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97256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姿校正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双人课桌 T 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其包括“ T ”型架、基座和双人课桌,双人课桌包括桌面、第一桌斗、第二桌斗和支腿,第一桌斗和第二桌斗之间设有立杆,基座固定安装在立杆上,基座的开口朝上,“ T ”型架的下端插于基座内部,“ T ”型架的横梁平行于桌面的长边。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可以让学生端正坐姿,以避免学生驼背、斜肩、脊椎弯曲,阻挡学生趴着看书写字,进而保护了学生的视力;学生在课间伏案休息时,只需将“ T ”型架从基座中抽出即可,不占用空间,也不影响学生伏案休息,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专利说明】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姿校正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小学生的视力调节能力比较好,他们既能在较远的距离看书写字,也能贴近了书本看书写字。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老师需要经常性的提醒,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学生不能保持正确坐姿,而是本能地趴在桌子上贴近了书本看书写字,而长期的贴近看书写字会造成学生视力调节能力减退而近视,而且会造成学生驼背、斜肩、脊椎弯曲,进而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
[0003]专利号0322195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近视护眼架,由固定板、基座、立柱、顶胸板组成,使用时可根据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整护眼架的角度和高度,调整顶胸板的角度,进而有效地控制中小学生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但是这种防近视护眼架固定在课桌上,不方便取下,影响学生课间伏案休息,同时该防近视护眼架机构复杂,操作繁琐,制作成本闻。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防近视护眼架存在的不方便取下,影响学生课间伏案休息,机构复杂,操作繁琐,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0006]一种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包括“T”型架、基座和双人课桌,双人课桌包括桌面、第一桌斗、第二桌斗和支腿,第一桌斗和第二桌斗之间设有立杆,基座固定安装在立杆上,基座的开口朝上,“T”型架的下端插于基座内部,“T”型架的横梁平行于桌面的长边。
[0007]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8]上述“T”型架的横梁为圆管,“T”型架的横梁的两端安装有圆弧封口。
[0009]上述“T”型架的横梁的横截面直径为20mm,“T”型架的横梁的长度为900mm。
[0010]上述“T”型架的竖梁为方管,基座为与竖梁相配合的方管。
[0011]上述“T”型架的竖梁的高度为270mm至380mm。
[0012]上述基座焊接在立杆上或通过螺钉固定在立杆上;或/和,基座的下端沿轴向设有等间距的螺孔,在其中一个螺孔上设有螺杆,“T”型架的底部座于螺杆上。
[0013]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结构简单,不影响学生的视线,制作安装成本低,操作方便,通过向高度不同的螺孔内插入螺杆即可调节“T”型架的高度;学生在课间伏案休息时,只需将“T”型架从基座中抽出平放在桌面即可,不占用空间,也不影响学生伏案休息,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3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4为附图1中“T”型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基座,2为立杆,3为横梁,4为圆弧封口,5为竖梁,6为螺孔,7为桌面,8为第一桌斗,9为第二桌斗,10为支腿,a为横梁的长度,b为竖梁的高度,D为横梁的横截面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0]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2]如附图1、2、3、4所示,该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包括“T”型架、基座I和双人课桌,双人课桌包括桌面7、第一桌斗8、第二桌斗9和支腿10,第一桌斗8和第二桌斗9之间设有立杆2,基座I固定安装在立杆2上,基座I的开口朝上,“T”型架的下端插于基座I内部,“T”型架的横梁3平行于桌面7的长边。该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一个“T”型架和一个基座I,使用时,只需将“T”型架的竖梁5插入基座I内,即可以让学生端正坐姿,避免学生驼背、斜肩、脊椎弯曲,由于“T”型架的作用,学生眼睛到书本的距离也达到了 300mm或以上,保护了学生的视力,避免或减轻了对学生视力的损害;当学生课间需要伏案休息时,只需将“T”型架从基座I上取出即可,操作简单,不占用空间,不影响学生伏案休息。
