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软垫装置及使用于调温软垫装置的调温软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06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温软垫装置及使用于调温软垫装置的调温软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一种调温软垫装置及使用于调温软垫装置的调温软垫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使用在床铺上能调节软垫温度的调温软垫装置,及使用于调温软垫装置的调温软垫。
背景技术
按,一般要获得舒适睡眠,除了使用空调等来调整寝室气温外,维持寝具于适当温度也是重要因素。
因此,有些人使用脚炉及电毯等调温器具来温暖寝具;但是,除了在冬季升温之外,在夏季适度冷却寝具,去除酷暑难以入眠的苦则逐渐被重视,例如,日本特开平6-54740号公报,使空调设备吹出的冷温风导入床铺下部的装置;然而,在这种使用冷温风的装置中,因为空气热容量很小,调整到适当温度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会产生风切音及微振动,而有妨碍睡眠的问题。
缘此,如图14所示,在软垫基体a表面于横向上隔设复数条纵向凹槽b,同时,在于头部侧及脚部侧设置连通纵向凹槽b端部的横向凹槽d,横向凹槽d的凹槽部e上,螺旋状插入具有可挠性的软管f而形成液媒流路g,对应四季而使温度调整过的液媒循环,藉此调温的调温软垫曾被提案过,例如,日本实开平7-39616号公报。
然而,在使用海绵体制成的软垫基体a处,形成残留头部侧及脚部侧的纵向凹槽b,而且,形成连通纵向凹槽b的横向凹槽d的工序,被要求加工形成自软垫基体a表面具有一定深度及一定长度的凹槽;而且,软垫基体a富含缓冲性,所以,因为伴随切削的按压力而容易变形,容易产生加工尺寸偏差,并需要熟练技巧,同时,生产性也会很低。而且,很难提高凹槽宽度及凹槽深度加工精度,当误差增大时,软管f保持力会不足,所以,软管f会在软垫使用中脱离,或位置偏移,还有在自软管f软垫基体a表面开始的深度会产生参差,结果,温度分布会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温软垫装置及使用于调温软垫装置的调温软垫,其凹槽图案纵向凹槽及横向凹槽分别在纵向及横向上延伸,在软垫基体各对向边具有开放的开放凹槽,而且,使软管体配合液媒流路蛇行插入凹槽部全长的局部,藉此形成液媒流路,以此为基本来提高凹槽部加工性,所以,能使被保持在正确凹槽图案上的软管体以更高精度来调整温度,而且生产性非常良好的调温软垫装置及使用于调温软垫装置的调温软垫。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温软垫装置,其具备布满流通调温用液媒的液媒流路的调温软垫及供给液媒到液媒流路及回流的液媒调温器,其中,调温软垫,由海绵材料制成,而且一面上,包含具有由纵向凹槽及与纵向凹槽交叉延伸的横向凹槽所构成凹槽部所组成凹槽图案的软垫基体、及插入凹槽部形成液媒流路的软管体,凹槽图案纵向凹槽及横向凹槽,分别在纵向及横向延伸,在软垫基体各相向边具有开放的开放凹槽部,而且,使软管体配合液媒流路蛇行插入凹槽部全长的局部,藉此形成液媒流路。
其中,横向凹槽,呈在深度方向凹槽宽度渐增的鸠尾状,而且,软管体外宽,比凹槽上端开放凹槽宽度还要大,而且高度比凹槽深度还要小。
其中,软管体,在纵向凹槽与横向凹槽的交叉部弯曲,同时,前述横向凹槽,形成在随着包含调温软垫会变形靠背的可动部而变形的变形处所上。
其中,横向凹槽,包含不插入软管体而用于提高软垫体可挠性的闲置横向凹槽。
其中,软管体,内周面呈圆形,而且外周面,呈剖面矩形,为了加大到外周面成蛇行的弯曲面内的弯曲刚性而连续形成鳍片体。
