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9047发布日期:2019-03-14 00:0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地面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加工机,例如铣路机、回收机、稳固机或露天采矿机等。地面加工机包括机体,机体具有机架和可驱动成相对于机架围绕驱动轴线转动的驱动结构。驱动轴线定义轴向方向。地面加工机还包括用于地面加工的工作装置,驱动结构可松开地与工作装置连接以便传递驱动扭矩从而共同转动。工作装置沿轴向在驱动机构轴向端部和与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相反的固定装置轴向端部之间延伸且在径向外部包围地面加工机的驱动结构。工作装置通过在其固定装置轴向端部的区域中可接触到的中央螺接组件固定在驱动结构上以防相对于驱动结构轴向移位,该中央螺接组件具有与驱动轴线共线的螺旋轴线。



背景技术:

呈地面铣削机形式的这种地面加工机由DE 10 2012 008 252 A1公开。该文献公开了一种铣削滚轮作为工作装置,该工作装置在其固定装置轴向端部的区域中通过在端侧旋入驱动结构中的螺杆和与螺杆螺旋接合的固紧螺母固定。借助固紧螺母,已知地面铣削机的铣削滚轮沿轴向压靠在较靠近铣削滚轮的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区域中的啮合部上。通过啮合部可使驱动扭矩从驱动结构传递到铣削滚轮上。

由DE 10 2012 008 252 A1已知的铣削滚轮相对于驱动结构的轴向位置固定在其固定效果方面是不利的。通过使用在端侧沿轴向旋入驱动结构中的螺杆和与螺杆螺旋接合的固紧螺母使得在松开轴向位置固定时不可预测,在施加松开的转动扭矩(松开扭矩)时螺接组件在哪个部位上开始松开。一方面螺杆可与固紧螺母一起作为共同运动的螺接组件从驱动结构旋出,另一方面固紧螺母可相对于螺杆运动,使得螺杆与驱动结构形成为了共同运动连接的组件,固紧螺母可相对于该组件运动。

最后,根据例如由脏污引起的不同摩擦特性,在施加松开扭矩时会出现一种以及另一种情况,使得由此螺杆局部地从驱动结构中旋出且固紧螺母局部地相对于螺杆运动。在任何情况下施加松开的扭矩都导致不可唯一预测的机械状态。

对于在固定意义中的用于旋拧的扭矩(拧紧扭矩)可在相应修改的情况下同样适用,虽然在此与松开相对地有如下方案,在时间上一方面旋入螺杆且然后旋拧固紧螺母。

此外,基于已知的固紧螺母的尺寸在借助传统工具、例如扭矩扳手拧紧和松开时,限制可施加在已知的铣削滚轮的螺接组件上的扭矩。在此需要注意,正在进行地面剥除的工作装置在其按常规运行时经受非常高的力作用,轴向的位置固定必须克服该力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集中在为地面加工机的工作装置可靠地建立且同样可靠地松开轴向位置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同样涉及用于建立和松开地面加工机的工作装置在地面加工机、尤其上述地面加工机的驱动结构上的轴向位置固定。对此,驱动结构可相对于地面加工机的机架围绕驱动轴线转动。工作装置在径向外部包围驱动结构,其中,通过具有与驱动轴线共线的螺旋轴线的中央螺接组件引起轴向位置固定。

由于根据加工类型可能出现非常高的在地面加工时反作用在工作装置上的作用力,为了提供足够的工作可靠性,工作装置在驱动结构上的轴向位置固定具有的拧紧扭矩大于2500Nm是期望的。在由DE 10 2012 008 252A1已知的地面铣削机的螺接组件上施加这么高的固紧扭矩是麻烦的且需要通常仅在工厂中提供、但是在机械的使用地不提供的工具。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出一种技术教导,根据该技术教导可通过在驱动结构上的中央螺接组件以高的拧紧扭矩使工作装置简单且可靠地固定在其轴向位置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该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开头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支撑螺接组件的可相对于驱动结构旋拧的螺旋构件,以防止螺旋构件在支撑螺旋方向上发生转动运动,以及

-驱动驱动结构以便在与支撑螺旋方向相同的转动方向上转动。

关于装置,上述目的根据实质与第一方案相关的第二方案通过开头所述类型的地面加工机实现,该地面加工机用于实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法。

在结构上,地面加工机可通过以下方式构造成实施上述方法,即,地面加工机包括螺旋扭矩支撑组件,其与螺接组件的可相对于驱动结构螺旋运动的螺旋构件传递螺旋扭矩地连接或可连接,且该螺旋扭矩支撑组件具有支撑区域,该支撑区域构造成在支撑螺旋方向上用于支撑螺旋扭矩地贴靠在配合支撑区域上,其中,驱动结构构造成,在与支撑螺旋方向相同的转动方向上驱动转动,而支撑区域贴靠在配合支撑区域上。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是利用驱动结构,以便在建立轴向位置固定时在中央螺接组件上施加足够高的拧紧扭矩,或/和在松开轴向位置固定时在中央螺接组件上施加足够高的松开扭矩。因此,作用在螺接组件上的拧紧或/或松开扭矩的扭矩源不是如至今为止那样在地面加工机的区域中的呈机械扭矩扳手形式的扭矩扳手或冲击式螺钉机,其直接作用在螺接组件上,而是驱动结构或与驱动结构传递扭矩连接的驱动力源。

因此螺旋结构的尺寸可充分确定为,使得螺旋结构可用作工作装置的唯一的轴向位置固定装置。因此,可将2500Nm或更高的螺旋扭矩导入螺旋结构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无需导入高扭矩的昂贵且操作复杂的工具,因为驱动结构和其驱动力源用于将螺旋扭矩施加在螺旋结构上。

在工作装置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驱动结构沿轴向优选没有突出到其固定装置轴向端部上,以便使工作装置在其固定装置轴向端部上可尽可能地靠近其余机体的边缘。优选地,工作装置沿轴向朝至少一侧例如以其固定装置轴向端部伸出超过驱动结构。特别优选地,工作装置沿轴向在两侧伸出超过驱动结构。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本申请描述的地面加工机在准备好用于按规定进行地面加工的状态下。

在本申请中优选的是,中央螺接组件仅引起轴向的位置固定,应在中央螺接组件有助于轴向的位置固定时此时就可满足通过中央螺接组件“引起”轴向的位置固定。因此不应排除的是,除了中央螺接组件以外还未实现一种或多种其他的固定措施。

此外需要在此明确的是,对于在本申请中给出的说明“轴向”和“径向”,只有没有特殊说明,驱动结构的驱动轴线是参考量。因此,与驱动轴线平行的方向是轴向方向,且与驱动轴线正交延伸的方向是径向方向。

在本申请中提及“驱动扭矩”和“螺旋扭矩”。该术语使用仅用于更好地区分扭矩的相应涉及的作用位置。不同的术语在文章中尤其用在驱动侧导入驱动结构中的驱动扭矩和在螺旋结构上出现的螺旋扭矩意思相近时。对此始终是扭矩。在这种不同表示的扭矩之间没有区别。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响应于在驱动侧导入的驱动扭矩而出现支撑的螺旋扭矩。

机架作为地面加工机的基础结构单元形成机械的一种基本参考系统。机体包括机架和与其连接的也可运动地连接的其他机械部分。

通常,驱动结构与地面加工机的驱动马达耦联,但是其中,驱动马达通常具有的转速比在按常规进行地面加工时在驱动结构上所需的转速更高。因此,降低转速的且因此增加扭矩的传动机构通常与驱动结构有效连接。优选地,驱动结构包括传动机构的传动机构壳体的一部分,且尤其优选地在传动机构节省空间地构造成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时,驱动结构与传动机构的空心轮耦联以便共同转动。该传动机构可以有利的方式加以利用,以便加强在驱动侧传递至驱动结构的驱动扭矩,且因此以相对低的由驱动马达或由驱动马达单独形成的转动驱动机构(也可为手动的转动驱动机构)输出的驱动扭矩通过引起的扭矩增加在螺接组件的位置上引起增加多倍传动比的拧紧或/和松开扭矩作为螺旋扭矩。为此仅需支撑螺接组件的相对于驱动结构可螺旋运动的螺旋构件,以便防止该螺旋构件与受驱动的驱动结构一起转动。

通常在装置方面,将设置的高的螺旋扭矩仅支撑在螺接组件上比通过操作人员主动地在螺接组件上导入相同大小的螺旋扭矩明显更简单。

在此需要明确的是,在本申请中阐述的对地面加工机的改进方案也理解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改进方案,反之亦然。

螺旋扭矩支撑组件在施加拧紧或松开扭矩期间支撑在配合支撑区域上,该配合支撑区域可为相对于机体静止的任意区域。因为以已知方式有利地自行式地面加工机在建立或松开工作装置的轴向位置固定时相对于地面加工机恰好所在的支承地基静止,所以配合支撑区域也可由地基的一区域形成。

但是因为承载地面加工机的地基的特性会根据地面加工机的应用区域而明显不同且因此也会不适用于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支撑区域的支撑螺旋扭矩的设备,例如因为地基过软,配合支撑区域优选设置在机体上。

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例如不可松开地与螺旋构件连接。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例如可与螺旋构件构造成一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的是,配合支撑区域可松开地设置在机体上,使得配合支撑区域仅在其实际上需要支撑由驱动结构施加的拧紧或松开扭矩时才布置在机体上。因为工作装置在其按规定的地面加工运行期间必须能够相对于机架转动,而不能通过螺接组件影响工作装置的位置固定,所以将配合支撑区域设置在机体上可能在建立或松开轴向的位置固定之外的时间上会影响运行。

在本申请中在没有破坏用于连接的构件的情况下连接是可松开的时,该连接是可松开的。可松开的连接的示例是螺接或锁止或夹紧或卡口式形状锁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地面加工机可具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传感器询问螺旋扭矩支撑组件或/和配合支撑区域在机械上的安装位置中的位置、或/和螺旋扭矩支撑组件或/和配合支撑区域在准备好支撑的状态等中的位置。地面加工机的机械控制装置优选与至少一个传感器连接且配置成,在从至少一个传感器传输的检测信号显示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和配合支撑区域之间没有碰撞时,此时允许机械按常规进行地面加工运行。

而如果至少一个传感器信号显示有碰撞危险,则可由驱动马达输出的最大功率可限制在相对于在地面加工运行中的额定功率减小的值上,或可使驱动马达停机,且将扭矩导入驱动装置可被限制在由驱动马达单独形成的转动驱动机构(也为机械式转动驱动机构)上。

