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7463发布日期:2021-05-07 20:1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增加及城市化的推进,城市道路空间逐渐变得拥堵,停车位也逐渐变得紧张,因此所导致的乱停车的现象也逐渐显现,而乱停车的现象又造成道路拥堵,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更多停车位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已然成了市民所关心的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供更多停车位的问题,提供一种车库。

一种车库,包括:

基座;

停放部,包括支撑件及第一承载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承载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且沿第一方向a与所述基座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承载件能够用于承载载具;及

运载部,包括驱动件及第二承载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且连接所述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二承载件能够用于承载载具;

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件绕所述第一方向a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承载件转动至所述第一承载件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或转动至所述第一承载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且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件沿所述第一方向a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承载件穿过所述第一承载件。

上述车库,通过将载具由所述基座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承载件运动,以使位于所述第二承载件上的载具转移至所述第一承载件,而由于所述第一承载件沿所述第一方向a与所述基座间隔,从而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承载件上均能够停放汽车,以此能够提供更多停车位,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件运动至第一转移位置或第二转移位置,处于所述第一转移位置的所述第二承载件在所述第一承载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处于所述第二转移位置的所述第二承载件在所述第一承载件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承载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承载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承载单元之间形成通道,所述第二承载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承载单元,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件移动,以使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承载单元穿过所述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载单元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承载单元的最小间隔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承载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呈条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承载单元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二承载单元相互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件绕所述第一方向a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承载件转动至所述驱动件远离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承载件绕所述第一方向a转动90°~18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停放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承载件,各所述第一承载件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基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库包括稳固件,所述稳固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驱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车库在第二承载件位于进出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车库在第二承载件位于第一升降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车库在第二承载件绕第一方向a转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车库在第二承载件位于第一转移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车库在第二承载件位于第二转移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第二承载件位于第一转移位置时相对第一承载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第二承载件位于第二转移位置时相对第一承载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车库10、基座110、停放部120、支撑件122、第一承载件124、第一承载单元1242、第一固定件1244、通道1243、运载部130、驱动件132、第二承载件134、第二承载单元1342、第二固定件1344、稳固件140、第一方向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停车位也逐渐变得紧张,因此所导致的乱停车的现象也逐渐显现,而乱停车的现象又造成道路拥堵,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更多停车位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已然成了市民所关心的重点之一。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库10以解决上述问题。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车库10的结构示意图,车库10能够提供更多车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车库10包括基座110、停放部120及运载部130。基座110可以为地面。停放部120包括支撑件122及第一承载件124,支撑件122设置于基座110,第一承载件124连接支撑件122,且沿第一方向a与基座110间隔设置,第一承载件124能够用于承载载具。运载部130包括驱动件132及第二承载件134,驱动件132设置于基座110且连接第二承载件134,第二承载件134能够用于承载载具。

驱动件132能够驱动第二承载件134绕第一方向a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承载件134转动至第一承载件124靠近基座110的一侧或远离基座110的一侧;且驱动件132能够驱动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移动,以使第二承载件134穿过第一承载件124。驱动件132能够通过驱动第二承载件134运动,以使第二承载件134上的载具转移至第一承载件124,或者使第一承载件124上的载具转移至第二承载件134。

上述车库10,通过将载具由基座110置于第二承载件134上,使驱动件132驱动第二承载件134运动,以使位于第二承载件134上的载具转移至第一承载件124,而由于第一承载件124沿第一方向a与基座110间隔,从而基座110和第一承载件124上均能够停放载具,以此能够提供更多停车位,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载具可以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载人或载物的工具。当然,本申请所提供的车库10除了能够用于停放载具外,也可以用于放置货物,如集装箱等。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驱动件132的驱动下,第二承载件134能够在出入位置、第一升降位置、第一转移位置、第二转移位置及第二升降位置之间切换。

参考图1,当第二承载件134位于出入位置时,第二承载件134抵接或靠近基座110,从而使得载具能够从基座110驶入第二承载件134。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承载件134位于出入位置时,第一承载件124和第二承载件134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平面的投影相互间隔,从而当第二承载件134在驱动件132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a上升时不会被第一承载件124阻挡。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2、第一承载件124和第二承载件134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金属或不锈钢。

