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伸缩缝及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339发布日期:2018-09-14 20:3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伸缩缝及桥梁。



背景技术:

桥梁伸缩缝是指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的伸缩缝。桥梁伸缩缝的作用在于调节由车辆荷载和桥梁建筑材料所引起的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和联结,对桥梁结构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求伸缩缝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驶过时应平稳、无突跳颠簸与噪声;同时,必须能够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大量渗入;安装、检查、养护及消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

目前,常见的桥梁伸缩缝抗冲击性能较差,很难满足大位移量的要求,使用一段时间后,车辆在经过时会由于冲击而产生较大的颠簸和震动声响,且长时间的冲击会导致伸缩缝构件与桥梁地面之间产生剥离,严重的降低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强度。此外,现有的伸缩缝结构还存在漏雨、漏水及杂物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伸缩缝,以解决现有的桥梁伸缩缝存在的抗冲击性能差且容易渗水及被杂物堵塞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桥梁,以解决现有的桥梁因使用现有的桥梁伸缩缝而导致结构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伸缩缝,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缓冲橡胶体和引流板;

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均设置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槽口相对,且两个所述凹槽的槽壁的厚度面之间间隙设置;

所述缓冲橡胶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所述缓冲橡胶体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上表面与两个所述凹槽的上槽壁的内表面抵接,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下表面与两个所述凹槽的下槽壁的内表面抵接,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凸出部,所述上凸出部的厚度面与所述上槽壁的厚度面抵接,且所述上凸出部的厚度小于所述上槽壁的厚度;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下凸出部,所述下凸出部的厚度面与所述下槽壁的厚度面抵接;

所述引流板位于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下方,且所述引流板的一个长度边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板的另一个长度边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板用于将积液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上槽壁的厚度与所述上凸出部的厚度之间的差值为1~3mm。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宽度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板面之间的距离为10~30c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板面之间的距离为10~30cm;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对称设置,或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凹槽的下槽壁连接,所述引流板的长度边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凹槽的下槽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凸出部的厚度面与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上表面之间圆滑过渡,所述上凸出部的厚度面与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上表面之间圆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桥梁,包括所述的桥梁伸缩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伸缩缝,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缓冲橡胶体和引流板;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均设置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槽口相对,且两个所述凹槽的槽壁的厚度面之间间隙设置;所述缓冲橡胶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所述缓冲橡胶体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上表面与两个所述凹槽的上槽壁的内表面抵接,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下表面与两个所述凹槽的下槽壁的内表面抵接,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凸出部,所述上凸出部的厚度面与所述上槽壁的厚度面抵接,且所述上凸出部的厚度小于所述上槽壁的厚度;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下凸出部,所述下凸出部的厚度面与所述下槽壁的厚度面抵接;所述引流板位于所述缓冲橡胶体的下方,且所述引流板的一个长度边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板的另一个长度边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板用于将积液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伸缩缝,一方面,通过将缓冲橡胶体的上表面与两个凹槽的上槽壁的内表面抵接,并将缓冲橡胶体的下表面与两个凹槽的下槽壁的内表面抵接,同时,将上凸出部的厚度面与上槽壁的厚度面抵接,并将下凸出部的厚度面与下槽壁的厚度面抵接,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桥梁伸缩缝整体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和严密性,有效地防止尘土和沙石等杂物落入凹槽中。另一方面,上凸出部的厚度小于上槽壁的厚度,也就是说,在使用状态下,且没有外力冲击作用下,上凸出部的上表面位于上槽壁的外表面的下方,而当缓冲橡胶体受到挤压冲击作用而发生形变时,上凸出部的上表面也不会高于上槽壁的外表面,这样既能够减小对车辆的冲击,防止车辆颠簸,又能够防止车辆对上凸出部的磨损,从而延长了桥梁伸缩缝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缓冲橡胶体的长度方向上开设通孔,当有车辆从桥梁伸缩缝上驶过时,或当桥梁伸缩缝两侧的桥面受热膨胀时,会对缓冲橡胶体产生挤压冲击,由于缓冲橡胶体设有通孔,挤压冲击作用会被通孔吸收一部分,从而减小了缓冲橡胶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形变量,进一步防止上凸出部的上表面高于上槽壁的外表面。此外,通过在缓冲橡胶体的下方设置引流板,能够将雨水或污水等积液排出,避免桥面积水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伸缩缝,提高了桥梁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减小对车辆的冲击作用,防止车辆颠簸,同时,桥面不易出现积水现象,以保证车辆行驶顺畅、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桥梁伸缩缝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橡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桥梁伸缩缝的一种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锚固筋;102-缓冲橡胶体;103-引流板;104-上槽壁;105-下槽壁;106-槽底;107-上凸出部;108-下凸出部;109-第一加强筋;110-第二加强筋;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114-压板;11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桥梁伸缩缝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橡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桥梁伸缩缝的一种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伸缩缝,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缓冲橡胶体102和引流板103;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均设置有凹槽,两个凹槽的槽口相对,且两个凹槽的槽壁的厚度面之间间隙设置;通常情况下,两个凹槽的槽壁的厚度面之间的距离为4cm,即伸缩缝的宽度通常为4cm,也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其他的距离值。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包括型钢和多个锚固筋101,型钢具有凹槽,型钢的截面可以为C型(槽钢)、工字钢、H型、E型或F型等,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槽钢,为了清楚描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槽钢的各部分进行说明:在使用状态下,槽钢的靠近桥面的侧壁为上槽壁104,槽钢的远离桥面的侧壁为下槽壁105,与上槽壁104和下槽壁105连接的部分为槽底106。锚固筋101与槽底106固定连接,多个锚固筋101沿槽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选的,锚固筋101呈U形。第二安装架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架的结构相同。缓冲橡胶体102位于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之间,即缓冲橡胶体102位于两个槽钢之间,缓冲橡胶体102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通孔,例如:通孔为圆孔,圆孔的中心线与缓冲橡胶体102的长度方向平行。缓冲橡胶体102的上表面与两个凹槽的上槽壁104的内表面抵接,缓冲橡胶体102的下表面与两个凹槽的下槽壁105的内表面抵接,作为优选,缓冲橡胶体102的长高面与槽底106的内表面之间间隙设置;缓冲橡胶体102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凸出部107,上凸出部107的厚度面与上槽壁104的厚度面抵接,且上凸出部107的厚度d1小于上槽壁104的厚度d2;缓冲橡胶体102的下表面设置有下凸出部108,下凸出部108的厚度面与下槽壁105的厚度面抵接;引流板103位于缓冲橡胶体102的下方,且引流板103的一个长度边与第一安装架固定连接,引流板103的另一个长度边与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引流板103的两个长度边分别与两个凹槽的下槽壁105固定连接,引流板103用于将积液排出。本实施例中,引流板103可以采用可弯曲的橡胶板,将橡胶板弯折成V形,并与下槽壁105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引流槽,供雨水、污水等积液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引流板103展成平板状时,引流板103的宽度大于伸缩缝的宽度,以保证引流板103不会被拉断。