配合支撑区域优选在配合支撑构件上实现。即使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不是持久地与螺旋构件连接,而是可根据需要与其连接,这种配合支撑构件可松开地与机架或与其余的机体连接,以便进行维修、维护和更换。由于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与螺旋构件的可松开的连接,也可在地面加工机按常规运行阶段期间将配合支撑构件设置机体上或/和可与机体连接,以便降低安装费用。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工作可靠性在地面加工机上与固定装置轴向端部带有间距地朝远离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方向与固定装置轴向端部相对地布置遮蔽构件,使得在地面加工机按常规运行阶段中工作装置在轴向方向上不可接触到。因为相比于工作装置的驱动机构轴向端部,螺接组件优选位于更靠近固定装置轴向端部,配合支撑区域可以简单且有利的方式设置在这种遮蔽构件上,例如以配合支撑构件的形式,例如为了提供足够的强度作为钢板构件,该钢板构件与遮蔽构件连接。配合支撑构件优选可具有通孔,穿过该通孔至少可接触到螺接组件的螺旋构件。

在铣削滚轮或铣削转子作为工作装置的优选情况中,该工作装置以已知方式通常处于铣削滚轮箱中,铣削滚轮箱不仅在端侧、而且也在地面加工机的机械纵向方向和相反方向上遮蔽工作装置。所述遮蔽构件可为这种铣削滚轮箱的一部分。其可相对于机架以及相对于其余机体运动,例如可取下或可摆动运动地与机架连接,以便在松开螺接组件之后能够快速且简单地更换工作装置。通常,为了更换工作装置需要使工作装置和机体沿轴向彼此分开或朝向彼此地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改进方案,遮蔽构件可摆动运动地与机架连接,其中,支承工作装置以便围绕驱动轴线转动的浮动轴承与遮蔽构件连接以便共同运动。因此可通过使遮蔽构件从闭合位置摆动运动到通路位置中将浮动轴承从工作装置的相应的轴承结构或驱动结构上取下,在闭合位置中遮蔽构件遮蔽工作装置或/和驱动结构以防从外部进入,在通路位置中可沿轴向接触到工作装置或/和驱动结构。

浮动轴承称为“浮动轴承”是因为,该浮动轴承虽然可围绕驱动轴线转动地支承工作装置或驱动结构,但是可沿着驱动机构转动轴线移位地支承工作装置或驱动结构。由此参与浮动支承的轴承构件:浮动轴承和轴承结构和/或受到支承的构件的例如由热引起的长度变化是可能的,但是这没有引起在参与构件中的过高的机械应力。在地面加工机的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相比于工作装置的驱动机构轴向端部,浮动轴承通常位于沿轴向较靠近工作装置的固定装置轴向端部。通常为了工作装置的转动支承且通常同样为了驱动结构围绕驱动轴线的转动支承而设置的固定轴承相比于固定装置轴向端部更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该固定轴承除了可围绕驱动轴线转动的固定轴承组件以外相对于机架不可运动地设置在机架上。

由DE 40 37 448A1已知,浮动轴承可与面式的遮蔽构件共同地沿驱动轴线平移地从铣削滚轮形式的工作装置运动离开或朝其运动,面式的遮蔽构件是铣削滚轮箱的一部分。但是对此必需的是,遮蔽构件完全地从机架上去除,这意味着巨大的安装费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有利的是,遮蔽构件可摆动运动地设置在机架上。由此为了共同地摆动运动与遮蔽构件连接的浮动轴承可通过遮蔽构件的摆动运动根据摆动方向从工作装置的轴承结构或驱动结构上取下或/和推移到轴承结构上。因为可摆动地铰接在机架上的遮蔽构件保持不可松脱地与机架连接且由此精确重复地引导浮动轴承从上述轴承结构上的取下运动或推移到这种轴承结构上的推移运动。

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有利的改进方案无关,工作装置的浮动轴承与可摆动运动地设置在机架上的遮蔽构件的共同的摆动运动由于由此明显简化的用于将工作装置安装到机体中且从机体拆卸工作装置的方案而给地面加工机赋予特殊的意义。因此本申请也涉及地面加工机,例如铣路机、回收机、稳固机或露天采矿机等,该地面加工机包括机体,机体具有机架和可驱动成相对于机架围绕限定轴向方向的驱动轴线转动的驱动结构,其中,地面加工机包括用于地面加工的工作装置,驱动结构可松开地与该工作装置连接以便传递驱动扭矩从而共同转动,其中,工作装置沿轴向在驱动机构轴向端部和与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相反的固定装置轴向端部之间延伸,且在径向外部包围地面加工机的驱动结构,其中,在地面加工机的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与固定装置轴向端部带有间距地朝离开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方向与固定装置轴向端部相对地布置遮蔽构件,遮蔽构件可摆动运动地与机架连接且遮蔽构件承载支承工作装置以便围绕驱动轴线转动的浮动轴承,该浮动轴承与遮蔽构件连接以便共同地摆动运动。

对此,浮动轴承可直接地或间接地经由驱动结构支承工作装置以便围绕驱动轴线转动。

根据优选的改进方案,为了实现上面所述优点,地面加工机的工作装置可通过在其固定装置轴向端部的区域中可接触到的中央螺接组件固定在驱动结构上以防相对于驱动结构发生轴向移位,中央螺接组件具有与驱动轴线共线的螺旋轴线。

下面描述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涉及在本申请中描述的所有地面加工机。

浮动轴承优选具有凹口,轴承销作为驱动结构或工作装置的轴承结构在地面加工机的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伸入该凹口中。轴承销优选设置在相比于驱动机构轴向端部较靠近工作装置的固定装置轴向端部的区域中且在轴向方向上朝离开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方向延伸。优选地,轴承销从承载其的突出结构沿轴向突出。在轴承销与工作装置连接以便共同运动时,突出结构此时例如可为法兰结构,具有轴承销的构件经由法兰结构与工作装置连接,优选可松开地连接。可替代地,在轴承销与驱动结构连接以便共同运动时,此时突出结构可为驱动结构的端面板,轴承销从该端面板开始沿着驱动轴线对中地贯穿工作装置的连接法兰。

因为浮动轴承一方面沿轴向可移位地支承轴承销以便围绕驱动轴线转动,但是另一方面应通过与驱动机构转动轴线不同的、跟随弯曲轨迹的摆动运动推移到轴承销上或从其上取下,所以轴承销与浮动轴承的由结构决定的相对运动性和轴承销与浮动轴承的实际的相对运动性在推上和取下时不是一致的。由此在将浮动轴承推到轴承销上或从其上取下时造成轴承销和浮动轴承发生不期望的碰撞的风险。

为了实现浮动轴承与遮蔽构件共同的无碰撞的或至少基本无碰撞的摆动运动,轴承销优选构造成沿轴向朝离开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方向逐渐变细。此外或可代替地,浮动轴承的凹口构造成沿轴向朝工作装置的方向扩张。

为了使轴承销尽可能稳固地支承在浮动轴承上,轴承销具有优选至少两个、尤其优选刚好两个圆柱形支承面,其彼此带有轴向间距且在地面加工机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通过浮动轴承的空心圆柱形的配合支承面无间隙地包围。优选地,沿轴向距离突出结构较远的圆柱形支承面比沿轴向更靠近突出结构的圆柱形支承面具有更小的直径,以便通过浮动轴承的摆动运动可轻松地将浮动轴承推移到或摆动到轴承销上。关于圆柱形支承面所述的内容可在相应修改的情况下适用于浮动轴承的空心圆柱形的配合支承面,配合支承面在地面加工机的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接触地包围轴承销的圆柱形支承面。

轴承销的一种特别有利的构造方式能够随着浮动轴承和遮盖构件的共同的摆动运动基本无碰撞地使浮动轴承从轴承销上取下且推移到轴承销上,该特别有利的构造方式在下面根据假想的圆锥进行阐述,该圆锥包络式地包围轴承销的区段。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轴承销的沿轴向逐渐变细的构造如此造型,即,两个假想的包络的圆锥的张角对于较靠近突出结构的曲率圆对的圆锥来说较小,两个假想的包络的圆锥分别相切地贴靠在轴承销的表面上的彼此带有轴向间距布置的两个曲率圆上且包围轴承销的位于曲率圆之间的轴向区段。曲率圆分别位于轴承销的径向外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改进方案的具体描述中,轴承销在结构上具有较远离突出结构的直径较小的第一圆柱形支承面和较靠近突出结构的直径较大的第二圆柱形支承面。

假设有第一假想包络圆锥,其距离突出结构较远的第一曲率圆位于远离突出结构的自由的轴向的纵向端部上且其较靠近突出结构的第二曲率圆沿轴向位于第一曲率圆和第一圆柱形支承面的较靠近自由的轴承销纵向端部的轴向的纵向端部之间。后一纵向端部明确为由其限定的轴向区域的一部分且因此可为第二曲率圆的位置。

假设有第二假想包络圆锥,其距离突出结构较远的第一曲率圆位于第一圆柱形支承面的较靠近自由的轴承销纵向端部的轴向的纵向端部上。在该有代表性的作为第二假想圆锥起始的第一曲率圆上,第二假想圆锥可相切地贴靠在轴承销的外表面上,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第二假想圆锥的第二曲率面沿轴向位于其第一曲率圆和第二圆柱形支承面的较靠近自由的轴承销纵向端部的轴向的纵向端部(包括该纵向端部)之间。除了第二假想圆锥的第一曲率圆,两个假想圆锥在所有曲率圆上都是相切地贴靠在轴承销的外表面上。

在上述条件下,在第一假想圆锥比第二假想圆锥具有更大的张角时,轴承销此时构造成用于浮动轴承的基本无碰撞的推上和取下运动。

需要注意一下特殊情况:如果轴承销的自由的纵向端部具有倒棱,则沿轴向较靠近突出结构的倒棱斜边用作第一假想圆锥的第一曲率圆。如果沿轴向较靠近突出结构的倒棱斜边本身是第一圆柱形支承面的较靠近自由的轴承销纵向端部的轴向的纵向端部,此时倒棱的圆锥形成第一假想圆锥。倒棱角此时是其张角。

优选地,第一假想圆锥的张角为第二假想圆锥的张角的至少1.5倍,特别优选至少2.5倍。同样优选地,第二假想圆锥的张角为5°至15°,特别优选地8°至13°。

即使在浮动轴承被取下时由于工作装置和/或驱动结构的自重轴承销的纵向轴线的位置与驱动轴线的理想位置明显不同,第一假想圆锥的相对大的张角也可罩住自由的轴承销纵向端部。

第二假想圆锥的张角小于第一假想圆锥的张角使得,在罩住自由的轴承销纵向端部之后,在浮动轴承相对于轴承销的摆动运动过程中能将浮动轴承滑到轴承销上。

原则上,驱动轴线可在机体上任意取向,优选地驱动轴线平行于支承地基地取向,以便在工作装置的轴向延伸上可实现工作装置与地面的均匀的加工接合。优选地,驱动轴线在加工机的机械横向方向上取向,以便通过地面加工机相对于地面的行驶传动机构可使工作装置正交于驱动轴线进给。