参考图2,当载具驶入第二承载件134后,驱动件132能够沿第一方向a驱动第二承载件134,使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上升至第一升降位置。当第二承载件134位于第一升降位置时,第一承载件124和第二承载件134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平面的投影相互间隔,且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与基座110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一承载件124沿第一方向a与基座110的间隔距离。

参考图3和图4,当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由出入位置上升至第一升降位置后,驱动件132能够驱动第二承载件134绕第一方向a转动,以使第二承载件134转动至第一转移位置,此时的第二承载件134位于第一承载件124远离基座110的一侧,即此时的第一承载件124与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间隔。

随后,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32能够驱动位于第一转移位置的第二承载件134,使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移动以穿过第一承载件124,以使第二承载件134到达第二转移位置,此时的第二承载件134位于第一承载件124靠近基座110的一侧,且此时第二承载件134与第一承载件124沿第一方向a间隔。当第二承载件134穿过第一承载件124时,第二承载件134上的载具便能够转移至第一承载件124以实现停放。且由于第一承载件124沿第一方向a与基座110间隔设置,因此第一承载件124与基座110之间的空间也能够用于停放载具,从而使车库10能够实现立体停车,从而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停车位。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124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多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间隔排布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a,相邻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之间形成通道1243,第二承载件134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承载单元1342。第二承载件134由第一转移位置和第二转移位置中的一处移动至另一处时,至少一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能够沿第一方向a穿过通道12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124中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呈条状结构且相互平行,第二承载件134中的第二承载单元1342呈条状结构且相互平行。且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者也可以为矩形、椭圆形、半椭圆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使第一承载单元1242和第二承载单元1342中的其中一个呈条状结构,而另一个为非条状结构,只要确保第二承载单元1342所设计的形状及尺寸能够穿过通道1243即可。

第一承载件124包括第一固定件1244,第一固定件1244固定于支撑件122,第一承载单元1242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244,且第一承载单元1242由固定件向外延伸,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之间相互间隔,互不连接,仅通过第一固定件1244实现相对固定。相应地,第二承载件134包括第二固定件1344,第二固定件1344连接于驱动件132,第二承载单元1342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件1344,第二承载单元1342由固定件向外延伸,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之间相互间隔,互不连接,仅通过第二固定件1344实现相对固定。

驱动件132和停放部12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平面上的投影不存在重叠,且驱动件132在该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停放部120于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延伸方向上。驱动件132能够驱动第二承载件134绕第一方向a转动,以使第二承载件转动至驱动件132靠近第一承载件124的一侧(如转动至第一转移位置或第二转移位置),或远离第一承载件124的一侧(如转动至第一升降位置或第二升降位置)。随着第二承载件134在驱动件132的驱动下绕第一方向a转动,第二承载件134上的第二承载单元1342的延伸方向也将随之同步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承载件134位于第一转移位置或第二转移位置时,第一承载件124上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承载件134上的第二承载单元1342的延伸方向相反;当第二承载件134位于出入位置、第一升降位置或第二升降位置时,第一承载件124上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承载件134上的第二承载单元1342的延伸方向相同。即,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132能够驱动第二承载件134绕第一方向a转动18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出入位置的第二承载件134,其中的第二承载单元134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延伸方向呈90°~180°夹角,即驱动件132能够驱动第二承载件134绕第一方向a转动90°~1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124中的各第一承载单元1242周期性地间隔排布,其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第二承载件134中的各第二承载单元1342周期性地间隔排布。另外,其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且第二承载单元1342宽度(沿各第二承载单元1342排布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承载件124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最小间隔距离,即小于或等于第一承载件124中的通道1243沿第一承载单元1242排布方向的最小宽度,从而使第二承载单元1342能够穿过第一承载件124中的通道1243。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周期性间隔排布外,第一承载件124中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以及第二承载件134中的第二承载单元1342也可以非周期形式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124包括至少四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第二承载件134包括至少四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从而当载具为四轮汽车时(其中两个为前轮,另外两个为后轮),其中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和两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能够用于支撑汽车的两个前轮,使汽车的两个前轮均架设于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或两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上,另外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和第二承载单元1342用于支撑汽车的两个后轮。且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支撑前轮的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之间形成一个通道1243,用于支撑后轮的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之间形成另一个通道1243。第二承载件134包括与第一承载件124中的两个通道1243分别对应的两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当第二承载件134在驱动件132的驱动下在第一转移位置和第二转移位置之间切换时,其中一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能够通过上述第一承载件124中的一个通道1243,另一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能够通过上述第一承载件124中的另一个通道1243。