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伸缩缝,一方面,通过将缓冲橡胶体102的上表面与两个凹槽的上槽壁104的内表面抵接,并将缓冲橡胶体102的下表面与两个凹槽的下槽壁105的内表面抵接,同时,将上凸出部107的厚度面与上槽壁104的厚度面抵接,并将下凸出部108的厚度面与下槽壁105的厚度面抵接,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桥梁伸缩缝整体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和严密性,有效地防止尘土和沙石等杂物落入凹槽中。另一方面,上凸出部107的厚度小于上槽壁104的厚度,也就是说,在使用状态下,且没有外力冲击作用下,上凸出部107的上表面位于上槽壁104的外表面的下方,而当缓冲橡胶体102受到挤压冲击作用而发生形变时,上凸出部107的上表面也不会高于上槽壁104的外表面,这样既能够减小对车辆的冲击,防止车辆颠簸,又能够防止车辆对上凸出部107的磨损,从而延长了桥梁伸缩缝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缓冲橡胶体102的长度方向上开设通孔,当有车辆从桥梁伸缩缝上驶过时,或当桥梁伸缩缝两侧的桥面受热膨胀时,会对缓冲橡胶体102产生挤压冲击,由于缓冲橡胶体102设有通孔,挤压冲击作用会被通孔吸收一部分,从而减小了缓冲橡胶体102在竖直方向上的形变量,进一步防止上凸出部107的上表面高于上槽壁104的外表面。通过设置通孔,还能够减小过车时产生的噪音。此外,通过在缓冲橡胶体102的下方设置引流板103,能够将雨水或污水等积液排出,避免桥面积水现象。

