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移动张拉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745发布日期:2018-11-09 20:4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一体式移动张拉棚。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中广泛使用预制装配式T梁,在T梁钢绞线的张紧工序中,为保证张拉作业质量和安全,需要人工和机械来回挪动张拉设备和张拉防护挡板,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对张拉设备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式移动张拉棚,避免了在转运过程中对张拉设备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式移动张拉棚,包括操作平台、支腿、上框架、张拉千斤顶、升降装置;所述支腿安装在操作平台的下表面;所述上框架安装在操作平台的上表面;所述上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滑轨上与该连接杆相对应位置处、沿滑轨的轴向设置有通槽;所述连接杆从通槽中伸出、且能沿通槽移动;所述张拉千斤顶通过升降装置与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为两个对称设置的角钢,两个角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通槽为两个角钢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的后端侧面上设置有张拉防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张拉防护装置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在上框架后端侧面上的木板和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为手动葫芦。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的顶部设置有人字形顶棚。

进一步的,所述人字形顶棚由透光板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吊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移动张拉棚,通过吊装张拉棚,能方便地将张拉设备移动到下一个操作位置,避免在转运的过程中对张拉设备造成损坏;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可对不同高度的钢绞线进行张拉;通过滑轨和滑块的配合,能使张拉千斤顶进行前后移动,方便工人快捷施工,减轻了劳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操作平台,2-支腿,3-上框架,4-张拉千斤顶,5-升降装置,6-滑轨,7-滑块,8-连接杆,9-通槽,10-木板,11-钢板,12-人字形顶棚,13-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移动张拉棚,包括操作平台1、支腿2、上框架3、张拉千斤顶4、升降装置5;所述支腿2安装在操作平台1的下表面;所述上框架3安装在操作平台1的上表面;所述上框架3的顶部设置有滑轨6;所述滑轨6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块7;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滑轨6上与该连接杆8相对应位置处、沿滑轨6的轴向设置有通槽9;所述连接杆8从通槽9中伸出、且能沿通槽9移动;所述张拉千斤顶4通过升降装置5与连接杆8连接。

使用时,将该一体式移动张拉棚移动到T梁的端部,工人在操作平台1上对张拉千斤顶4进行操作,首先,通过控制升降装置5,带动张拉千斤顶4上升或下降,直到张拉千斤顶4调整到合适的高度;然后控制滑块7在滑轨6上滑动,带动张拉千斤顶4靠近或远离T梁端部的钢绞线,直到张拉千斤顶4移动到张拉位置后,通过张拉千斤顶4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当该位置的钢绞线全部张拉完毕后,将张拉棚吊至下一个张拉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式移动张拉棚,通过吊装张拉棚,能方便地将张拉千斤顶4移动到下一个操作位置,避免在转运的过程中对张拉千斤顶4造成损坏;通过设置升降装置5,可对不同高度的钢绞线进行张拉;通过滑轨6和滑块7的配合,能使张拉千斤顶4进行前后移动,方便工人快捷施工,减轻了劳动量,提高了劳动效率。

为了制造方便,所述滑轨6为两个对称设置的角钢,两个角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通槽9为两个角钢之间的间距。进一步,两个角钢可以形成横截面为U形的结构,两个角钢之间形成供滑块7滑动的U形凹槽,所述滑块7滑动安装在U形凹槽内。

所述上框架3包括四根竖杆,四根竖杆形成方形的框架,四根竖杆的下端固定在操作平台1上,四根竖杆的上端通过四个横杆固定连接。

为防止张拉千斤顶4在工作时,钢绞线出现滑丝或断丝现象,而对工人造成伤害,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框架3的后端侧面上设置有张拉防护装置。所述上框架3的前端侧面指的是靠近T梁端部的那一个侧面;所述上框架3的后端侧面指的是与上框架3的前端侧面相平行的那一的侧面;也就是说,张拉千斤顶4位于T梁端面与上框架3的后端侧面之间。通过设置张拉防护装置,能防止钢绞线出现滑丝或断丝现象时,对工人造成损伤。

所述张拉防护装置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在上框架3后端侧面上的木板10和钢板11。这样设置,当钢绞线出现滑丝或断丝时,断掉的钢丝首先会撞击木板10,避免木板10发生弹射,提高了安全性;当断掉的钢丝冲击力较大时,钢丝会穿透木板10,然后继续撞击钢板11。通过设置两层防护装置,既保证了缓冲作用,又保证了抗冲击要求,提高了工人施工时的安全性。

所述升降装置5可以是卷扬机、电动葫芦等;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装置5为手动葫芦。

所述上框架3的顶部设置有人字形顶棚12。通过设置人字形顶棚12,即使在雨水天气,工人也可以正常施工,同时避免了雨水在顶棚上的堆积。

为保证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视觉环境要求,所述人字形顶棚12由透光板制作而成。

为使张拉棚吊装更方便,所述上框架3的顶部设置有吊环13。通过吊环13对张拉棚进行吊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