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218发布日期:2018-07-07 20:2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车,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灾难发生后,根据灾区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受灾地区的范围,受灾的人员,财产的损失情况,救援道路是否损毁,救援难度,天气状况,地理环境。综合以上要素进行分析,选用合适的救援车和救援设备。

而现有的救援车虽然样式多,种类繁杂,但是面对泥石流,沼泽,大型山火灾害,雪地等极端恶劣环境,展开救援工作还是极其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救援车,以用于救援,以阿基米德螺旋轮为新型行走方式,利用新型行走方式来更好的克服极端救援环境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救援车,包括底盘1、驱动传动系统2、装载箱系统3、驾驶室4、支撑盘结构5、推土铲系统6、挖掘系统7和螺旋轮运动系统8;

所述底盘1安装于螺旋轮运动系统8的上方,驱动传动系统2两侧安装于螺旋轮运动系统8后侧的链轮卡轴67上且位于底盘1下表面的后端,装载箱系统3安装于底盘1的上表面的后半部分,驾驶室4安装于底盘1上表面的前半部分一侧且后侧与装载箱系统3相接触,支撑盘结构5安装于底盘1上表面的前半部分另一侧,推土铲系统6后侧安装于底盘1的下表面的前半部分,挖掘系统7安装于支撑盘结构5上,螺旋轮运动系统8安装于底盘1的正下方,驾驶室4发送控制信号分别控制驱动传动系统2、支撑盘结构5、推土铲系统6的运动,通过驱动传动系统2将动力传给螺旋轮运动系统8,驱动整个机器行进,支撑盘结构5的旋转带动挖掘系统7的旋转,实现多方位挖掘,推土铲系统6的运动实现障碍物铲除。

所述驱动传动系统2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包括:大链轮9、两条滚链10、小链轮11、电机12和电机套壳13;其中大链轮9与小链轮11采用双排链轮,双排链轮由滚链10连接于同一平面进行传动,大链轮9安装于螺旋轮运动系统8后侧的链轮卡轴67上,小链轮11安装于电机12的中心输出轴上,电机12安放于底盘1下表面固定的电机套壳13里。

所述装载箱系统3包括水箱14、水管15、水枪架16、水枪17、四个键18和水箱盖19;其中水箱14通过水管15与水枪17管顶相连接,水枪17通过水枪架16架在水箱14的前端,水枪架16固定在水箱14上面,四个键18对称排布插于水箱14顶部的水箱盖19中,以固定水箱盖19的安放位置,水箱盖19安装于水箱14顶部出口处。

所述支撑盘结构5包括中心轴承20、旋转轴承21、大齿轮22、小齿轮23、轴承支座24、旋转盘25、铰链支座74、铰链支座75、大铰链支座76、大铰链支座77、支撑盘旋转电机80和轨道81;所述旋转轴承21外环和底盘1上表面下陷部分的侧面过盈贴合,旋转轴承21内环和大齿轮22外侧进行贴合,小齿轮23和大齿轮22进行内啮合,轴承支座24套住位于装置中心处的中心轴承20,位于中心轴承20、旋转轴承21、大齿轮22、小齿轮23上方的旋转盘25与中心轴承20和轴承支座24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旋转盘25与轴承支座24配合,铰链支座74和铰链支座75分别刚性连接于旋转盘25的上表面,大铰链支座76和大铰链支座77分别刚性连接于旋转盘25上表面的中心孔的两侧,支撑盘旋转电机80的输出轴垂直穿过旋转盘25的轨道81安装于小齿轮23的中心处,驱动小齿轮23旋转,轨道81为旋转盘25上的圆弧状的通孔。

所述推土铲系统6包括推土铲26、支杆27、液压缸28、螺钉29、垫片30、液压缸31、螺母32、螺母33、螺钉34、垫片35、销36、销37、底盘铰链支座82、连接销83、推土铲铰链84、连接杆85、连接杆86、车底铰链支座87和车底铰链支座88;所述支杆27一端通过螺母33、螺钉34、垫片35与推土铲26连接,支杆27的另一端一侧通过销36与底盘1底面上与之刚性连接的车底铰链支座87相连接,支杆27的另一端另一侧通过销37与底盘1底面上与之刚性连接的车底铰链支座88相连接,液压缸28一端通过螺钉29、垫片30、螺母32与安装于推土铲26后侧与之刚性连接的推土铲铰链84连接,液压缸28另一端与安装于支杆27上与之刚性连接的连接杆85中部相连接,液压缸31一端与安装于支杆27上与之刚性连接的连接杆86中部相连接,液压缸31另一端通过连接销83与安装于底盘1上与之刚性连接的底座铰链支座82相连接。