结合图6和图7,以载具从第二承载件134转移至第一承载件124的过程为例,承载有汽车的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从第一转移位置移动至第二转移位置,支撑着汽车轮胎的一个第二承载单元1342在穿过相邻的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时,原本位于第二承载单元1342上的汽车轮胎将与上述相邻的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接触,而随着第二承载件134的继续移动,汽车轮胎将与第二承载单元1342分离,转而完全由上述相邻的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支撑,从而实现汽车从第二承载件134转移至第一承载件124的过程。

当需要将第一承载件124上的汽车转移至第二承载件134时,通过相反的操作即可实现,例如,驱动第二承载件134运动至第二转移位置,随后使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移动,当第二承载单元1342在穿过支撑有汽车轮胎的相邻两个第一承载单元1242之间时,第二承载单元1342将与汽车轮胎接触,随着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的继续运动,第二承载单元1342将带动汽车轮胎沿第一方向a移动,汽车轮胎将与第一承载单元1242分离,转而完全由上述第二承载单元1342支撑,从而实现汽车从第一承载件124转移至第二承载件134的过程,随后将第二承载件134绕第一方向a转动至第一升降位置,使第二承载件134与第一承载件124在第一方向a上不再间隔,进而再通过驱动件132将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移动至出入位置,从而使汽车能够行驶至基座110。

当第二承载件134位于第一转移位置或第二转移位置时,第一承载单元1242和第二承载单元134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平面上的投影互不重叠,从而当第二承载件134在第一转移位置和第二转移位置之间沿第一方向a平移切换时,第二承载件134中的第二承载单元1342不会被第一承载单元1242阻挡。

重新参考图5,为了使车库10拥有更多车位以停放更多载具,从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停放部12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承载件124,各第一承载件124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此时,基座110及任意第一承载件124上均能用于停放载具,从而增加车库10的停车位。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车库10包括多个第一承载件124时,不同的第一承载件124中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各第一承载件124上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具体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存在不同。此时,在每个第一承载件124远离基座110的一侧都存在一个第一转移位置,每个第一承载件124靠近基座110的一侧都存在一个第二转移位置。当需要将载具从第二承载件134转移至任一第一承载件124,或者将载具从该任一第一承载件124转移至第二承载件134时,第二承载件134的运动方式可参考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且任一第一承载件124中的第一承载单元1242的结构也可参考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结构,此处不加以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32固定于基座110,即驱动件132于基座110上的位置相对停放部120固定不动,此时车库10可仅通过驱动件132驱动第二承载件134运动以实现载具的取放。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32能够相对停放部120移动,以使第二承载件134能够随驱动件132同步移动,进而提高载具取放的自由度。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0开设有导轨,驱动件132可移动地设于导轨,且驱动件132能够沿导轨移动。驱使驱动件132在基座110上移动的装置可以为常见的电机、履带等配合形成的驱动装置,且电机可设于基座110,也可设于驱动件13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132包括电机、履带等配合形成的驱动装置(图未示),以此驱动第二承载件134沿第一方向a或其相反方向移动,或者绕第一方向a转动。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第二承载件134移动及转动的驱动装置不同

参考图8,为进一步稳固停放部120与运载部130,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库10还包括连接支撑件122与驱动件132的稳固件140。稳固件14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金属或不锈钢,稳固件140可与支撑件122和驱动件132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两者连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稳固件140的一端连接于驱动件132远离基座11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支撑件122远离基座110的一端。稳固件140的设置能够提升车库10的平衡性,使停放部120或运载部130不易因承载载具导致的受力不平衡而发生断裂等风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