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55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作为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人们所熟知的技术是在车架上能够转 动地支承连杆,通过操作手把从而转动上述连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特开2001—323689号公报不过,所述现有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形成的构成是在车架上形成的 窄幅的缝中插入连杆轴部上形成的对边距离部,以使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 在支承孔中。从而,可容易进行安装作业,与之相反,若连杆转动,对边 距离部的一部分位于缝中,则该部分失去支承而对轴部作用偏心力,轴部 有可能从支承孔中脱落。发明内容为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旋转部分的支承结构不仅容易安 装,而且不易脱落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支承手把的一端侧使其能够转动的把手底座;以及 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把手底座的轴承部中并通过拉动所述手把 而转动的操纵杆,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杆具备从所述轴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 前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 的第二轴前端部,所述把手底座具备支承所述操纵杆的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使其旋转 自如的轴承孔;将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一导向槽;以及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并将所述第二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 中的第二导向槽。根据该构成,在轴承孔中旋转自如地支承轴部的状态下,即使第一轴 前端部的一部分移动到与第一导向槽对应的位置,解除第一轴前端部的一 部分的保持,在第二轴前端部的一部分移动到与第二导向槽对应的位置之 前期间,第二轴前端部也维持轴支承在轴承孔中的状态,从而与现有相比, 能够将轴部脱落的可能性抑制在小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能够通过简单的 改良、且不损害安装作业性而实现不易脱落的结构。另外,即使第二轴前 端部形成窄幅,也能够利用比第二轴前端部宽幅的第一轴前端部而保持在 轴承孔中,从而不会降低轴部的强度。优选是若还具备复位弹簧,其两端的卡扣部被卡扣,以对所述操纵杆 向以轴部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施力,并且向第一轴前端部远离第一导向槽的 方向作用偏心力,则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轴部从轴承部脱落。优选是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对于通过轴承孔的中心的直线偏离位置而 形成,所述第二导向槽在相对于通过轴承孔的中心的直线比第一导向槽更 靠外侧的位置形成,设定所述手把拉动时所述操纵杆轴部的旋转方向,以使所述第一轴前 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端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侧面相比先到 达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面。根据该构成,能够实现例如即使在组装作业中等,作业者向手把拉动 时的旋转方向操作操纵杆,第一轴前端部及第二轴前端部也不易从轴承孔 中脱落的结构。优选是具备复位弹簧,其两端的卡扣部被卡扣,以对所述操纵杆向以 轴部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施力,并且向第一轴前端部远离第一导向槽的方向 作用偏心力,所述轴承孔以其中心相对于经所述各导向槽引导的各轴部的中心向 与引导方向交叉的方向偏离位置而配置,
