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接合工具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68940阅读:来源:国知局
2的远端平面部分132和弯曲部分134限定了第一联接器面壁轮廓线,而第二联接器面壁124的远端平面部分133和弯曲部分135限定了第二联接器面壁轮廓线。
[0058]第一凸形部分136、137可具有第一凸曲率半径,第二凸形部分140、141可具有第二凸曲率半径,且凹形部分138、139可具有凹曲率半径。远端平面部分132、133的长度A可沿纵向轴线85作为邻近基底壁120的后部圆角130与第一凸形部分136、137之间的纵向距离进行测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曲率半径可大于第二凸曲率半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曲率半径与第二凸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至少约2:1,并且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为至少约3:1或至少约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曲率半径可基本上等于各自的凹形部分138、139的凹曲率半径。
[0059]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自的凹形部分138、139的凹曲率半径与各自的第二凸形部分140、141的第二凸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约4:1或更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曲率半径与第二凸曲率半径的比值可在约3:1和约4:1之间的范围内。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凹形部分138、139的凹曲率半径与第二凸形部分140、141的第二凸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约19:4。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平面部分132、133的长度A大于第一凸形部分136、137的第一凸曲率半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曲率半径与远端平面部分132、133的长度A的比值可为至少约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形部分136、137的第一凸曲率半径与远端平面部分132、133的长度A的比值可在约3:1和约6:1之间的范围内,并且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为约5:1。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列出的具体尺寸和比值仅仅是可能的实施例中的实例,且可以预期的是,可使用任何其他合适的尺寸或比值。
[0060]参照图7和图11,该对侧壁126、128限定了联接器凹穴114的内表面118的两侧。两个侧壁126、128可每个都邻近基底壁120、第一联接器面壁122、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4,且在联接器凹穴114的相对侧处,两个侧壁可成间隔关系且彼此基本上平行。侧壁126、128可沿纵向轴线85从基底壁120延伸到联接器凹穴114的开口 119,且可具有沿横向轴线75进行测量的侧壁厚度。内表面118可利用平滑的壁圆角131从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2、124过渡到每个侧壁126、128。壁圆角131可具有适于通过减少应力集中来有助于使地面接合尖端100的壁上的应力变得分散和平滑的形状和构造。
[0061]在多个实施例中,壁圆角131的半径可在整个联接器凹穴114上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壁圆角131在邻近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2、124的远端平面部分132、133处的半径可为最小,而在邻近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2、124的凹形部分138、139处的半径为最大。
[0062]在多个实施例中,壁圆角131在邻近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2、124的凹形部分138、139处的半径的尺寸可取决于凹形部分138、139的半径。换句话说,随着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2、124的凹形部分138、139的半径增加,壁圆角131在邻近该凹形部分处的半径也可增加,因而导致在那些区域中应力集中较低且保持所期望的侧壁126、128在靠近保持孔142、143处的的厚度。同样地,第一联接器面壁122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4的轮廓线可适于保持所期望的侧壁126、128位于围绕着保持孔142、143的区域内。在多个实施例中,为了帮助减少地面接合尖端100中的应力集中,凹形部分138、139的半径可每个都被调整,以在具有足够大的直径来有助于减少应力集中和无需减小那个区域的整体厚度之间达成平衡,从而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自身会在凹形部分138、139处产生进一步的应力集中。
[0063]在围绕着保持孔142、143的区域内,壁圆角131在保持孔与凹形部分136、137之间的纵向位置处可具有圆角曲率半径。在一些实施例中,壁圆角131的圆角曲率半径与凹形部分138、139的凹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至少约1:8,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至少约1:6,并且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为至少约1:4。在一些实施例中,壁圆角131的圆角曲率半径与凹形部分138、139的凹曲率半径的比值可在约1: 8和约1: 3之间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壁圆角131的圆角曲率半径与凹形部分138、139的凹曲率半径的比值可在约1:3和约1:5之间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壁圆角131的圆角曲率半径与凹形部分138、139的凹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约1:4。
[0064]参照图8至图9,位于地面接合尖端100的联接部分112上的互锁舌片116、117可每个都具有基底端146、147和近端148、149。互锁舌片116、117的基底端146、147可与侧壁126、128相邻。互锁舌片116、117可在基本上远离地面接合部分110的方向沿纵向轴线85从基本上彼此平行的基底端146、147延伸,并且可在近端148、149处终止。基底端146、147可沿纵向轴线85与近端148、149成相对关系。
