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的烹饪参数改进。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为常用的家用电器。其中,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在煲汤或者炖排骨时会使加热功率保持在1300W以下,并使锅内压力控制在70kPa以内,烹饪时间在1小时左右,这样达到骨肉容易分离的口感,但这样烹饪时间太长。若缩短烹饪时间,提高烹饪压力与温度,这样会增加产品强度要求,并且烹饪时间缩短,入味通常会较为困难,并且,温度压力较高的情况下,通常会使口感太烂,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感习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其烹饪食物时间快,入味好,且符合中国人口感习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包括外锅以及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内锅;锅盖,锅盖设置在锅体上,锅盖上设置有锁合机构以及与锁合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操述驱动机构,锁合机构使锅盖与锅体锁扣;其中,锅盖上设置有连通内锅的排气管以及封堵于排气管上的限压阀,限压阀控制内锅内的压力在80kPa至110kPa的范围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压阀控制内锅内的压力在80kPa至110kPa之间。上述烹饪参数使得电压力锅在煲汤后或者炖排骨后肉类更加入味,风味氨基酸含量更高,口感却能与现有压力锅相当。同时烹饪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烹饪后食物口感差,入味效果不好的问题。
进一步地,限压阀为弹性限压阀。
进一步地,限压阀包括:阀体;堵头,设置在阀体内,堵头封堵在排气管的上方;弹性件,设置在阀体和堵头之间,其中,电压力锅排气时,堵头被烹饪蒸汽顶起并改变弹性件的压缩量,从而使得堵头的两端压力平衡,以使排气管始终处于排气状态。
进一步地,电压力锅还包括:烹饪控制系统,烹饪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及用以接收控制面板输入信息的控制板;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由烹饪控制系统控制加热功率,加热装置的最大加热功率在1400瓦以上;在控制面板可选择某一烹饪程序,烹饪程序包括高温保压阶段,在高温保压阶段,限压阀控制内锅内的压力在80kPa至110kPa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高温保压阶段中,烹饪控制系统控制加热装置以300瓦至800瓦的功率加热,且排气管排气。
进一步地,当内锅内的压力达到90kPa至110kPa的范围内的某一压力时,限压阀被内锅内的高压蒸汽推开,排气管开始排气。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内锅具有能够被线圈盘产生的电磁波加热的加热层。
进一步地,线圈盘包括设置于内锅底侧的第一线圈与设置于内锅外侧并环绕内锅的第二线圈。
进一步地,电压力锅还包括电源板与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风扇及导风结构,导风结构将散热风扇的风导引至电源板及线圈盘。
进一步地,锅盖包括可转动固定于外锅上的外锅盖与固定于外锅盖上的内锅盖,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锅盖上的发热线。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的最大加热功率为1700瓦,高温保压阶段内锅内的压力为100kPa。
进一步地,排气管的长度在3-30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排气管的长度在5-15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排气管的直径在3.3-30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排气管的直径在4-10mm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电压力锅在烹饪时的时间—压力曲线;
图3示出了图1中电压力锅在烹饪时的时间—温度曲线;
图4示出了图1中电压力锅的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电压力锅的锅盖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5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外锅;12、内锅;20、锅盖;21、外锅盖;22、内锅盖;30、控制面板;40、控制板;50、加热装置;60、排气装置;61、排气管;62、限压阀;621、阀体;622、堵头;623、弹性件;70、散热装置;71、散热风扇;72、导风结构;T1、加热升温阶段;T2、高温保压阶段;T3、排气降压阶段;T4、保温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现有技术中,出于电压力锅烹饪的安全考虑,压力越低产品越安全,电压力锅的强度要求越低,生产成本也会越低,因此,电压力锅安全标准控制在100KPa以下。并且,压力越高,温度越高,食物煮得更烂。因此,虽然不少研究都涉及到高压力的电压力锅,但实际电压力锅产品,考虑食物口感与生产成本,现有设计中,电压力锅的加热功率都在1300W以下,压力都控制在70KPa以内。而上述参数会使得烹饪时间过长,食物过于软烂。同时由于烹饪压力较低,食物的入味效果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具体如下: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0、锅盖20、烹饪控制系统、加热装置50以及压力调节装置。其中,锅体10包括外锅11以及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内锅12。锅盖20设置在锅体10上,烹饪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面板30、及用以接收控制面板30输入信息的控制板40。加热装置50由烹饪控制系统控制加热功率,加热装置50的最大加热功率在1400瓦以上。