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309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弹性IH压力锅中电磁发热盘磁场分布不是均匀的,当内锅放置在磁场分布密的位置时,加热效果就好。现行弹性IH压力锅的电磁发热盘顶端到支撑柱顶端的距离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致使内锅在磁场中无法得到更好的加热效果,电磁发热盘电能向热能的转化效率不高,加热效率偏低,从而浪费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内锅;外锅,套设在内锅外部;隔离部,位于内锅的底面和外锅之间,隔离部包括隔离板和至少两个支撑柱,至少两个支撑柱固定在隔离板的上表面,隔离板卡接在外锅内,至少两个支撑柱与内锅的底面相接触;和电磁发热盘组件,包括电磁发热盘,电磁发热盘位于隔离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压力锅,通过将支撑柱设置在隔离板的上表面而非下表面,支撑柱在起到支撑内锅作用的同时,还可将内锅底面和电磁发热盘分隔开,由于电磁发热盘磁场分布不是均匀的,当内锅放置在磁场分布密的位置时加热效果就好,因此,通过调整支撑柱的高度,可以合理设置内锅底面和电磁发热盘的间距,使内锅在磁场中得到更好的加热效果,实现电能向热能的最大效率转化,达到加热效率最大化,从而节约电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压力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锅的底面与电磁发热盘的顶端具有一定间距,间距的取值范围为3mm至25mm。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了内锅的底面与电磁发热盘的顶端的间距为3mm至25mm,在该范围内,能够使内锅在磁场中得到更好的加热效果,实现电能向热能的高效率转化,加热效率高,从而节约电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间距的取值范围为5mm至2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了内锅的底面与电磁发热盘的顶端的间距为5mm至20mm,本实用新型经过多次实验论证最终得出内锅底面与电磁发热盘顶端的距离在5mm至20mm范围内加热效果最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两个支撑柱沿周向均匀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支撑柱沿周向均匀分布,支撑柱安装以锅内圆中心角度均布在内锅锅底,圆周分布的形式提高了支撑柱支撑的稳定度,使产品运行更加平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两个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至八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将支撑柱的数量限定为两个至八个,两个支撑柱支撑内锅时,沿周向均匀分布,避免了单独一个支撑柱支撑内锅时的不稳定,两个至八个支撑柱支撑内锅时,增加了内锅的支撑点,进而提高了内锅的平稳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两个支撑柱的数量为三个至六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支撑柱的数量进一步限定为三个至六个,三个支撑柱能够形成三角形支点,三角形结构稳定,因此,在内锅下端沿周向设置三个支撑柱能够更平稳地支撑内锅,四个至六个支撑柱沿周向设置在内锅与外锅之间,也能够增加内锅的平稳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锅包括锅体和收缩部;其中,锅体与收缩部连接,收缩部位于锅体的下方,收缩部的直径小于锅体的直径,在收缩部及锅体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台阶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详细描述了外锅的形状及隔离板与外锅的卡接,外锅包括主体部和收缩部,收缩部位于主体部的下方,收缩部的直径小于主体部的直径,且收缩部与主体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隔离板设置在台阶面上,通过台阶面使隔离板卡接在外锅下端,使隔离板与外锅的连接更牢固,隔离板不会脱落,进而隔离板支撑的内锅也牢固的安置在外锅内部,不会脱落,使产品结构更稳固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磁发热盘组件还包括外壳,外壳套设在电磁发热盘的外部,外壳固定在隔离板的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电磁发热盘的外部包裹外壳,能够对电磁发热盘进行保护,避免电磁发热盘的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隔离板的中心设有通孔;电磁发热盘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温度传感器组件位于电磁发热盘的中心,并穿过通孔,温度传感器组件与通孔相适配;温度传感器组件的上端面与内锅的底面相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磁发热盘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温度传感器组件位于电磁发热盘的中心,且穿过与之相适配的隔离板中心的通孔,温度传感器组件的上端面与内锅的底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器组件与内锅底面充分接触,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内锅的温度,进而实现对锅内温度的检测和控制,此外,温度传感器组件的位置限位在隔离板的中心的通孔内及电磁发热盘的中心,提高了电压力锅内部空间利用率,结构简单,同时中心位置的设置,使得温度传感器组件准确测量电压力锅内锅中心温度,进而有利于对内锅整体温度的了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锅还包括锅盖,锅盖安装在锅体的上端,锅盖和内锅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用于密封内锅。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锅盖和内锅上端面之间设置密封圈对内锅进行密封,密封圈的设置,使得电压力锅密封效果更好,防止由于内锅压力过大,高压蒸汽通过锅盖跑出内锅,使产品失效或造成破坏,同时避免有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提高产品安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机构优化设计了支撑柱顶端与电磁发热盘顶端的距离,可以实现加热效果最大化,最大限度的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压力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在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压力锅,12内锅,14外锅,142锅盖,144锅体,146收缩部,16隔离部,162隔离板,1622通孔,164支撑柱,18电磁发热盘组件,182电磁发热盘,184外壳,186温度传感器组件,2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压力锅。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1,包括:内锅12;外锅14,套设在内锅12外部;隔离部16,位于内锅12的底面和外锅14之间,隔离部16包括隔离板162和至少两个支撑柱164,至少两个支撑柱164固定在隔离板162的上表面,隔离板162卡接在外锅14内,至少两个支撑柱164与内锅12的底面相接触;和电磁发热盘组件18,包括电磁发热盘182,电磁发热盘182位于隔离板162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压力锅1,通过将支撑柱164设置在隔离板162的上表面而非下表面,支撑柱164在起到支撑内锅12作用的同时,还可将内锅12底面和电磁发热盘182分隔开,由于电磁发热盘182磁场分布不是均匀的,当内锅12放置在磁场分布密的位置时加热效果就好,因此,通过调整支撑柱164的高度,可以合理设置内锅12底面和电磁发热盘182的间距,使内锅12在磁场中得到更好的加热效果,实现电能向热能的最大效率转化,达到加热效率最大化,从而节约电能。具体地,支撑柱164通过螺钉或者铆接或者焊接等其他固定方式连接在隔离板162上。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内锅12的底面与电磁发热盘182的顶端具有一定间距B,间距B的取值范围为3mm至25mm。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内锅12的底面与电磁发热盘182的顶端的间距B为3mm至25mm,在该范围内,能够使内锅12在磁场中得到更好的加热效果,实现电能向热能的高效率转化,加热效率高,从而节约电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间距B的取值范围为5mm至20mm。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内锅12的底面与电磁发热盘182的顶端的间距B为5mm至20mm,经过理论模拟分析可得到理论最优间距,但实际与理论存在一定差异,经过多次实验论证最终得出,内锅12底面与电磁发热盘182顶端的距离在5mm至20mm范围内加热效果最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两个支撑柱164沿周向均匀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支撑柱164沿周向均匀分布,支撑柱164安装以锅内圆中心角度均布在内锅12锅底,圆周分布的形式提高了支撑柱164支撑的稳定度,使产品运行更加平稳。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两个支撑柱164的数量为两个至八个。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将支撑柱164的数量限定为两个至八个,两个支撑柱164支撑内锅12时,沿周向均匀分布,避免了单独一个支撑柱164支撑内锅12时的不稳定,两个至八个支撑柱164支撑内锅12时,增加了内锅12的支撑点,进而提高了内锅12的平稳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两个支撑柱164的数量为三个至六个。

