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522发布日期:2018-07-13 16:37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化的烹饪器具如自动电饭煲,有的利用风力来实现下料或送料,但是风力下料或送料会使烹饪器具内部快速进入过多的气流,导致内部压力急剧升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风力下料或送料时的排气问题,亟须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包括锅体和上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锅;安装盒,设有与所述内锅相连通的出料口;气源,与所述安装盒相连通,能够把所述安装盒中的物料吹入所述内锅;和排气装置,内部设有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内锅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设有安装盒,安装盒与气源相连通,且设有出料口,则气源能够向安装盒内输送高压气流,使安装盒内的物料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经出料口进入内锅,实现送料功能或下料功能;由于烹饪器具增设了内部设有排气管路的排气装置,而排气管路的排气量和排气速率大大增加,故而进入内锅的高压气流能够及时地经排气管路排到外界环境中,有效避免了内锅内的气压急剧升高造成故障或危险;同时,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也可以经排气管路排出,因而排气装置同时解决了烹饪器具风力下料或送料时的排气问题和烹饪过程中的蒸汽排出问题,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紧凑,集成度更高。

至于排气管路的另一端,可以依然位于上盖上(比如位于上盖的顶部或侧部),则气体最终由上盖部分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或者,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也可以位于上盖与锅体之间的部位,此时气体最终由上盖与锅体之间的间隙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或者,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也可以延伸至锅体部分,此时气体最终由锅体部分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安装盒可以位于上盖上,则其出料口与内锅直接连通,此时安装盒可以作为清洗容器(用于清洗物料)或下料装置等,利用气源输送的气流将物料送入内锅中;当然,安装盒也可以位于锅体中,则其出料口通过相应的通道与内锅相连通,此时安装盒可以作为物料输送的中转腔,比如锅体内设有储料箱,安装盒位于储料箱的下方,储料箱中的物料先进入安装盒,气源再将安装盒内的物料吹入内锅中。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盖上,并与所述排气孔相连通。

将排气装置的一端固定在上盖上,通过上盖上的排气孔与内锅相连通,则无需在内锅上打孔,保证了内锅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内锅内的物料、水或其他物质进入排气管路造成管路堵塞或污染腐蚀等情况发生;此外,排气管路的入口位于内锅的上方,便于风力下料时进入内锅的高压气流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向上升腾后快速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气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上盖上,且所述第一安装座内设有与所述排气孔相连通的第一管道;和连接管,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并与所述第一管道相连通,其另一端能够与外界相连通。

排气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和连接管,第一安装座固定在上盖上,确保了排气装置与上盖的稳固连接;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另一端可以根据产品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在保证气体正常排出的基础上,有利于产品结构的优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排气孔的横截面积;和/或,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上盖之间设有密封件。

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排气孔的横截面积,而排气孔的横截面积又远远小于内锅开口端的面积,因而排气孔处的气压相对较小,便于内锅内的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快速到达排气孔处,以提高排气速率;同时,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经过排气孔进入第一管道时,流通截面突然变小,使得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的速度会迅速减小,这样能够防止排气管路排出的气体速度过高而将出口附近的灰尘、杂物等吹起来而污染烹饪环境或者将其他物品吹倒造成不便的情况发生。

在第一安装座与上盖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避免第一安装座与上盖之间发生漏气,导致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进入烹饪器具内部而影响产品内部结构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第二安装座内设有第二管道,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并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通;第三安装座,固定在所述锅体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安装座内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管道相对接的第三管道;和排气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三管道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

排气装置还包括固定在上盖上的第二安装座及固定在锅体上的第三安装座和排气管,则排气装置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上盖上,另一部分位于锅体上,由第一管道、连接管、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排气管依次相连通构成了排气管路,这样内锅内的高压气流和高温蒸汽先向上经排气孔进入位于上盖上的排气装置,再向下进入位于锅体上的排气装置最终排出,这样高压气流和高温蒸汽的排出经历了较长的流路,能够消耗掉很大一部分动能和内能,最终较为平稳地排入大气中,不会对烹饪器具周围的环境产生过大影响,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第二安装座与连接管的另一端相连,保证了连接管稳稳地固定在上盖上;第三安装座与排气管固定连接,保证了排气管稳稳地固定在锅体上;同时,第二安装座与第三安装座相对设置,保证了上盖盖合时,锅体部分的排气管路能够与上盖部分的排气管路准确对接,进而保证了排气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安装座和排气管,此时排气管路由第一管道、连接管和第二管道构成,由于第二管道的出口位于上盖与锅体的对接部位处,故而内锅中的气体最终由上盖与锅体之间的间隙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气管向下延伸至所述锅体的下部,并向后方弯折延伸;和/或,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能够相对所述排气管路运动的活动密封件,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对接时,所述活动密封件导通所述排气管路,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分离时,所述活动密封件密封所述第三管道的端口。