压力调节装置,在控制面板30可选择某一烹饪程序,烹饪程序包括高温保压阶段T2,在高温保压阶段T2,压力调节装置控制内锅12内的压力在80kPa至110kPa的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锅盖上设置有锁合机构以及与锁合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其中,锁合机构为锁盖,驱动机构为把手,转动把手时锁盖能够将锅盖和锅体锁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烹饪程序即为烹饪模式,例如加热模式,保温模式等。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电压力锅在高温保压阶段T2时,加热装置50的最大加热功率在1400W以上,同时压力调节装置控制内锅内的压力在80kPa至110kPa。上述烹饪参数使得电压力锅在煲汤后或者炖排骨后肉类更加入味,风味氨基酸含量更高,口感更好。同时烹饪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烹饪后食物口感差,入味效果不好的问题。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压力调节装置包括排气装置60,高温保压阶段T2中,烹饪控制系统控制前述加热装置50以300瓦至800瓦的功率加热,且排气装置60排气。具体地,排气装置60包括设置于锅盖20上的排气管61、与封堵于排气管61上的限压阀62,限压阀62以预定的压力封堵于排气管61上,当内锅12内的压力达到90kPa至110kPa的范围内的某一压力时,限压阀被内锅内的高压蒸汽推开,排气管开始排气,进而使得内锅12内的压力降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压阀62为弹簧限压阀。具体地,弹簧限压阀包括阀体621、设置在阀体621内的堵头622以及设置在阀体621和堵头622之间的弹性件623。堵头622的下端封堵排气管61。当内锅11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堵头622被顶起,同时弹性件623被压缩,进而弹性力提高。此时堵头622的两端分别受到弹性力和蒸汽压力,通过改变弹性件623的压缩量从而使弹性力和蒸汽压力相等,进而使堵头622的两端受力平衡,排气管61始终处于排气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烹饪过程包括:加热升温阶段T1、高压保温阶段T2、排气降压阶段T3以及保温阶段T4。其中,在加热升温阶段T1时,加热装置50加热内锅12并使内锅12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P1。在高压保温阶段T2时压力调节装置控制内锅12内的压力在80kPa至110kPa的范围内。在排气降压阶段T3时限压阀62打开排气管进而使得内锅12内压力排出,然后用户可以开盖食用。保温阶段T4防止食物变冷。
对于不同的烹饪参数对于烹饪时间和食物口感的影响,申请人对于煲汤类和炖煮类做了相关实验,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1:不同烹饪参数的电压力锅对排骨汤中肉类的口感参数影响
表2:不同烹饪参数的电压力锅对红烧排骨中肉类的口感参数影响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到,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烹饪功率较低,因此其烹饪总时间均在30分钟以上,用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而本实施例中的电压力锅将烹饪时间控制在了30分钟以内,并且烹饪功率在2000W时,烹饪时间缩短到了13分钟。大大减少了用户的烹饪等待时间。同时,在缩烹饪时间的同时,本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并没有牺牲食物的口感。由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到,由于烹饪压力较高,因此肉类更加的入味(由NaCl渗透率和肉中风味氨基酸数据反映),并且肉类并非非常软烂。实用新型人经过对用户调研后发现,国人用户并不喜欢太烂的口感,因此用本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烹饪后的肉类食物更加符合国人的口味。
综合表1和表2的数据,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50的最大加热功率优选为1700瓦,高温保压阶段T2内锅内的压力优选为100kPa。进而使得电压力锅烹饪后食物的入味效果好,风味氨基酸含量高。同时口感软烂度适中,使食物更加符合客户的口味。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50为电加热盘。但电热盘加热的熔盘风险较大,因此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50可以为线圈盘,内锅12具有能够被线圈盘产生的电磁波加热的材料。加热装置50采用线圈盘,可以使热源直接在内锅上,热效率较高。同时使较少其他元件承受过高热量的风险。具体地,线圈盘包括设置于内锅12底侧的第一线圈与设置于内锅12外侧并环绕内锅12的第二线圈。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压力锅还包括电源板与散热装置70,散热装置70包括散热风扇71及导风结构72,导风结构72将散热风扇71的风导引至电源板及线圈盘,进而防止电压力锅在工作时内部元器件温度过高,进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锅盖20包括可转动固定于外锅11上的外锅盖21与固定于外锅盖21上的内锅盖22,加热装置50还包括设置于锅盖20上的发热线。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排气管61的长度在3-30mm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5-15mm的范围内。上述段通道排气管61可以防止烹饪过程中排气管61堵塞。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排气管61的直径在3.3-30mm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4-10mm的范围内。上述大口径的排气管61可以实现快速排气,进而使得烹饪时间大大降低。同时在排气时加热装置50可以继续加热内锅12进而使得在排气过程中同时进行提味收汁,从而进一步减少烹饪时间。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大功率,高压力设计的电压力锅,煲汤时,入味率更好,风味氨基酸含量更高,口感并非更烂,从而使得食物口感更加符合国人用户的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