在该实施例中,将支撑柱164的数量进一步限定为三个至六个,三个支撑柱164能够形成三角形支点,三角形结构稳定,因此,在内锅12下端沿周向设置三个支撑柱164能够更平稳地支撑内锅12,四个至六个支撑柱164沿周向设置在内锅12与外锅14之间,也能够增加内锅12的平稳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外锅14包括锅体144和收缩部146;其中,锅体144与收缩部146连接,收缩部146位于锅体144的下方,收缩部146的直径小于锅体144的直径,在收缩部146及锅体144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隔离板162设置在所述台阶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详细描述了外锅14的形状及隔离板162与外锅14的卡接,外锅14包括主体部和收缩部146,收缩部146位于主体部的下方,收缩部146的直径小于主体部的直径,且收缩部146与主体部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面,隔离板162设置在台阶面上,通过台阶面使隔离板162卡接在外锅14下端,使隔离板162与外锅14的连接更牢固,隔离板162不会脱落,进而隔离板162支撑的内锅12也牢固的安置在外锅14内部,不会脱落,使产品结构更稳固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电磁发热盘组件18还包括外壳184,外壳184套设在电磁发热盘182的外部,外壳184固定在隔离板162的底部。

在该实施例中,在电磁发热盘182的外部包裹外壳184,能够对电磁发热盘182进行保护,避免电磁发热盘182的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隔离板162的中心设有通孔1622;电磁发热盘组件18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186,温度传感器组件186位于电磁发热盘182的中心,并穿过通孔1622,温度传感器组件186与通孔1622相适配;温度传感器组件186的上端面与内锅12的底面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发热盘组件18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组件186,温度传感器组件186位于电磁发热盘182的中心,且穿过与之相适配的隔离板162中心的通孔1622,温度传感器组件186的上端面与内锅12的底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器组件186与内锅12底面充分接触,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内锅12的温度,进而实现对锅内温度的检测和控制,此外,温度传感器组件186的位置限位在隔离板162的中心的通孔1622内及电磁发热盘182的中心,提高了电压力锅1内部空间利用率,结构简单,同时中心位置的设置,使得温度传感器组件186准确测量电压力锅1内锅12中心温度,进而有利于对内锅12整体温度的了解。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外锅14还包括锅盖142,锅盖142安装在锅体144的上端,锅盖142和内锅12的上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圈20,用于密封内锅12。

在该实施例中,在锅盖142和内锅12上端面之间设置密封圈20对内锅12进行密封,密封圈20的设置,使得电压力锅1密封效果更好,防止由于内锅12压力过大,高压蒸汽通过锅盖142跑出内锅12,使产品失效或造成破坏,同时避免有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提高产品安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1机构优化设计了支撑柱164顶端与电磁发热盘182顶端的距离,可以实现加热效果最大化,最大限度的节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