本实施例中,缓冲橡胶体102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是由乙烯、丙烯经溶液共聚合而成的橡胶,再引入第三单体(ENB)。三元乙丙橡胶基本上是一种饱和的高聚物,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耐天候性、耐水性、电绝缘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且具有较高的弹性和延伸性,抗冲击性和耐撕裂性较强,具有极佳的尺寸稳定性和广泛的温度适应性。

需要说明的是,引流板103的材质也可以为三元乙丙橡胶。

本实施例中的引流板103不易被撕裂破损,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向桥下渗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3所示,上槽壁104的厚度d2与上凸出部107的厚度d1之间的差值为1~3mm。可选的,该差值可以为1mm、1.5mm、2mm、2.5或3mm。

上槽壁104的厚度d2与上凸出部107的厚度d1之间的差值过小,当缓冲橡胶体102受到挤压冲击作用而发生形变时,上凸出部107的上表面容易超出上槽壁104的外表面,这样就会导致车辆颠簸,同时,车辆会对上凸出部107造成磨损,缩短了桥梁伸缩缝的使用寿命。

上槽壁104的厚度d2与上凸出部107的厚度d1之间的差值过大,当车辆驶过桥梁伸缩缝时,相当于驶过一个坑,对轮胎造成冲击,导致颠簸。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4所示,通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第二通孔112位于第一通孔111与第三通孔113之间。可选地,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的深度方向平行。

该可选方案中,第一通孔111的宽度与第三通孔113的宽度均小于第二通孔112的宽度。

参见图4所示,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的形状均为矩形,第二通孔112位于上凸出部107的下方,第一通孔111的宽度w1与第三通孔113的宽度w3均小于第二通孔112的宽度w2,这样的方式使得第二通孔112具有更强的吸收形变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上凸出部107的上表面因缓冲橡胶体102的形变过大而超出上槽壁104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的数量不仅局限于三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自由选取其他数量的通孔,用以实现缓冲降噪的功能;对于其他数量的通孔,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安装架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09,第二安装架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110,第一加强筋109与第二加强筋110分别位于两个凹槽中。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加强筋109和第二加强筋110均呈板状,第一加强筋109位于第一安装架的槽底106与缓冲橡胶体102之间,第一加强筋109与上槽壁104的内表面、下槽壁105的内表面以及槽底10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109的板面与上槽壁104垂直。第二加强筋110位于第二安装架的槽底106与缓冲橡胶体102之间,第二加强筋110与上槽壁104的内表面、下槽壁105的内表面以及槽底106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110的板面与上槽壁104垂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109的板面之间的距离为10~30cm,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110的板面之间的距离为10~30cm;参见图1所示,第一加强筋109与第二加强筋110对称设置。可选的,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109的板面之间的距离为20cm。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槽钢的长度自由选取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109的板面之间的距离,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增强槽钢的抗压强度。

本实施例的另一可选方案中,参见图5所示,第一加强筋109与第二加强筋110错位设置。该方案中,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109的板面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110的板面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降低了加工难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2所示,还包括压板114,压板114通过螺栓115与凹槽的下槽壁105连接,引流板103的长度边位于压板114与凹槽的下槽壁105之间。

该可选方案中,压板1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板114分别与两个下槽壁105连接。压板114和下槽壁105均设置有与螺栓115相配合的螺纹孔,在安装时,将引流板103的长度边置于压板114与凹槽的下槽壁105之间,拧紧螺栓115,以将引流板103的长度边压紧固定在压板114与下槽壁105之间。

本实施例中,引流板103的长度边还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沿引流板10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螺栓115能够穿设与连接孔中,进一步防止引流板103松动脱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上凸出部107的厚度面与缓冲橡胶体102的上表面之间圆滑过渡,上凸出部107的厚度面与缓冲橡胶体102的上表面之间圆滑过渡。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缓冲橡胶体102与上凸出部107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抗挤压强度,防止断裂,从而延长了桥梁伸缩缝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通孔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施例中,通孔的形状为矩形,这样的方式使得缓冲橡胶体102的加工比较容易,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抗冲击性能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的形状也可以均为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纺锤形的通孔能够使得缓冲橡胶体102受力变形后能够迅速回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桥梁伸缩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桥梁伸缩缝,提高了桥梁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减小对车辆的冲击作用,防止车辆颠簸,同时,桥面不易出现积水现象,以保证车辆行驶顺畅、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