通过在支撑区域和配合支撑区域之间的形状锁合接合可实现同样简单而有效的螺旋扭矩支撑。原理上,虽然也可想到摩擦连接,但是由于上述很高的拧紧和松开扭矩使形状锁合的支撑是优选的。为此可具体设置成,由支撑区域和配合支撑区域组成的一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且由支撑区域和配合支撑区域组成的相应的另一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凹口,突出部伸入该至少一个凹口中。

因为配合支撑区域由于可用的结构空间而有利地布置成,配合支撑区域在径向外部包围螺旋构件或在与其轴向错开时至少沿径向设置在螺旋构件的必要时沿轴向假想延长的径向延长部之外,优选突出部构造在支撑区域,且凹口构造在配合支撑区域。因为通常由于上述原因支撑区域和配合支撑区域持久地布置在地面加工机上对于地面加工机的运行是不利的,如上已经结合配合支撑区域所述,所以可在建立或松开轴向的位置固定之后将两个区域中的其中一个从地面加工机上除去。为了使支撑区域和配合支撑区域相对于彼此在地面加工机上的布置或/和除去更简单,优选地凹口构造得大于突出部,使得对于在地面加工机上布置一个区域或两个区域来说,驱动结构相对于机架的精确的相对转动位置不重要。优选地,凹口关于假想延长的驱动轴线是径向凹口,该径向凹口比与其共同作用的突出部在围绕驱动轴线的周向方向上在更大的角范围中延伸。

螺旋构件可为螺母或可为螺钉。例如在至少一个突出部沿径向或/和沿轴向从螺旋构件、例如螺母或螺钉头伸出时,螺旋扭矩支撑组件此时可如上所述与螺旋构件实施成一件,例如已知为翼形螺母和翼形螺钉。突出部此时可与限定配合支撑区域的凹口的轮廓贴靠接合。

但是配合支撑区域所需的安装和拆卸会意味着不期望的安装费用。因此优选地,螺旋扭矩支撑组件构造成与机体且与螺接组件分开的工具组件,其具有接合区域,该接合区域构造成与螺旋构件的配合接合区域可松开地传递扭矩地接合。

与此相应地,上述方法可通过以下方式改进,即,支撑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连接与机体分开构造的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接合区域与螺旋构件的配合接合区域以便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和螺旋构件之间传递扭矩,以及

-布置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支撑区域,以便支撑螺旋扭矩地贴靠在配合支撑区域上、优选在机体上的配合支撑区域上。

虽然螺旋构件的配合接合区域可具有任意构型,但是有利的是,使用在螺旋构件上通常本来就存在的工具接合结构,例如多面体结构,例如已知的外或内六边形结构等作为配合接合区域。单独构造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优点是,其在这种情况下以相对小的结构体积形成且在不需要时可在地面加工机上收起。例如,螺旋扭矩支撑组件可借助其接合区域沿轴向推到螺旋构件的至少一个区段上且可再次从该区段上取下,例如以翻转工具的形式,例如已知的套筒扳手(所谓的“坚果”)。因此优选地,接合区域作为翻转接合区域构造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上,其特别优选在建立接合时沿围绕驱动轴线的周向方向闭合地包围配合接合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此时可设置成,在观察螺旋扭矩支撑组件时在接合区域和配合接合区域之间建立接合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突出部从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具有接合区域的接合区段沿径向伸出。

在支撑区域和接合区域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为了监控施加在螺接组件上的螺旋扭矩可设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构造成,根据数值检测在支撑区域和接合区域之间作用的扭矩。对此在检测装置构造成检测是否达到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额定螺旋扭矩或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额定支撑扭矩就足够。因此,检测装置可为在支撑区域和接合区域之间的与负荷相关作用的传递扭矩的连接部分,即,例如在至少一个突出部和接合区段之间。由此,检测装置可为与负荷相关作用的联接装置,例如保险联轴节,其直至预定的或可预定的极限都传递扭矩,且在施加比极限扭矩更高的扭矩时,分开在支撑区域和接合区域之间的传递扭矩的连接,例如通过滑转。

额外地或可替代地,检测装置可构造成,在达到预定的或可预定的极限螺旋扭矩或极限支撑扭矩时发出信号,优选由扭矩扳手已知的“咔嚓声”。在检测装置的极限扭矩与期望的额定螺旋扭矩一致或与其处于期望的关系时,此时可使用简单的器件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上以期望的额定拧紧扭矩有效且可靠地拧紧螺接组件。而松开通常不要求检测螺旋扭矩,因为此时仅涉及松开轴向的位置固定,而与为此所需的螺旋扭矩的数值无关。

为了支撑上述高的拧紧或松开扭矩可有利的是,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上设置多于一个的突出部,使得至少两个突出部可从接合区段伸出。为了使突出部可与配合支撑区域的相应的贴靠轮廓稳定地形状锁合贴靠接合,另一方面有利的是,在配合支撑区域中的凹口构造得不要过大且由此过度地削弱配合支撑区域和形成其的构件。因此,在接合区域和配合接合区域之间建立接合时至少两个突出部关于驱动轴线彼此径向对置。特别优选地,由于所述原因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上设置刚好两个突出部。这两个突出部优选应至少沿径向伸出,以便可形成充分的负荷臂,从而支撑高的螺旋扭矩。但是必要时其也可额外地沿轴向伸出,例如在建立接合的情况下朝向离开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方向伸出。

为了将驱动扭矩导入驱动结构中可规定,驱动结构与驱动扭矩传输组件连接。驱动扭矩传输组件设置成将驱动扭矩朝驱动结构传递。驱动扭矩传输组件为此与地面加工机的驱动马达耦联,或/和具有耦联结构以便暂时地与上述提及的与地面加工机的驱动马达分开构造的转动驱动机构耦联。

原则上由此可使用地面加工机的本来就存在的驱动马达作为用于施加拧紧或松开扭矩的驱动力源,该驱动马达驱动工作装置使其按常规进行工作运行。这尤其在例如在地面加工机较小的情况下可存在功率可在宽泛的界限中调节的驱动马达时,例如电动马达或液压马达时是可能的。

但是与地面加工机的驱动马达的构造无关地,可始终使用与驱动马达分开构造的、也可手动的转动驱动机构,该转动驱动机构可与所述耦联结构暂时耦联以便传输扭矩。耦联结构可在这样的构件上实现,该构件可为在驱动马达和驱动结构之间的驱动扭矩传输组件的一部分或可为另一驱动扭矩传输组件的一部分,其仅用于传输单独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扭矩。

除了或代替上述支撑组件侧的检测装置,为了测定实际施加的螺旋扭矩、尤其拧紧扭矩可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侧上设置驱动侧的检测装置。对此在使用的物理作用原理方面与上述支撑组件侧的检测装置相应的驱动侧的机械检测装置可布置或至少可布置在驱动扭矩传输组件中。对此,对于驱动侧的机械检测装置相应地适用上述支撑组件侧的检测装置。在驱动马达和驱动结构之间持久地布置在驱动扭矩传输组件中的驱动侧的机械检测装置优选可接通或断开以便不干扰地面加工,例如通过在这样的驱动扭矩值上提高检测装置的极限扭矩值,即,该驱动扭矩值在按常规进行地面加工时在驱动扭矩传输组件中被传输。

额外地或可替代地,驱动侧的检测装置在驱动扭矩导入驱动结构期间在螺接组件受到支撑的情况下可检测到至少一个表征给驱动马达或尤其给单独的转动驱动机构输送能量的量,且从其中得出在能量输送期间导入的驱动扭矩。这在使用液压转动驱动机构时应明确包括至少检测在驱动扭矩导入期间输送给转动驱动机构的液压液的压力。因此驱动侧的检测装置可设置在地面加工机的液压管路中,该液压管路作为供给管路用于连接液压的转动驱动机构。由于在检测装置的检测位置和螺接组件之间的扭矩传输比例已知,又可由驱动扭矩得出螺旋扭矩、尤其拧紧扭矩。

驱动侧的检测装置可与地面加工机的机械控制装置连接,机械控制装置例如基于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组合特征曲线或/和数值表格从检测装置的检测数值中得出与之对应的螺旋扭矩,且将该螺旋扭矩经由声音或/或光学信号输出给驾驶员。同样地,机械控制装置可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数值显示是否达到额定螺旋扭矩。

地面加工机的机械控制装置可按已知方式使用电子电路,并且具有微处理器或/和可编程存储的控制装置以及与其以传输数据的方式耦联的数据存储器。

优选地,驱动扭矩传输组件与驱动结构的这样的纵向端部区域连接以便传输扭矩,相比于准备好运行的工作装置的固定装置轴向端部,该纵向端部区域更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这使得螺旋扭矩可有利地支撑在地面加工机的一侧上且在地面加工机的关于驱动轴线相反的另一侧上导入驱动扭矩。

由于上述原因,优选上述降低驱动转速且提高驱动扭矩的传动机构位于在耦联结构和驱动结构之间的扭矩传输路径中。

优选地,驱动结构至少局部是空心体、尤其至少轴向局部为构造成管形的主体,以便在重量尽可能小的同时提供高的形状稳定性。该空心体可朝其在地面加工机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较靠近固定装置轴向端部的纵向端部逐渐变细。在该纵向端部的区域中、优选在该纵向端部本身上,驱动结构可具有传输驱动扭矩的耦联组件以便与工作装置的配合耦联组件耦联从而传输驱动扭矩。耦联组件为了传输尽可能大的驱动扭矩优选可与配合耦联组件形成形状锁合接合且可从其上松开。

在地面加工机中并不少见的情况是,所述传动机构使在输入侧输入其中的驱动扭矩朝输出侧提高10倍或更高。因此单独的优选为电驱动机构或气动式驱动机构的转动驱动机构也可为手动操作的扭矩扳手,因为在使用提高中间设置的扭矩的传动机构的情况下以250Nm或更高的输入扭矩可轻松地在驱动结构和螺接组件之间的接合部位上获得2500Nm或更高的扭矩。

根据上面关于装置所述,上述方法的优选的改进方案相应地设置成,该方法包括在驱动驱动结构之前使驱动结构与转动驱动机构可松开地耦联,该转动驱动机构构造成与地面加工机的驱动马达分开。

为了借助驱动结构和螺接组件能够轻松地使工作装置相对于驱动结构轴向位置固定且由此也可确保工作装置的中央装置轴线在完成安装的状态下与驱动结构的驱动轴线在所需精度的范围内为共线的,优选进一步规定,驱动结构在其较靠近固定装置轴向端部的纵向端部上具有对中结构,该对中结构构造成用于和与工作装置刚性连接的配合对中结构形状锁合地对中接合。对中结构通常不是工作装置关于驱动结构的唯一对中装置。通常与对中结构带有轴向间距地设置第二对中装置。

