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伸缩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652发布日期:2018-11-09 20:4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伸缩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伸缩缝。



背景技术:

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要求伸缩缝在平行、垂直于桥梁轴线的两个方向,均能自由伸缩,牢固可靠,车辆行驶过时应平顺、无突跳与噪声;要能防止雨水和垃圾泥土渗入阻塞;安装、检查、养护、消除污物都要简易方便。现有的桥梁伸缩缝的位移控制箱完全买入混凝土中,且位移控制箱上方连接了边梁,当需要更换位移控制箱内零件时,不得不凿开厚厚的混凝土层,且必须将伸缩缝整体从混凝土中起吊,工程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桥梁伸缩缝保养和维修不方便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桥梁伸缩缝。

桥梁伸缩缝,包括:

位移控制箱,位移控制箱限定容置腔,位移控制箱包括盖体,盖体可拆卸地固定在容置腔上部;

横梁,延伸至容置腔内,横梁上方设有压紧支座,横梁通过承压支座支撑在位移控制箱的底板上,盖体的下表面与压紧支座接触并对压紧支座施加预压力;

中梁,垂直设置在横梁的上方,盖体的上表面与中梁的上表面齐平;以及

边梁,边梁从位移控制箱的外侧面沿着与中梁平行的方向向外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盖体的上表面与中梁的上表面齐平,伸缩缝埋入桥梁后,盖体的上表面可以暴露在桥面或者仅有薄薄的一层混凝土覆盖。由于盖体是可拆卸的,且盖体上没有边梁压制,因此保养和维修时,可直接打开盖体或者凿开薄薄的水泥层后打开盖体,对位移控制箱进行保养和维修,更重要的是,当中梁损坏时可单独进行快速维修和更换,不需要和边梁整体起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包括上板、下板、第一加筋板以及短边梁段,上板固定在容置腔的上部,下板延伸至容置腔内。第一加筋板加强盖体的牢固性性,也使盖体获得一定的高度,当上板固定在容置腔的上部时,下板与压紧支座接触,并对压紧支座施加预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移控制箱还包括三个侧板,上板固定在三个侧板的上边沿,且上板的上表面与中梁的上表面齐平。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上板的一种安装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位移控制箱内壁设有支撑块,上板固定在支撑块

上,且上板的上表面与中梁的上表面齐平。本实施方式提供了提供了上板的另外一种安装位置。相比于前述的安装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梁的端部焊接到位移控制箱的外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短边梁段的侧面设有第三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梁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中梁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中梁和边梁之间的间隔中设有连续的密封带,密封带的两个边缘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连通,密封带的边缘在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中连续地延伸。密封带可防止雨水及灰尘、石子、垃圾等进入伸缩缝及位移控制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还包括第一加筋板和短边梁段,短边梁段上设有第三凹槽,短边梁段的横截面与边梁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一加筋板及短边梁段焊接固定在上板和下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紧支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凸起,盖体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四凹槽,第一凸起设置在第四凹槽中,压紧支座与横梁自由接触。可防止压紧支座偏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压支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凸起,位移控制箱的底板设有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五凹槽,第二凸起设置在第五凹槽中,承压支座与横梁自由接触。可防止承压支座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桥梁伸缩缝的局部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桥梁伸缩缝不设密封带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桥梁伸缩缝设有密封带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桥梁伸缩缝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桥梁伸缩缝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桥梁伸缩缝的位移控制箱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桥梁伸缩缝的可替代实施方式的边梁连接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桥梁伸缩缝的压紧支座与盖体的装配关系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桥梁伸缩缝的承压支座与位移控制箱底板的装配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如图1-9所示,提供一种桥梁伸缩缝,包括:

位移控制箱1,位移控制箱1限定容置腔101,位移控制箱1包括盖体102,盖体102可拆卸地固定在容置腔101上部;

