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搅拌的多功能煲。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4274074A于2015-01-14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所述煲盖用于盖在所述煲体上,所述煲盖上设有放汽窗口;和窗盖,所述窗盖设在所述煲盖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放汽窗口。
中国专利CN105167573A于2015-12-23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内锅,电饭煲还包括:蒸汽箱,设置在壳体内,蒸汽箱具有对蒸汽进行收集的内腔;蒸汽导流部,设置在壳体上,蒸汽导流部具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连通内锅和蒸汽箱的内腔。
中国专利CN103690030A于2014-04-02公开了一种电磁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大炒锅、电磁炒菜机控制系统和自动炒菜机翻炒机构;所述电磁炒菜机控制系统包括触摸屏、内置的炒菜软件模块和炒菜控制电路,炒菜软件模块可在触摸屏进行操作;所述炒菜软件模块包括用于菜名选择及加工设置的菜单模块、用于设置调料搭配的调料设置模块、用于选择工作方式的工作方式模块;所述炒菜控制电路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连接有散热风扇、油泵、水泵、电磁加热控制器、触摸屏、变频器一、变频器二、变频器三、倒料电机限位采集器、摆臂电机限位采集器、植物油量数据采集器、出水量数据采集器及24V隔离电源;所述24V隔离电源为变频器一、变频器二、变频器三提供工作电源,变频器一连接摆臂电机,变频器二连接搅拌电机,变频器三连接倒料电机;散热风扇和24V隔离电源均接入AC220V电源;所述摆臂电机和倒料电机驱动连接大炒锅,电磁加热控制器设置于大炒锅;所述自动炒菜机翻炒机构包括搅拌电机、行星减速装置、搅拌轴和搅拌铲,搅拌电机驱动连接行星减速装置,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搅拌铲,搅拌轴的另一端连接行星减速装置;所述搅拌电机为减速马达。
中国专利CN104957961A于2015-10-07公开了一种炒菜机,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锅,所述锅盖安装在锅体上,所述锅盖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延伸到内锅内,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叶片与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设有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所述搅拌叶片压缩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以向远离内锅底面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的弹性系数相异,所述搅拌叶片压缩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的运动距离小于50mm。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电饭煲、炒菜机等产品的功能比较单一。通常饭煲只能蒸煮实物、煲汤、不能搅拌实物;炒菜机通常搅拌头和上盖是可主机连接在一起的,清洗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集蒸煮、煲汤和翻炒三大功能于一体,烹饪过程中添加食物更方便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
根据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搅拌的多功能煲,包括主机、分离式机头和上盖,主机上设置铰链机构,机头插入主机的铰链机构中实现翻转并与主机的电性连接,机头上设置搅拌装置;上盖可拆卸地安置于主机上,用来对主机进行封盖。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带搅拌的多功能煲中,铰链机构通过转轴固定于基座上,铰链机构上具有母耦合器、盖板和限位槽,铰链机构在主机上绕主轴转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带搅拌的多功能煲中,机头上设置有公耦合器,与母耦合器耦合连接,实现机头与主机的电性连接;机头上具有限位机构。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带搅拌的多功能煲中,机头上安装固定有电机,在电机主轴上装配有连轴套,在连轴套外部安装有密封圈;转轴通过卡位与连轴套连接,在转轴顶部安装有硅胶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功能比较单一的电饭煲、炒菜机等产品,本实用新型的煲盖包括搅拌机头组件和面盖,其中搅拌机头组件与面盖是可分离式的,用户在炒菜的时候可以取下面盖;同时搅拌机头组件与煲体的铰链耦合连接的,也是可拆卸的,用户在煮饭或者煲汤时,可以取掉搅拌机头组件,只盖上面盖即可。