虽然原则上可使用任意类型的对中结构,但是驱动结构的沿轴向朝离开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方向从驱动结构伸出的对中销是优选的,因为借助该对中销可提供沿轴向足够长的螺纹孔,以用于与螺接组件进行螺旋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地面加工机的实施方式可如此实施,即,对中销是或具有上述与浮动轴承共同作用以便对工作装置进行转动支承的轴承销。

与此相应地,与工作装置刚性连接的配合对中结构优选是对中凹口,对中销在工作装置完成安装的状态下必要时贯通地伸入该凹口中,且凹口优选环绕地接触对中销。优选地,对中销朝其突出的纵向端部逐渐变细,同样优选地,对中凹口以相同的方向逐渐变细,使得在沿轴向将对中凹口推到对中销上时由轴向的相对运动实现配合对中结构在对中销上进行自对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对中销朝其突出的纵向端部级阶式地逐渐变细,且具有沿轴向距离驱动结构更远的直径较小的预对中销区段以及沿轴向较靠近驱动结构的直径较大的主对中销区段。预对中销区段可用于使对中销“穿入”对中凹口中且因此用于在安装工作装置时工作装置在驱动结构上的预对中定向,例如用于使工作装置布置在下面将更详细阐述的预备位置中且紧接着可使工作装置从预备位置根据已经完成的预先定向在简化的条件下沿轴向移位到所述运行位置中。

因此,随着工作装置沿轴向越靠近其运行位置,工作装置的旋转轴线与驱动机构转动轴线的可能的径向偏差减小。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对中销物理接合到对中凹口中且通过工作装置沿轴向接近其运行位置而引起工作装置关于驱动机构转动轴线的对中。对于工作装置接近其运行位置所需的移位力一方面取决于工作装置的旋转轴线与驱动机构转动轴线的待克服的径向间距且另一方面取决于彼此相互作用的面(对中销的外表面和对中凹口的内表面)的物理构型。

在运行位置中,工作装置相对于驱动结构优选仅通过主对中销区段对中,该主对中销区段对中地通过对中凹口的主对中凹口区段包围。同样地,在工作装置的运行位置中预对中销区段通过对中凹口的预对中凹口区段包围。为了轻松地将对中销布置在对中凹口中,在预对中销区段和预对中凹口区段之间比在主对中销区段和主对中凹口区段之间有更大的径向间隙。这包括主对中销区段和主对中凹口区段彼此的径向无间隙的贴靠。

为了轻松地使工作装置移位到其运行位置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对中凹口可构造成具有沿着其变细部减小的张角。对此,张角可以级阶的方式减小。

对中凹口的优选的构造方式又应基于圆锥来描述,圆锥接触地、但是没有贯穿地分别贴靠在沿轴向彼此带有间距布置的两个接触圆上。一圆锥可在其接触圆的轴向外部穿过对中凹口的内表面。为了区分该圆锥与上面用于描述轴承销的优选的外部构型所使用的假想的圆锥,用于描述对中凹口的内部构型所使用的圆锥称为“虚拟圆锥”。

假设有第一虚拟圆锥,其相应地贴靠在主对中凹口区段和预对中凹口区段的沿轴向距离驱动机构轴向端部最近的边缘上。

此外假设有第二虚拟圆锥,其一方面贴靠在预对中凹口区段的沿轴向距离驱动机构轴向端部最近的边缘上且另一方面贴靠在对中凹口或凹口的沿轴向在对中销的伸入方向上接在预对中凹口区段之后的径向部段的距离驱动机构轴向端部最近的边缘上,其中,对中凹口是该凹口的一部分。

在第一虚拟圆锥比第二虚拟圆锥具有更大的张角时,此时通过特别小的移位力实现工作装置沿轴向接近地进入运行位置中以及伴随地使对中销引入对中凹口中。

优选地,第一虚拟圆锥的张角在20°和40°之间,特别优选地在25°和35°之间。同样优选地,第一虚拟圆锥的张角比第二虚拟圆锥的张角大约3至6倍,特别优选4至5倍。

优选地,对中凹口构造在与上述圆柱形支承面相同的构件上,圆柱形支承面与浮动轴承共同作用。与工作装置直接连接的轴承销可用作这种构件,如其在上面所述地。为了确保在考虑到在地面加工期间出现的高的加工力以及由此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下轴承销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优选第一虚拟圆锥的张角大于上述第一假想圆锥的张角。可替代地或优选额外地,第二虚拟圆锥的张角可小于上述第二假想圆锥的张角。由此可提供具有轴向连续的凹口的轴承销,该轴承销在其轴向延伸上具有沿径向始终足够的、但是不是过大的材料厚度。

再下面描述借助遮蔽构件的摆动运动使工作装置优选移位到运行位置中。在工作装置以这种方式移位到运行位置中时,在时间上紧密地进行将浮动轴承推移到轴承销上且将对中凹口推移到对中销上,并且仅通过遮蔽构件的摆动作为从外部到浮动轴承且到工作装置上的唯一的力传输过程。因此,轴承销的外部构型和对中凹口的内部构型作为在一致的移位过程中的相关构型存在紧密的技术相关性。

额外地或可替代地,通过以下方式也可使对中销轻松地穿入对中凹口中且接下来使工作装置移位到运行位置中,即,预对中凹口区段比主对中凹口区段沿轴向构造得更长。此外优选地,主对中凹口区段比预对中凹口区段沿轴向长出的量可大于主对中凹口区段比预对中凹口区段沿径向靠外多出的量。同样优选地,在主对中凹口区段和预对中凹口区段之间的轴向间距可小于其彼此的径向间距。这可有利地使用沿轴向很短的对中销。为了明确应指出,在主对中凹口区段和预对中凹口区段的一轴向端部上可能存在的倒棱或倒圆等不是相关对中凹口区段的一部分。

由此也可使工作装置以及与其刚性连接的配合对中结构在安装到驱动结构上时,例如在将新的或经维护的工作装置布置在机体上时,沿轴向大致预先定位在驱动结构上且借助中央螺接组件移位到其轴向的最终位置且在此固定。对此,工作装置的轴向移位可通过使转矩工具直接作用在螺旋构件上来进行,例如通过扭矩扳手、螺钉扳手或通过冲击式螺钉机等,从而使用螺接组件,而不是与驱动结构持久地或暂时地耦联的驱动马达或转动驱动机构,使工作装置相对于驱动结构进行轴向定位。优点在于,在工具接合在螺接构件上时该螺接构件可以旋拧的方式靠近驱动结构,而这没有导致驱动结构以及工作装置的转动运动。为此,比上面针对用于建立或/和松开轴向的位置固定所述的扭矩明显更小的扭矩就足够。在相应地构造螺旋扭矩支撑结构和配合支撑区域时,工作装置可借助螺接组件在使用螺旋扭矩支撑结构和配合支撑区域的情况下从沿轴向远离运行位置的预备位置沿轴向朝运行位置移位或还更有利地移位到运行位置中。为此又可利用上述可能的驱动力源。优选地,为此螺旋扭矩支撑结构可卡锁在螺接组件的螺旋构件上或可以任意其他方式以提高的轴向移除阻力布置,由此螺旋扭矩支撑结构在螺旋构件的拧紧过程期间保持与其接合。

在工作装置已经达到其规定的轴向位置时,此时可使用上述方法和上述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从而通过驱动驱动结构将所期望高的拧紧扭矩施加到螺接组件上。

对于将工作装置沿轴向推移到驱动结构上来说足够的是,在螺旋构件包括直接贴靠在与工作装置刚性连接的构件上或贴靠在辅助构件上的区段,该辅助构件将力从螺旋构件传递到工作装置。为此足够的是,螺旋构件的该区段沿径向伸出超过与工作装置刚性连接的构件或辅助构件的通过螺接组件贯穿的中央开口。辅助构件可为套筒,必要时为锥形套筒。

原则上,螺旋构件可如上所述地为螺母且驱动结构可包括沿离开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方向朝固定装置轴向端部从驱动结构伸出的螺杆,螺母旋拧到该螺杆上。但是这不是优选的,因为在将工作装置安装到驱动结构上且将其从驱动结构上拆除时通常很重的工作装置与螺杆接触且该螺杆会变形。因此优选地规定,螺旋构件具有螺杆和相比于螺杆径向更宽的工具接合区段,该工具接合区段具有工具接合结构,其中,杆可旋入驱动结构中,尤其对中结构中。

优选地,螺旋构件是具有螺杆和在其上构造成一件式的头部的螺钉。此时螺旋构件是螺接组件。工具接合结构与上述工具接合结构相同,其可和与螺接组件或螺旋构件分开构造的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接合区段接合。

可替代地,工作装置也可在不使用螺旋构件的情况下从预备位置朝运行位置移位。在用于转动支承工作装置的浮动轴承如上所述地与遮蔽构件共同地可摆动运动地布置在机架上时,此时工作装置可通过遮蔽构件从通路位置进入闭合位置的摆动运动从预备位置朝运行位置移位、特别优选移位到运行位置中。

遮蔽构件为了辅助工作装置从预备位置朝运行位置移位、优选移位到运行位置中,至少在从通路位置进入闭合位置的运动区段期间可通过摆动致动器驱动成摆动运动。遮蔽构件也可通过摆动致动器在通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双向地在两个相反的摆动方向上驱动成摆动运动。

由此例如遮蔽构件可手动地从通路位置朝闭合位置的方向运动,直至浮动轴承的一区段与轴承销的一区段形成贴靠接合。在建立该贴靠接合之后,遮蔽构件可通过摆动致动器、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活塞-缸-组件受力加载地运动到闭合位置中,其中,同时工作装置移位到运行位置中且对此浮动轴承被推移到轴承销上进入准备好转动支承的位置中。

工作装置也可在松开轴向的位置固定之后以简单的方式从其准备好运行的轴向位置运动出来。对此特别需要注意导入轴向拧紧运动的起始运动,因为在运行中不仅以机械方式,而且也由于污物而被严重负荷的工作装置恰好在地面剥除的加工运行中通常在其轴向的运行位置中粘牢在驱动结构上且必须克服由此引起的提高的粘附。可机械式地通过以下方式在松开轴向的位置固定之后这样克服原本不期望的保持力,即,具有配合对中结构的或与配合对中结构刚性连接的对中构件具有中央通道,在工作装置布置在驱动结构上时可穿过该中央通道到达驱动结构、尤其对中结构。此外,对中构件沿离开驱动结构的方向带有轴向间距地具有尤其呈螺纹形式的固定或/和进给结构,在将螺旋构件从地面加工机上去除之后又在工作装置布置在驱动结构上时,松脱构件可固定在固定或/和进给结构中,或/和借助该固定或/和进给结构可使松脱构件在对中构件上进行轴向的力支撑的情况下朝驱动结构的方向、尤其朝对中结构进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对中构件可为工作装置的与用于转动支承工作装置的浮动轴承共同作用的上述轴承销或具有该轴承销。