横梁2,延伸至容置腔101内,横梁2上方设有压紧支座5,横梁2通过承压支座6支撑在位移控制箱1的底板上,盖体102的下表面与压紧支座5接触并对压紧支座5施加预压力;

中梁3,垂直设置在横梁2的上方,盖体102的上表面与中梁3的上表面齐平;以及

边梁4,边梁4从位移控制箱1的外侧面沿着与中梁3平行的方向向外延伸。

如图1所示,两个边梁4平行设置在中梁3的两侧,位移控制箱1的外侧壁和外底部分别设有锚栓9,边梁4连接有锚筋10,混凝土浇注后,位移控制箱1和边梁4被锚固在混凝土中。

盖体102对压紧支座5施加预压力,可保持横梁2的稳定。位移控制箱1内还设有横梁限位块11,横梁限位块11设置在横梁2两侧,横梁限位块11的作用是保持横梁2位置,限制横梁2向两侧偏移。

压紧支座5和承压支座6的材质为橡胶钢板复合结构,具有弹性,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压紧支座5及承压支座6与横梁2接触的表面附有四氟滑板,可滑动。当温度变化桥梁热胀冷缩带来的梁端间距变化时,横梁2可顺利在支座表面滑动。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桥梁伸缩缝为对称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梁3两侧的边梁4分别承载在两个建筑物部分上,沿着中梁3长度方向上布置有多个位移控制箱1。安装时,中梁3暴露在桥面,边梁4也大致与桥面齐平。在现有技术中,边梁是焊死在位移控制箱上表面的,也就是说位移控制箱整体埋入了混凝土中一定深度,且位移控制箱受到边梁的压制,因此对位移控制箱进行保养和维修时,不得不凿开混凝土,同时将边梁、位移控制箱等整体从混凝土中吊起,才能进行保养和维修,增大了施工量和难度。在本实用新型中,位移控制箱1的盖体102的上表面与中梁3的上表面齐平,伸缩缝埋入桥梁后,盖体102的上表面可以暴露在桥面或者仅有薄薄的一层混凝土覆盖。由于盖体102是可拆卸的,且盖体102上没有边梁4压制,因此保养和维修时,可直接打开盖体102或者凿开薄薄的水泥层后打开盖体102,对位移控制箱1进行保养和维修,更重要的是,当中梁3损坏时可单独进行快速维修和更换,不需要和边梁4整体起吊。

