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停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0814发布日期:2020-11-19 19:3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停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地下工程、交通工程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停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用地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解决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市政隧道、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场、综合管廊等已成为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管网杂乱等社会公共问题的主流方式。

受规划用地边界制约,城市核心区域普遍存在多个地下工程集中建设的现象。然而,不同地下工程近接施工的相互影响较大,加剧了工程建设难度和实施风险。为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功能性,对多个地下工程进行集约化开发、一体化建设成为了主流研究方向。当前,基于城市隧道的一体化建设面临探索深度不足,实际工程应用较少的问题,尤其是穿湖、穿河的深埋隧道工程。因此,亟需拓展一种新的城市隧道合建模式,在有限的地下空间内同时满足交通通行和其他社会功能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停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在同时满足交通通行功能及居民停车功能的前提下,克服多个地下工程重复开挖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降低工程投资,促进城市地下工程一体化建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地下停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由地下一层停车库、地下二层城市隧道和地下连续墙组成,地下一层停车库沿纵向在正中央布置一排车库立柱,车库立柱上方与车库顶纵梁相连,下方与隧道中隔墙相连,所述地下一层停车库在车库立柱两侧布置停车通道、停车位,所述地下二层城市隧道在隧道中隔墙两侧设置左、右线地下道路,地下一层停车库、地下二层城市隧道通过采取结构共板、侧墙外边对齐的方式,与地下连续墙叠合为双层矩形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一层停车库为单柱双跨断面形式,车库立柱与隧道中隔墙的结构宽度相同,车库侧墙在出入口或连通道位置处预留洞门暗梁和洞门暗柱。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二层城市隧道为箱式双孔断面形式,隧道中隔墙在车库立柱下方设置相同尺寸的隔墙暗柱。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连续墙的长度根据围护结构稳定性与地下结构抗浮安全共同确定,车库侧墙的厚度不大于隧道侧墙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一层停车库与地下二层城市隧道的平面位置关系保持一致,竖向设计标高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所述合建结构沿纵向设置环向诱导缝,环向诱导缝避让所述地下连续墙的接缝,诱导缝的间距根据地质条件、上部荷载情况综合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一层停车库与地下二层城市隧道的机电设备系统、防灾救援系统相互独立。

以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组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将城市隧道与周边小区的停车需求结合为整体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避免了地下工程反复开挖的高风险作业,降低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同期设计与施工,缩短工期,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

(2)地下一层停车库的规模可以根据城区居民停车需求、周边地块连接条件等灵活调整;

(3)结构传力体系简单合理,能够承受较大的上覆荷载,可满足低层房屋建设需求;

(4)减少了车库侧墙、隧道侧墙工程量,无需采取额外结构抗浮措施,节约工程投资;

(5)结构纵向节段通过环向诱导缝合理衔接,减轻了运营期间结构不均匀变形的影响;

(6)地下一层停车库和地下二层城市隧道的机电设备、防灾救援系统互不干扰,易于管理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地下一层停车库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纵断面示意图。

图中:1.地下一层停车库、2.地下二层城市隧道、3.地下连续墙、4.车库顶板、5.车库底板、6.隧道底板、7.车库顶纵梁、8.车库立柱、9.隧道中隔墙、10.车库侧墙、11.隧道侧墙、12.隔墙暗柱、13.洞门暗梁、14.洞门暗柱、15.环向诱导缝、16.车库出入口或连通道、17.隧道风机段。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停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由地下停车库1、城市隧道2和地下连续墙3组成。地下一层停车库1与地下二层城市隧道2通过采取结构共板、侧墙外边对齐的方式,与地下连续墙3叠合为双层矩形框架结构。

为便于与地面道路进行交通转换,或与周边地块地下停车库进行合理衔接,将地下一层停车库1布置于地下二层城市隧道2上方。上述地下一层停车库1为单柱双跨断面形式,车库立柱8布置在正中央,所述车库立柱8与车库顶纵梁7和隧道中隔墙9进行有效相连。地下一层停车库1在车库立柱8两侧布置停车通道和停车位。停车位布置方式可根据地下一层停车库1的结构净宽,结合使用便捷性、舒适性,灵活选用平行式、斜列式或垂直式。地下一层停车库1的横断面尺寸和车库立柱8的纵向间距由车库使用功能、车辆类型、防灾疏散、机电安装、内部装饰等确定。

考虑地下道路设计要求以及工程实施可行性,并充分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上述地下二层城市隧道2布置于地下一层停车库1下方。地下二层城市隧道2为箱式双孔断面形式,采用隧道中隔墙9分割为上、下行地下道路。隧道中隔墙9与所述车库立柱8宽度相同,隧道中隔墙9内根据车库立柱8投影面积设置尺寸相同的隔墙暗柱12,保证竖向传力路径清晰,改善结构整体安全性。地下二层城市隧道2的横断面尺寸由车道规模、行车限界、设备限界、防灾疏散、机电安装、内部装修等要求确定。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地下一层停车库1与地下二层城市隧道2的纵断面线路应进行拟合。如附图3所示,优选的一种地下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通过车库顶纵梁7上翻,充分加大地下管线的布设空间。车库顶板4水平布置,车库底板5和隧道底板6均采用相同的道路设计最小纵坡,有效控制竖向结构尺寸的变化范围,减轻结构的纵向不均匀沉降,同时也解决地下一层停车库1与地下二层城市隧道2的排水问题。

根据附图1,所述的一种地下停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施工期间采用的基坑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3。地下连续墙的长度应根据其所处的地质条件、围护结构体系以及结构整体抗浮稳定性综合确定。地下连续墙3应在车库顶板4、车库底板5及隧道底板6的对应高程处预埋钢筋接驳器,与车库侧墙10和隧道侧墙11组成叠合墙。因地下一层停车库1埋深较浅,周围土体的水平作用力相对较小,车库侧墙10的厚度可小于隧道侧墙11的厚度。

根据受力具体需要,对车库侧墙10与车库顶板4节点、隧道侧墙11与隧道底板6节点、车库顶纵梁7与车库立柱8节点、车库顶纵梁7与车库顶板4节点、隧道中隔墙9与隧道底板6节点进行加强处理,增强结构抗剪能力。

根据附图2、图3,本实施例中沿合建结构纵向设置多道环向诱导缝15,所述环向诱导缝15的间距应以适应结构不均匀变形为原则,根据所处地质条件、结构断面形式进行确定。环向诱导缝15布置在结构剪力较小部位,并避开地下连续墙3的接缝。

上述地下一层停车库应设置出入口或连通道16,其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停车数量和周边用地规划综合确定。在出入口或连接通道位置处浇筑车库侧墙10时,设置洞口暗梁13和洞口暗柱14,预留远期连通条件。

根据附图2,优选的一种地下车库与城市隧道合建结构,隧道风机段17采用侧壁龛设计模式,射流风机挂设于隧道侧墙11上。侧壁龛尺寸由射流风机性能参数确定,射流风机性能参数应根据隧道通风排烟方案及风机段数量综合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申请构成限定,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