根据在结构上基于其稳定性的优选的方案,松脱构件可具有用于与固定或/和进给结构接合的协作结构、用于将轴向力施加到驱动结构上、尤其对中结构上的贴靠区段和用于与扭矩工具接合以便传输扭矩的扭矩传输结构。扭矩工具可为手动的或自动化的扭矩扳手或可为螺旋扭矩支撑组件。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接合区域可与扭矩传输结构接合以便传输扭矩。此时松脱构件的贴靠区段可在通过地面加工机的一侧上的螺旋扭矩支撑组件对松脱构件进行扭矩支撑的情况下、且通过在地面加工机的沿轴向相反的另一侧(驱动侧)上导入扭矩在利用在协作结构与固定或/和进给结构之间的接合的情况下,贴靠在驱动结构上。在继续扭矩导入的情况下,此时可通过贴靠在驱动结构上的且与工作装置形状锁合接合的松脱构件,将工作装置从驱动结构沿轴向压下。因为形状锁合接合、优选例如螺旋接合实现了在工作装置和松脱构件之间的轴向相对运动。在地面加工机上使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以及在径向外部包围驱动结构的工作装置上使用松脱构件相结合的方案,不仅是使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与螺接组件的上述本实用新型思想的优选改进方案,而且也形成独立于上述方案的另一本实用新型思想,该工作装置的轴向相对位置不再固定在驱动结构上。因为原则上松脱构件也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同样为中央的螺接组件,其区别是,该螺接组件不是构造成将工作装置固定在驱动结构上以防轴向移位,而是刚好相反:用于使工作装置相对于驱动结构沿轴向移动离开该驱动结构。

优选地,协作结构为外螺纹且固定或进给结构为内螺纹。同样优选地,对中构件的中央通道比驱动结构或对中结构的中央凹口具有更大的有效宽度,在该中央凹口中在建立轴向位置固定时容纳螺接组件的螺纹区段。在这种情况下,稳固的、由于厚度足够的杆区段从协作结构中突出,贴靠区段位于该杆区段的远离协作结构的纵向端部上。该贴靠区段可通过松脱构件的进给、优选通过旋拧的进给与包围驱动结构、尤其对中结构的中央凹口的材料形成贴靠。在协作结构的指离贴靠区段的一侧上可构造扭矩传输结构。

优选地,工作装置是铣削滚轮或铣削转子,包括在径向内部至少局部为空心的铣削滚筒,在铣削滚筒的沿径向向外指向的一侧上可按已知方式布置剥除材料的工具,如铣刀和用于简化其更换的刀具更换保持件。工作装置可相对于机体或与辅助基体的机架共同地朝支承地基下降且可从其上抬升。

在具有铣削滚轮的地面加工机中,通常地面加工机的较靠近准备好安装在机体上的铣削滚轮的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一侧为驱动侧,且地面加工机的相对侧是所谓的零位侧,该相对侧较靠近铣削滚轮的固定装置轴向端部。本实用新型以特别有利的方式通过对中螺接组件在零位侧上的螺旋扭矩支撑且通过在地面加工机的驱动侧上将驱动扭矩导入驱动结构中,实现了工作装置在驱动结构上的轴向位置固定的建立和松开。

同样地,本实用新型额外地或可替代地实现了在使用上述松脱构件和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情况下使工作装置在轴向方向上从驱动结构上被机械压下。对此,通过螺旋扭矩支撑组件实现松脱构件在零位侧上的螺旋扭矩支撑,且在地面加工机的驱动侧上实现了将驱动扭矩导入驱动结构中。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粗略地示出了地面加工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该地面加工机呈大型铣削机的形式且在用于滚动行驶运行的位置中;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地面加工机的工作装置在准备好进行地面加工的状态中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其中,切割平面包含工作装置的旋转轴线;

图3示出了驱动结构和铣削滚轮的在图2中右边的纵向端部的放大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4示出了用于建立或/和松开铣削滚轮在地面加工机上的驱动结构上的轴向位置固定的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透视图;

图5单独地示出了图4的构造成工具组件的螺旋扭矩支撑组件;

图6示出了驱动结构和铣削滚轮的右边的纵向端部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相应于图3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其具有根据图4和图5的布置在螺接组件上的螺旋扭矩支撑组件;

图7示出了驱动结构和铣削滚轮的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的相应于图6视图的纵向剖视图;

图8示出了基本相应于图3和图6的实施方式的驱动结构和铣削滚轮,其具有用于将铣削滚轮从驱动结构沿轴向取下的松脱构件;

图9示出了图8的松脱构件的单个示意图;

图10示出了驱动结构和铣削滚轮的第三实施方式在与图3和图6至图8相应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11A示出了优选的轴承构件的侧视图,包括连接法兰和从其中突出的轴承销,如在图6中所示;

图11B示出了图11A的轴承构件的纵向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1A和图11B的轴承构件的俯视图;

图13A示出了可代替图11A的轴承构件的轴承构件的侧视图;

图13B示出了图13A的轴承构件的纵向剖视图;以及

图14示出了图14的轴承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概括性用10表示的呈旋耕机或铣路机形式的地面加工机的实施方式。该地面加工机包括机架12,机架形成机体13的基础支架。机体13包括机械10的机架12和与机架连接的、必要时可相对于机架运动的构件。

机体13包括前升降柱14和后升降柱16,它们在一端与机架12连接且在另一端与前部行走机构18或与后部行走机构20连接。机架12与行走机构18和20的间距可通过升降柱14和16改变。

行走机构18和20示例性地作为链式行走机构示出。单个的或所有的行走机构18或/和20也可与此不同地为轮式行走机构。

图1的观察者朝向与图1的绘图平面正交的机械横向方向Q的方向看向地面加工机或简称“机械”10。与机械横向方向Q正交的机械纵向方向用L表示且与图1的绘图平面平行地延伸。机械高度方向H同样平行于图1的绘图平面延伸且与机械纵向方向L和机械横向方向Q正交。在图1中机械纵向方向L的箭头尖指向向前方向。机械高度方向H与机械10的竖直轴线(Gierachse)平行地延伸,机械纵向方向L与纵向轴线(Rollachse)平行地延伸且机械横向方向Q与横向轴线(Nickachse)Ni平行地延伸。

地面加工机10可具有驾驶室24,机械驾驶员可从驾驶室经由操纵台26控制机械10。

在机架12之下布置工作组件28,在此例如作为具有容纳在铣削滚轮箱30中的铣削滚轮32的铣削组件28,铣削滚轮可围绕沿机械横向方向Q延伸的铣削轴线R旋转,以便由此在地面加工期间可从地基U的支承表面AO开始以由机架12的相对高度位置确定的铣削深度剥蚀地基材料。因此,在本申请中铣削滚轮32是工作装置。

机架12由升降柱14和16引起的高度可调节性也用于在地面加工时调节机械10的铣削深度或一般来说工作深度。示例性示出的地面加工机10是大型铣削机,对于大型铣削机来说通常铣削组件28沿机械纵向方向L布置在前部行走机构18和后部行走机构20之间。这种大型铣削机或地面剥蚀机械通常具有运输带,以便将剥除的地面材料从机械10运走。为了更清楚,在机械10中原则上也存在的运输带在图1中未示出。

在图1的侧视图中不可看见,机械10不仅在其前端部区域中而且在其后端部区域中相应具有两个升降柱14或16,升降柱分别具有与其连接的行走机构18或20。前升降柱14以还已知的方式分别借助行走机构连接结构34、例如沿机械横向方向Q接合行走机构18的连接叉与行走机构18耦联。后升降柱16与其相应的行走机构20经由与行走机构连接结构34相同构造的行走机构连接结构36连接。行走机构18和20的构造基本相同且形成机械的行驶机构22。行走机构18和20以马达方式驱动,通常通过未示出的液压马达驱动。

容纳在机架12上的内燃机39形成机械10的驱动力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内燃机驱动铣削滚轮32转动。此外,通过内燃机39的功率在机械10上提供液压蓄能器,通过液压蓄能器可使机械上的液压马达和液压致动器运行。因此,内燃机39也是机械10的推动力源。

在示出的示例中,具有通过双箭头D示出的行走方向的行走机构18具有径向内部的容纳和引导结构38,在容纳和引导结构上布置可环绕的履带40且被引导环绕运动。

升降柱14且行走机构18借助该升降柱可通过未详细示出的转向装置围绕转向轴线S转动。优选额外地、但是也可替代地,升降柱16且行走机构20借助升降柱可通过转向装置围绕与转向轴线S平行的转向轴线转动。

在图2中在包含铣削滚轮的旋转轴线R的剖切平面中示出了图1中的铣削滚轮32的纵向剖视图。

铣削滚轮32包括基本圆柱形的铣削滚筒42,在其径向外侧上以已知方式设置刀具保持件或刀具更换保持件,刀具保持件或刀具更换保持件又具有可更换地容纳在其中的铣刀。点划线44给出铣削滚轮32的有效直径(剖切圆柱形),未示出的铣刀通过铣刀尖限定。铣削滚轮32位于准备好进行地面剥蚀加工的配置中。铣削滚轮32对此与驱动结构46传递扭矩地连接。铣削滚轮32在径向外部包围驱动结构46。

在传动机构壳体52中容纳可减速的和可传递扭矩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壳体52的在图2中的右边部分52a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空心轮耦联从而共同转动。传动机构壳体52的在图2中的左边部分52b是机体13的与机架固定的部分。

驱动结构46包括内管48、支撑锥50和传动机构壳体52的可相对于机架12转动的部分52a。支撑锥50和内管48彼此连接且作为组件与传动机构壳体部分52a连接从而围绕驱动结构46的驱动轴线A共同转动。在铣削滚轮32的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驱动结构46的驱动轴线A和铣削滚轮32的旋转轴线R同轴。

铣削滚筒42通过驱动结构46的支撑锥50上的负锥形的配合支撑锥51支撑。

此外,驱动结构46与驱动扭矩传输组件54连接,其在示出的示例中尤其包括皮带轮55。皮带轮55与在传动机构壳体52中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在图2中未示出的输入轴连接。与皮带轮55连接以便共同转动的输入轴延伸穿过在示出实施例中与机架固定的轴通道56,轴通道与传动机构壳体部分52b固定连接。

驱动结构46与由传动机构壳体部分52b和轴通道56组成的与机架固定的组件一起形成驱动组件47,驱动组件从铣削滚轮32的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开始沿轴向伸入铣削滚轮32中。优选地,铣削滚轮32沿轴向在两侧伸出超过作为驱动组件47的可相对于机架12转动的部分的驱动结构46。

