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入式微压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2841发布日期:2020-02-11 09:00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入式微压蒸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入式微压蒸箱。



背景技术:

蒸箱是一种现代烹饪设备,用动态蒸汽平衡技术,烹饪过程能保留食物的原有营养成分,其外形美观、占地小、节能、容量大,具有温度显示、压力显示、蒸制时间设定、语音提示、自动进、排汽、蒸汽稳压器等智能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大量蒸烤的厨房中。

蒸箱内用以蒸烤的内腔中,侧壁一般设置有用来放置餐盘框的支撑架,在蒸烤前需要往内腔中一次次的放入餐盘框,操作麻烦,尤其是在较为忙碌的时候,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推入式微压蒸箱。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推入式微压蒸箱,包括:

箱体外框架,内部设置有加热管;

烘干架,若干层;所述烘干架的底部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部前侧通过旋转架设置有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底盘的底部中间位置铰接有两组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架的底部与折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折叠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的底部;当所述折叠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滚轮、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的轮底端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底部的前侧设置有第三辅助轮,当所述折叠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辅助轮与所述滚轮的底端面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旋转架的顶角通过扭簧安装在底盘的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分别安装在所述旋转架的两个底脚处,所述两组支架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杆包括:顶杆和底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与底盘铰接,所述底杆的底端与支架的底部铰接,所述顶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上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靠近底杆的一侧开设有上锁孔;所述底杆的顶端设置有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靠近顶杆的一侧开设有下锁孔,所述上锁孔与所述下锁孔通过锁栓铰接,所述上连接座与顶杆上设置有限位栓,所述下连接座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栓包括:限位柱和限位本体,所述限位柱安装在所述顶杆的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本体通过压缩弹簧连接于所述限位柱并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卡柱,所述卡柱穿过所述上连接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架以推入式放置有餐盘框;

所述箱体外框架的前侧铰接有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可移动的烘干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往内腔中一次次的放入餐盘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当烘干架位于箱体外框架外时,折叠杆处于拉直状态,此时滚轮着地,且箱体外框架的底部位于自然状态下的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之间;当烘干架要推移至箱体外框架内时,箱体外框架的底部相将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驱使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向内移动,当箱体外框架的底部与支架结接触,并给支架外力,迫使折叠杆折叠,支杆收起,直至所述滚轮、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的轮底端位于同一直线上,烘干架正好全部位于箱体外框架内,整个过程缓慢且无波动;当从箱体外框架内拉出烘干架时,折叠杆所受的外力消失,慢慢展开,滚轮着地,待限位栓中的卡柱穿过上连接座并锁紧在下连接座中的限位孔起到定位的作用,此时烘干架拉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入式微压蒸箱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推入式微压蒸箱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架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架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限位栓的爆炸图。

图1至图7中的各标注为:箱体外框架1、加热管2、烘干架3、底盘4、旋转架5、第一辅助轮6、第二辅助轮7、支架8、滚轮9、折叠杆10、第三辅助轮11、顶杆12、底杆13、上连接座14、下连接座15、限位柱16、限位本体17、压缩弹簧18、卡柱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推入式微压蒸箱,包括箱体外框架1和烘干架3。箱体外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2;烘干架3若干层,所述烘干架3的底部设置有底盘4。所述烘干架3以推入式放置有餐盘框;所述箱体外框架1的前侧铰接有门。

所述底盘4的底部前侧通过旋转架5设置有第一辅助轮6和第二辅助轮7;底盘4的底部中间位置铰接有两组支架8,所述支架8的底部设置有滚轮9,所述支架8的底部与折叠杆10的一端铰接,所述折叠杆10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4的底部;当所述折叠杆1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滚轮9、第一辅助轮6和第二辅助轮7的轮底端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支架8底部的前侧设置有第三辅助轮11,当所述折叠杆1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三辅助轮11与所述滚轮9的底端面位于同一直线上。

为了使两组第一辅助轮6和第二辅助轮7保持同步运转,所述旋转架5为等腰三角形,所述旋转架5的顶角通过扭簧安装在底盘4的安装架上,所述第一辅助轮6和第二辅助轮7分别安装在所述旋转架5的两个底脚处,所述两组支架8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当烘干架3位于箱体外框架1外时,折叠杆10处于拉直状态,此时滚轮9着地,且箱体外框架1的底部位于自然状态下的第一辅助轮6和第二辅助轮7之间如图3所示。当烘干架3要推移至箱体外框架1内时,箱体外框架1的底部相将第一辅助轮6和第二辅助轮7驱使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一辅助轮6和第二辅助轮7向内移动,当箱体外框架1的底部与支架8结接触,并给支架8外力,迫使折叠杆10折叠,支杆收起,直至所述滚轮9、第一辅助轮6和第二辅助轮7的轮底端位于同一直线上,烘干架3正好全部位于箱体外框架1内,整个过程缓慢且无波动,如图4所示。;当从箱体外框架1内拉出烘干架3时,折叠杆10所受的外力消失,慢慢展开,滚轮9着地,待限位栓中的卡柱19穿过上连接座14并锁紧在下连接座15中的限位孔起到定位的作用,此时烘干架3拉出。

如图5中图7所示,所述折叠杆10包括:顶杆12和底杆13,所述顶杆12的顶端与底盘4铰接,所述底杆13的底端与支架8的底部铰接,所述顶杆1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上连接座14,所述上连接座14靠近底杆13的一侧开设有上锁孔;所述底杆13的顶端设置有下连接座15,所述下连接座15靠近顶杆12的一侧开设有下锁孔,所述上锁孔与所述下锁孔通过锁栓铰接,所述上连接座14与顶杆12上设置有限位栓,所述下连接座15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栓包括:限位柱16和限位本体17,所述限位柱16安装在所述顶杆12的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本体17通过压缩弹簧18连接于所述限位柱16并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本体17的上表面设有卡柱19,所述卡柱19穿过所述上连接座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