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滑动式窗中窗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2209阅读:3883来源:国知局
上下滑动式窗中窗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滑动式窗中窗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建筑上的窗户是开锁后再开窗扇后才能通风,这样容易造成人身安全和失盗现象的发生,本设计人发明的一种不开主窗扇就能达到通风效果的上下滑动式窗中窗安装方法,从而杜绝人身安全和失盗事件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开启通风的上下滑动式窗中窗安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上下滑动式窗中窗安装装置,包括边企和玻璃,其结构特点为在边企的前后面上制有间隔分布的互相对通的通风孔,在边企的中空中设有小门,小门上分布有与通风孔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孔洞;在小门上的孔洞与边企上的间隔分布的互相对通的通风孔处于互相贯通时为小门开启状态,即小门开启时,小门上的孔洞能与边企上的间隔分布的互相对通的通风孔处于互相贯通;在小门上的孔洞与边企上的间隔分布的互相对通的通风孔为错位而不通时为小门闭合状态,即小门闭合时,小门上的孔洞与边企上的间隔分布的互相对通的通风孔为错位而不通。

在小门上设有把手,在边企上的相应位置设有把手能置于其内滑动的把手滑槽,在边企上的通风孔的侧面上设有开启把手定位坎,把手卡在边企上的通风孔的侧面上所设有的开启把手定位坎时为小门开启,把手从开启把手定位坎滑上后转为小门关闭。

在小门的底端设有回位弹簧。

在小门的内侧设有防虫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小门上制有与边企上相同的间隔分布的孔洞,在小门上的孔洞与边企上的间隔分布的互相对通的通风孔相对时为开启状态,当上下滑动小门使其孔洞在边企立面上对无孔位置为关闭状态,在无开锁及无开大窗扇时就达到通风效果,从而使窗户起到了安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闭状态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启状态B-B剖面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门关闭孔洞的水平位状态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的小门开启孔洞的水平位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位置及关闭状态图(小门为方管型小门的立体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位置及开启状态图(小门为方管型小门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位置及开启状态图(小门为槽形小门的立体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位置及关闭状态图(小门为槽形小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上下滑动式窗中窗安装装置,由外框3、边企1、勾企2、上方5、下方6和玻璃7组成,其结构特点为在边企1中的前后面上制有间隔分布的互相对通的通风孔9,与边企1中空中设有的小门4上的孔洞8的规格及孔距与边企1相同,小门4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见图4-图6,所以在图1中的互相对通的通风孔9与图4的小门4上的孔洞8的孔位对齐时为形成开启即通风,为B-B水平状态见B-B剖面图3为开启状态。在图1与图4-1可以看出A为小门4弹上状态为关闭状态,在图1与图4-2可以看出B为小门4压下状态为开启状态。小门4的孔位和图1边企上通风孔9的孔位在孔与孔中间形成了错位不通孔,为关闭状态见图2的A-A剖面图。4-1为方管型小门,4-2为槽形小门,同样达到开启和关闭作用,当小门4的孔洞8——通风孔对准了边企1上的通风孔9时,外界的飞虫会飞进窗内,须加防虫网,防虫网可设在小门4内侧为佳。在小门4上设有把手10,在边企1上的相应位置设有把手能置于其内滑动的把手滑槽13,在边企1上的通风孔9的侧面上设有开启把手定位坎12,把手10卡在边企1上的通风孔9的侧面上所设有的开启把手定位坎12时为开启,把手10从开启把手定位坎12滑上后为关闭。在小门4的底端设有回位弹簧11,当把手10从开启把手定位坎12滑出,则回位弹簧11作用小门4使之向上滑动则使小门上的孔洞8与边企上的间隔分布的互相对通的通风孔8为错位而相对不通时,为关闭状态。

如图5、图5-1所示,当小门为方管型小门4-1,把手10卡在边企1上的通风孔9的侧面上所设有的开启把手定位坎12时为开启,把手10从开启把手定位坎12滑上后为关闭。

如图6、图6-1所示,当小门为为槽形小门4-2,把手10卡在边企1上的通风孔9的侧面上所设有的开启把手定位坎12时为开启状态,把手10从开启把手定位坎12滑上后为关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旨在说明具体实施方案的实现方式,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