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49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特别涉及可以检测到车辆使用者的手指接近活板式操作把手的状态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横截面大致为U字状的活板式操作把手具有可以放置手指的表壁部;在与表壁部之间形成可以插入手指的凹部的后壁部,该操作把手被把手壳体可转动支承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例如已在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
另外,从安装和水密性方面考虑期望使用传感器装置检测车辆使用者的手指接近操作把手,传感器装置具有随着手指接近操作把手而产生电气变化的传感器部;根据该传感器部的电气变化检测手指接近操作把手的电路部,通过模压或浇注合成树脂将传感器部和电路部水密密封并形成一体,如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在杆状操作把手这方面已有实现了内置传感器装置的杆把手。
然而,因杆把手状操作把手的尺寸较厚,能够把传感器装置内置于操作把手中,但是活板式操作把手与杆状操作把手相比壁厚较薄,难以内置传感器装置,如专利文献3公开的那样,把传感器部和电路部分离开,使传感器部配置在操作把手或把手壳体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9346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5756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06214号公报在具有活板式操作把手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如所述专利文献3公开的那样,因传感器部和电路部分离配置,导致安装费事且须考虑提高水密性的措施,易使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以把易于安装且水密性良好的传感器装置接近活板式操作把手配置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一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操作把手由安装在车门的外部面板的把手壳体可回转地支承,该操作把手的横截面大致为U字状,具有可以放置手指的表壁部;和后壁部,其与表壁部之间形成可以从下方插入手指的凹部;其特征在于,组合体化的大致平板状传感器装置安装在所述把手壳体上,并且从背面侧与位于非操作位置的所述操作把手的所述后壁部相对,该传感器装置通过将传感器部和电路部形成一个单元而形成,其中,响应于手指插入所述凹部而在传感器部中产生电气变化,电路部根据该传感器部中的电气变化来检测手指是否插入所述凹部。
另外,本发明之二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的基础上,在非操作位置侧受弹簧力的所述操作把手和所述把手壳体中的一方设置最小间隔限制部,其接触所述操作把手和所述把手壳体中的另一方,限制所述后壁部和所述传感器装置之间的最小间隔。
根据本发明之一,把将传感器部和电路部一体化形成的大致平板状传感器装置安装在把手壳体上,使其与操作把手的后壁部的背面相对,所以在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密性,把传感器装置接近操作把手配置,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
并且,根据本发明之二,操作把手的后壁部不会冲击接触传感器装置,可以使传感器装置接近操作把手配置,能够有效防止传感器装置受损,同时提高检测灵敏度。


图1是表示车门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2是省略外部面板的图1的2箭头方向的视图。
图3是图2的3箭头方向的视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沿图3的6-6线的剖面图。
图7是沿图3的7-7线的剖面图。
图8是沿图3的8-8线的剖面图。
图9是传感器装置和把手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的电路图。
符号说明11车门;12外部面板;14把手壳体;24操作把手;24a表壁部;24b后壁部;25凹部;30传感器装置;31传感器部;32电路部;56最小间隔限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10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表示车门的一部分的正视图,图2是省略外部面板的图1的2箭头方向视图,图3是图2的3箭头方向视图,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3的5-5线的剖面图,图6是沿图3的6-6线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3的7-7线的剖面图,图8是沿图3的8-8线的剖面图,图9是传感器装置和把手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传感器装置的结构的电路图。