驱动组件47以及驱动结构46借助驱动组件在轴通道56的区域中支承在机体13上。驱动结构46在可转动的传动机构壳体部分52a的区域中的支承形成驱动结构46的固定轴承。因此,驱动结构46的较靠近皮带轮55的轴向的纵向端部46a也称为固定轴承侧的纵向端部46a。

铣削滚轮32沿轴向沿着其在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与驱动轴线A重合的旋转轴线(铣削轴线)R在图2中较靠近驱动扭矩传输组件54的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和与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相反的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之间延伸,该固定装置轴向端部在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较靠近铣削滚轮32以便进行轴向的位置固定。

驱动结构46在沿轴向与固定轴承侧的纵向端部相反的浮动轴承侧的纵向端部46b上具有支承环58和与支承环58连接的在端侧上的罩盖60。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支承环58通过焊接技术与内管48连接。罩盖60同样可与支承环58焊接或螺接。罩盖与支承环58和内管48连接从而共同地围绕驱动轴线A转动。

支承环58可以不同方式构造。支承环的构型不重要。在本申请的示意图中支承环分别以稍微不同的构型示出,但是这对本实用新型完全没有影响。

相应地适用于罩盖60的径向外部区域,该径向外部区域与支承环58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

在图2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中,液压缸62容纳在驱动结构46的内部49中,液压缸的液压缸轴线与驱动结构46的驱动轴线A同轴地布置。液压缸62可借助液压连接管路64通过穿过在罩盖60中的能量通孔66供给液压流体。

液压连接管路64在其远离液压缸62的纵向端部上在接连结构68中终止,该接连结构为了液压缸62的供给可与未示出的供给管路的配合接连结构连接,以便使活塞杆63可从液压缸62中驶出且可再次驶入该液压缸中。为了运行优选双向作用的液压缸,可设置两个液压连接管路64,为活塞杆63的每个运动方向配设一个。

在图2中可见的铣削滚轮32在驱动结构46上的轴向位置固定被松开之后,借助活塞杆63可沿轴向压开铣削滚轮32以便从驱动结构46拆卸,或拉起以便安装到驱动结构46上。

在较靠近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的区域中沿径向在内部在铣削滚筒42上布置连接环70且为了共同转动与铣削滚筒42连接,在示出的示例中通过焊接连接。

铣削滚筒42经由连接环70借助螺栓72与连接法兰74刚性连接。

在连接法兰74上,优选与其一件式地设置轴承销74a,轴承销从连接法兰74与连接管70的连接区域开始沿轴向朝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突出。

在铣削滚轮32的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在轴承销74a上布置支撑驱动结构46的浮动轴承76。沿轴向与固定轴承带有间距地布置的浮动轴承76可沿轴向从轴承销74a上取下。

浮动轴承76例如可容纳在侧面板或侧面门30a(参见图3、4、6、7和10)中,其是铣削滚轮箱30的一部分且在端侧处沿轴向与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上的铣削滚轮32相对而置。在图2中仅示出了与这种侧壁30a刚性连接的、作为用于浮动轴承76的外部轴承环的支承面的构件30b。

优选地,侧壁30a作为侧面门30a可摆动地设置在机架12上,以便通过简单地摆动打开和摆动闭合可接触到在铣削滚轮箱28的内部中的驱动结构46或/和铣削滚轮32。优选地,侧面门30a可围绕与机械高度方向H平行的摆动轴线摆动,因为此时侧面门30a无需在与重力相反的摆动方向上摆动。优选地,浮动轴承76作为浮动轴承组件85与下面将阐述的辅助构件86共同地支承在侧面门30a上,使得浮动轴承尤其作为浮动轴承组件85与侧面门30a共同地摆动。对此,侧面门30a的打开将浮动轴承76、尤其浮动轴承组件85沿轴向从通过浮动轴承76支承的轴承销上取下。这可如优选的那样是与连接法兰74连接的轴承销74a。这也可为下面结合在图7中示出的第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的轴承销(对中销)160a,对中销从驱动结构146的罩盖160沿轴向伸出且贯穿连接法兰174。

更为优选地,侧面门摆动轴线与侧面门30a的距离大于铣削滚轮32的在图2中示出的剖切圆柱形的半径,由此浮动轴承76或浮动轴承组件85在与侧面门30a共同摆动时的环形轨道具有尽可能大的半径且因此具有尽可能小的曲率。由此,使得浮动轴承76、尤其浮动轴承组件85可轻松从轴承销上取下或可轻松推到轴承销上,该轴承销支承铣削滚轮32以便围绕其旋转轴线R转动。

如关于在图3中驱动结构的浮动轴承侧的纵向端部的放大示意图所示,仅通过唯一的中央固紧螺钉78使驱动结构46上的铣削滚轮32固定在其轴向位置中。固紧螺钉78形成本申请的一种螺接组件。

因此,铣削滚轮32与驱动结构46上的驱动轴线A同轴地支撑在配合支撑锥51上以及在连接法兰74上。

在图3中,支承环58、罩盖60和连接法兰74具有与图2中的示意图稍微不同的构型。但是所述构件的构型与图2的示意图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起的作用方面没有区别。

在图3中为了清楚省略了液压缸62和其活塞杆63。同样地,为了清楚未示出用于连接连接法兰74与连接环70的螺栓72。

在罩盖60上,优选与其一件式地构造呈对中销形式的对中结构60a,对中销从罩盖60朝离开驱动结构46的固定轴承侧的纵向端部的方向朝铣削滚轮32的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突出。对中销60a伸入连接法兰74上的构造成对中凹口的配合对中结构74b中,且由此使与连接法兰74刚性连接的铣削滚筒42关于驱动轴线A对中。因此,连接法兰74是在说明书导言中的对中构件。罩盖60具有中央的沿轴向贯穿罩盖的凹口60b,在图2中活塞杆63可沿轴向贯穿该凹口。

在对中销60a的面对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的端部区域上,在对中销60a中的凹口60b设有内螺纹,对中的固定螺钉78旋入该内螺纹中。

尽管代替一件式的固定螺钉78,螺接组件也可实施成多件,例如通过螺杆和固紧螺母实施、必要时具有垫片,在图3示出的构型中一件式的螺接组件由于其简单且可靠的操作和整齐性是优选的。中央的固紧螺钉78包括具有外螺纹的螺杆78a和沿径向突出超过螺杆78a的螺钉头78b,该螺钉头具有例如呈外六边形多面体构型的已知的工具接合结构78c。在螺杆78a和工具接合结构78c之间构造有作为沿轴向狭长的、但是沿径向伸展开的圆柱形的贴靠区段78d。在该示例中贴靠区段78d与螺纹杆78a和工具接合结构78c构造成一件,但是可替代地也可设置成单独的垫片。

由此,螺钉头78b使得轴承销74a以及借助轴承销使连接法兰74以及借助轴承销使连接环70和铣削滚筒42沿轴向相对于驱动结构46的支撑锥50夹紧。

因此,在铣削滚轮32虽然沿轴向距离其运行位置如此程度,即,例如使得对中销60a的远离支承环58的纵向端部伸入连接法兰74的对中凹口74b中,但是仍然以一定的预先定位布置时,铣削滚轮32可与对中螺钉78沿轴向移入其运行位置中。仅需注意的是,在罩盖60上,与驱动轴线A具有径向间距的销80可进入连接法兰74的为此设置的凹口74c中,由此使得罩盖60与连接法兰74耦联以便在驱动结构46和铣削滚轮32之间传输扭矩。

对于借助固紧螺钉78将铣削滚轮32沿轴向“拧紧”或夹紧到驱动结构46上来说,相对小的扭矩就足够,该扭矩可借助传统的扭矩扳手或机械式扭矩扳手经由工具接合结构78c导入固紧螺钉78中。

代替借助固紧螺钉78将铣削滚轮32拧紧或夹紧到驱动结构46上,也可通过可摆动的侧面门30a将铣削滚轮32推移到驱动结构46上。在该推移期间不仅将配合对中结构74b推移到对中销60a上,而且优选也将浮动轴承76、尤其浮动轴承组件85推移到轴承销74a上。

为了简化在上一段中所阐述的仅通过将侧面门30a摆入其在图3、6、7和10中示出的闭合位置中而使铣削滚轮32进入其准备好运行的位置中,在该闭合位置中侧面门封闭铣削滚轮箱30,地面加工机10优选具有致动器,致动器辅助侧面门30a至少沿一个运动方向摆动且至少在包括闭合位置的运动区域中摆动。特别优选地,对此涉及在侧面门30a运动到闭合位置中时的运动区域。因此,用于将铣削滚轮32推移到驱动结构46所需的力以及用于将浮动轴承76或浮动轴承组件85推移到轴承销74a上所需的力完全地或至少部分地通过致动器施加。这种致动器例如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活塞-缸-组件。对此优选缸铰接在机架12上。在活塞杆驶出时,在侧面门30a足够靠近活塞杆的接合结构时,此时侧面门30a可与活塞杆的接合结构接合,优选可传递很高的力的形状锁合接合,从而此时一个或多个活塞-缸-组件至少辅助侧面门30a的剩余闭合运动,优选自动地实施。

优选地,致动器可辅助侧面门30a与浮动轴承76或与浮动轴承组件85共同在侧面门30a从闭合位置朝通路位置的摆动运动的运动起始区域中的摆动运动,甚至实施该摆动运动,浮动轴承76、尤其浮动轴承组件85经过该运动区域从轴承销74a上取下。致动器也可为机电式致动器。

但是用于通过固紧螺钉78将铣削滚轮32轴向位置固定在驱动结构46上的固紧扭矩高出多个数量级。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4所示,该固紧扭矩被导入固紧螺钉78中。

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用于建立和松开铣削滚轮32在驱动结构46上的轴向位置固定部分所使用的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沿着构件轴线SA延伸,构件轴线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套接到固紧螺钉78上时与驱动轴线A同轴。

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构造成具有接合区域82a的锁紧工具(参见图5),接合区域在示出的示例中构造成与固紧螺钉78的工具接合结构78c互补的形式的凹口,即,在这种情况下构造成内六边形多面体。因此,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可沿轴向以其接合区域82a套接到固紧螺钉78的螺钉头78b上。因此可在螺钉78和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之间形状锁合地传输扭矩。

因此,固紧螺钉78的工具接合结构78c形成接合区域82a的配合接合区域。

接合区域82a设置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的接合区段82b上。例如两个突出部82c和82d在直径相对位置中沿径向(关于构件轴线SA)从该接合区段82b突出。

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的在图4中示出的套接在中央的固紧螺钉78上的状态下,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在径向外部通过配合支撑构件84包围,配合支撑构件固定地与铣削滚轮箱30的侧面板30a连接,例如通过螺接连接。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合支撑构件84持久地布置在侧面板30a上。