[0065]在一些实施例中,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可包括具有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周边。使用位于互锁舌片116、117的端部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其相对于可具有尖角的扁平边缘)可有助于分散地面接合尖端100遇到的应力且可减少应力集中点。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弯曲末端边缘150、151可在第一过渡表面152、153和第二过渡表面154、155之间具有固定的曲率半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渡表面152、153和第二过渡表面154、155可为凸面,其曲率半径大于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曲率半径。在仍然提供上述应力分布的优势的同时,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曲率半径可发生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联接部分112可包括单个互锁舌片116、117,其在基本上远离地面接合部分110的方向朝向近端148、149延伸,其中该近端包括具有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周边。
[0066]互锁舌片116、117可每个都具有彼此成间隔关系的第一舌片接触表面168、169和第二舌片接触表面170、17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舌片接触表面168、169和第二舌片接触表面170、171可邻近弯曲末端边缘150、15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舌片接触表面168、169和第二舌片接触表面170、171可分别邻近第一过渡表面152、153和第二过渡表面154、155。互锁舌片116、117还可每个都具有分别邻近第一舌片接触表面168、169和第二舌片接触表面170、171的第一凹面172、173和第二凹面174、175。
[0067]在多个实施例中,每个侧壁126、128可进一步限定能够分别容纳第二对保持机构108的保持孔142、143。保持孔142、143可通常为圆柱形并且限定孔中心144、145,如图8和图10所示。保持轴线90可沿横向轴线75限定,该保持轴线限定在保持孔142、143的中心144、145之间的轴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孔142、143可在地面接合尖端100的每个侧壁126、128中限定,地面接合尖端基本上纵向地位于每个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和联接器凹穴114的内表面118的基底壁120之间的中部。
[0068]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壁120和至少一个侧壁126、128可至少部分地限定联接器凹穴114。至少一个互锁舌片116、117可在基本上远离基底壁120的方向从侧壁126、128朝向近端148、149延伸。在此种实施例中,侧壁126、128可限定基本上纵向地设置在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和基底壁120之间的中部的保持孔142、143。
[0069]如图8所示,纵向距离B可沿纵向轴线85在每个孔中心144、145和每个各自的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之间测量。互锁舌片116、117的每个近端148、149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可具有末端边缘曲率半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纵向轴线85在每个孔中心144、145和每个各自的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之间测量的纵向距离B与每个各自的互锁舌片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约2:1或更大。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距离B与每个各自的互锁舌片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曲率半径的比值可在约2:1至约4:1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孔中心144、145和每个各自的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之间的纵向距离B与每个各自的互锁舌片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曲率半径的比值可在约3:1至约4:1的范围内。在特定实施例中,每个孔中心144、145和每个各自的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之间的纵向距离B与每个各自的互锁舌片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约17:5。
[0070]法向距离C可沿法向轴线80在每个第一舌片接触表面168、169与每个第二舌片接触表面170、171之间进行测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曲率半径与法向距离C的比值可在约1:2至约1:1的范围内,并且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约1:2至约3:4的范围内,该法向距离C沿法向轴线80在每个第一舌片接触表面168、169与每个第二舌片接触表面170、171之间进行测量。在特定实施例中,每个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曲率半径与每个第一舌片接触表面168、169和每个第二舌片接触表面170、171之间的法向距离C的比值可为约5: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互锁舌片116、117的第一凹面172、173和第二凹面174、175的曲率半径与每个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约7:5。