首先在图1~图4中,车门11的外部面板12,例如在小汽车的侧门的外部面板12设置向内凹入的凹部12a,同时设置将该凹部12a的上部切除形成的开口部13,把手壳体14安装在所述外部面板12上,封闭该开口部13。
一并参照图5~图9,把手壳体14例如是利用合成树脂形成的,具有在所述开口部13的前部和上部覆盖外部面板12而形成的护罩部14a;与所述凹部12a相连,并从所述护罩部14a向内凹入封闭所述开口部13的闭塞部14b;从所述开口部13进入车门11的内侧,并从所述闭塞部14b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突出于内向的突起部14c,在突起部14c内形成面对外侧的收容凹部15。
在所述开口部13的前后,在所述护罩部14a的背面一体地突起设置凸台16…,覆盖埋设在这些凸台16…中的螺母17…的弹性盖…18安装在各凸台16…上。而且,在使弹性盖…18接触外部面板12的外面的状态下,各螺母17…与贯穿所述弹性盖…18和外部面板12的螺栓19…螺旋配合,通过紧固各螺栓19…,将把手壳体14安装在外部面板12上。
并且,在所述开口部13的后侧,在把手壳体14的护罩部14a设置透孔20,同时一体地设置与该透孔20同轴相连的安装筒21,安装筒21贯通外部面板12并向车门11的内侧延伸,于前端部开闭钥匙眼23的锁芯锁头22被安装在所述安装筒21上,并且使其前端部面对着所述透孔20。
被所述把手壳体14可回转支承的活板式操作把手24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横截面大致为U字状的形状,在非操作时被收容于由所述把手壳体14的护罩部14a包围的部分,该操作把手24具有可以放置手指的表壁部24a;在与表壁部24a之间形成可以插入手指的凹部25的后壁部24b,所述凹部25朝向下方开口,可以从所述凹部12a插入手指。
在所述把手壳体14的闭塞部14b的前后两端部背面一体地设置从所述开口部13向车门11的内侧延伸的一对托架14d、14e,在所述突起部14c的前后两端部设置在各托架14d、14e的内侧与其邻接的一对插入孔26、27,贯穿两插入孔26、27并配置在所述两托架14d、14e内侧的一对支撑臂24c、24d一体地设置在操作把手24上。
操作把手24的两支撑臂24c、24d通过支轴28可回转支承于所述把手壳体14的两托架14d、14e上,在把手壳体14和操作把手24之间设置复位弹簧29,其具有使操作把手24向非操作位置回转的回复力。在把手壳体14的突起部14c的收容凹部15内收容着大致平板状结构的传感器装置30,该传感器装置30被固定在所述突起部14c的突出端内面即收容凹部15的封闭端内面。
在图10中,传感器装置30具有根据手指是否插入操作把手24的凹部25而产生电气变化的传感器部31;根据该传感器部31的电气变化检测手指是否插入所述凹部25的电路部32,通过合成树脂模压对传感器部31和电路部32进行水密密封并使它们形成为一体,被敷设在未图示的基板上的传感器部31和电路部32的合成树脂制外廓壳体33大致形成为平板状。
传感器部31例如由一对电极34、35构成,根据手指是否插入所述凹部25,两电极34、35间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电路部32用于检测所述两电极34、35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具有连接一侧电极34的振荡器38;连接在所述一侧电极34和振荡器38之间的整流器39;串联连接该整流器39的放大器40;串联连接该放大器40的微分电路41;设在所述一侧电极34和接地之间的电阻42;连接另一侧电极35的整流器43;串联连接该整流器43的放大器44;设在所述另一侧电极35和接地之间的电阻45;将所述微分电路41和所述放大器44的输出并列输入的差分放大器46;将该差分放大器46的输出输入到一侧输入端的比较器47;输入到该比较器47的另一侧输入端的恒压电路48,在所述两电极34、35间的静电电容超过规定值时从比较器47输出高电平信号。
在所述传感器装置30的外廓壳体33的背面横向隔开间隔的两处埋设螺母51、51,把从突起部14c的背面侧贯通设在把手壳体14的所述突起部14c的突出端的插通孔52、52的螺钉部件53、53螺旋配合在所述螺母51…上,由此将传感器装置30固定在收容凹部15的封闭端内面。
而且,在所述外廓壳体33的背面,在所述两螺母51…的上方位置设置定位凹部54、54,缓慢插入这些定位凹部54、54的定位突起部55、55突起设置在所述突起部14c的突出端内面即收容凹部15的封闭端内面。由此,在把传感器装置30的外廓壳体33固定在收容凹部15的封闭端内面时,传感器装置30在收容凹部15内的位置基本确定,使传感器装置30在把手壳体14上的安装作业变容易。
这样,通过把大致平板状的传感器装置30收容在收容凹部15内并安装于把手壳体14上,传感器装置30从背面侧与位于非操作位置的操作把手24的所述后壁部24b相对。并且,在操作把手24和把手壳体14的一方,在该实施例中是在把手壳体14的封闭部14b设置最小间隔限制部56…,其接触操作把手24,限制后壁部24b和传感器装置30之间的最小间隔。
最小间隔限制部56…在把手壳体14中从前后夹持收容凹部15的两处被设置在所述封闭部14b上,由橡胶挡块57…和突起58…构成,橡胶挡块57安装在所述封闭部14b上,弹性地接触操作把手24以缓和冲击,突起58在橡胶挡块57…的附近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封闭部14b上。