[0023]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4]如附图1、2、3、4所示,上述“T”型架的横梁3为圆管,“T”型架的横梁3的两端安装有圆弧封口 4。横梁3采用圆管,不仅美观,而且在学生不小心触碰到横梁3时,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横梁3两端安装圆弧封口 4,圆润光滑,不会割伤学生。
[0025]如附图3、4所示,上述“T”型架的横梁3的横截面直径D为20mm,“T”型架的横梁3的长度a为900mm。这样,横梁3在起到矫正学生坐姿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学生正常看书写字,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0026]如附图2所示,上述“T”型架的竖梁5为方管,基座I为与竖梁5相配合的方管。这样,可以防止竖梁5在受到外力时旋转,避免竖梁5旋转带动横梁3旋转,进而对学生造成伤害。
[0027]如附图4所示,上述“T”型架的竖梁5的高度b为270mm至380mm。小学生一年级到六年级需要的竖梁5的高度b为270mm至380mm,这样,保证了 “T”型架的适用性。
[0028]如附图1、2、3所示,上述基座I焊接在立杆2上。在立杆2为金属材质时,采用焊接将基座I与立杆2固定,操作方便,连接牢固。
[0029]另外,基座I还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立杆2上。在立杆2为木质时,可以通过螺钉将基座I固定在立杆2上,连接牢固,操作方便。
[0030]如附图3所示,上述基座I的下端沿轴向设有等间距的螺孔6,在其中一个螺孔6上设有螺杆,“T”型架的底部座于螺杆上。这样,在需要提高“T”型架高度的时候,在基座I下部相应的螺孔6里插入螺杆,以此垫高“T”型架,方便不同坐高的同学使用。
[0031]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0032]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0033]双人课桌包括桌面7、第一桌斗8、第二桌斗9和支腿10,针对双人课桌的特点,将基座I固定安装在双人课桌两个桌斗之间的立杆2上;
[0034]“T”型架采用不锈钢,横梁3用圆管,横梁3的长度a为900mm,横梁3的横截面直径D为20mm,横梁3的两端安装有圆弧封口 4,圆润光滑,不会割伤学生。“T”型架的竖梁5采用方管,竖梁5的高度b因学生坐高而定,小学生一年级到六年级需要的竖梁5的高度b为270mm至380mm。竖梁5 —头做圆弧切割后与横梁3焊接牢固并抛光。
[0035]基座I采用不锈钢方管制作,基座I的内径刚好能使“T”型架的竖梁5插入。这样,竖梁5和基座I之间的间隙小,既方便插入拔出,也不会轻易旋转。如果双人课桌两个桌斗之间的立杆2是金属的,则可以将基座I焊接在双人课桌两个桌斗之间的立杆2上;如果立杆2是木质的,则可以用螺栓或螺钉紧固连接。
[0036]基座I下部每隔20mm打一个螺孔6,可以打两到三个螺孔6,在需要提高“T”型架高度的时候,在基座I下部相应的螺孔6里插入螺杆,以此垫高“T”型架,方便不同坐高的同学使用。
[0037]考虑到双人课桌用的“T”型架,班主任老师应把坐高一样的学生安排为同桌,再选择合适高度的“T”型架,横梁3的高度在学生端坐时下巴下方30mm至40mm处为好,以便两个学生使用。
[0038]使用“T”型架坐姿校正装置后,学生的坐姿端正了,避免了驼背、斜肩和脊椎弯曲,由于“T”型架的作用,学生眼睛到书本的距离也达到了 300mm或以上,保护了学生视力,避免或减轻了对学生视力的损害。
【权利要求】
1.一种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T”型架、基座和双人课桌,双人课桌包括桌面、第一桌斗、第二桌斗和支腿,第一桌斗和第二桌斗之间设有立杆,基座固定安装在立杆上,基座的开口朝上,“T”型架的下端插于基座内部,“T”型架的横梁平行于桌面的长边;其中:“T”型架的横梁为圆管,“T”型架的横梁的两端安装有圆弧封口 ;“τ”型架的竖梁为方管,基座为与竖梁相配合的方管;基座焊接在立杆上或通过螺钉固定在立杆上;基座的下端沿轴向设有等间距的螺孔,在其中一个螺孔上设有螺杆,“Τ”型架的底部座于螺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Τ”型架的横梁的横截面直径为20mm,“Τ”型架的横梁的长度为9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人课桌T型学生坐姿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T”型架的竖梁的高度为270mm至380mm。
【文档编号】A47B39/10GK204120507SQ201420171805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发明者】田征 申请人:田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