所述挖掘系统7包括挖土铲38、螺栓39、小臂液压缸40、小销41、小销42、大臂液压缸43、螺栓44、螺母45、螺柱46、螺母47、螺母48、螺栓49、底座液压缸50、大臂51、螺栓52、小臂53、螺栓54、螺母55、螺母56、螺母57、底座液压缸58、螺母59、销子60、销子61、螺栓78和螺母79;所述挖土铲38通过螺栓39、螺母56与小臂液压缸40的一端相连接,通过螺栓54、螺母55与小臂53一端相连接,小臂液压缸40的另一端通过小销41与小臂53的另一端相连接,大臂液压缸43一端通过小销42与小臂53另一端连接,大臂液压缸43另一端通过螺栓44、螺母45与大臂51中部连接,底座液压缸50一端通过螺柱46、螺母47安装于大臂51中下部一侧,底座液压缸58一端通过螺柱46、螺母59安装于大臂51中下部的另一侧,底座液压缸50另一端通过销子60与支撑盘结构5上的铰链支座74连接,底座液压缸58另一端通过销子61与支撑盘结构5上的铰链支座75连接,大臂51一端通过螺栓52和螺母57与小臂53的下侧连接,大臂51另一端一侧通过螺母48和螺栓49与支撑盘结构5上表面刚性连接的大铰链支座76连接,大臂51另一端另一侧通过螺栓78和螺母79与支撑盘结构5上表面刚性连接的大铰链支座77连接。

所述螺旋轮运动系统8包括轮轴I62、连接轴63、轮盘64、车轮主体65、轴承66、链轮卡轴67和轮轴68;所述轮轴I62、轮轴68分别安装在车轮主体65两侧的轮盘64内,轴承66安装于轮轴I62、连接轴63上,连接轴63一侧插入轮轴68,连接轴63另一侧插入链轮卡轴67。

所述液压缸28、液压缸31、小臂液压缸40、大臂液压缸43、底座液压缸50、底座液压缸58结构相同,包括活塞杆69、液压缸壳体70、液压盖71、螺母72和螺栓73;其中活塞杆69穿过液压盖71的中心,底部安装于液压缸壳体70的中心,液压盖71通过螺母72和螺栓73固定安装于液压缸壳体70的口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富有创造性的引入了阿基米德螺旋轮,适应于沼泽、丛林地等普通车轮易下陷的地形环境,具有承载力大,浮力强,机动性好等优点,可以很好的弥补救援车在极端环境这一方面的空白,所以,有效的扩大了救援的范围。

2、本实用新型在推土和挖掘机构方面都有合理的设计,并且有装载结构,实现了救援时灵活性。

3、本实用新型设有装载箱,可存放帐篷等救援物资,也可存放水,用于救火,同时对挖掘机构起到配重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链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盘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盘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盘内部齿轮及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盘内部齿轮配合电机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推土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土系统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挖掘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挖掘系统结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挖掘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挖掘系统的下部结构右侧放大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挖掘系统的下部结构左侧放大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轮系统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螺旋轮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螺旋轮系统及底盘安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缸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缸结构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为:1-底盘,2-驱动传动系统,3-装载箱系统,4-驾驶室,5-支撑盘结构,6-推土铲系统,7-挖掘系统,8-螺旋轮运动系统,9-大链轮,10-滚链,11-小链轮,12-电机,13-电机套壳,14-水箱,15-水管,16-水枪架,17-水枪,18-键,19-水箱盖,20-中心轴承,21-旋转轴承,22-大齿轮,23-小齿轮,24-轴承支座,25-旋转盘,26-推土铲,27-支杆,28-液压缸,29-螺钉,30-垫片,31-液压缸,32-螺母,33-螺母,34-螺钉,35-垫片,36-销,37-销,38-挖土铲,39-螺栓,40-小臂液压缸,41-小销,42-小销,43-大臂液压缸,44-螺栓,45-螺母,46-螺柱,47-螺母,48-螺母,49-螺栓,50-底座液压缸,51-大臂,52-螺栓,53-小臂,54-螺栓,55-螺母,56-螺母,57-螺母,58-底座液压缸,59-螺母,60-销子,61-销子,62-轮轴I,63-连接轴,64-轮盘,65-车轮主体,66-轴承,67-链轮卡轴,68-轮轴,69-活塞杆,70-液压缸壳体,71-液压盖,72-螺母,73-螺栓,74-铰链支座,75-铰链支座,76-大铰链支座,77-大铰链支座,78-螺栓,79-螺母,80-支撑盘旋转电机,81-轨道,82-底盘铰链支座,83-连接销,84-推土铲铰链,85-连接杆,86-连接杆,87-车底铰链支座,88-车底铰链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1所示,一种救援车,包括底盘1、驱动传动系统2、装载箱系统3、驾驶室4、支撑盘结构5、推土铲系统6、挖掘系统7和螺旋轮运动系统8;