将第一轴前端部经第一导向槽插入轴承孔后,形成向所述交叉的方向 偏离位置的状态,依靠所述复位弹簧的偏心力保持该偏离的状态。
根据该构成,只要向第一导向槽中插入第一轴前端部,将其向交叉方 向移动,至少第一轴前端部就不会位于能够从第一导向槽中脱落的位置。 也就是说,只要安装时使轴部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轴承孔中,就能够实现不 易脱落的构成。另外,这种不会脱落的状态依靠复位弹簧的偏心力保持。 因而,即使操纵杆旋转到安装时的旋转位置,操纵杆的轴部也不会从轴承 孔中脱落,从而,能够将操纵杆安装时的旋转位置设定在操纵杆的通常操 作范围内。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优选是在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的圆弧面的一方缘部位于第一导向槽的 一方外侧面的状态下,当以所述圆弧面的另一方缘部与轴承孔的内周面抵 接的位置作为所述轴部的旋转支点时,所述第二轴前端部的一方缘部至少 不进入第二导向槽。
根据该构成,如果例如操纵杆转动,第一轴前端部的圆弧面中一方缘 部到达第一导向槽,第一轴前端部的一方缘部的保持就被解除。此时,如 果形成的构成是使第二轴前端部的一方缘部不侵入第二导向槽内,第二轴 前端部就依然维持保持在轴承孔内周面的状态,第二轴前端部不会向第二 导向槽脱落。也就是很难从轴承部脱落轴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轴承孔中旋转自如地支承轴部的状态下,即使第一轴 前端部的一部分移动到与第一导向槽对应的位置,解除第一轴前端部一部 分的保持,在第二轴前端部的一部分移动到与第二导向槽对应的位置之前 期间,第二轴前端部也维持轴支承在轴承孔中的状态,从而与现有相比, 能够将轴部脱落的可能性抑制在小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能够通过简单的 改良、且不损害安装作业性而实现不易脱落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门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相反侧看图1的把手底座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图2的把手底座上组装有操纵杆及复位弹簧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2的把手底座上安装操纵杆前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从图4往把手底座上安装了操纵杆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
图7是表示从图6安装了复位弹簧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
图8是表示从图7安装了手把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
图9是表示从图8将手把转动到最大拉动位置的状态的局部截面主视图。
图10 (a)、 (b)是现有例的轴承部及轴部的截面图,(c)、 (d)是本 实施方式的轴承部及轴部的截面图,(e)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轴承部及轴部 的截面图。
图中,l一把手底座,2 —手把,3 —操纵杆,3a—卡扣座部,4一复位 弹簧,4a—线圈部,4b —第一卡扣部,4c一第二卡扣部,5 —杆,6 —把手 支承部,7 —操纵杆支承部,8 —把手螺母,9一螺栓,IO —开口部,ll一 轴承部,IIA —第一轴承部,11B —第二轴承部,12 —轴承板,13 —轴承 孔,14一卡扣槽,15 —支承壁,16 —轴承孔,17 —第一导向槽,18 —第二 导向槽,19一连结部,20—按压部,21 —配重部,22 —动作部,23—轴部, 23A—第一轴部,23a—小径部,23B—第二轴部,24 —保持凹部,25 —夹 具,26—按压座部,27—第一轴前端部,27A—突起,28 —第二轴前端部, 28b、 28c、 28d、 28e—端面,IOO—轴前端部,100a—圆弧面端部,IOI — 导向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l.构成)
图l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该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大致说是在没有图示的门板上安装的把手底座1上安装手把2 (参照图8及图9)、 操纵杆3及复位弹簧4,通过拉动手把2从而克服复位弹簧4的施力转动操纵 杆3,经由杆5使没有图示的锁紧机构动作,将门开放。 (l丄把手底座l)