配合支撑构件84具有中央凹口84a,穿过该中央凹口可从外部、即从机体13之外沿轴向接触到固紧螺钉78的头部78b以便将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套接到该头部上且从其上取下。

凹口84a沿径向稍微地且沿周向方向明显地大于具有突出部82c和82d的接合区段82b的相应的径向或周向尺寸。由此可与在运行中与铣削滚轮32一起转动的中央固紧螺钉78的当前转动位置无关地,始终将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套接到固紧螺钉上。因为在外六边形工具接合结构的情况下工具接合结构的各个平面分别相对于其沿周向方向相邻的接合面转动60°,所以凹口84a在容纳突出部82c和82d的周向范围中延伸优选至少60°。

突出部82c的沿周向方向指向的面82e和突出部82d的沿周向方向指向的面82f形成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的支撑区域,面82e通过该支撑区域可贴靠在侧面84b上,且面82f可贴靠在侧面84c上,这些侧面沿周向方向限定凹口84a的这样的区域,即,在套接了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的情况下突出部82c和82d容纳在该区域中。因此,凹口84a的沿周向指向的两个侧面84b和沿周向指向的两个侧面84c形成配合支撑结构84的配合支撑区域。

因此,可在需要的情况下使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在没有进一步预备操作的情况下沿轴向套接到螺钉头78上且使驱动结构46围绕驱动轴线A转动。这可通过内燃机39和驱动扭矩传输组件54实现或通过在附图中未示出的转动驱动机构实现,该转动驱动机构可经由耦联结构57联接在皮带轮55上且因此间接地联接在驱动结构46上以便传输扭矩。仅为了完整需要提出,只要仅通过操作耦联结构57就可使驱动结构围绕驱动轴线A转动,可将耦联结构57设置在驱动扭矩传输组件54的任意部位上。可联接在耦联结构57上的转动驱动机构也可为手动的转动驱动机构。

通过布置在驱动扭矩传输组件54或耦联结构57(一方面)和罩盖60或其在传动机构壳体52中的对中销60a(另一方面)之间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可以相对小的输入侧的扭矩、例如在250至300Nm的范围中的扭矩基于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高的扭矩速比在承载用于固紧螺钉78的内螺纹的对中销60a上实现大于2500Nm、甚至大于3000Nm的扭矩。

在将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套接到固紧螺钉78上之后,通过转动驱动结构46使侧面82e和82f根据驱动结构46的转动运动的转动方向贴靠在配合支撑构件84的凹口84a的沿周向的侧面84b、84c上。基于接合区域82a与固紧螺钉的螺钉头78b的形状锁合接合,使得在驱动结构46的固定轴承侧上导入驱动结构46中的驱动扭矩通过在突出部82c和82d与配合支撑构件84之间的形状锁合贴靠而支撑在驱动结构46的浮动轴承侧上。因此确保,在对驱动结构46继续转动地驱动时,使得在固紧螺钉78和驱动结构46之间进行相对转动,且进而使得固紧螺钉78相对于驱动结构46进行螺旋运动,在示出的示例中相对于对中销60a进行螺旋运动。因此,固紧螺钉78可通过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的支撑作用与配合支撑构件84共同作用地以非常高的扭矩旋紧或松开。

除了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以外,可无工具地建立或松开铣削滚轮32相对于驱动结构46的轴向位置固定。

配合支撑构件84可持久地保留在机体13上,更确切地说在铣削滚轮箱30的端侧侧壁30a上。

图4在此示出了看向地面加工机10的所谓的零位侧的视角,该视角是机械10的在图1中背离观察者的一侧。在图1中,观察者看向机械10的相反的所谓的驱动侧。在机械10的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铣削滚轮32的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更靠近机械10的驱动侧,而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更靠近零位侧。地面加工机10的零位侧通常是沿向前行驶方向的右边的机械侧。

在建立轴向位置固定之后,驱动结构46可被驱动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转动一小段,以便松开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的突出部82c和82d的侧面82e、82f和配合支撑构件84的侧面84b、84c之间的贴靠,使得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可通过很小的力手动地从固紧螺钉78上沿轴向取下。

在图5中虚线83示出了在具有突出部82c和82d的接合区段82b和具有接合区域82a的沿径向在内部的芯部区段82g之间的可能的物理分离。接合区段82b和芯部区段82g可通过由所述区段遮挡的检测装置连接,该检测装置对此构造成,使得可检测在接合区段82b和芯部区段82g之间传递的扭矩。例如检测装置可为保险联轴节,该保险联轴节允许在接合区段82b和芯部区段82g之间的扭矩传递仅直至预先确定的或通过设定操作预先确定的极限扭矩,或/和检测装置可在达到极限扭矩时发出信号,例如噪音,例如从机械的扭矩扳手得知的咔嚓声。

但是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也可构造成一件。

图6示出了图2和图3的具有套接在螺钉头78b上的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的视图。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未被剖切。

对此,突出部82d与图6的绘图平面正交地朝向观察者。突出部82c在图6中位于绘图平面之后且被接合区段82b遮挡。在图6中未示出配合支撑构件。

在图7中示出了工作组件28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构件和构件区段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但是提高了数字100。下面仅阐述图7的第二实施方式在对于本实用新型重要的方面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第二实施方式相对于至此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变化是,对中销160a的构造,对中销不仅对于铣削滚轮132的连接法兰174用作对中结构,且对于浮动轴承176用作轴承销。

因此,配合对中结构174b又构造成凹口。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在第二实施例中对中销160a不仅沿轴向伸入连接法兰174,而且沿轴向完全地贯穿该连接法兰。

由此,固紧螺钉178可由于结构而不再直接用轴向力加载连接法兰174且移入运行位置中或铣削滚轮132经由连接法兰174沿轴向固定在运行位置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固紧螺钉178和与铣削滚轮132刚性连接的连接法兰174之间的轴向力传递在螺钉头178b和连接法兰174之间布置辅助构件186的情况下进行。对此,辅助构件186以有利的方式为浮动轴承176的一部分且对此用作浮动轴承176的滚动轴承的内环的支撑构件。辅助构件186一次支撑在螺钉头178b上且另一次支撑在连接法兰174上。

上面关于通过使浮动轴承76或浮动轴承组件85与侧面门30a如所述地共同的摆动运动将浮动轴承76或浮动轴承组件85推移到轴承销74a上以及关于将浮动轴承76或浮动轴承组件85从轴承销74a上取下,也适用于这种将浮动轴承176、尤其浮动轴承组件185推到对中销上或从对中销160a上取下,该对中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销74a相同的方式与辅助构件186相互作用以便转动支承铣削滚轮132。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中央液压缸,而是将多个、例如三个液压缸162与驱动轴线A带有优选相同的径向间距地、沿周向优选等距地围绕驱动轴线A分布地布置。因为每个液压缸162仅需提供需要由中央液压缸162单独施加的力的三分之一,所以液压缸162可以有利的方式实施得比第一实施方式的中央液压缸162更小。与此相对,为此其数量更多。

借助液压缸162又可在将相应的反握构件布置在活塞杆163的自由的纵向端部上的情况(未示出)下,使铣削滚轮132沿轴向朝运行位置的方向、优选到运行位置中运动。同样地,可使铣削滚轮132沿轴向液压地从运行位置中运动出来。

在图8中再次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了松脱构件88的有利应用。借助松脱构件88可通过唯一的中央力作用使铣削滚轮32沿轴向从其运行位置中离开驱动结构46的固定轴承侧的纵向端部46a地松开且被取下。因此,松脱构件88可代替液压缸62或162用于使铣削滚轮32从运行位置中运动出来。

通过使用在图8中的松脱构件88使铣削滚筒42以及铣削滚轮32已经沿轴向从运行位置中运动出来,从而作为对中结构的对中销60a不再使配合对中结构74b在连接法兰74上对中。因此,铣削滚筒42不再与驱动结构46的驱动轴线A同轴。

不仅可参考图8,而且也可参考在图9中单独示出的松脱构件88描述在图8中的驱动或铣削组件上松脱构件88的使用。

如在图9中可看出,松脱构件88沿着松脱构件轴线LA延伸,松脱构件轴线在开始使用松脱构件88时优选与驱动结构46的驱动轴线和铣削滚轮32的旋转轴线R同轴。

松脱构件88具有示例性构造成外螺纹形式的协作结构88a,该外螺纹可旋入连接法兰74的轴承销74a中。轴承销74a为此具有沿轴向贯穿该轴承销的通孔74d,穿过该通孔可到达呈对中凹口形式的配合对中结构74b。轴承销74a在远离对中凹口74b的纵向端部区域上在通孔74d中具有内螺纹74e,内螺纹可与松脱构件88的外螺纹88a(协作结构)形成螺旋接合,以便一方面使松脱构件88固定在与铣削滚轮32刚性连接的构件上,且另一方面可相对于该构件沿轴向受限地进给。

松脱构件在其处于安装状态中,即在协作结构88a旋入内螺纹74e中时远离驱动结构46的纵向端部上具有扭矩传输结构88b,例如呈外六边形工具接合结构或/和内六边形工具接合结构的形式。优选地,两个工具接合结构实现在扭矩传输结构88b上。在地面加工机10上使用松脱构件88期间,在该扭矩传输结构88b上可将扭矩导入松脱构件88中,从而借助协作结构88a使该松脱构件沿轴向相对于铣削滚轮32运动。扭矩扳手或机械式扭矩扳手可接合在扭矩传输结构88b上。

在配合支撑构件或与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支撑区域共同作用的至少一个配合支撑区域的构造沿轴向相应卸下(ausladen)时,也可使用螺旋扭矩支撑组件对松脱构件进行扭矩支撑。此时,除了松脱构件和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以外,可无工具地将工作装置从驱动结构上推开。至少不是一定必须通过操作人员手动地施加用于推开所需的扭矩。因此有利地,松脱构件具有与螺接组件的螺旋构件(在此:固紧螺钉78)相同的工具接合结构(在此:扭矩传输结构88b),使得螺旋扭矩支撑组件的接合区域也适合于松脱构件的工具接合结构。

杆区段88c连接在协作结构88a的与扭矩传输结构88b相反的纵向端部上。为了减小松脱构件88的重量,杆区段88c优选构造成管形的,即,径向内部为空心的。松脱构件88在杆区段88c的与协作结构88a相反的纵向端部上具有贴靠区段88d,贴靠区段例如可构造成沿径向突出到杆区段88c上的盘片,尤其环形盘片。借助贴靠区段88d,松脱构件88通过进给可与驱动结构46贴靠接合,在此尤其与罩盖60的对中销60a的纵向端部区域贴靠接合。因此,内螺纹74e是在说明书导言中的固定或/和进给结构。

