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门减速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6410发布日期:2020-02-07 23:48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卷门减速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门减速机的结构,尤指一种安全性较佳的卷门减速机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平房一楼或是车库都会具有面积较大的进出口,此种进出口除了设置一般供人进出的门扇外,还会安装铁卷门来遮蔽进出口的其他区域,以此达到防护的效果,而一般的铁卷门由于体积较大、重量也较重,因此若是使用人力来开启或关闭的话会较为麻烦,尤其是一些工厂的铁卷门,以正常人的力道是无法将其开启的,因此铁卷门大多会安装有马达来带动,让使用者能很轻松的开启或关闭铁卷门。

然上述铁卷门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

铁卷门仅能经由马达带动来开启或关闭,若发生突发状况(火灾或停电)则会造成铁卷门无法开启,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经由叶轮件配合行星齿轮的技术来增加安全性的卷门减速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动力带动件、传动件、及转动盘达到行星齿轮的技术,并配合叶轮件来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卷门减速机的结构,包括:一壳体、一连接壳体一侧处的动力组件、一位于壳体内并连接动力组件的动力带动件、复数设于壳体内并啮合于动力带动件上的传动件、一设于壳体中并供使传动件枢接的连动盘、一活动设置于壳体内之转动盘、一设于转动盘内侧并供使传动件啮合的内啮合部、一设于转动盘外侧的外啮合部、一枢接于壳体上并啮合于外啮合部上的传动杆体、一设于传动杆体上的叶轮件、一设于叶轮件外侧的叶轮壳体、一设于叶轮壳体上并位置对应叶轮件的进水部、及一位于进水部侧处的出水部,其中,连动盘背离传动件的一侧处会连接一卷门。

采用上述结构,动力带动件、传动件、及转动盘会形成类似行星齿轮的结构,而正常使用时,会经由动力组件带动动力带动件转动,此时位于最外侧的转动盘并不会转动,因此传动件会沿着动力带动件进行顺时钟或逆时钟的转动,当各传动件沿着动力带动件转动时,即会带动连动盘转动,亦会经由连动盘带动卷门转动,进而收放卷门。

当内部发生突发状况,进而导致无法控制动力组件时,亦可将水经由进水部打入叶轮壳体中,并让水经由叶轮壳体的形状流动,进而冲击叶轮件,再由出水部将水流出,以带动叶轮件转动,当叶轮件转动时,即会带动传动杆体转动,由于传动杆体啮合于外啮合部上,因此传动杆体转动时即可经由外啮合部带动转动盘转动,当转动盘转动时,会经由内啮合部带动传动件转动,因为此时动力组件及动力带动件不会动作,因此传动件除了自转外亦会绕着动力带动件旋转,借此带动连动盘及卷门转动,以将铁门开启。如此一来,当产生火灾停电等的突发状况导致无法使用动力组件时,亦可经由叶轮件开启卷门,因此能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针对现有卷门所存在的使用上安全性较差的问题点加以突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开启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力开启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水力开启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水力开启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水力开启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启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示意图。

其中、壳体、1,动力组件、2,动力带动件、21,传动件、3、3a、3b,连动盘、4,转动盘、5、5a、5b,内啮合部、51,外啮合部、52,传动杆体、6、6a、6b,叶轮件、7、7a、7b,扇叶、70,叶轮壳体、71,进水部、72,出水部、73,叶轮动力件、74b,卷门、8、8a、8b,带动组件、9a,带动杆体、91a,万向接头、92a。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附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2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壳体1、一动力组件2、一动力带动件21、复数传动件3、一连动盘4、一转动盘5、一传动杆体6、一叶轮件7、及一叶轮壳体71,其中动力组件2为马达并连接于壳体1的一侧处,动力带动件21为齿轮,位于壳体1内并连接于动力组件2上,转动盘5为一中空的环体,设于壳体1内并环绕动力带动件21,且转动盘5内侧处形成有一内啮合部51,外侧处则形成有一外啮合部52,各传动件3亦为齿轮,并会同时啮合于动力带动件21及内啮合部51上,而连动盘4会位于各传动件3的一侧处,供使各传动件3枢接于连动盘4上,因此当各传动件3围绕动力带动件21旋转移动时,即会带动连动盘4转动。

传动杆体6则枢接于壳体1上,并会啮合于外啮合部52上,故当传动杆体6转动时,即会经由外啮合部52带动转动盘5转动,而叶轮件7设于传动杆体6上,叶轮件7的外侧还设有一叶轮壳体71,叶轮壳体71上还设有一进水部72及一位于进水部72侧处的出水部73,可让液体经由进水部72进入叶轮壳体71中再由出水部73流出,以此冲击并带动叶轮件7转动。

通过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即可使卷门具有更佳的安全性的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7所示,采用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位于壳体1内的动力带动件21、传动件3、及转动盘5会形成一行星齿轮的结构,并且连动盘4背离传动件3的一侧处,会连接一卷门8,而当平时使用时,可经由动力组件2带动动力带动件21转动,此时由于最外侧的转动盘5并不会转动,因此各传动件3会如图4所示,除了经由动力带动件21的带动而自转外,亦会沿着动力带动件21旋转,即各传动件3会以动力带动件21为圆心进行绕行旋转的动作,此时的连动盘4即会经由各传动件3绕行旋转的动作而开始旋转,并带动卷门8动作(当卷门8需要开启时,即如图4的动作,即可带动卷门8开启,若要关闭时,则与图4的动作反向旋转,其动作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而当产生无法控制动力组件2的状况时(如火灾、停电),亦可经由叶轮件7来开启卷门8,其方式为将液体由进水部72打入叶轮壳体71中,此时液体会沿着叶轮壳体71的形状冲击叶轮件7上的各个扇叶70,借此带动叶轮件7旋转,再由出水部73将液体导出,当叶轮件7旋转时会带动传动杆体6转动,进而经由传动杆体6由外啮合部52带动转动盘5转动(即利用蜗杆传动的方式,将传动杆体6的旋转方向转换至转动盘5上),由于此时动力组件2无法动作,故动力带动件21亦不会转动,因此当转动盘5转动时,会如图6所示,经由内啮合部51带动各传动件3自转,同时使各传动件3沿动力带动件21为圆心进行绕行旋转的动作,即可带动连动盘4及卷门8转动,进而开启铁门,如此一来即可经由叶轮件7配合液体的冲击将卷门8开启,故当发生火灾或停电的状况时,仍然能将卷门8开启以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8至11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于传动杆体6a背离叶轮件7a的一侧处,连接一带动组件9a,而带动组件9a包括有一万向接头92a及一带动杆体91a,万向接头92a的两端处分别连接带动杆体91a及传动杆体6a,使用者即可经由转动带动杆体91a,进而通过万向接头92a将转动的动力传递至传动杆体6a上,即可经由传动杆体6a、转动盘5a、及传动件3a带动卷门8a转动,开启的动作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如此即能让使用者经由人力的方式开启卷门8a,以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2、1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于叶轮件7b上连接一叶轮动力件74b,叶轮动力件74b为马达,如此就可经由叶轮动力件74b带动传动杆体6b转动,并通过传动杆体6b、转动盘5b、及传动件3b带动卷门8b转动,开启的动作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如此当发生停电或火灾的状况时,除了利用液体冲击叶轮件7b开启外,亦可选择经由叶轮动力件74b开启,能增加使用上的选择性及安全性。

是以,本实用新型的卷门减速机的结构可改善现有的技术关键在于:

一、经由叶轮件7让卷门8于突发状况时能经由液体冲击的方式开启。

二、配合带动组件9,让卷门8也能用人力的方式开启,以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