所述底盘1安装于螺旋轮运动系统8的上方,驱动传动系统2两侧安装于螺旋轮运动系统8后侧的链轮卡轴67上且位于底盘1下表面的后端,装载箱系统3安装于底盘1的上表面的后半部分,驾驶室4安装于底盘1上表面的前半部分一侧且后侧与装载箱系统3相接触,支撑盘结构5安装于底盘1上表面的前半部分另一侧,推土铲系统6后侧安装于底盘1的下表面的前半部分,挖掘系统7安装于支撑盘结构5上,螺旋轮运动系统8安装于底盘1的正下方,驾驶室4发送控制信号分别控制驱动传动系统2、支撑盘结构5、推土铲系统6的运动,通过驱动传动系统2将动力传给螺旋轮运动系统8,驱动整个机器行进,支撑盘结构5的旋转带动挖掘系统7的旋转,实现多方位挖掘,推土铲系统6的运动实现障碍物铲除。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驱动传动系统2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包括:大链轮9、两条滚链10、小链轮11、电机12和电机套壳13;其中大链轮9与小链轮11采用双排链轮,双排链轮由滚链10连接于同一平面进行传动,大链轮9安装于螺旋轮运动系统8后侧的链轮卡轴67上,小链轮11安装于电机12的中心输出轴上,电机12安放于底盘1下表面固定的电机套壳13里。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装载箱系统3包括水箱14、水管15、水枪架16、水枪17、四个键18和水箱盖19;其中水箱14通过水管15与水枪17管顶相连接,水枪17通过水枪架16架在水箱14的前端,水枪架16固定在水箱14上面,四个键18对称排布插于水箱14顶部的水箱盖19中,以固定水箱盖19的安放位置,水箱盖19安装于水箱14顶部出口处。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支撑盘结构5包括中心轴承20、旋转轴承21、大齿轮22、小齿轮23、轴承支座24、旋转盘25、铰链支座74、铰链支座75、大铰链支座76、大铰链支座77、支撑盘旋转电机80和轨道81;所述旋转轴承21外环和底盘1上表面下陷部分的侧面过盈贴合,旋转轴承21内环和大齿轮22外侧进行贴合,小齿轮23和大齿轮22进行内啮合,轴承支座24套住位于装置中心处的中心轴承20,位于中心轴承20、旋转轴承21、大齿轮22、小齿轮23上方的旋转盘25与中心轴承20和轴承支座24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旋转盘25与轴承支座24配合,铰链支座74和铰链支座75分别刚性连接于旋转盘25的上表面,大铰链支座76和大铰链支座77分别刚性连接于旋转盘25上表面的中心孔的两侧,支撑盘旋转电机80的输出轴垂直穿过旋转盘25的轨道81安装于小齿轮23的中心处,驱动小齿轮23旋转,轨道81为旋转盘25上的圆弧状的通孔。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推土铲系统6包括推土铲26、支杆27、液压缸28、螺钉29、垫片30、液压缸31、螺母32、螺母33、螺钉34、垫片35、销36、销37、底盘铰链支座82、连接销83、推土铲铰链84、连接杆85、连接杆86、车底铰链支座87和车底铰链支座88;所述支杆27一端通过螺母33、螺钉34、垫片35与推土铲26连接,支杆27的另一端一侧通过销36与底盘1底面上与之刚性连接的车底铰链支座87相连接,支杆27的另一端另一侧通过销37与底盘1底面上与之刚性连接的车底铰链支座88相连接,液压缸28一端通过螺钉29、垫片30、螺母32与安装于推土铲26后侧与之刚性连接的推土铲铰链84连接,液压缸28另一端与安装于支杆27上与之刚性连接的连接杆85中部相连接,液压缸31一端与安装于支杆27上与之刚性连接的连接杆86中部相连接,液压缸31另一端通过连接销83与安装于底盘1上与之刚性连接的底座铰链支座82相连接。