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锚杆承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4741发布日期:2019-01-29 17:5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锚杆承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应力锚杆承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地铁、高铁以及市政工程等大量深基坑工程,必须对深基坑进行支护,保证基坑安全。而在深基坑的支护领域,惯用的有三种支护:桩锚支护、复合土钉墙支护以及两中支护形式的有机结合。对于一些场地不满足放坡条件的基坑支护,桩锚支护为首选,利用护坡桩的挡土能力,结合预应力锚杆的张拉锚固作用,可以使基坑侧壁被可靠支护。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467669U的中国实用新型,其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锚杆承载结构,其主要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预应力锚杆、钢材以及垫设在槽钢上的垫板,所述垫板包括抵设于钢材上板体、自板体背向深基坑的侧壁方向延伸的凸台以及贯穿设于板体和凸台中心处的穿出孔,所述凸台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延伸并固定至板体上的肋板。

上述实用新型通过对垫板结构的改变,使得垫板的抗弯曲变形能力提升,降低深基坑支护中的锚固结构由于垫板弯曲变形而导致锚固失效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承载结构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从而使得承载结构的钢体易受到外界侵蚀,降低了钢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锚杆承载结构,能够避免钢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减少外界对钢体的侵蚀,延长了钢体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锚杆承载结构,包括预应力锚杆、用于压抵预应力锚杆的上钢体、以及位于上钢体下方配合上钢体用于承载预应力锚杆的下钢体,所述上钢体为开口朝上的U型钢,所述下钢体为开口朝下的U型钢,上钢体和下钢体通过螺栓相连接,从而将预应力锚杆固定,上钢体和下钢体外侧均包裹有用于保护上钢体和下钢体的保护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钢体和下钢体开口互相背离的侧面贴合预应力锚杆,当预应力锚杆因受到竖直方向的力而发生形变时,预应力锚杆端部的作用力直接压至上钢体和下钢体上,再通过上钢体和下钢体配合将来自预应力锚杆的作用力传递到预应力锚杆所嵌入的坑壁内,从而避免预应力锚杆发生弯折;保护架能够包裹上钢体和下钢体,避免上钢体和下钢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减少外界对上钢体进和下钢体的腐蚀,延长了上钢体和下钢体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保护架设置为开口朝向上钢体和下钢体连接处的C型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C型钢位于开口处的耳钢贴合于钢体背离开口侧面,从而增加保护架与上钢体或下钢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保护架对钢体的保护面积;同时C型钢与钢体相贴合能够增加钢体的强度,提高钢体的抗弯性,从而进一步避免预应力锚杆发生弯折。

较佳的,所述保护架的两个侧面分别包裹有固定架,固定架分别于上钢体上保护架的上表面和下钢体上保护架的下表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将保护架进行包裹,从而使上钢体和下钢体沿竖直方向贴合的更加紧凑,进一步避免预应力锚杆发生弯折。

较佳的,所述固定架设置为开口朝向上钢体或下钢体侧面的U型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钢能够增强固定架的强度,避免固定架因受到竖直方向的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折。

较佳的,所述固定架上表面和下表面包裹有保护外壳,保护外壳分别于固定架两侧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外壳进一步将固定架相固定,避免固定架从保护架的两侧脱落。

较佳的,所述保护外壳设置为开口朝向上钢体或下钢体的U型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钢通过两个侧边与固定架背离开口的侧面相固定,从而将固定架相连接固定,同时增强保护外壳的强度,延长保护外壳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上钢体和下钢体的侧面通过自攻钉与保护外壳、固定架、以及保护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上钢体和下钢体与保护外壳、固定架、以及保护架相固定,避免上钢体和下钢体沿钢体长度方向发生相对位移,从而提高了承载结构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上钢体的顶部和下钢体的底部通过自攻钉与保护外壳、固定架、以及保护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将上钢体和下钢体与保护外壳、固定架、以及保护架相固定,进一步避免上钢体和下钢体沿钢体长度方向发生相对位移,进一步提高了承载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保护架,能够避免上钢体和下钢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减少外界对上钢体进和下钢体的腐蚀,延长了上钢体和下钢体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固定架和保护外壳,能够使保护架与钢体贴合的更加紧凑,避免预应力锚杆发生弯折;