排气管向下延伸至锅体的下部,并向后方弯折延伸,进一步延长了排气管路的长度,并使得内锅排出的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最终向后方排出,从而进一步避免了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正面冲向用户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于第二管道在上第三管道在下,上盖打开时,第三管道会与第二管道分离,此时第三管道的对接端口外露,外物易落入第三管道内,通过设置活动密封件,利用活动密封件的往复运动来控制排气管路的导通与否,并在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对接时导通排气管路以保证正常排气,在第二管道与第三管道分离时密封第三管道的上端口,从而避免了外物落入第三管道内,提高了排气装置的洁净度及使用可靠性。

至于活动密封件的具体形状及装配结构,没有具体限定。比如:活动密封件可以为旋转密封门,位于第三管道的对接端口的正上方,当上盖盖合时,旋转密封门旋转离开以导通排气管路,当上盖打开时,旋转密封门旋转复位以密封第三管道的对接端口;或者,活动密封件限位在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内部,并能在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的内部往复运动,且活动密封件设有能够封堵第三管道对接端口的密封部和能够导通排气管路的通孔,第二管道内设有磁铁,活动密封件为导磁件,当上盖打开时,受重力影响,活动密封件向下运动,密封部恰好封堵第三管道的对接端口,当上盖盖合时,受到磁铁的吸引,活动密封件向上运动,封堵部离开第三管道的对接端口,气流可以经活动密封件上的通孔流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盒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安装盒的底部,且所述出料口处设有能够密封或打开所述出料口的密封组件。

安装盒设置在上盖上,出料口位于安装盒的底部,便于物料在重力和风力的作用下自动落入内锅中,有利于提高下料效率;在出料口处设置密封组件,便于根据需要来合理控制出料口的打开和密封,在需要卸料时才打开出料口,而在不需要卸料时则密封出料口,这样可以避免烹饪过程中的高温蒸汽或其他物质进入安装盒而污染或腐蚀安装盒的情况发生;同时,安装盒可以不仅仅作为下料装置,还可以用于储存物料或者用作清洗容器,从而大大增加了安装盒的用途,丰富了烹饪器具的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水管,其输出端插入所述安装盒内,用于向所述安装盒内送水;其中,所述物料和水能够在气流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以清洗所述物料。

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水管,则当密封组件密封出料口时,可以通过进水管向安装盒内送水,在气流的作用下,大米等物料可以在安装盒内发生翻滚、旋转、摩擦,从而实现自动水洗,即安装盒具有了清洗功能成为洗米盒,物料清洗完毕后在气流的作用下送入内锅进行烹饪。至于气流的来源,可以来源于下料时的气源,也可以是额外设置气源和进气管,利用进气管向安装盒内输送气流进行气动搅拌,达到自动清洗的目的。进一步地,进气管还可以与进水管复用,即合二为一,既可以用来进水,也可以用来进气,这样结构更加紧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密封组件相连,且能够相对所述安装盒运动,以带动所述密封组件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

进水管与密封组件相连,且能够相对安装盒运动,则进水管相对安装盒运动时,即可带动密封组件相对出料口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出料口;相应地,安装盒外设有驱动组件(比如电机+齿轮+齿条滑块,齿轮套设在电机轴上,并与齿条滑块相啮合,齿条滑块与进水管固定连接),驱动组件与进水管相连,驱动进水管发生运动,使进水管的输出端带动密封组件运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盒位于所述上盖上,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储料箱,设置在所述锅体内;和送料管,与所述储料箱的卸料口相连通,且其输出端与所述安装盒相连通,其输入端与所述气源相连通,用于利用气流把物料送入所述安装盒内;或者,所述安装盒位于所述锅体内,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储料箱,设置在所述锅体内,所述安装盒与所述储料箱的卸料口相连通;和送料管,其输入端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其输出端与所述内锅相连通。

