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距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3953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距调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置调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轨距调整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铁路旅客列车的提速及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铁道线路轨距验收标准的允许偏差均作了相应规定,偏差值大大减小,因而对新建线路及工务日常养护维修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轨距调整就是工务日常养护维修所涉及的作业之一。

现有的液压轨距器如申请号为200920304411.4的中国专利一种适用于潘得罗扣件轨枕的手动液压轨距调整器,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柱塞泵和油箱,底座上设有柱塞油缸,柱塞油缸内设有伸出其外侧的柱塞,柱塞油缸与柱塞泵之间通过输油管路相通,底座上靠近柱塞的一端侧设有用于和杆状体相卡接的联接结构,结合其附图得知,该主要是由底座的柱塞油缸,通过柱塞来进行推动与之相抵的铁轨进行移动,实现最终的轨距调整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轨道交通路线中通常会存在两个相互间平行设置的导轨,对于轨距调整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采用带有上述结构的液压轨距调整器,仅仅只能调整其中的单个轨道,实际上最佳的调整轨距的方式为定两个导轨之间的中心,并且向两侧同时推动导轨,实现两侧导轨的定位调整工作,因此,急需一种带有同时调整两个导轨之间的距离的液压轨距调整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距调整器,其具有一次性调整相邻两个导轨之间的距离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轨距调整器,包括呈涡状线形且内部呈空心设置的推进座,所述推进座的内部空心部位的形状为涡状线形的液压腔,所述推进座的两端分别有用于与外部液压动力源相接且与液压腔内部相通的通油端,所述推进座的材质为塑料材质;

所述液压腔内密封滑移连接有推进塞,所述推进塞在液压腔内的移动路径为涡状线形,所述推进塞为金属材质;

所述推进座的上表面滑移连接有推进块,所述推进块的在推进座上表面的滑移路径为涡状线形,所述推进块内设有用于与推进塞发生相互磁吸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外界电源相连;

所述推进块上设有能用于与导轨外侧壁相接触的抵触部;

所述推进座中部位置连接有用于与地面固定的固定部。

优选的,所述推进座的两侧均设有座延伸边,所述推进块的两侧分别设有块延伸边,所述块延伸边远离推进块的侧边上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轮边与座延伸边背离推进块的侧壁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推进块靠近推进座的侧壁上滚动连接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与推进座的上表面相抵。

优选的,所述抵触部包括旋转连接于推进块上表面的主支撑轴,所述主支撑轴远离推进块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三根副支撑轴,所述副支撑轴以主支撑轴的轴芯为辐射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且所述副支撑轴所处的平面为水平面。

优选的,每根副支撑轴远离主支撑轴的端部均铰接有抵触球,所述抵触球的铰接轴轴芯方向与主支撑轴的旋转轴芯一致。

优选的,每根副支撑轴上均设有第一扇叶。

优选的,所述滚轮靠近推进座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扇叶。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推进座固接的固定台、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螺纹连接与固定台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固定步骤:把上述的轨距调整器放置于两个导轨之间,根据测量情况,确定轨距调整器的放置位置,并通过固定部把整个推进座与地面相连,从而实现固定推进座;

运行步骤:推进块初始位置位于推进座的靠近中部的位置;通油端与外部液压动力源相连,与推进座靠近中部的通油端相连的外部液压动力源对其内部供油,而与推进座靠近外部的通油端相连的外部液压动力源对其内部放油;与此同时,推进块内部的电磁铁通电,通过液压腔内部液压的推动力,推进塞会沿着推进座进行移动,由于推进座的材质为塑料材质,而推进塞为金属材质,电磁铁会直接与推进塞发生磁力吸引,而不会与推进座发生磁力吸引,推进塞会直接带着推进块进行滑移;

推动步骤:推进块的移动路径为涡状线形,即当运行步骤运行时间越长,推进块与推进座中心之间的距离越远,在推进过程中,推进块每绕一圈,推进块上的抵触部均会相应推动两侧导轨向相反方向进行移动,达到轨距调整器一次运作多段调动两侧导轨的目的。

另外,当与推进座靠近中部的通油端相连的外部液压动力源对其内部放油,而与推进座靠近外部的通油端相连的外部液压动力源对其内部供油时,推进块就会沿反向复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推进座;2、通油端;3、推进塞;4、推进块;5、电磁铁;6、抵触部;7、主支撑轴;8、副支撑轴;9、座延伸边;10、块延伸边;11、滚轮;12、滚珠;13、抵触球;14、第一扇叶;15、第二扇叶;16、液压腔;17、固定螺杆;18、外部液压动力源;19、固定部;191、固定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轨距调整器,包括呈涡状线形且内部呈空心设置的推进座1,该推进座1的内部空心部位的形状为涡状线形的液压腔16,该推进座1的两端分别有用于与外部液压动力源18相接且与液压腔16内部相通的通油端2,该推进座1的材质为塑料材质;

该液压腔16内密封滑移连接有推进塞3,该推进塞3在液压腔16内的移动路径为涡状线形,该推进塞3为金属材质,推进塞3的材质可为铁质;其中金属材质的推进塞3的四周外侧壁可包裹有橡胶层(图中未示出),在实际运动过程中,橡胶层不仅能提升推进塞3与液压腔16腔壁之间的密封性,而且也同样有利于推进塞3在液压腔16内的滑移顺畅性;