3、通过设置U型钢和C型钢能够增加承载结构强度,从而保证承载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预应力锚杆承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预应力锚杆承载结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1、预应力锚杆;2、上钢体;3、下钢体;4、保护架;5、固定架;6、保护外壳;7、第一竖直自攻钉;8、水平自攻钉;9、第二竖直自攻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预应力锚杆1承载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预应力锚杆1、用于压抵预应力锚杆1的上钢体2、以及位于上钢体2下方配合上钢体2用于承载预应力锚杆1的下钢体3,上钢体2为开口朝上的U型钢,下钢体3为开口朝下的U型钢,上钢体2和下钢体3通过螺栓相固定,从而将预应力锚杆1固定;上钢体2和下钢体3外侧均包裹有用于保护上钢体2和下钢体3的保护架4,保护架4设置为开口朝向上钢体2和下钢体3连接处的C型钢。

上钢体2和下钢体3开口互相背离的侧面贴合预应力锚杆1,并通过螺栓固定;当预应力锚杆1因受到竖直方向的力而发生形变时,预应力锚杆1端部的作用力直接压至上钢体2和下钢体3上,再通过上钢体2和下钢体3配合将来自预应力锚杆1的作用力传递到预应力锚杆1所嵌入的坑壁内,从而避免预应力锚杆1发生弯折;保护架4能够包裹上钢体2和下钢体3,避免上钢体2和下钢体3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减少外界对上钢体2进和下钢体3的腐蚀,延长了上钢体2和下钢体3的使用寿命;C型钢位于开口处的耳钢贴合于钢体背离开口侧面,从而增加保护架4与上钢体2或下钢体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保护架4对钢体的保护面积;同时C型钢与钢体相贴合能够增加钢体的强度,提高钢体的抗弯性,从而进一步避免预应力锚杆1发生弯折。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保护架4的两个侧面分别包裹有固定架5,固定架5分别于保护架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抵接,固定架5设置为开口朝向上钢体2和下钢体3侧面的U型钢;固定架5将保护架4进行包裹,从而使上钢体2和下钢体3沿竖直方向贴合的更加紧凑,进一步避免预应力锚杆1发生弯折;U型钢能够增强固定架5的强度,避免固定架5因受到竖直方向的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折。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固定架5上表面和下表面包裹有保护外壳6,保护外壳6分别于固定架5两侧相抵接,保护外壳6设置为开口朝向上钢体2或下钢体3的U型钢;保护外壳6进一步将固定架5相固定,避免固定架5从保护架4的两侧脱落,U型钢通过两个侧边与固定架5背离开口的侧面相固定,从而将固定架5相连接固定,同时增强保护外壳6的强度,延长保护外壳6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上钢体2的底部和下钢体3的顶部通过第一竖直自攻钉7分别与相应的保护架4固定连接,上钢体2和下钢体3的侧面均通过水平自攻钉8与保护外壳6、固定架5、以及保护架4固定连接,保护架4、固定架5、以及保护外壳6的顶端均通过第二竖直自攻钉9固定连接;通过不同的自攻钉将上钢体2和下钢体3与保护架4、固定架5、以及保护外壳6从多个角度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上钢体2和下钢体3沿钢体长度方向发生相对位移,同时也避免保护架4、固定架5、以及保护外壳6彼此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进一步提高了承载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架4,能够避免上钢体2和下钢体3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减少外界对上钢体2进和下钢体3的腐蚀,延长了上钢体2和下钢体3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固定架5和保护外壳6,能够使保护架4与钢体贴合的更加紧凑,避免预应力锚杆1发生弯折;通过设置U型钢和C型钢能够增加承载结构强度,从而保证承载结构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