烹饪器具还包括储料箱和送料管,使得烹饪器具具有了储料功能和自动送料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具体地,当安装盒位于上盖时,储料箱内的物料经卸料口进入送料管内,气源向送料管吹风,将送料管内的物料吹入安装盒内,从而实现了自动送料功能,且气动送料洁净无污染;进一步地,需要下料时,再通过送料管向安装盒内送风,将安装盒内的物料吹入内锅中,实现自动下料功能。

当安装盒位于锅体内时,储料箱内的物料经卸料口进入安装盒内,气源向安装盒送风,将安装盒内的物料经出料口送入送料管内,进而送入内锅内,从而实现了自动送料功能,同样洁净无污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也可以是电压力锅、电蒸锅、电炖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下料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A向烹饪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E-E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上盖,11安装盒,111出料口,12排气孔,20锅体,21内锅,22储料箱,23送料管,30气源,40排气装置,41第一安装座,411第一管道,42连接管,43第二安装座,431第二管道,432磁铁,44第三安装座,441第三管道,45排气管,46活动密封件,50密封组件,51喷雾上盖,511通孔,52喷雾下盖,53喷嘴接头,54雾化喷嘴,55弹簧,56密封胶圈,60进水管,70驱动组件;

其中,图2和图3中的曲线箭头示意气体的流动方向;

图5中向上的曲线箭头示意气体的流动方向;

图5中向下的曲线箭头示意物料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安装盒11、气源30和排气装置40。

具体地,烹饪主体包括锅体20和上盖10,锅体20内设有内锅21;安装盒11设有与内锅21相连通的出料口111;气源30与安装盒11相连通,能够把安装盒11中的物料吹入内锅21;排气装置40内部设有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一端与内锅21相连通,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设有安装盒11,安装盒11与气源30相连通,且设有出料口111,则气源30能够向安装盒11内输送高压气流,使安装盒11内的物料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经出料口111进入内锅21,实现送料功能或下料功能;由于烹饪器具增设了内部设有排气管路的排气装置40,而排气管路的排气量和排气速率大大增加,故而进入内锅21的高压气流能够及时地经排气管路排到外界环境中,有效避免了内锅21内的气压急剧升高造成故障或危险;同时,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也可以经排气管路排出,因而排气装置40同时解决了烹饪器具风力下料或送料时的排气问题和烹饪过程中的蒸汽排出问题,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紧凑,集成度更高。

至于排气管路的另一端,可以依然位于上盖10上(比如位于上盖10的顶部或侧部),则气体最终由上盖10部分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或者,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也可以位于上盖10与锅体20之间的部位,此时气体最终由上盖10与锅体20之间的间隙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或者,排气管路的另一端也可以延伸至锅体20部分,此时气体最终由锅体20部分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安装盒11可以位于上盖10上,则其出料口111与内锅21直接连通,此时安装盒11可以作为清洗容器(用于清洗物料)或下料装置等,利用气源输送的气流将物料送入内锅21中;当然,安装盒11也可以位于锅体20中,则其出料口111通过相应的通道与内锅21相连通,此时安装盒11可以作为物料输送的中转腔,比如锅体20内设有储料箱,安装盒11位于储料箱的下方,储料箱中的物料先进入安装盒11,气源再将安装盒11内的物料吹入内锅21中。

进一步地,上盖10上开设有排气孔12,排气装置40的一端固定在上盖10上,并与排气孔12相连通,如图2至图5所示。

将排气装置40的一端固定在上盖10上,通过上盖10上的排气孔12与内锅21相连通,则无需在内锅21上打孔,保证了内锅21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内锅21内的物料、水或其他物质进入排气管路造成管路堵塞或污染腐蚀等情况发生;此外,排气管路的入口位于内锅21的上方,便于风力下料时进入内锅21的高压气流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向上升腾后快速排出。

进一步地,排气装置40包括:第一安装座41和连接管42,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安装座41固定在上盖10上,且第一安装座41内设有与排气孔12相连通的第一管道411;连接管4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座41上,并与第一管道411相连通,其另一端能够与外界相连通。

排气装置40包括第一安装座41和连接管42,第一安装座41固定在上盖10上,确保了排气装置40与上盖10的稳固连接;连接管42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另一端可以根据产品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在保证气体正常排出的基础上,有利于产品结构的优化。