其中,一种使用于调温软垫装置的调温软垫,其具备布满流通调温用液媒的液媒流路的调温软垫及供给液媒到液媒流路及回流的液媒调温器,其中,调温软垫,由海绵材料制成,而且一面上,包含具有由纵向凹槽及与纵向凹槽交叉延伸的横向凹槽所构成凹槽部所组成凹槽图案的软垫基体、及插入凹槽部形成液媒流路的软管体,凹槽图案纵向凹槽及横向凹槽,分别在纵向及横向延伸,具有在软垫基体各相向边开放的开放凹槽部,而且,使软管体配合液媒流路蛇行凹槽部全长的局部而插入,藉此形成液媒流路。
接下来会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及图号,对本发明其他的目的及效做进一步的说明,使审查员对本发明有更详细的了解,并使熟悉该项技术者能据以实施,以下所述仅在于解释较佳实施例,而非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故凡有以本发明的发明精神为基础,而为本发明的发明任何形式的变更或修饰,皆属于本发明意图保护的范畴。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2调温软垫的俯视图。
图3图2A-A剖面图。
图4图2B-B剖面图。
图5图2重要部位放大图。
图6本发明调温软垫的分解立体图。
图7本发明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8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俯视图。
图9本发明液媒调温器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10图9相反侧的侧视图。
图11本发明说明调温软垫装置整体的流程图。
图12图11控制系统的说明图。
图13本发明说明运转系统的流程图。
图14习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照图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
如图1所示,调温软垫装置1,具备布满液媒流路30的调温软垫M及供给液媒到液媒流路30及回流的液媒调温器2。
液媒,藉由在液媒调温器2内被加热或冷却,而循环在调温软垫M液媒流路30内,而调节调温软垫M温度的物件。液媒,使用自来水、防锈剂、添加防腐材料等的水、乙二醇、丙二醇、等液体。
调温软垫M,如图2所示,由软垫基体33、及形成液媒流路30的软管体H所构成。软垫基体33,在无负荷状态中会成矩形厚板状,在通常向上配置的一面上,形成有插入保持软管体H的凹槽部31。而且,凹槽部31,由纵向凹槽31L及横向凹槽31B所构成,藉由纵向凹槽31L及横向凹槽31B的组合,形成凹槽图案32。又,软垫基体33以海绵材料构成,具体说来,使用尿烷发泡体、聚乙烯发泡体等。
纵向凹槽31L,在软垫基体33两侧部中各2条,连结头侧及脚侧的纵向也有2条,合计形成4条。又,纵向凹槽31L,自软垫基体33头侧边到脚侧边,直线状连续形成软垫基体33上表面。结果,在纵向凹槽31L两端部上,在两边端面形成有往水平方向开放的开放凹槽部36。
另外,横向凹槽31B,在软垫基体33横向延伸,复数条自脚侧到头侧以等间隔隔设。而且,与纵向凹槽31L相同地,在软垫基体33两侧边间使软垫基体33上表面成直线状连续,结果,在两侧边端面上形成往水平方向开放的开放凹槽部36。而且,在本形态的凹槽图案32中,设有在软垫基体33头侧不形成横向凹槽31B的一定领域。
如此一来,纵横直行配置的纵向凹槽31L及横向凹槽31B,在各对向边中,到分别往水平方向开放的开放凹槽部36为止,在软垫基体33表面上直线性连续形成,所以,在平面状软垫基体33表面形成凹槽的加工能容易地实施。亦即,虽然软垫基体33富有变形性,但是,例如藉由使平行张设在软垫基体33表面的热线,沿着凹槽剖面形状在软垫基体33内平行移动并熔断,能做切凹槽的作业,所以,并不需要熟练技术,生产性很高,而且,能使宽长尺寸及形状依照设计的凹槽,形成在正确位置上。
又,本形态的横向凹槽31B,如图7所示,形成在调温软垫M靠背34B的变形处所35。此变形处所35藉由靠背34B起倒动作而产生屈曲变形,但是,藉由横向凹槽31B,能提高软垫的变形能力,所以,能防止动作时软垫浮起,对于斜卧动作等能柔软地追踪。
