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262发布日期:2019-10-15 18:1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建筑外防护架领域用装置,尤其是一种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施工时直接把两个立网架体紧靠在一起,立网架体上有通孔,施工时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两个立网架体连接在一起,没有调节余量,在施工现场难以连接,安装时可能导致立网不平行,费时费力,影响美观;且立网架体与踏步板大多是焊接在一起的,影响拆卸,不方便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使用双卡、转角卡对立网架体进行连接,使每个立网架体之间具有调节余量、方便调节,且立网结构可以重复使用、避免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包括:

多个立网架体,每个所述立网架体包含架体外框,及固设于所述架体外框的横管和竖管;

连接相邻两所述立网架体的双卡,所述双卡包含本体、固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分隔体,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凸伸形成折弯部,所述分隔体与两所述折弯部之间分别形成容置槽;所述架体外框能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连接相邻两所述立网架体的转角卡,所述转角卡包含调节杆、依次套设于所述调节杆的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及调节环;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形成定位部,所述第一调节件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凸伸形成第一转角板;所述架体外框能容置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之间,且所述架体外框位于两所述第一转角板之间。

如上述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弯折形成第一转角部,所述第二调节件弯折形成第二转角部;所述调节杆能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转角部与所述第二转角部。

如上述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转角部与所述第二转角部均为直角结构。

如上述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调节件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凸伸形成第二转角板,所述第二转角板与所述第一转角板的凸伸方向相反。

如上述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转角板与所述第一调节件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所述第二转角板与所述第二调节件之间的角度为直角。

如上述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中,所述转角卡还包含固设于所述第一转角部的第一固定板和固设于所述第二转角部的第二固定板。

如上述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中,两所述折弯部处均开设有开口部,所述横管能容置于所述开口部。

如上述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中,所述分隔体为中空结构;两所述容置槽关于所述分隔体对称设置。

如上述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中,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分隔体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同心。

如上述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其中,所述立网架体还包含固设于所述架体外框的斜管。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通过使用双卡、转角卡对立网架体进行连接,使每个立网架体之间具有调节余量、方便调节,且立网结构可以重复使用、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卡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双卡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转角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第一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第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第二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符号说明:

1 立网架体 3 转角卡

11 架体外框 31 调节杆

12 横管 311 定位部

13 竖管 32 第一调节件

14 斜管 321 第一转角板

2 双卡 33 第二调节件

21 本体 331 第二转角板

211 第一连接孔 34 第一转角部

22 分隔体 35 第二转角部

221 第二连接孔 36 第一固定板

23 折弯部 37 第二固定板

231 开口部 38 调节环

24 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包括:多个立网架体1,每个立网架体1包含架体外框11,及固设于架体外框11的横管12和竖管13;连接相邻两立网架体1的双卡2,双卡2包含本体21、固设于本体21上的分隔体22,本体21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凸伸形成折弯部23,分隔体22与两折弯部23之间分别形成容置槽24;架体外框11能容置于容置槽24内;连接相邻两立网架体1的转角卡3,转角卡3包含调节杆31、依次套设于调节杆31的第一调节件32、第二调节件33及调节环38;调节杆31的一端形成定位部311,第一调节件32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凸伸形成第一转角板321;架体外框11能容置于第一调节件32与第二调节件33之间,且架体外框11位于两第一转角板321之间。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时,将双卡2装设于两相邻的立网架体1上,每个立网架体1的架体外框11即容置于双卡2的其中一个容置槽24内,架体外框11与容置槽24之间留有缝隙,架体外框11可在容置槽24内进行位置调节,因此,能使多个立网架体1之间具有调节余量;将转角卡3装设于两相邻的立网架体1上,每个立网架体1的架体外框11容置于第一调节件32与第二调节件33之间,将调节环38套设于调节杆31上,旋拧调节环38使第一调节件32与第二调节件33夹紧架体外框11;立网架体1的架体外框11能在第一调节件32与第二调节件33之间以及两第一转角板321之间进行位置调节,因此,能使多个立网架体1之间具有调节余量。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通过使用双卡2、转角卡3对立网架体1进行连接,使每个立网架体1之间具有调节余量、方便调节,且立网结构1可以重复使用、避免浪费。

另外,立网架体与踏步板结构独立,拆卸方便,便于运输。

其中,调节杆31可选用螺栓,调节环38可选用螺母。通过旋拧螺母,实现第一调节件32与第二调节件33的夹紧作用。本实用新型对调节杆31和调节环38的形式不做限定。

另外,立网架体1可由四根方管围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也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实际操作中,立网架体1为连续的多个,在每两相邻的立网架体1之间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即立网架体1之间是否有夹角)选择使用双卡2或转角卡3进行连接。因此,在连续多个立网架体结构中,双卡2、转角卡3可能均为多个。

如图5-图8所示,第一调节件32弯折形成第一转角部34,第二调节件33弯折形成第二转角部35;调节杆31能依次穿设于第一转角部34与第二转角部3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时,将转角卡3装设于两相邻的立网架体1上,每个立网架体1的架体外框11容置于第一调节件32与第二调节件33之间,由于第一调节件32弯折形成第一转角部34,第二调节件33弯折形成第二转角部35,因此转角卡3可用于连接有夹角的两相邻立网架体1。

较佳地,第一转角部34与第二转角部35部均为直角结构。此时,转角卡3可用于连接夹角为直角的两相邻立网架体1。

在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调节件33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凸伸形成第二转角板331,第二转角板331与第一转角板321的凸伸方向相反。在实际操作中,第二转角板331能够实现对立网架体1调节范围的进一步限制。

其中,第一转角板321与第一调节件32之间的角度为直角,第二转角板331与第二调节件33之间的角度为直角。当立网架体1由四根方管围合而成时,方管造型的架体外框11能更好的与直角结构配合。

进一步地,转角卡3还包含固设于第一转角部34的第一固定板36和固设于第二转角部35的第二固定板37。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墙板用外防护架立网结构时,调节杆31一端的定位部311抵靠于第一固定板36,调节环38抵靠于第二固定板37,第一固定板36和第二固定板37的设置,有利于增强调节环38的紧固效果,进而提高立网架体1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转角部34和第一固定板36上开设有同心通孔,第二转角部35和第二固定板37上开设有同心通孔,调节杆31远离定位部311的一端,由第一转角部34和第一固定板36上开设的同心通孔、第二转角部35和第二固定板37上开设的同心通孔分别穿入第一调节件32与第二调节件33,接着将调节环38套入调节杆31。

在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两折弯部23处均开设有开口部231,横管12能容置于开口部231。开口部231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双卡2连接在立网架体1后的结构稳定性。

较佳地,分隔体22为中空结构;两容置槽24关于分隔体22对称设置。分隔体22设置为中空结构,有利于减轻双卡2的重量,便于操作。对称设置的两容置槽24,有利于提高双卡2连接在立网架体1后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体2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11,分隔体2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21,第一连接孔211与第二连接孔221同心。在实际操作中,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211与第二连接孔221,连接在立网支架上。

较佳地,立网架体1还包含固设于架体外框11的斜管14。斜管14在立网架体1上起加强筋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