构3401都安装在前后导轨32上,沿两条横向导轨31移动前后导轨32来调整钻孔位置时,夹持机构3401与两台钻机3402同步移动,钻孔位置与夹持位置固定不变,从而避免了钻孔位置偏离夹持位置而导致工件扭曲变形、断裂、破碎等,提高了成品率;夹持气缸34013动作,第一夹具34011、第二夹具34012将由输送装置2输送并转动后的工件夹紧,然后夹持机构3401一侧的钻机前后平移机构3404动作,推动钻机3402向工件的一面钻孔,当钻好一面后,夹持机构3401另一侧的移动钻机前后平移机构3404动作,推动钻机3402向工件的另一面钻孔,直至两面的孔相通。工件完成钻孔后,夹持机构3401将工件往后输送,位于钻孔装置3后端的接料装置4与完成钻孔的工件接触,接料吸盘4209接触到工件并将工件吸住,接料升降机构4201驱动接料升降架4202下降,接料转轴4203、接料转动机构4204、接料吸盘4209、接料导向板4205、接料滚轮4206和接料拨块4207随升降架同时下降,此时接料滚轮4206沿接料导向板4205上的接料导向孔42051向下运动,由于接料转轴4203可转动安装在接料升降架4202上,接料拨块4207下端与接料转轴4203后端固定连接,接料转轴4203及接料拨块4207下端与接料升降机构4201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均固定不变,当接料滚轮4206经过接料上导向段420512并沿接料下导向段420511逐渐向外侧下方进行运动时,接料拨块4207上端向外摆动并且下端随之转动,此时接料转轴4203、接料转动机构4204和接料吸盘4209随接料拨块4207下端进行相应的转动,将工件由竖直放置的状态转变为平放状态,随后接料转动气缸驱动接料吸盘4209下降,使工件位于接料输送带41的上方,接料吸盘4209松开工件使工件随接料输送带41输送出去,随后接料驱动气缸驱动接料升降架4202重新上升,准备对下一个完成钻孔的工件进行输送。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