优选地,第一管道411的横截面积大于排气孔12的横截面积,如图3所示。

第一管道411的横截面积大于排气孔12的横截面积,而排气孔12的横截面积又远远小于内锅21开口端的面积,因而排气孔12处的气压相对较小,便于内锅21内的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快速到达排气孔12处,以提高排气速率;同时,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经过排气孔12进入第一管道411时,流通截面突然变小,使得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的速度会迅速减小,这样能够防止排气管路排出的气体速度过高而将出口附近的灰尘、杂物等吹起来而污染烹饪环境或者将其他物品吹倒造成不便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第一安装座41与上盖10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第一安装座41与上盖10之间设置密封件,能够避免第一安装座41与上盖10之间发生漏气,导致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进入烹饪器具内部而影响产品内部结构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排气装置40还包括:第二安装座43、第三安装座44和排气管45,如图2至图8所示。其中,第二安装座43固定在上盖10上,第二安装座43内设有第二管道431,连接管4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座43上,并与第二管道431相连通;第三安装座44固定在锅体20上,并与第二安装座43相对设置,第三安装座44内设有能够与第二管道431相对接的第三管道441;排气管45的一端与第三安装座44固定连接,并与第三管道441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

排气装置40还包括固定在上盖10上的第二安装座43及固定在锅体20上的第三安装座44和排气管45,则排气装置40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上盖10上,另一部分位于锅体20上,由第一管道411、连接管42、第二管道431、第三管道441和排气管45依次相连通构成了排气管路,这样内锅21内的高压气流和高温蒸汽先向上经排气孔12进入位于上盖10上的排气装置40,再向下进入位于锅体20上的排气装置40最终排出,这样高压气流和高温蒸汽的排出经历了较长的流路,能够消耗掉很大一部分动能和内能,最终较为平稳地排入大气中,不会对烹饪器具周围的环境产生过大影响,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第二安装座43与连接管42的另一端相连,保证了连接管42稳稳地固定在上盖10上;第三安装座44与排气管45固定连接,保证了排气管45稳稳地固定在锅体20上;同时,第二安装座43与第三安装座44相对设置,保证了上盖10盖合时,锅体部分的排气管路能够与上盖部分的排气管路准确对接,进而保证了排气装置40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安装座44和排气管45,此时排气管路由第一管道411、连接管42和第二管道431构成,由于第二管道431的出口位于上盖10与锅体20的对接部位处,故而内锅21中的气体最终由上盖10与锅体20之间的间隙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优选地,排气管45向下延伸至锅体20的下部,并向后方弯折延伸,如图6和图7所示。

排气管45向下延伸至锅体20的下部,并向后方弯折延伸,进一步延长了排气管路的长度,并使得内锅21排出的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最终向后方排出,从而进一步避免了高压气流或高温蒸汽正面冲向用户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排气装置40还包括能够相对排气管路运动的活动密封件46,如图6至图8所示,第二管道431与第三管道441对接时,活动密封件46导通排气管路,第二管道431与第三管道441分离时,活动密封件46密封第三管道441的端口。

由于第二管道431在上第三管道441在下,上盖10打开时,第三管道441会与第二管道431分离,此时第三管道441的对接端口外露,外物易落入第三管道441内,通过设置活动密封件46,利用活动密封件46的往复运动来控制排气管路的导通与否,并在第二管道431与第三管道441对接时导通排气管路以保证正常排气,在第二管道431与第三管道441分离时密封第三管道441的上端口,从而避免了外物落入第三管道441内,提高了排气装置40的洁净度及使用可靠性。

至于活动密封件46的具体形状及装配结构,没有具体限定。比如:活动密封件46可以为旋转密封门,位于第三管道441的对接端口的正上方,当上盖10盖合时,旋转密封门旋转离开以导通排气管路,当上盖10打开时,旋转密封门旋转复位以密封第三管道441的对接端口;或者,活动密封件46限位在第二管道431和第三管道441的内部,并能在第二管道431和第三管道441的内部往复运动,且活动密封件46设有能够封堵第三管道441对接端口的密封部和能够导通排气管路的通孔,第二管道431内设有磁铁432,活动密封件46为导磁件,当上盖10打开时,受重力影响,活动密封件46向下运动,密封部恰好封堵第三管道441的对接端口,当上盖10盖合时,受到磁铁432的吸引,活动密封件46向上运动,封堵部离开第三管道441的对接端口,如图8所示,气流可以经活动密封件46上的通孔流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安装盒11设置在上盖上10,出料口111位于安装盒11的底部,且出料口111处设有能够密封或打开出料口111的密封组件50,如图2、图4和图5所示。

