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扭簧平衡装置的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249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扭簧平衡装置的车位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车位锁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双扭簧平衡装置的车位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位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因此在现有的停车场均设有一些专用的停车位,为了防止专用停车位被占用,车位的拥有者或管理单位会在专用车位上设置车位锁,为了方便司机的使用,现有的车位锁已开始采用遥控车位锁。

遥控车位锁是一种智能机械装置,作用是防止别人占用自己车位,自己车可以通过遥控随到随停,且不像物理锁要下车开锁上锁。

2011年3月9日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1020234571.9、名称为“遥控车位锁”的实用新型专利,这种遥控车位锁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车位锁,从其附图中可清楚看出,其包括底座、挡臂、转轴、传动轴、电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转轴上固定有蜗轮,传动轴上固定有蜗杆,传动轴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转轴与挡臂相固定,电机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进而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转动使得与转轴相固定的挡臂能够升起或降下,挡臂到位后的定位是通过蜗轮和蜗杆的反向锁紧功能来实现。

但是通过这种蜗轮蜗杆来实现传动与锁紧的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蜗轮与蜗杆的转速比较大,需要蜗杆转动足够多的圈数蜗轮才能转动到所需的角度,为减少传动时间需要电机高速转动通过传动轴带动蜗杆高速转动,因此电机耗电大,使用成本较高;

2、蜗杆的高转速也要求涡轮蜗杆具有很好的耐磨性且要经常进行润滑,维护成本较高;

3、因蜗轮蜗杆具有反向锁紧功能,在遥控车位锁实际使用中,会出现挡臂被撞或被压,则涡轮蜗杆处会产生很大的锁止力从而使得涡轮蜗杆机构容易受损破坏,对涡轮蜗杆的强度要求较高,涡轮蜗杆的制造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司机在操作遥控车位锁时难免会出现误操作,会出现汽车和挡臂相碰撞,造成车辆和车位锁的损坏,另外,在挡臂立起的情况下,如有人恶意扳动挡臂也会出现车位锁的损坏。

因此,目前市面上少量的遥控车位锁设计有防撞缓冲机构,以避免车辆撞击车位锁挡臂时造成车位锁的损坏、减少车辆的损伤,同时防止人为恶意扳动挡臂造成车位锁的损坏。但现有车位锁的防撞缓冲机构一般只有单向防撞功能,具有双向防撞功能的结构较复杂。如2008年8月6日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0720177993、名称为“车位锁的防撞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电机驱动的主轴和臂杆,主轴上套设有转套,转套底端面设有与主轴同轴的圆弧槽,主轴上伸出的轴向定位销插设于该圆弧槽中;主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主轴上,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套上;臂杆与转套固联。这种车位锁的防撞装置如要现双向防撞功能需要有在主轴上设置两套装置,其结构较为复杂,且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双扭簧平衡装置的车位锁,包括底座,以及两端均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的挡臂;

所述底座包括机械区、电路区、电池区;

所述机械区包括传动装置,以及一端与所述挡臂固接的转轴;

所述转轴上装有扭簧平衡装置;

所述扭簧平衡装置包括套装在所述转轴上的一个双扭簧;

所述电路区包括驱动装置,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

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转轴均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轴通过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所述转轴的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套装于所述驱动轴上的主动齿轮,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切的从动齿轮;

所述从动齿轮套装于所述转轴的周向外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周侧套装有垫片;所述垫片位于所述双扭簧中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双扭簧两边均斜向下出丝,且丝的端部均与所述底座的底部抵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所述驱动轴为电机轴;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械区和所述电路区之间的格挡处;

所述格挡处设有供所述电机轴穿设的通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比例为1:1。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区设有光电传感装置;

所述光电传感装置包括光电传感器和挡片;

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机械区和所述电路区之间的格挡;

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格挡的部分套装有所述挡片;

所述光电传感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挡臂的上升和下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区设有供电装置,以及用于容纳所述供电装置的盒体;

所述盒体设有防水密封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区和所述电池区之间的格挡朝向所述电池区的一侧设有扩音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设有用于盖合的上盖;所述上盖处设有用于防盗的机械锁。

与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遥控车位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位锁采用双扭簧。

这样的设计,当该具有双扭簧平衡装置的车位锁开锁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驱动轴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进一步带动挡臂从垂直位置旋转至水平位置。该过程中,双扭簧的一端承压,另一端随着转轴转动,当到达水平位置时,双扭簧受压一端的扭力抵消挡臂的重力力矩,双扭簧未受力一端的出丝悬空。

当该具有双扭簧平衡装置的车位锁上锁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驱动轴带动转轴反向转动。转轴转动,进一步带动挡臂从水平位置重新旋转到垂直位置。该过程中,双扭簧的承压的一端由于挡臂的重力而具有恢复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从而,使得驱动装置提供较少的动力即可将挡臂升起。大大降低了驱动装置的功耗,延长了供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挡臂垂直于地面时,若有外力推动挡臂,无论外力的朝向向哪一侧,由于双扭簧的作用,该驱动装置都能用较小的功耗使得挡臂都能恢复到垂直状态。

又因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直径比为1:1,在外力作用下,主动齿轮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较小直径的主动齿轮和较大直径的从动齿轮相配合,该种设计方式,较好的保护了驱动装置,避免了驱动装置的过载。从而,延长了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经济成本。