把手底座1在一端部上形成能够转动地安装手把2的把手支承部6,在 另一端部上形成能够转动地安装操纵杆3的操纵杆支承部7。在把手支承部 6上设置嵌入手把2—端部且能够转动地支承它的轴支承部6a,能够转动地 安装手把2。该把手底座1通过把手螺母8、螺栓8a和螺栓9及没有图示的固
定用构件固定在门板上。
操纵杆支承部7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贯通插有后述手把2的连结部19 及按压部20的开口部10和支承操纵杆3的各轴部23的轴承部11 (第一轴承 部11A及第二轴承部11B)。第一轴承部11A是在向内侧突出的轴承板12 上形成轴承孔13和与该轴承孔13连通的导向槽13a而成。在轴承板12上形 成有用于卡扣后述复位弹簧4一端的卡扣槽14 (参照图3)。
第二轴承部11B在支承壁15上分别形成轴承孔16及与该轴承孔16 连通的第一导向槽17及第二导向槽18而成。轴承孔16形成凹状,在内 周面旋转自如地支承后述操纵杆3的第二轴部23B的外周面。第一导向槽 17如图4所示,相对于通过轴承孔16中心的直线L1偏离位置,以小于 轴承孔16外形尺寸的宽度形成。详细地说,第一导向槽17的外侧面(图 4中左侧)比通过轴承孔16中心的直线Ll靠外侧规定尺寸形成,第一导 向槽17的内侧面(图4中右侧)在轴承孔16的内周面的第一切线TL1 上形成。另外,第二导向槽18相对于第一导向槽17在图4中纸面里侧、 即后述操纵杆3的第二轴部23B的前端侧连续设置,第二导向槽18的外 侧面大致位于通过轴承孔16中心的直线Ll上,第二导向槽18的内侧面 在轴承孔16的内周面的第一切线TL1上形成。第二导向槽18如图2所示, 比第一导向槽17窄幅形成。即,第二导向槽18宽度比在后述操纵杆3的 轴部23形成的第一轴前端部27窄,是能够贯通插入第二轴前端部28的
宽度尺寸。
Cl.2.手把2)
手把2如前所述,将一端部安装在把手支承部6上。另外,在手把2的另一端部经由连结部19形成按压部20。 (1.3.操纵杆3)
操纵杆3如图1及图4所示,具备配重部21、动作部22和轴部23。 在配重部21上形成保持凹部24。在保持凹部24中卡合夹具25。夹具25 连结杆5,以使能够驱动没有图示的锁紧机构。动作部22由从配重部21 突出的板状部分构成,前端成为呈圆弧状鼓出的按压座部26。在按压座部 26上抵接手把2的按压部20,以使手把2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操纵杆3。
轴部23设置在动作部22的基部侧(配重部侧),从动作部22的两面 沿正交方向突出。 一方的突出部分(第一轴部23A)将其前端直径截面大 致D字状的小径部23a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第一轴承部11A的轴承孔 13中,在外周配置复位弹簧4。另一方突出部分(第二轴部23B)的突出 尺寸小于第一轴部23A,从其端面突出第一轴前端部27,再从其端面突出 第二轴前端部28。
第一轴前端部27如图5所示,从第二轴部23B的端面向旋转轴前端 方向(图5中纸面里侧)突出设置,留下沿着第二轴部23B外周面的圆弧 面27a,切除呈大致「〈」字状。并且,圆弧面27a的第二切线TL2和通 过切除而形成的端面27b、 27c的交线NLl的间隔比把手底座1的轴承孔 16的直径窄幅形成。并且,该间隔为能够贯通所述第一导向槽17的值。 在此,所谓第二切线TL2如图5 (说明中省略了小径部23a)所示,是指 在第一轴前端部27往第一导向槽17中插入之际,最接近该第一导向槽17 的一方外侧面的位置上的切线。所述各端面27b、 27c越向第一轴前端部 27的外周面越逐渐向第二切线TL2侧倾斜,这些端面27b、 27c的交线 NL1成为最远离第二切线TL2的位置。
第二轴前端部28从第一轴前端部27的端面向旋转轴前端方向(图5 中纸面里侧)呈大致「 < j字状突出设置。该第二轴前端部28具有与第 一轴前端部27的各端面27b、 27c在相同平面上的端面28b、 28c,在其对 置侧具备与各端面28b、 28c分别大致平行设置的2个端面28d、 28e。连 结各端面28d、 28e的外周侧端部的第3切线TL3和所述交线NL1的间隔 为能够在第二导向槽18中贯通第二轴前端部28的值。 n.4.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如图1所示,由装在所述操纵杆3轴部23的线圈部4a和 从其两端部延伸的第一卡扣部4b和第二卡扣部4c构成。第一卡扣部4b 卡扣在把手底座1的卡扣槽14,第二卡扣部4c卡扣在操纵杆3的卡扣座 部3a。从而,在往把手底座1上安装了操纵杆3的状态下,操纵杆3被以 旋转轴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施力,配重部21侧卡扣在把手底座1上,限 制在此以上的旋转,成为图7所示的状态。