本实用新型前述带搅拌的多功能煲将蒸煮、煲汤、翻炒三大功能集于一机,功能更齐全;机头、上盖与主机可分离,方便清洗;烹饪过程中添加食物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总体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机头与主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机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机头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机头拆卸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主轴拆卸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转轴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搅拌的多功能煲的另一主轴拆卸示意图。
其中:1为主机;2为机头;3为上盖;11为转轴;12为基座;13为盖板;14为母耦合器;15为限位槽;21为公耦合器;22为限位机构;221为按键;222为按键弹簧;223为滑块;223a为斜面;223b为斜面;223c为凸台;224为弹簧;225为转轴;225a为搅拌叶片;225b为卡位凸台;226为硅胶圈;227为连轴套;227a为导向槽;227b为限位槽;228为密封圈;229为电机;201为转轴;202为连轴套;203为硅胶垫;204为滑片;205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搅拌的多功能煲,包括主机1、分离式机头2和上盖3,其总体结构布局如图2所示,其机头2可插入主机1的铰链机构中可实现翻转,同时也可与主机电性连接,机头2上设置搅拌装置,可拆卸,机头2安装后将上盖2放置于主机1上,对主机1进行封盖,其中:
如图3所示,主机1上设置有铰链机构,铰链机构通过转轴11固定于基座12上,铰链机构上安装有母耦合器14和盖板13,并有限位槽15,铰链机构可在主机1上绕主轴11转动。
如图4所示,机头2可插入主机1的铰链机构,机头2上设置有公耦合器21,可与母耦合器14耦合连接,实现机头2与主机1电性连接;机头2上带有限位机构22,用于机头2安装在主机1上后防止机头2松动脱落。
如图5所示,机头2中装有按键221和滑块223,分别用按键弹簧222和复位弹簧224支撑定位在机头里面;如图6所示,滑块223上设置有斜面223a和凸台223c,凸台223c上设置有斜面223b。
如图5所示,机头2插入铰链机构中,铰链机构的前部会触碰到滑块的斜面223b,随着机头的深入,铰链机构的前部会在顶住斜面223b,使两个滑块223相向移动,复位弹簧224随之压缩变形,直至凸台223c移到限位槽15位置,在复位弹簧224的作用下滑块223向两边移动,直至将凸台223c推进限位槽15中完成机头限位。
如图7所示,机头2需要拆卸时,向下按按键221,在按键221底部分别设置有两个凸台,随着按按键221下移,两个凸台分别与两个滑块223上的斜面223a接触,按键弹簧222也随之压缩,按键221继续下移,两个滑块223在按键作用下相向移动,直至凸台223c移出限位槽15,此时机头2可以从主机1中的铰链机构中拔出,按键221和滑块223分别按键弹簧222和复位弹簧224的作用下复位。
如图8所示,机头上安装固定有电机229,在电机229主轴上装配有连轴套227,在连轴套227外部安装有密封圈228,防止水蒸气进入机头内部;转轴225通过卡位与连轴套227连接,在转轴顶部安装有硅胶圈226。
如图9所示,转轴225底部设置有搅拌叶片225a用于搅拌食物,在转轴225上方设置有卡位凸台225b;安装时转轴225置于连轴套227下方且轴心对齐,将卡位凸台225b沿导向槽227a向上推进直至底部,此时硅胶圈226处于压缩状态,轴向旋转转轴225至限位槽227b,硅胶圈226可防止卡位凸台225b从限位槽227b移出脱落。
图8所示之主轴拆卸方案中采用硅胶压缩变形对转轴限位,可替换如图10所示的方案:连轴套202中安装有弹簧205,弹簧205下方放置有滑片204,滑片204上安装有硅胶垫203,转轴201的安装方式和限位结构与2.2.3中所述相同,转轴201插入到连轴套202底部时,转轴201顶部会顶住滑片204向上滑动,转轴201卡到位后,滑片204在弹簧205的作用下向下复位,此时硅胶垫203与转轴套202在弹簧205的作用下处于压紧状态,防止水或者水蒸气进入。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饭煲具有搅拌/炒菜功能,其煲盖包括搅拌机头组件(机头2)和面盖(上盖3),其中搅拌机头组件(机头2)与面盖(上盖3)是可分离式的,用户在炒菜的时候可以取下面盖(上盖3);同时搅拌机头组件(机头2)与煲体(主机1)的铰链耦合连接的,也是可拆卸的,用户在煮饭或者煲汤时,可以取掉搅拌机头组件(机头2),只盖上面盖(上盖3)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