安装盒11设置在上盖10上,出料口111位于安装盒11的底部,便于物料在重力和风力的作用下自动落入内锅21中,有利于提高下料效率;在出料口111处设置密封组件50,便于根据需要来合理控制出料口111的打开和密封,在需要卸料时才打开出料口111,而在不需要卸料时则密封出料口111,这样可以避免烹饪过程中的高温蒸汽或其他物质进入安装盒11而污染或腐蚀安装盒11的情况发生;同时,安装盒11可以不仅仅作为下料装置,还可以用于储存物料或者用作清洗容器,从而大大增加了安装盒11的用途,丰富了烹饪器具的功能。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水管60,其输出端插入安装盒11内,用于向安装盒11内送水,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中,物料和水能够在气流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以清洗物料。

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水管60,则当密封组件50密封出料口111时,可以通过进水管60向安装盒11内送水,在气流的作用下,大米等物料可以在安装盒11内发生翻滚、旋转、摩擦,从而实现自动水洗,即安装盒11具有了清洗功能成为洗米盒,物料清洗完毕后在气流的作用下送入内锅21进行烹饪。

至于气流的来源,可以来源于下料时的气源30,也可以是额外设置气源30和进气管,利用进气管向安装盒11内输送气流进行气动搅拌,达到自动清洗的目的。进一步地,进气管还可以与进水管60复用,即合二为一,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既可以用来进水,也可以用来进气,这样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进水管60与密封组件50相连,且能够相对安装盒11运动,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以带动密封组件50打开或关闭出料口111。

进水管60与密封组件50相连,且能够相对安装盒11运动,则进水管60相对安装盒11运动时,即可带动密封组件50相对出料口111运动,进而打开或关闭出料口111;相应地,安装盒11外设有驱动组件70(比如电机+齿轮+齿条滑块,齿轮套设在电机轴上,并与齿条滑块相啮合,齿条滑块与进水管60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70与进水管60相连,驱动进水管60发生运动,使进水管60的输出端带动密封组件50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密封组件50为集成了密封功能和防溢功能的防溢喷雾装置,如图4所示,防溢喷雾装置包括喷雾上盖51、喷雾下盖52、喷嘴接头53、弹簧55、喷雾上下盖密封圈、喷嘴密封胶圈56、雾化喷嘴54等元件,并且喷雾上盖51有通孔511与安装盒11相连通,用于进水和吹气洗米;当密封组件50上升时,进水管60拉动喷嘴接头53与雾化喷嘴54和密封胶圈56相分离,此时通过喷雾上盖51的通孔511来进水和进气等工作,洗米进水时,进水管60进水,然后通过通孔511进入安装盒11,接着停止进水,气泵冲入空气,空气也从进水管60通过喷雾上盖51的通孔511进入安装盒11,形成气泡进行洗米;洗米结束底部密封组件50下降,气源30吹入高速空气,带动参与米粒旋转下降,进入内锅21,完成下米动作;煮饭过程中,感温探头或防溢电极感应到需要防溢时,底部密封组件50下降,此时喷嘴接头53受到弹簧力作用,压紧喷嘴硅胶,与喷嘴相连接,从而切断了从喷雾上盖51的通孔511进入安装盒11的通路,此时进水管60进水,通过雾化喷嘴54喷出雾装水,进行防溢破泡。

由此,通过底部弹簧55的作用,将底部密封组件50(即防溢喷淋装置)的上下两个位置,设计成喷嘴关闭水路内部相通和水路内部关闭喷嘴与内锅21相通两种工作状态,将原来的单一密封改为进水、进气、防溢相结合的一体化装置,通过弹簧55的作用,巧妙的将原来两路水气变成一路,减小了体积,节省了元件及成本,造型更加紧凑美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安装盒11位于上盖10上,烹饪器具还包括:储料箱22和送料管23。其中,储料箱22设置在锅体20内;送料管23与储料箱22的卸料口相连通,且其输出端与安装盒11相连通,其输入端与气源30相连通,用于利用气流把物料送入安装盒11内。

或者,安装盒11位于锅体20内,烹饪器具还包括:储料箱22和送料管23。储料箱22设置在锅体20内,安装盒11与储料箱22的卸料口相连通;送料管23的输入端与出料口111相连通,送料管23的输出端与内锅21相连通。