在该往把手底座1上安装了操 纵杆3的状态下,复位弹簧4的第一卡扣部4b及第二卡扣部4c从操纵杆 3的第一轴前端部27的轴心看分别卡扣在各导向槽17、 18侧(图7中下 侧)。另外,第二卡扣部4c被以卡扣在把手底座1的卡扣槽14中的第一 卡扣部4b的固定位置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施力而移动的状态下,成为卡 扣在操纵杆3的卡扣座部3a的状态。从而,在复位弹簧4的线圈部4a上 作用要向解除复位弹簧4压縮的方向移动的偏心力。g口,在与复位弹簧4 的线圈部4a卡扣的操纵杆3的轴部23上,作用基于复位弹簧4产生的偏 心力A,该偏心力A从复位弹簧4的第一卡扣部4b与把手底座1卡扣、 第二卡扣部4c与被把手底座1限制了旋转的操纵杆3卡扣的关系而言, 朝向相对于连结分别卡扣第一卡扣部4b及第二卡扣部4c的点的线几乎正 交且离开该线的方向,成为操纵杆3的轴部23相对于把手底座1向与各 导向槽17、 18相反方向施力的状态。 (2.组装方法)
接下来,关于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往把手底座1的操纵杆支承部7安装操纵杆3。在操纵杆3的 轴部23上预先外装复位弹簧4,将第二卡扣部4c卡扣在操纵杆3的卡扣 座部3a上。接下来,如图4所示,将第一轴前端部27和第二轴前端部28 分别插入把手底座1上形成的第一导向槽17和第二导向槽18中。若轴部 23到达轴承孔16,则首先在第一轴前端部27和第二轴前端部28从第一 导向槽17和第二导向槽18中拔出之前,各轴前端部27、 28的端面27b、 28b的外周侧端部与轴承孔16的内周面抵接,不能进行在此以上的插入, 而若将各轴前端部27、 28—边逆时针旋转一边插入,则各轴前端部27、 28的端面27b、 28b的外周侧端部沿着轴承孔16的内周面移动,同时,能 够避免第二轴前端部28的端面28e的外周侧端部和第二导向槽18的外侧面的干涉进行插入,如图6 (说明中省略了小径部23a)所示,第一轴前 端部27和第二轴前端部28分别从第一导向槽17和第二导向槽18脱落。 于是,向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此为正交的方向)移动轴部23。再有, 将复位弹簧4的卡扣部4b与把手底座1的卡扣槽14卡扣。从而,操纵杆 3成为图7中(说明中省略了小径部23a)被向顺时针方向、即各轴前端 部27、 28的端面27c、 28c的外周侧缘部离开第二导向槽18的方向施力 的状态。
接着,往把手底座1上安装手把2。手把2将一端侧的按压部20与操纵 杆3的按压座部26抵接、将另一端侧轴支承在把手支承部6的轴支承部6a 上,能够转动地进行安装。在此安装状态下,依靠复位弹簧4的施力,操 纵杆3如图8 (说明中省略了小径部23a)所示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把2被 定位在最接近把手底座l的状态。
在这样进行组装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中,在能够操作的最大范围(从 所述图8的状态到图9的最大拉动状态的范围)内转动手把2的情况下,操 纵杆3的转动范围为通常动作范围。并且,即使在手把2最大拉动、操纵杆 3如图9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位置,第一轴前端部27也不会达到与第一导 向槽17对应的能够拔出的位置。另外,在操纵杆3的通常动作范围内,始 终是操纵杆3的按压座部26与手把2的按压部20卡扣,复位弹簧4的第二卡 扣部4c被以第一卡扣部4b的固定位置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施力而移动的 状态。从而,在与复位弹簧4的线圈部4a卡扣的操纵杆3的轴部23上,作用 复位弹簧4的偏心力A,该偏心力A从复位弹簧4的第一卡扣部4b与把手底 座1卡扣、第二卡扣部4c与被手把2限制了旋转的操纵杆3卡扣的关系而言, 朝向相对于连结分别卡扣第一卡扣部4b及第二卡扣部4c的点的线几乎正 交且离开该线的方向、即与各导向槽17、 18大致相反方向,从而,阻止各 轴前端部27、 28在轴承孔16内移动到与各导向槽17、 18对应的位置。从而, 各轴前端部27、 28不会从轴承孔16中拔出。 (3.动作)
接下来,关于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操作手把2前的门关闭的状态下,如前所述,基于复位弹簧4的施力, 操纵杆3如图8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把2定位在最接近把手底座1的状态。并且,维持锁紧机构经由杆5关闭门的状态。
在此,如果携带电子钥匙(没有图示)的操作者握住手把2,操作开 关,就成为门锁定机构(没有图示)开启的状态。于是,相对于门拉动手
把2,以把手支承部6中心转动。随着手把2的转动,按压部20按压操纵杆3 的按压座部26,克服复位弹簧4的施力,操纵杆3如图9所示,向逆时针方 向转动。