如此形成的凹槽部31上,插入有软管体H而形成液媒流路30。软管体H,在本形态中如图2所示,连接到设在最脚侧的横向凹槽31B(图2中)的设在左侧开放凹槽部36的受液口61上,同时往右方延伸。(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左右表示图2中的方向)而且,在横向凹槽31B与右方外侧的纵向凹槽31L的交叉部K1中,弯曲而往头侧延伸,使第1个交叉部K2往头侧延伸,在第2个交叉部K3中,往左方弯曲,使自脚侧算起第3条横向凹槽31B往左方延伸。以下同样地,软管体H,在左方内侧纵向凹槽31L与右方外侧横向凹槽31B间持续蛇行而插入凹槽部31,以形成流通液媒的液媒流路30。而且,插入自头侧算起第2条横向凹槽31B的软管体H,在与左方外侧纵向凹槽31L的交叉部中,往脚侧弯曲,在纵向凹槽31L内往脚侧延伸。而且,在纵向凹槽31L与自脚侧算起第3条横向凹槽31B的交叉部中,往左弯曲,连接到设在该横向凹槽31B左侧开放凹槽部36的液体回流口62。
如此一来,藉由蛇行状插入凹槽部31全长局部的软管体H,形成液媒流路30。而且,软管体H,如上所述,因为插入为了使软垫基体33开放凹槽部36间成直线性连续形成而高精度加工的凹槽部,所以,被以适当支撑力保持着。结果,床铺的横卧或折叠动作或使用者在软垫上运动,软垫基体33即使往各种方向变形,软管体H也不会脱离或位置偏移。
而且,在本形态中,如上所述,对于横向凹槽31B,相隔一条而插入软管体H,所以,隔设有不插入软管体H的闲置横向凹槽31BF。藉由闲置横向凹槽31BF,软垫基体33变形能力会提高,在横卧动作之外,能很容易地实施折叠或收折软垫。闲置横向凹槽31BF,藉由增减条数、凹槽深度、凹槽宽度及节距,能调节软垫的变形能力。
软管体H,如图3所示,通过液媒的内周面形成圆形,同时,外周面形成剖面呈略微矩形,在本形态中,外周面形成剖面呈略微正方形。软垫体H外周面呈略微矩形,所以,如图5所示,即使纵向凹槽31L与横向凹槽31B交叉部被弯曲,能防止弯曲部内侧产生中间变细,因此,液媒的流动阻力不会增加,能维持顺畅的流动。而且,藉由软管体H平坦上表面,使用者体压会被分散支撑,所以,能获得很好的睡眠舒适感。又,软管体H内周面形成圆形,所以,能使液媒高效率地回流,同时,能抑制脏污附着在液媒流路30内。
本形态的软管体H,如图3所示,在外周侧面连续形成鳍片体F。藉由鳍片体F,软管体H在弯曲部的弯曲刚性会提高而维持曲率半径,所以,能确保液媒流动性,又,即使因斜卧动作等而软垫基体33变形时,也能防止软管体H中间变细。而且,本形态的软管体H,系例示外宽尺寸X,高度Y皆为13mm的物件。
本形态的横向凹槽31B,如图3所示,其下端凹槽底宽Q比上端开放凹槽宽度P还要大,因此,在深度方向上形成凹槽宽度渐宽的鸠尾状。在图3中,未插入软管体H的自然状态横向凹槽31B,以中心线表示。而且,相对于凹槽底宽Q的开放凹槽宽度P的比率P/Q,例如0.1~0.8左右,最好0.2~0.5,本形态中,开放凹槽宽度P系4mm,凹槽底宽Q系12mm,比率P/Q系0.3。当未满0.1时,软管体H很难插入,反之,当超过0.8时,保持软管体H的力量会不足。又,相对于横向凹槽31B凹槽深度R的软管体H高度Y的比率Y/R,例如0.3~0.9左右,最好0.5~0.75,本形态中,使横向凹槽31B凹槽深度R为20mm,同时,如上所述,软管体H高度Y系13mm,所以,比率Y/R系0.65。当未满0.3时,软垫基体33的损伤会过大,反之,当超过0.9时,保持软管体H的力量会不足。
而且,本形态的横向凹槽31B,自然状态中的凹槽底宽Q,比软管体H外宽尺寸X还要小,因此如图3所示,插入软管体H而扩大的横向凹槽31B形成强力夹持软管体H的状态。可是,也可以使自然状态中的凹槽底宽Q比软管体H外宽尺寸X还要大些微。
本形态的纵向凹槽31L,如图4所示,在自然状态中,于深凹槽宽T角凹槽67开口缘形成往内侧小幅延伸的一对唇部68。插入本形态纵向凹槽31L的软管体H,以唇部68阻止脱落,在角凹槽67内被比较舒缓地保持着,所以,在斜卧时,能在纵向凹槽31L内滑动,结果,软垫基体33能柔软地变形。