烹饪器具还包括储料箱22和送料管23,使得烹饪器具具有了储料功能和自动送料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烹饪器具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具体地,当安装盒11位于上盖10时,储料箱22内的物料经卸料口进入送料管23内,气源30向送料管23吹风,将送料管23内的物料吹入安装盒11内,从而实现了自动送料功能,且气动送料洁净无污染;进一步地,需要下料时,再通过送料管23向安装盒11内送风,将安装盒11内的物料吹入内锅21中,实现自动下料功能。

当安装盒11位于锅体20内时,储料箱内22的物料经卸料口进入安装盒11内,气源向安装盒11送风,将安装盒11内的物料经出料口111送入送料管23内,进而送入内锅21内,从而实现了自动送料功能,同样洁净无污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也可以是电压力锅、电蒸锅、电炖锅等。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述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工作原理。

烹饪器具为全自动电饭煲,可以自动洗米,分为上盖部分和锅体部分;其中锅体部分有米仓(即储料箱22),米仓底部有风机(即气源30),用于洗米时送米;锅体部分还具有锅体部分进米管(即送料管23位于锅体20的部分)和锅体部分排气管45(即排气管45),锅体部分进米管与米仓底部相连通,用于风机将米仓底部的米吹入进米管,锅体部分排气管45用于将洗米时吹入的空气和煮饭时的蒸汽排出锅外;上盖部分有洗米盒(即安装盒11),还有锅盖部分进米管(即送料管23位于上盖10的部分)和锅盖部分排气管45(即连接管42),锅盖部分进米管一端与锅体部分进米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洗米盒相连接;锅盖部分排气管45一端与内锅21相连通,一端与锅体部分相连通。

洗米盒内有进水管60和洗米密封组件50,当洗米密封组件50处于第一位置时,可用于进米进水洗米;当处于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时,风机吹动气流将米粒送入内锅21,而吹入的空气则经过内锅21排入上盖10排气管45,再经过锅体20排气管45排出锅外;当洗完米煮饭时,洗米密封组件50处于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此时煮饭的蒸汽,从内锅21排入上盖10排气管45,再经过锅体20排气管45排出锅外。

进一步地,上盖10有通孔(即排气孔12),且安装有第二安装座43,第二安装座43内设有第二管道431,第二管道431具有竖向出口,第二安装座43上安装有磁铁432,磁铁432与第二安装座43内壁有间隙,用于排气,第二安装座43上端通过连接管42与内锅21相连。洗米下米时,风机吹动空气通过洗米仓进入内锅21,再从内锅21通过连接管42进入第二安装座43,然后通过第三安装座44,进入排气管45,最终排出锅体20外部。

上述锅体部分有通孔与上盖10第二安装座43相连,且安装有第三安装座44,第三安装座44下端有竖向出口与排气管45相连接;第三安装座44内安装有活动密封件46,活动密封件46可以被磁铁432吸附,活动密封件46可以在第二安装座43到第三安装座44的范围内移动,且活动密封件46侧壁有通孔。

当盖上锅盖时,如图7和图8所示,活动密封件46受到安装在第二安装座43中磁铁432的作用,从第三安装座44向上移动至图7和图8中位置,此时活动密封件46的侧壁与上安装座内壁形成间隙,用于排气,如图8所示。

当打开锅盖后,磁铁432远离活动密封件46,活动密封件46受重力作用下落,下落入下安装座中,且其上盖10端面与锅体20中壳平齐,起到密封的作用。

由上可知,该实施例通过活动密封件46受到磁力向上运动、受到重力自然下落的原理,实现了其在锅盖盖上和打开状态下的两个位置,成功解决了排气管45道密封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设有安装盒,安装盒与气源相连通,且设有出料口,则气源能够向安装盒内输送高压气流,使安装盒内的物料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经出料口进入内锅,实现送料功能或下料功能;由于烹饪器具增设了内部设有排气管路的排气装置,而排气管路的排气量和排气速率大大增加,故而进入内锅的高压气流能够及时地经排气管路排到外界环境中,有效避免了内锅内的气压急剧升高造成故障或危险;同时,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也可以经排气管路排出,因而排气装置同时解决了烹饪器具风力下料或送料时的排气问题和烹饪过程中的蒸汽排出问题,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紧凑,集成度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