橡胶挡块57由接触所述操作把手24的圆盘状接触部57a、和与该接触部57a同轴并一体连接的安装轴部57b构成,安装轴部57b插入设在所述封闭部14b的安装孔59,从而弹性配合在所述封闭部14b上,由此将橡胶挡块57安装在把手壳体14的封闭部14b上。
所述突起58从所述封闭部14b的突出量被设定为小于所述橡胶挡块57的接触部57a接触操作把手24并被压缩后的厚度,在橡胶挡块57被安装在闭塞部14b上的状态时,突起58不会接触操作把手24,但在橡胶挡块57由于某种原因而脱离所述闭塞部14时,突起58会接触操作把手24,即使万一橡胶挡块57脱离时,操作把手24的后壁部24b和传感器装置30之间的最小间隔被所述突起58限制,所以操作把手24的后壁部24b不会接触传感器装置30。
但是,在传感器装置30的外廓壳体33的背面上部一体地形成突起部33a,从该突起部33a引出用于导通来自电路部32的信号的线扎60。另一方面,在把手壳体14的收容凹部15的封闭端设置使所述突起部33a穿通的开口部61,所述线扎60在把手壳体14的背面侧从所述突起部33a被引出。
而且,为了导引所述线扎60的引出方向,并且防止线扎60和传感器装置30的连接部分产生积水,在把手壳体14的背面安装可以装卸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盖62,以覆盖传感器装置30的所述突起部33a从把手壳体14的突出部。
在所述突起部33a的后方侧,在把手壳体14的突起部14c的突出端一体地突起设置接触盖62的后端的安装用螺套63。并且,在所述突起部33a的后方侧,在把手壳体14的突起部14c的突出端设置使设在盖62前端的配合爪部62a可以从传感器装置30侧进行配合的固定部65,使配合爪部62a配合在固定部65上,并且接触所述把手壳体14的突起部14c的盖62通过螺旋配合于所述安装用螺套63的螺钉部件64被安装在把手壳体14的背面。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传感器部31根据手指是否插入形成于操作把手24的表壁部24a和后壁部24b之间的凹部25而产生电气变化,电路部32根据该传感器部31的电气变化检测手指是否插入所述凹部25,通过将传感器部31和电路部32一体化形成的大致平板状的传感器装置30安装在把手壳体14上,并且从背面侧与位于非操作位置的操作把手24的后壁部24b相对,所以与将传感器部和电路部分离配置的以往技术相比,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同时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密性,并且将传感器装置30接近操作把手24配置,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
并且,在非操作位置侧受弹簧力的操作把手24和把手壳体14的一方(在本实施例中是把手壳体14)设置最小间隔限制部56…,其接触操作把手24和把手壳体14的另一方(在该实施例中是后壁部24b),限制后壁部24b和传感器装置30之间的最小间隔,所以操作把手的后壁部24b不会冲击接触传感器装置30,能够将传感器装置30接近操作把手24配置,可以可靠防止传感器装置30受损,并且提高检测灵敏度。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操作把手(24)由被安装在车门(11)的外部面板(12)的把手壳体(14)可回转地支承,该操作把手(24)的横截面大致为U字状,该操作把手(24)具有可以放置手指的表壁部(24a)和后壁部(24b),其与表壁部(24a)之间形成可以从下方插入手指的凹部(25),其特征在于,大致平板状传感器装置(30)安装在所述把手壳体(14)上,并且从背面侧与位于非操作位置的所述操作把手(24)的所述后壁部(24b)相对,该传感器装置(30)通过将传感器部(31)和电路部(32)形成一个单元而形成,其中,响应于手指插入所述凹部(25)而在传感器部(31)中产生电气变化,电路部(32)根据该传感器部(31)中的电气变化来检测手指是否插入所述凹部(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非操作位置侧受弹簧力的所述操作把手(24)和所述把手壳体(14)中的一方设置最小间隔限制部(56),其接触所述操作把手(24)和所述把手壳体(14)中的另一方,限制所述后壁部(24b)和所述传感器装置(30)之间的最小间隔。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活板式操作把手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可以把易于安装和水密性良好的传感器装置接近活板式操作把手配置。组合体化的大致平板状传感器装置(30)安装在把手壳体(14)上,并且从背面侧与位于非操作位置的操作把手(24)的后壁部(24b)相对,该传感器装置(30)具有根据手指是否插入凹部(25)而产生电气变化的传感器部;根据该传感器部的电气变化检测手指是否插入所述凹部(25)的电路部。
文档编号E05B1/00GK1609389SQ20041008643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1日
发明者仁田胁政胜, 高桥悦雄, 柴崎博之, 泽田健一, 上仓明 申请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