以唇部68间隙构成的开放凹槽宽S相对深凹槽宽T的比率S/T,例如0.1~0.8左右,最好0.2~0.5,本形态中,凹槽宽S系4mm,深凹槽宽T系12mm,比率S/T系0.3。当未满0.1时,软管体H很难插入,反之,当超过0.8时,在横卧等之时,软管体H容易脱离。又,角凹槽67部分的深度V相对纵向凹槽31L全深度U的比率V/U,例如0.4~0.9左右,最好0.6~0.8,本形态中,纵向凹槽31L全深度U系22mm,角凹槽67部分的深度V系16mm,所以,比率V/U系0.73。当未满0.4时,唇部68过厚而软管体H很难插入反,当超过0.9时,以唇部68保持软管体H的力量会不足。
而且,本形态的纵向凹槽31L,自然状态中的深凹槽宽T,比软管体H外宽尺寸X还要小,因此如图4所示,插入软管体H而扩大的角凹槽67形成夹持软管体H的状态。可是,也可以使自然状态中的深凹槽宽T比软管体H外宽尺寸X还要大些微,使软管体H的滑动更自由。
本形态的软垫基体33,如图6所示,在设置凹槽图案32的表面上,积层接着被覆薄片66,而且,藉由钩扣69被可开闭的袋状软垫盖体65被覆。凹槽部31,以被覆薄片66盖闭,所以,能防止被插入的软管体H脱离。而且,被覆薄片66使用尼龙、聚酯、聚丙烯等,一般使用30~100g/m2左右的物件,本形态中,以70g/m2的不织布来构成。
图8例示另一实施形态。本形态的软垫基体33,具有由以40mm节距隔设的横向凹槽31B、及靠左2条而靠右1条的纵向凹槽31L所构成的凹槽图案32。而且软管体H,在靠右纵向凹槽31L与靠左内侧的纵向凹槽31L间,跳过闲置横向凹槽31BF而蛇行插入凹槽部31,而且,一端侧在靠左外侧纵向凹槽31L内往脚侧延伸而连接到液体回流口62。
透过连接受液口61与液体回流口62的连接软管63,在与调温软垫M之间循环液媒的液媒调温器2,如图11所示,由储存液媒的储液槽3、环流液媒的循环泵4、加温液媒的加热器6、冷却液媒的冷却机构7、控制机构8及套壳9所构成。
储液槽3,如图9、图10所示,上部形成矩形开口的容器体。又,藉由提高底面单侧部而形成向下开放的凹部10。又,储液槽3,在立设于液媒调温器2基盘45的架台46上,使用未图示螺丝等固着件来加以固定。储液槽3,使用不饱和聚酯塑胶、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FRP等塑胶、不锈钢、钢板等金属及其他材料来制成。
循环泵4,使液媒循环在储液槽3与调温软垫M间的物件,在本形态中,虽然例示与马达一体型涡卷泵,但是,也可使用透平泵、叶片泵、柱塞泵、隔膜泵及齿轮泵等各种泵。循环泵4,如图9所示,能收纳在储液槽3凹部10内,同时,透过金属安装件48,固定在架台46及储液槽3。而且,在与朝向循环泵4的液体出口15间,配管有出液管49。
如此一来,循环泵4,配置在储液槽3外,所以,在维修及保养点检时,能容易地作业。又,因为配置在循环泵4外,所以,储液槽3本身能小型化,而且,因为收纳在储液槽3底面凹部10,所以,液媒调温器2整体能小型化,例如配置在床铺下部或床边等不妨碍使用的场所,能便利地使用。而且,本形态中,收纳在凹部10的循环泵4,能使与储液槽3间以最短路径来配管。结果,液媒调温器2能小型化,而且能抑制配管路径的热损失。
而且,在循环泵4与液媒调温器2送液口50之间,配管有使自循环泵4压送出的液媒送出的送液管(未图示)。而且,如图2所示,送液口50透过连接软管63而连接到调温软垫M受液口61,液媒则被送入调温软垫M。又,在与送液口50并列的迎液口52与储液槽3之间,配管有自调温软垫M回流的液媒会通过的液体回流管(未图示)。而且,迎液口52,透过连接软管63连接到调温软垫M液体回流口62,液媒自调温软垫M回流。
加热器6,如图11所示,在储液槽3内安装有水密性贯通的U字形加温部5。本形态的加温部5,在内部具有镍铬线,与安装在槽壁的恒温器21串接。如此一来,本形态的加热器6,最好以检知储液槽3内液媒温度的恒温器21来控制,所以,使液媒维持在设定温度,能温暖调温软垫M到适温。
冷却机构7,如图11所示,由具有压缩机11、液化液媒的冷凝机12及冷却管13的热泵14来构成。压缩机11,使用所谓压缩机来构成,藉由压缩液媒,能获得高温高压的液媒。