如图5所示,盖体102包括上板1022和下板1023,上板1022固定在容置腔101的上部,下板1023延伸至容置腔101内。为了使盖体102的下表面对压紧支座5施加预压力,盖体102的高度应大致等于中梁3的上表面到压紧支座5的上表面的距离。当然,具体设计时应该以上板1022固定后能够实现下板1023对压紧支座5产生预压力为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位移控制箱1还包括三个侧板103,上板1022固定在三个侧板103的上边沿,且上板1022的上表面与中梁3的上表面齐平。优选地,上板1022通过螺栓固定。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上板1022的安装位置。为了增加盖体102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并分散路面车辆对盖体102的冲击荷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板1022与侧板103上边沿不一定是平面接触,可以是凹凸配合的结构,比如上板1022上设有凸起,侧板103的上边沿相应地设有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又比如上板1022上设有锯齿形状,侧板103的上边沿相应地设有与之相配合的锯齿状。因此,上板1022与侧板103的上边沿接触面的形状并不限于所列举的几种,只要能增加接触面积的形状均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位移控制箱1内壁设有支撑块104,上板1022支承在支撑块104上并与支撑块104固定,且上板1022的上表面与中梁3的上表面齐平。优选地,上板1022固定在支撑块104通过螺栓固定。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上板1022的另一种安装位置。为了增加盖体102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并分散路面车辆对盖体102的冲击荷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板1022与支撑块104不一定是平面接触,可以是凹凸配合的结构,比如上板1022上设有凸起,支撑块104相应地设有与该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又比如上板1022上设有锯齿形状,支撑块104相应地设有与之相配合的锯齿状。因此,上板1022与支撑块104的接触面形状并不限于所列举的几种,只要能增加接触面积的形状均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梁4的端部焊接到位移控制箱1的外侧面。使边梁4与位移控制箱1连接。为了强化焊缝处的强度,在焊缝处另外焊接了加强肋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短边梁段1025的侧面设有第三凹槽10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边梁4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401,中梁3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301,中梁3和边梁4之间的间隔中设有连续的密封带7,密封带7的两个边缘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401和第二凹槽301中,第一凹槽401与第三凹槽1021连通,密封带7的边缘在第一凹槽401和第三凹槽1021中连续地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边梁4和中梁5采用行业标准(JT/T 327-2004)所规定的异型钢。为了防止雨水及灰尘、石子、垃圾等杂物进入伸缩缝,在中梁3和边梁4之间的间隔中设有密封带7。密封带7由橡胶制成,形状呈V型,其规格也可参照行业标准(JT/T327-2004)的规定。为了能够打开盖体102,本实用新型的边梁4从位移控制箱1的两个侧面出发沿着中梁3平行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现有技术中的边梁是连续的整体,而本实用新型的边梁4是分段的,在位移控制箱1内没有边梁4通过。此时,通过位移控制箱1的那段密封带7边缘就没有了固定,雨水及杂物会从这个地方进入位移控制箱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方式在盖体102的侧面设有第三凹槽1021,用于容纳经过位移控制箱1内的密封带7的边缘。优选地,第三凹槽1021横截面形状与第一凹槽401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盖体102还包括第一加筋板1024和短边梁段1025,短边梁段1025上设有第三凹槽1021,短边梁段1025的横截面与边梁4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第一加筋板1024及短边梁段1025焊接固定在上板1022和下板1023之间。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的盖体结构。其中段边梁段1025可以采用与边梁4相同的型材。第一加筋板1024提高了盖体102的稳定性。当然,在一些可替代的结构中,盖体102采用一体浇铸件。虽然一体浇铸件能够实现与焊接件相同的目的,但焊接件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在一些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盖体1仅包括下板1023、第一加筋板1024及短边梁段1025。第一加筋板1024至少有两个,分别连接下板1023和短边梁段1025,第一加筋板1024与短边梁段1025的两端齐平。短边梁段1025的上表面与中梁3的上表面齐平。位移控制箱1的侧板103的高度减小至下板1023的底部,下板1023与侧板103通过螺栓连接。边梁4与短边梁段1025无连接关系。边梁4的端部焊接固定有第二加筋板402,第二加筋板402与第一加筋板1024通过螺栓连接,使边梁4与短边梁段1025拼接。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不设第二加筋板402,边梁4的端部焊接固定到侧板103上。

在一优选结构中,如图1所示,中梁3通过中梁垫块8支撑到横梁2上。中梁3与中梁垫块8焊接连接,中梁垫块8由于横梁2焊接连接。中梁垫块8面积相对较大,能够分散中梁3对横梁2的压力,降低横梁2的应力集中,提高横梁2的使用寿命。

在一优选结构中,如图8所示,压紧支座5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凸起501,盖体102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501相配合的凹槽,第一凸起501设置在盖体102下表面的第四凹槽1026中,压紧支座5与横梁2自由接触。在一优选结构中,如图9所示,承压支座6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凸起601,位移控制箱1的底板设有与第二凸起601相配合的第五凹槽105,第二凸起601设置在第五凹槽105中,承压支座6与横梁2自由接触。第一凸起501与第四凹槽1026凹凸配合,第二凸起601与第五凹槽105凹凸配合,其有益效果是能够防止压紧支座5和承压支座6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501的形状为圆柱形。当然第一凸起501和第二凸起502的形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正方体、锥体等。第一凸起501与第四凹槽1026之间间隙配合,第二凸起601与第五凹槽105之间间隙配合,其有益之处是便于安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