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梯型生态预制混凝土沉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652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阶梯型生态预制混凝土沉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运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阶梯型生态预制混凝土沉排。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河流侧向侵蚀及因河道局部冲刷而造成坍岸等灾害,在河道岸坡上用块石或砼铺砌以保护河岸的构筑物,例如申请号为201520074627.1,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构建护岸的环境亲和型吸水护岸块,其能提供鱼类和植物生长的空间并驱散波浪,但是该结构型式较复杂,混凝土筑造模具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既能稳固岸坡、提供人们行走,又能供动植物群落生长、繁殖的阶梯型生态预制混凝土沉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阶梯型生态预制混凝土沉排,包括若干个由铰链连接的生态护岸块体,每个生态护岸块体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块体一、块体二和块体三,这三个部分依次连接形成一个依次降低的阶梯型结构;块体一内部开设用于流水的通道,通道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两侧设置有仿真水草,块体二上开设供植物生长的凹槽,块体一与块体二形成的台阶处设置有仿真水草;块体一和块体二上开设有用于连接铰链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块体一、块体二和块体三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三者之间通过螺栓、铰链等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方便混凝土筑造,也方便安装;还可以通过模具整体筑造成型。

优选地,所述仿真水草为橡胶条。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态护岸块体的三部分为可分体连接式设计,简化了结构,施工方便;利用水草和仿生植物协同作用,更加有利于泥沙沉积和防冲促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生态护岸块体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块体一1、块体二2和块体三3,这三个部分依次连接形成一个依次降低的阶梯型结构;块体一1内部开设用于流水的通道,通道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两侧与块体二形成的台阶处设置有橡胶条的仿真水草4,块体二2上开设供植物生长的凹槽,块体一1与块体二2形成的台阶处设置有仿真水草4。

如图1、2所示,块体一1和块体二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铰链的连接孔。若干个生态护岸块体由铰链连接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阶梯型生态预制混凝土沉排。

本实施例中所述块体一1、块体二2和块体三3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三者之间通过螺栓、铰链等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方便混凝土筑造,也方便安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块体一的长×宽×高尺寸为600mm×500mm×300mm,左右分别比块体二短100mm,块体一中心的水流通道长×宽×高尺寸为600mm×350mm×175mm,水流通道距离块体一下底面75mm,距离上底面50mm;水流可从该通道内平顺地流过。

块体二的长×宽×高尺寸为800mm×500mm×200mm,块体二上从顶面向下挖去一个长方形凹槽,其长×宽×高尺寸为600mm×300mm×120mm;凹槽内预先布置埋入草籽的草皮,待淤泥、松散的泥沙沉积到凹槽里,水草进一步生长,并对淤泥、松散的泥沙等进行固定。在水草还未开始生长前,块体上的仿真水草可起到防冲促淤的效果。

块体三的长×宽×高尺寸为400mm×100mm×100mm,与块体二连接形成台阶面,起到消减水流能量的作用,与块体一、二共同构成护岸块体。

为了保证护岸块体之间的连接,使护岸块体形成一个整体,距离块体一、二下底面32mm处开设用于连接铰链的连接孔,预埋直径为16mm的铰链,用于将护岸块体连接成整体;横向的铰链布置在块体一、二的中心位置,纵向的铰链对称布置在距离护岸块体中心线300mm的位置。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