冷凝机12,在本形态中,例示由蛇管单元17与冷却风扇18所构成的物件,冷却高温高压冷媒而使其液化。蛇管单元17,如图10所示,包含通过高温高压冷媒的蛇行管及安装在蛇行管上的多数散热片,配置在储液槽3下方的架台46内部。又,冷却风扇18,藉由将风送入蛇管单元17散热片而空冷蛇行管内冷媒的物件,液媒因为温度降低而液化。又,冷却风扇18,如图9所示,在储液槽3下方与蛇管单元17并列配置。如此一来,本形态的冷却风扇18,与蛇管单元17并列配置,所以,能提高冷凝机12的冷却效率。而且,冷却风扇18及蛇管单元17,最好配置在储液槽3下方,所以,能减少内部无用的间隙,使液媒调温器2整体小型化。
冷却管13,如图11所示,在储液槽3内配管成螺旋状,本形态的冷却管13,配置在加热器6下方。又,冷却管13及加热器6,其至少局部在储液槽3内部,配置在朝向凹部的槽壁旁边。而且,液化且更加膨胀而低温化的冷媒,在通过冷却管13内时,于储液槽3内吸热,结果,液媒被冷却。循环过冷却管13的冷媒,再度回流到压缩机11而重复上述循环。如此一来,冷却管13,在储液槽3内部浸渍于在液媒中,所以,冷媒在循环于储液槽内冷却管内时,液媒被充分冷却。结果,热泵14的运转效率会提高,也能使用小型的物件。
控制机构8,控制流往调温软垫M的液媒循环的物件,如图12所示,包含主控制部8M、循环泵控制部8A、加热器控制部8B、及控制冷却风扇18与压缩机11的热泵控制部8C,配置在图10所示的控制箱55内。又,在连接到主控制部8M的操作面板56中,设有表示包含液媒温度的运转状态的显示LED57、及操作运转开闭与调温软垫M温度设定的运转输入部58。而且,自水位侦知器、液媒温度侦知器及室温侦知器送出的测定讯号会输入到主控制部8M,主控制部8M会依据自运转输入部58送来的操作讯号来作动液媒调温器2。
亦即,如图13所示,当藉由操作面板56运转输入部58而输入开始运转70讯号时,透过循环泵控制部8A,循环泵4会开始运转71。而且,将自运转输入部58输入的设定温度与液媒温度侦知器所测定的液媒温度加以比较72,当液媒温度较低时,透过加热器控制部8B,加热器6会作动而调温软垫M会被加热73。反之,当液媒温度较高时,透过热泵控制部8C,热泵14会作动74,而冷却调温软垫M。又,对于液媒温度的变化及设定温度的变更,会回馈控制而使调温软垫M维持在设定温度。而且,当输入自运转输入部58送来的停止运转讯号时75,加热器6、热泵14及循环泵4会停止76、77,液媒调温器2的运转会结束。而且,藉由主控制部8M内的计时功能,也能自动开闭运转78。
套壳9,如图1、图9所示,下方开口的略成立方体状的箱形体。套壳9,在上部倾斜部安装有操作面板56,且分别形成有朝向冷却风扇18及蛇管单元17而接合的通风吸气口19及通风排气口20。通风吸气口19及通风排气口20,安装有各种装饰材,会通过被冷却风扇18吸引而空冷蛇管单元17的空气。又,在通风排气口20下部,安装有连接到连接软管63的送液口50及迎液口52。而且,套壳9,如图9所示,下方开口藉由基盘45被封住,藉此,收纳储液槽3、循环泵4及冷却机构7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理解到,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及实用价值1)本发明纵向凹槽及横向凹槽,直到在各相向边的开放凹槽部为止,在纵向及横向直线性连续形成在软垫基体表面,所以,能容易实施切削凹槽的加工。特别是使平行软垫基体表面的热线,配合凹槽形状而在软垫基体内平行移动而熔断,藉此能切削凹槽,所以,无须熟练技术而生产性很良好。而且,凹槽加工尺寸精度很高,能以适当支撑力保持软管体,所以,即使因为使用者在软垫上运动、在床铺上斜卧等而软垫基体变形,软管体也不会脱离或位置偏移。
2)本发明的软管体,插入鸠尾状横向凹槽内而被稳定保持,所以,软管体不会脱离而能追踪软垫基体的变形。
3)本发明藉由形成在伴随可动部变形而变形之处所上的横向凹槽,能提高配合斜卧姿势等动作的软垫变形能力,所以,在动作时能防止软垫浮起,且能追踪软垫的动作。
4)本发明藉由闲置横向凹槽,软垫变形能力会显著提高。