此时,操纵杆3的第一轴前端部27朝向导向槽侧,不过,如前所述, 即使在手把2最大拉动的状态(图9),各轴前端部27、 28也不会达到与各 导向槽17、 18对应的位置,另外,在复位弹簧4的偏心力A作用下,各轴前 端部27、 28被向与各导向槽17、 18大致相反方向施力,从而,阻止各轴前 端部27、 28在轴承孔16内移动到与各导向槽17、 18对应的位置,从而,各 轴前端部27、 28不会从轴承孔16中拔出。这样一来,在手把2的通常操作 时,各轴前端部27、 28不会从轴承孔16中拔出。
不过,门把手装置中,在门把手装置的安装作业中等作业者进行一边 将操纵杆3的配重部21侧向导向槽方向按入, 一边旋转操纵杆3这样的动作 时,存在轴前端部从轴承孔脱落的可能性。例如,如图IO (a)所示在轴 部23的前端形成单一的截面大致D形状的轴前端部100时,若操作操纵杆3 的配重部21侧使操纵杆3逆时针旋转,则轴部23—边作用被按向从轴部23 看与配重部21方向大致相反方向的力一边旋转。并且,若圆弧面端部100a 到达导向槽IOI,则解除圆弧面端部100a的保持,轴部23以支点0为中心旋 转,轴前端部100克服弹簧4的偏心力A保持原样向导向槽101移动,如图IO (b)所示,存在轴前端部100脱落到导向槽101中的情况。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门把手装置中,例如图7所示的状态中,作 业者利用操作力F操作操纵杆3的配重部21侧,使操纵杆3逆时针旋转,若 达到图IO (c)的状态,则与上述同样,第一轴前端部27的端面27c的外周 侧端部27f到达第一导向槽17,端部27撤保持被解除。可是,第二轴前端 部28的端面28c的外周侧端部28f没有到达比第一导向槽17窄幅的第二导向 槽18,第二轴前端部28维持保持在轴承孔16内周面上的状态,从而各轴前 端部27、 28不会从各导向槽17、 18中脱落。
若操纵杆3进一步逆时针旋转达到图10 (d)的状态,则第二轴前端部28的端部28f移动到与第二导向槽18的外侧面对应的位置。此时,利用操 作力F对轴部23作用被按向从轴部23看与配重部21方向大致相反方向的 力,以后,轴部23以支点0'为中心旋转。可是,该支点O'相对于图IO (a)所示的设置所述单一轴前端部100时的支点O,沿着轴承孔16的内周 面向逆时针方向移动,位于通过轴承孔16的中心且与第一导向槽17平行的 直线L1和轴承孔16内周面的交点B附近,第二轴前端部28的外周侧端部28f 侧朝向第二导向槽18的内侧面向与大致正交的方向移动。另外,此时,由 作业者带来的操作力F随着操纵杆3的旋转不再是各导向槽17、 18方向,而 是朝向偏离了各导向槽17、 18方向的方向,从而,第二轴前端部28不会脱 落到第二导向槽18中。
在此状态下,若作业者将手离开操纵杆3,则在复位弹簧4的偏心力作 用下,第一轴前端部27的圆弧面27a被压向轴承孔16的内周面,同时在复 位弹簧4的施力作用下,操纵杆3顺时针旋转,返回图7的状态。
这样一来,本实施方式的门把手装置中,即使组装作业中旋转操作操 纵杆3时操纵杆3转动,第一轴前端部27的一部分到达第一导向槽17,第二 轴前端部28的一部分也还是不会到达比第一导向槽17窄幅形成的第二导 向槽18。因而,即使无意中操作使第一、第二轴前端部27、 28向第一、第 二导向槽17、 18方向拔出,第二轴前端部28也在较大范围内维持保持在轴 承孔16中的状态。另外,即使第二轴前端部28窄幅形成,由于依靠比第二 轴前端部28宽幅的第一轴前端部27保持在轴承孔16中,从而也不会降低轴 部23的强度。
另外,通过设置两端的卡扣部被卡扣的复位弹簧4,以对所述操纵杆3 向以轴部23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施力,同时向第一轴前端部27离开第一导向 槽17的方向作用偏心力,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轴部23从轴承部11脱 落。
还有,只要向第一导向槽17中插入第一轴前端部27,将其向交叉方 向移动,至少第一轴前端部27就不会位于能够从第一导向槽17中脱落的 位置。也就是说,只要安装时使轴部23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轴承孔16中, 就能够实现不易脱落的构成。另外,这种不会脱落的状态依靠复位弹簧4 的偏心力来保持。因而,即使操纵杆3旋转到安装时的旋转位置,操纵杆3的轴部23也不会从轴承孔16中脱落,从而,能够将操纵杆3安装时的 旋转位置设定在操纵杆3的通常操作范围内。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设计的自 由度。
再有,如果操纵杆3转动,第一轴前端部27的圆弧面27a中一方缘部27f 到达第一导向槽17,第一轴前端部27的一方缘部27飾保持就被解除。此 时,如果形成的构成是使第二轴前端部28的一方缘部28f不进入第二导向 槽18内,第二轴前端部28就依然维持保持在轴承孔16内周面的状态,第二 轴前端部28不会向第二导向槽18脱落。也就是很难从轴承部11脱落轴部23。