同时该结构的车位锁由于结构上的优势相比市面现有产品尺寸更小巧,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俯视;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装密封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文中,可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 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该设备具有操作方便、更便携、更安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扭簧平衡装置的车位锁1,包括底座11,以及两端均与所述底座11枢转连接的挡臂12;

所述底座11包括机械区111、电路区112、电池区113;

所述机械区111包括传动装置1111,以及一端与所述挡臂12固接的转轴1112;

所述转轴1112上装有扭簧平衡装置1113;

所述扭簧平衡装置1113包括套装在所述转轴1112上的一个双扭簧 1113a;

所述电路区112包括驱动装置1121,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1121电连接的控制电路1122;

所述驱动装置1121包括驱动轴1121a;

所述驱动轴1121a和所述转轴1112均与所述传动装置1111连接;所述驱动轴1121a通过所述传动装置1111驱动所述转轴1112的转动。

上述,这样的设计,当该具有双扭簧平衡装置的车位锁1开锁时,主动齿轮1111a带动从动齿轮1111b转动,从而,使得驱动轴1121a带动转轴 1112转动。转轴1112转动,进一步带动挡臂12从垂直位置旋转至水平位置。该过程中,双扭簧1113a的一端承压,另一端随着转轴1112转动,当到达水平位置时,双扭簧1113a受压一端的扭力抵消挡臂12的重力力矩,双扭簧1113a未受力一端的出丝悬空。

当该具有双扭簧平衡装置的车位锁1上锁时,主动齿轮1111a带动从动齿轮1111b转动,从而,使得驱动轴1121a带动转轴1112反向转动。转轴 1112转动,进一步带动挡臂12从水平位置重新旋转到垂直位置。该过程中,双扭簧1113a的承压的一端由于挡臂12的重力而具有恢复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从而,使得驱动装置1121提供较少的动力即可将挡臂12升起。大大降低了驱动装置1121的功耗,延长了供电装置1131的使用寿命。

当挡臂12垂直于地面时,若有外力推动挡臂12,无论外力的朝向向哪一侧,由于双扭簧1113a的作用,该驱动装置1121都能用较小的功耗使得挡臂12都能恢复到垂直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装置1111包括套装于所述驱动轴 1121a上的主动齿轮1111a,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1111a相切的从动齿轮 1111b;

所述从动齿轮1111b套装于所述转轴1112的周向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112周侧套装有垫片1114;所述垫片1114位于所述双扭簧1113a之间;所述垫片位于所述双扭簧113a中间。

上述,优选地,机械区111和电路区112上面有塑料密封盖。

优选地,转轴1112分为两截,呈直线型穿过机械区111。

转轴1112的一端通过法兰与挡臂12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双扭簧1113a中间由两个贴于转轴1112周侧的半圆垫片1114用螺丝固定在转轴1112上。

双扭簧1113a两边的出丝都是斜向下方向,分布在转轴1112两边,呈倒“V”型。

可以理解的是,该底座11功能区清楚紧凑,节省材料且美观。

优选地,摆臂材料为高强度铝合金,相对于铁材质,不生锈且减轻摆臂重量,从而降低功耗。

优选地,双扭簧1113a的圈数、粗细由挡臂12上升下降的扭矩而定。

优选地,出厂后如需挂提示牌等,可在底座11底部增加垫片,从而加大双扭簧1113a的扭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双扭簧1113a两边均斜向下出丝,且丝的端部均与所述底座11的底部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121为电机;

所述驱动轴1121a为电机轴;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机械区111和所述电路区112之间的格挡114处;

所述格挡114处设有供所述电机轴穿设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齿轮1111a和所述从动齿轮1111b 的直径比例为1:1。

上述,可以理解的是,因为主动齿轮1111a和从动齿轮1111b的直径比为1:1,在外力作用下,主动齿轮1111a的最大转动角度为90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较小直径的主动齿轮1111a和较大直径的从动齿轮 1111b相配合,该种设计方式,较好的保护了驱动装置1121,避免了驱动装置1121的过载。从而,延长了驱动装置1121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经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区112设有光电传感装置1123;

所述光电传感装置1123包括光电传感器1123a和挡片1123b;

所述转轴1112穿过所述机械区111和所述电路区112之间的格挡114;

所述转轴1112穿过所述格挡114的部分套装有所述挡片1123b;

所述光电传感装置1123用于控制所述挡臂12的上升和下降。

上述,光电开关(光电传感器1123a)是通过光电转换进行电气控制的开关,它是利用被检测物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选通电路,从而检测物体有无的。物体不限于金属,所有能反射光线的物体均可被检测。光电开关将输入电流在发射器上转换为光信号射出,接收器再根据接收到的光线的强弱或有无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由于光电开关可以实现人与物体或物体与物体的无接触,可以有效降低磨损,并具有快速特点。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某些技术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挡片1123b可用于遮挡或反射光束,从而与光电传感器1123a相互配合,实现对于挡臂12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区113设有供电装置1131,以及用于容纳所述供电装置1131的盒体1132;

所述盒体1132设有防水密封圈。

上述,供电装置1131可以为电池。

可以理解的是,盒体1132的设计可便于更换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区112和所述电池区113之间的格挡114朝向所述电池区113的一侧设有扩音装置112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设有用于盖合的上盖;所述上盖处设有用于防盗的机械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