5)本发明藉由矩形剖面的外周面,能防止弯曲部内侧的中间收缩,同时,分散支撑使用者体压而能提高睡眠舒适感。而且,鳍片体弯曲面而提高弯曲刚性,所以,能维持弯曲部中曲率半径,同时,在软垫基体变形时,也能防止在弯曲部产生中间收缩。又,内周面成圆形,所以,能有效率地回流液媒,同时,能防止污垢附着在管内周面。
6)本发明纵向凹槽及横向凹槽,直到在各相向边的开放凹槽部为止,直线性连续形成,所以,能容易实施切削凹槽的加工,生产性很良好。而且,凹槽加工尺寸精度很高,能以适当支撑力保持软管体,所以,即使软垫基体变形,软管体也不会脱离或位置偏移。
以上说明系例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上述实施形态之外,也包含各种变形例。
权利要求
1.一种调温软垫装置,其具备布满流通调温用液媒的液媒流路的调温软垫及供给液媒到液媒流路及回流的液媒调温器,其中,调温软垫,由海绵材料制成,而且一面上,包含具有由纵向凹槽及与纵向凹槽交叉延伸的横向凹槽所构成凹槽部所组成凹槽图案的软垫基体、及插入凹槽部形成液媒流路的软管体,凹槽图案纵向凹槽及横向凹槽,分别在纵向及横向延伸,在软垫基体各相向边具有开放的开放凹槽部,而且,使软管体配合液媒流路蛇行插入凹槽部全长的局部,藉此形成液媒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软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凹槽,呈在深度方向凹槽宽度渐增的鸠尾状,而且,软管体外宽,比凹槽上端开放凹槽宽度还要大,而且高度比凹槽深度还要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温软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软管体,在纵向凹槽与横向凹槽的交叉部弯曲,同时,前述横向凹槽,形成在随着包含调温软垫会变形靠背的可动部而变形的变形处所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软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凹槽,包含不插入软管体而用于提高软垫体可挠性的闲置横向凹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温软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软管体,内周面呈圆形,而且外周面,呈剖面矩形,为了加大到外周面成蛇行的弯曲面内的弯曲刚性而连续形成鳍片体。
6.一种使用于调温软垫装置的调温软垫,其具备布满流通调温用液媒的液媒流路的调温软垫及供给液媒到液媒流路及回流的液媒调温器,其中,调温软垫,由海绵材料制成,而且一面上,包含具有由纵向凹槽及与纵向凹槽交叉延伸的横向凹槽所构成凹槽部所组成凹槽图案的软垫基体、及插入凹槽部形成液媒流路的软管体,凹槽图案纵向凹槽及横向凹槽,分别在纵向及横向延伸,具有在软垫基体各相向边开放的开放凹槽部,而且,使软管体配合液媒流路蛇行凹槽部全长的局部而插入,藉此形成液媒流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调温软垫装置及使用于调温软垫装置的调温软垫,其具备布满流通调温用液媒的液媒流路的调温软垫及供给液媒到液媒流路及回流的液媒调温器,其中,调温软垫,由海绵材料制成,而且一面上,包含具有由纵向凹槽及与纵向凹槽交叉延伸的横向凹槽所构成凹槽部所组成凹槽图案的软垫基体、及插入凹槽部形成液媒流路的软管体,凹槽图案纵向凹槽及横向凹槽,分别在纵向及横向延伸,在软垫基体各相向边具有开放的开放凹槽部,而且,使软管体配合液媒流路蛇行插入凹槽部全长的局部,藉此形成液媒流路。
文档编号A47C27/00GK1895130SQ20051008298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1日
发明者原岛徹, 栗田康弘 申请人:安得士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