该推进座1的上表面滑移连接有推进块4,该推进块4的在推进座1上表面的滑移路径为涡状线形,该推进块4内设有用于与推进塞3发生相互磁吸的电磁铁5,该电磁铁5与外界电源相连;

该推进块4上设有能用于与导轨外侧壁相接触的抵触部6;

该推进座1中部位置连接有用于与地面固定的固定部19。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固定步骤:把上述的轨距调整器放置于两个导轨之间,根据测量情况,确定轨距调整器的放置位置,并通过固定部19把整个推进座1与地面相连,从而实现固定推进座1;

运行步骤:推进块4初始位置位于推进座1的靠近中部的位置;通油端2与外部液压动力源18相连,与推进座1靠近中部的通油端2相连的外部液压动力源18对其内部供油,而与推进座1靠近外部的通油端2相连的外部液压动力源18对其内部放油;与此同时,推进块4内部的电磁铁5通电,通过液压腔16内部液压的推动力,推进塞3会沿着推进座1进行移动,由于推进座1的材质为塑料材质,而推进塞3为金属材质,电磁铁5会直接与推进塞3发生磁力吸引,而不会与推进座1发生磁力吸引,推进塞3会直接带着推进块4进行滑移;

推动步骤:推进块4的移动路径为涡状线形,即当运行步骤运行时间越长,推进块4与推进座1中心之间的距离越远,在推进过程中,推进块4每绕一圈,推进块4上的抵触部6均会相应推动两侧导轨向相反方向进行移动,达到轨距调整器一次运作多段调动两侧导轨的目的。

另外,当与推进座1靠近中部的通油端2相连的外部液压动力源18对其内部放油,而与推进座1靠近外部的通油端2相连的外部液压动力源18对其内部供油时,推进块4就会沿反向复位运动。

推进座1的两侧均设有座延伸边9,该推进块4的两侧分别设有块延伸边10,该延伸边远离推进块4的侧边上设置有滚轮11,该滚轮11的轮边与座延伸边9背离推进块4的侧壁相抵触,块延伸边10的设置,能防止推进块4在移动过程中出现脱离推进座1的情况,提高推进块4的移动稳定性;其次,滚轮11与延伸边相互配合抵触,当推进块4在移动过程中,滚轮11能与延伸边相抵,该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损耗,也有利于提升两者之间的滑动顺畅度。

推进块4靠近推进座1的侧壁上滚动连接有若干滚珠12,该滚珠12与推进座1的上表面相抵,整个推进块4与推进座1之间产生摩擦损耗最大的莫过于推进块4靠近推进座1的侧壁,而在该侧壁上设置若干滚珠12,当推进块4相对于推进座1发生滑移运动时,两者之间因存在滚珠12而能减少很大程度的磨损。

抵触部6包括旋转连接于推进块4上表面的主支撑轴7,该主支撑轴7远离推进块4的端部上设有至少三根副支撑轴8,该副支撑轴8以主支撑轴7的轴芯为辐射中心呈辐射状分布,且该副支撑轴8所处的平面为水平面,抵触部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于与导轨外侧壁相抵触,而通过设置与推进块4旋转连接的主支撑轴7,并且至少三根以主支撑轴7的轴芯为辐射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副支撑轴8,并且副支撑轴8所处的平面为水平面,当该抵触部6在与导轨外侧壁相抵触过程中,至少两根副支撑轴8的端部会与导轨的外侧壁发生抵触,抵触部6与导轨外侧壁之间存在至少有两抵触点,能有效提升导轨的移动稳定性。

每根副支撑轴8远离主支撑轴7的端部均铰接有抵触球13,该抵触球13的铰接轴轴芯方向与主支撑轴7的旋转轴芯一致,副支撑轴8远离主支撑轴7端部会首先与导轨的外侧壁发生抵触,而在该端部设置抵触球13,并且该抵触球13的铰接轴轴芯方向与主支撑轴7的旋转轴芯一致,能有效减少副支撑轴8远离主支撑轴7端部与导轨外侧壁之间发生剧烈磨损,提升整个抵触部6的实际使用寿命。

每根副支撑轴8上均设有第一扇叶14,由于主支撑轴7与推进块4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旋转连接,无论是推进块4在绕着推进座1做涡状线路径运动,还是与导轨外侧壁接触的过程中,副支撑轴8会发生自转,而在副支撑轴8上设置第一扇叶14,当副支撑轴8发生旋转时,第一扇叶14会扇出一定的风力,从而对设置有电磁铁5的推进块4进行散热,这中间,充分利用了涡状线路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以及副支撑杆与导轨外侧壁相抵触时产生的抵触力,来实现副支撑杆旋转的目的,非常节能。

滚轮11靠近推进座1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扇叶15,滚轮11在与座延伸边9发生滑移过程中,滚轮11自身会产生相对旋转,而在滚轮11上设置第二扇叶15,滚轮11的运动也会带动第二扇叶15扇出一定风力作用从而对推进座1内的外侧壁进行散热。

固定部19包括与推进座1固接的固定台191、固定螺杆17,该固定螺杆17螺纹连接与固定台191上,无论是最初的推进座1的固定还是推进座1的拆除,只需要通过正反旋转固定螺杆17,固定螺杆17便能呈现出与地面相连或者分离的状态,拆装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