还有,所述实施方式中,从第一轴前端部27的端面向旋转轴方向呈大 致「 <」字状突出设置第二轴前端部28,不过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 如图IO (e)所示,由沿着第一轴前端部27的圆周面的一部分设置的突起 28A构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支承手把的一端侧使其能够转动的把手底座;以及轴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把手底座的轴承部中并通过拉动所述手把而转动的操纵杆,所述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具备从所述轴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所述把手底座具备支承所述操纵杆的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使其旋转自如的轴承孔;将所述第一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一导向槽;以及比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窄幅并将所述第二轴前端部引导到所述轴承孔中的第二导向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复位弹簧,其两端的卡扣部被卡扣,以对所述操纵杆向以轴部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施力,并且向所述第一轴前端部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方向作 用偏心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对于通过轴承孔的中心的直线偏离位置而形成, 所述第二导向槽在相对于通过轴承孔的中心的直线比第一导向槽更靠外侧的位置形成,设定所述手把拉动时所述操纵杆轴部的旋转方向,以使所述第一轴前 端部及所述第二轴前端部端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侧面相比先到 达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侧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复位弹簧,其两端的卡扣部被卡扣,以对所述操纵杆向以轴部为 中心的旋转方向施力,并且向第一轴前端部远离第一导向槽的方向作用偏 心力,所述轴承孔以其中心相对于经所述各导向槽引导的各轴部的中心向 与引导方向交叉的方向偏离位置而配置,将第一轴前端部经第一导向槽插入轴承孔后,形成向所述交叉的方向 偏离位置的状态,依靠所述复位弹簧的偏心力保持该偏离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第一轴前端部的圆弧面的一方缘部位于第一导向槽的一方外 侧面的状态下,当以所述圆弧面的另一方缘部与轴承孔的内周面抵接的位 置作为所述轴部的旋转支点时,所述第二轴前端部的一方缘部至少不进入 第二导向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备能够转动地支承手把(2)一端侧的把手底座(1)、轴部(23)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把手底座(1)的轴承部(11)中并通过拉动手把(2)而转动的操纵杆(3)。操纵杆(3)具备从轴部(23)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留下圆弧面而切除一部分的第一轴前端部(27)和从第一轴前端部(27)向轴方向前端侧突出、比第一轴前端部(27)窄幅的第二轴前端部(28)。把手底座(1)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承操纵杆(3)的第一轴前端部(27)及第二轴前端部(28)的轴承孔(16)、将第一轴前端部(27)引导到轴承孔(16)中的第一导向槽(17)、比第一轴前端部(27)窄幅并将第二轴前端部(28)引导到轴承孔(16)中的第二导向槽(18)。
文档编号E05B1/00GK101302897SQ20081009628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0日
发明者宗田毅, 高谷洋隆 申请人:株式会社有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