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挖掘系统7包括挖土铲38、螺栓39、小臂液压缸40、小销41、小销42、大臂液压缸43、螺栓44、螺母45、螺柱46、螺母47、螺母48、螺栓49、底座液压缸50、大臂51、螺栓52、小臂53、螺栓54、螺母55、螺母56、螺母57、底座液压缸58、螺母59、销子60、销子61、螺栓78和螺母79;所述挖土铲38通过螺栓39、螺母56与小臂液压缸40的一端相连接,通过螺栓54、螺母55与小臂53一端相连接,小臂液压缸40的另一端通过小销41与小臂53的另一端相连接,大臂液压缸43一端通过小销42与小臂53另一端连接,大臂液压缸43另一端通过螺栓44、螺母45与大臂51中部连接,底座液压缸50一端通过螺柱46、螺母47安装于大臂51中下部一侧,底座液压缸58一端通过螺柱46、螺母59安装于大臂51中下部的另一侧,底座液压缸50另一端通过销子60与支撑盘结构5上的铰链支座74连接,底座液压缸58另一端通过销子61与支撑盘结构5上的铰链支座75连接,大臂51一端通过螺栓52和螺母57与小臂53的下侧连接,大臂51另一端一侧通过螺母48和螺栓49与支撑盘结构5上表面刚性连接的大铰链支座76连接,大臂51另一端另一侧通过螺栓78和螺母79与支撑盘结构5上表面刚性连接的大铰链支座77连接。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螺旋轮运动系统8包括轮轴I62、连接轴63、轮盘64、车轮主体65、轴承66、链轮卡轴67和轮轴68;所述轮轴I62、轮轴68分别安装在车轮主体65两侧的轮盘64内,轴承66安装于轮轴I62、连接轴63上,连接轴63一侧插入轮轴68,连接轴63另一侧插入链轮卡轴67。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液压缸28、液压缸31、小臂液压缸40、大臂液压缸43、底座液压缸50、底座液压缸58结构相同,包括活塞杆69、液压缸壳体70、液压盖71、螺母72和螺栓73;其中活塞杆69穿过液压盖71的中心,底部安装于液压缸壳体70的中心,液压盖71通过螺母72和螺栓73固定安装于液压缸壳体70的口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驾驶室4发送控制信号传给驱动传动装置2中电机12,通过电机12的输出轴将动力传给小链轮11,进而通过滚链10将动力输送给大链轮9,大链轮9在通过与其相连接的链轮卡轴67,将动力输送到螺旋轮运动系统8,驱动整个机器行进;

装载箱系统3通过其所安装的水箱14储存水源,由水管15输送出水,最后由安放在水枪架16上的水枪17喷出水流,从而实现救火、送水等的功能;也可存放帐篷、食品等救援物资。

驾驶室4发送控制信号传给支撑盘结构5的支撑盘旋转电机80,通过支撑盘旋转电机80驱动小齿轮23沿着与其相啮合的大齿轮22的内侧运动,当支撑盘旋转电机80运动到轨道81(轨道81为圆弧状导轨式通孔)的边缘,即可将电机动力输送给旋转盘25,从而带动整个挖掘系统7进行旋转。

推土铲系统6通过液压缸28和液压缸31来控制推土铲26的抬起和下落,从而实现螺旋式综合功能救援车的推土功能,铲除前方障碍物;

挖掘系统7中通过底座液压缸50和底座液压缸58控制大臂51的抬起和下落,大臂液压缸43控制小臂53的抬起和下落,挖土铲38通过小臂液压缸40来控制其抬起和下落,再配合挖掘系统7所安装的支撑盘结构5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多方位挖掘功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