[0071 ] 参照图8,纵向距离D可沿纵向轴线85在每个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和每个第一舌片接触表面168、169与每个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表面152、153、154、155相接触点之间进行测量。参照图11和图12,每个互锁舌片116、117可具有外侧向表面156、157和内侧向表面158、159。每个互锁舌片116、117的内侧向表面158、159可具有近端平面部分160、161,凹形部分162、163和平面基底部分164、165。近端平面部分160、161和外侧向表面156、157均可邻近每个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每个近端148、149的宽度G可沿横向轴线75在每个各自的近端平面部分160、161与每个各自的外侧向表面156、157之间进行测量。每个平面基底部分164、165可由每个互锁舌片146、147的基底端146、147来限定。每个互锁舌片116、117的基底端146、147的宽度H可沿横向轴线75在每个各自的内侧向表面158、159的平面基底部分164、165与每个互锁舌片的每个各自的外侧向表面156、157之间进行测量。每个内侧向表面158、159的凹形部分162、163可插入相邻的每个各自的平面基底部分164、165和近端平面部分160、161之间以提供平面基底部分164、165和近端平面部分160、161之间的平滑的起伏过渡。舌片过渡点166、167可由与每个内侧向表面158、159相切的切点确定,在该点凹形部分162、163与近端平面部分160、161相接触。如图12所示,近端平面部分160、161的长度J可在每个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和近端平面部分与凹形部分162、163相接触的舌片过渡点166、167之间进行测量。
[0072]在一些实施例中,内侧向表面158、159的凹形部分162、163的曲率半径可大于近端148、149的宽度G。在其他实施例中,凹形部分162、163的曲率半径与近端148、149的宽度G的比值可为至少约3:2。在其他实施例中,凹形部分162、163的曲率半径与基底端146、147的宽度H的比值可为至少约1:1。在其他实施例中,凹形部分162、163的曲率半径与基底端146、147的宽度H的比值可在约1:1和约3:1之间的范围内。在具体实施例中,凹形部分162、163的曲率半径与基底端146、147的宽度6的比值可为约6:5。
[0073]在多个实施例中,凹形部分的曲率半径与在近端148、149和舌片过渡点166、167之间测量的近端平面部分160、161的长度J的比值可为至少约1: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凹形部分162、163的曲率半径和近端平面部分160、161的长度J的比值可为约3:4。
[0074]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端146、147的宽度H可大于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的宽度G,并且凹形部分162、163的曲率半径可大于基底端的宽度H。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底端146、147的宽度H与近端148、149的宽度G的比值可在约1:1和约2:1之间的范围内,并且在具体实施例中,至少约4:3。然而,可以预期的是,其他合适的尺寸和比例可用在其他实施例中。
[0075]参照图10,纵向距离K可沿纵向轴线85从保持孔142、143的中心144、145到内表面118的基底壁120进行测量。纵向距离B可沿纵向轴线85从保持孔142、143的中心144、145到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进行测量。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每个保持孔142、143的中心到基底壁120的纵向距离K与从每个保持孔的中心到每个各自的互锁舌片的近端的纵向距离B的比值可为约3:2或更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距离K与纵向距离B的比值可在约1:2和约3:2之间的范围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纵向距离K与纵向距离B的比值可在约1:1至约1:3的范围内,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约1:1和约1:2之间的范围内。
[0076]在其他实施例中,从每个保持孔142、143的孔中心144、145到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2、124的纵向距离与从每个保持孔的孔中心到基底壁120的纵向距离的比值可为约1:2。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每个保持孔142、143的中心到基底壁120的纵向距离与从每个保持孔的中心到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的纵向距离的比值可为最大约3:4。
[0077]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距离B可大于近端148、149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边缘曲率半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距离B与近端148、149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边缘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至少约5:2。在一些实施例中,纵向距离B与近端148、149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边缘曲率半径的比值可在约2:1和约4:1之间的范围内。在具体实施例中,纵向距离B与近端148、149的弯曲末端边缘150、151的末端边缘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为约14:5。
[0078]纵向距离L可以沿纵向轴线85在每个保持孔142、143的中心144、145和第一联接器面壁与第二联接器面壁的互锁端178、179之间进行测量。在多个实施例中,纵向距离B与纵向距离L的比值可在约3:1至约5:1范围内,该纵向距离B沿纵向轴线85在每个保持孔142、143的中心144、145和每个互锁舌片116、117的各自的近端148、149之间进行测量,该纵向距离L沿纵向轴线85在每个保持孔142、143的中心和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2、124的各自的互锁端178、179之间进行测量。在其他实施例中,纵向距离B与纵向距离L的比值可在约4:1至约5:1范围内,该纵向距离B沿纵向轴线85在每个保持孔142、143的中心和每个互锁舌片116、117的各自的近端148、149之间进行测量,该纵向距离L沿纵向轴线85在每个保持孔142、143的中心144、145和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面壁122、124的各自的互锁端178、179之间进行测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纵向距离B与纵向距离L的比值可为约14:3
[0079]如本文所述,对保持孔142、143进行定位可为GET组件70的整体设计提供优点。如图11所示,第二对保持机构108可在联接器凹穴114的尖端侧壁113、115和内表面118之间占据大量空间。相反,如果保持孔142、143定位在更靠近互锁舌片116、117的近端148、149,则地面接合尖端100总宽度将可能需要增加以容纳保持机构。增加地面接合尖端的宽度可能是不希望的,因为更宽的地面接合尖端可增加地面接合尖端和GET组件两者作为整体的重量。此外,随着地面接合尖端变宽,对于挖入泥土、砾石、或其他工作材料,效果可以更差,对此可使用GET组件。相反地,将保持孔142、143定位在更靠近地面接合尖端100的地面接合部分110可能潜在地暴露第二对保持机构108而损坏。由于地面接合尖端100可用于给定的应用,它可能最终磨损,从而发生少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