如果建立了在贴靠区段88d和驱动结构46之间的贴靠接合,可通过在扭矩传输结构88b上的其他扭矩导入装置,使具有固定或/和进给结构的、与铣削滚轮32或铣削滚筒42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74相对于驱动结构46沿轴向运动。

根据在协作结构88a和固定或/和进给结构74e之间的运动和力传输,例如根据使用螺纹的螺距,可在贴靠区段88d在驱动结构46上的贴靠接合位置上产生高的轴向力,借助该轴向力也可使会污垢结块的铣削滚轮32沿轴向从驱动结构46上松开。

如果一旦这种污垢结块被去除,即,铣削滚轮32可沿轴向相对于驱动结构46通过,用于将铣削滚轮32沿轴向从驱动结构46上取下所需的力消耗降低到用于使大量构件运动已知的普通程度且可用普通的已知方案实现。

如在图8中可见,松脱构件88也可构造成连续空心的,即,管形松脱构件,使得即使在将松脱构件88通过沿着其松脱构件轴线LA贯穿松脱构件88的开口装入时也可接触到驱动结构46或至少其构件。松脱构件88如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一样优选构造成一件。

最后在图10中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其仅示出,中央固紧螺钉278也可与液压缸262的活塞杆263螺接,从而将铣削滚轮32位置固定在驱动结构46上。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构件和构件区段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但是提高了数字200。在此仅阐述图10的第三实施方式在对于本实用新型重要的方面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在图10中示出的具有旋入活塞杆263的固紧螺钉278的第三实施方式当然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上,在其中对中销60a和轴承销74a以单一的构件实现。此时仅需使螺钉头278b支撑在将力从螺钉头278b传递到与铣削滚轮232刚性连接的构件上的辅助构件上,如在具有辅助构件186的图7中就是这种情况。优选地,也使用本来就存在的构件、例如浮动轴承276的一部分作为辅助构件。

根据图1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实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即,借助液压缸262可将铣削滚轮232沿轴向拉到驱动结构上且可进入运行位置中,且同样可沿轴向从驱动结构246上压下且可从运行位置移出。铣削滚轮232的轴向运动所需的轴向力通过液压缸262提供,确切地说,不仅用于安装而且用于拆卸铣削滚轮232。此时又如关于图4至图7所述,通过螺旋扭矩支撑组件82、182以上述非常高的扭矩进行轴向固定,螺旋扭矩支撑组件与配合支撑构件84共同作用且与在驱动结构246的固定轴承侧上的通过内燃机39或单独的在期望情况下也为手动转动驱动机构的扭矩导入装置共同作用,该转动驱动机构如上所述地可与驱动扭矩传输组件的耦联结构57(参见图2)耦联主要用于扭矩传输。

下面结合图11A至图14描述轴承构件90的优选构造方式,该优选构造方式使得通过与侧面门30a、130a、230a共同摆动运动,使浮动轴承76、176、276、尤其浮动轴承组件85、185、285可轻松推移到轴承销74a、160a、274a上且轻松地从轴承销上取下。

例如示出了具有轴承销74a的轴承构件90。下面针对轴承销74a的实施方式也适用于与轴承组件185相互作用的对中销160a的构造方式。

在图11A中示出了可单独操作的轴承构件90,轴承构件单独地以侧视图示出已经在图6中示出的连接法兰74和从其突出的轴承销74a。图11B示出了相同的轴承构件90的纵向剖视图,其包括轴承销74a的中央轴承销轴线Z。在铣削滚轮32的所述位置中轴承销轴线Z理想地与旋转轴线R和驱动轴线A共线地重合。

优选构造成一件的轴承构件90在径向外部具有多个通孔74f,上述螺栓72旋入该多个通孔中,以便使连接法兰74以及轴承构件90与连接环70以及与铣削滚筒42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可替代地、但是不是优选地也可为盲孔的孔74f优选所有都距离轴承销轴线Z相同的径向间距,且优选彼此具有相同的角间距(参见图12)。

同样角间距相等地、但是比通孔74f与轴承销轴线Z的间距更小地优选构造有三个凹口74c以便如上所述地形状锁合地可传递扭矩地容纳与罩盖60不可相对转动的销80。

轴承构件90在其具有销74a的一侧上具有环绕的突出部74i,该突出部仅通过凹口74c中断。突出部74i如在图6中可看出地用于轴承构件90关于连接环70的对中。由此,相比于销74a的伸出距离,对于突出部74i相对小的突出距离就足够。

轴承销74a具有两个圆柱形的支承面74g和74h,在铣削滚轮32的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浮动轴承组件85、确切地说辅助构件86的空心圆柱形的配合支承面环绕地贴靠在该支承面上。对此,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比第二圆柱形支承面74h距离作为示例性的突出结构的连接法兰74更远,该突出结构从轴承销74a突出。借助这两个圆柱形支承面,铣削滚轮32可足够精确地受到支承从而围绕旋转轴线R旋转。为了可借助浮动轴承组件85与侧面门30a的共同摆动运动轻松地将浮动轴承组件85从轴承销74a上取下以及将浮动轴承组件推移到轴承销上,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比第二圆柱形支承面74h具有更小的直径。

完全原则性地,两个圆柱形支承面可具有不同的轴向长度,其中,此时优选地,直径较小的圆柱形支承面在这种情况下是轴向更长的支承面74g。

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和第二圆柱形支承面74h之间的轴向间距ab大于在这些面之间的径向间距rb。

优选地,轴承销74a朝其远离突出结构74的自由的纵向端部74k逐渐变细,由于圆柱形支承面74g和74h通常级阶式地逐渐变细,其中,逐渐变细的程度优选随着与突出结构74的间距的增加而增加。这在轴承构件90或90’的在图11和13中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对于推上浮动轴承组件85在与侧面门30a共同摆动运动期间重要的轴向区段是明显的,该轴向区段从第二圆柱形支承面74h的沿轴向更靠近突出结构74的纵向端部74h1直达轴承销74a的自由的纵向端部74k。对此,轴承销可构造成,逐渐变细的程度在相比于纵向端部74k更靠近突出结构74的区域中首先随着与突出结构74的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且在靠近自由的轴向纵向端部74k时在相比于突出结构74更靠近该纵向端部74k的区域中逐渐增加。

该轴向区段构造成,使得第一假想圆锥K1作为第一曲率圆S1具有自由的纵向端部74k的外周线。圆锥K1相切地贴靠在第一曲率圆S1上且从此处朝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的方向延伸。圆锥K1相切地贴靠在轴承销74a的外表面上的第二曲率圆S2上。曲率圆S2沿轴向位于第一曲率圆S1和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的较靠近自由的纵向端部74k的轴向端部74g2之间。第一假想圆锥K1具有张角α。

第二假想圆锥K2从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的较靠近自由的纵向端部74k的轴向端部74g2(作为其第一曲率圆或起始圆S3)开始且朝轴承销74a的外表面上的第二曲率圆S4延伸,圆锥K2相切地贴靠在该第二曲率圆上。该曲率圆S4沿轴向位于轴向端部74g2和第二圆柱形支承面74h的较靠近自由的纵向端部74k的轴向端部74h2之间。第二假想圆锥K2相切地贴靠在曲率圆S4上,但是没有贴靠在曲率圆或起始圆S3上且具有张角β。

对此,轴承销74a构造成,使得第一假想圆锥K1的张角α大于第二假想圆锥K2的张角β。

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沿轴向从较靠近突出结构的轴向端部74g1直达较靠近自由的纵向端部74k的轴向端部74g2。此外,在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的较靠近自由的纵向端部74k的轴向端部74g2与自由的纵向端部74k本身之间的间距可小于较靠近自由的纵向端部74k的轴向端部74h2和74g2彼此的间距。

对于呈配合对中凹口74b形式的配合对中结构的构型选择类似的结构。配合对中凹口74b优选具有两个沿轴向在轴承销74a的突出方向上、即,对中销60a伸入配合对中凹口74b中的伸入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凹口区段74b1和74b2。

在铣削滚轮32的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下,较靠近铣削滚轮32的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直径较大的主对中凹口区段74b1用于:轴承构件90的主要对中以及铣削滚轮32的较靠近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的轴向区段相对于驱动结构46的主要对中。同样地,距离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更远的直径较小的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用于在铣削滚轮32达到其运行位置之前,例如在沿轴向远离运行位置的预备位置中铣削滚轮32相对于驱动结构46的预对中。

对中销60a优选同样具有直径大小不同的两个轴向区段,其中直径较大的作为主对中销区段在铣削滚轮32的运行位置中贴靠在主对中凹口区段74b1的周壁上。对中销60a的直径较小的轴向区段作为预对中销区段在主对中销区段被引入主对中凹口区段74b1之前已经进入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中。对此,在对中销60a的直径较小的预对中销区段和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的周壁之间的径向间隙大于在对中销60a的直径较大的主对中销区段和主对中凹口区段74b1的周壁之间的径向间隙。因此,在轴承销轴线Z和对中销60a的中央纵向轴线之间在开始将铣削滚轮32推到驱动结构46上时有大的位置偏差时,对中凹口74b此时也可稳固地且可靠地在对中销60a上对中。

为了也可在推上运动开始时控制这种大的位置偏差,优选使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沿轴向构造得比主对中凹口区段74b1更长。对此,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优选沿轴向构造得比主对中凹口区段74b1长出的部分大于对中凹口区段74b1和74b2的两个周壁的径向间距sb的差值。两个对中凹口区段74b1和74b2彼此的轴向间距ib优选小于其周壁彼此的径向间距sb。

因此,对中凹口74b也从其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纵向端部朝内螺纹74e逐渐变细。对中凹口74b的逐渐变细的程度随着与其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通口的轴向间距的增加而减小。

根据在图11A和11B中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优选地示出了对中凹口74b的逐渐变细,即,相应贴靠在主对中凹口区段74b1的沿轴向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边缘R1和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的沿轴向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边缘R2上的第一虚拟圆锥K3比第二虚拟圆锥K4具有更大的张角γ,该第二虚拟圆锥一方面贴靠在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的沿轴向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边缘R2上且另一方面贴靠在对中凹口74b或通孔74d的沿轴向在对中销60a的伸入方向上接在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之后的径向部段74d1的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边缘R3上的,对中凹口74b是通孔的一部分。第二假想圆锥K4的张角在图11b中用δ表示。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虚拟圆锥K3的张角γ稍微地大于上述第一假想圆锥K1的张角α,例如大2°和7°之间的角度。此外,第二虚拟圆锥K4的张角δ稍微小于上述第二假想圆锥K2的张角β,例如小2°至4°。

在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轴承构件90的经改型的实施方式。在图13和图14中与在图11和图12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构件和构件区段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但是具有撇号。下面仅阐述图13和图14的经改型的实施方式与图11和图12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其余的关于图13和图14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也可参考图11和图12的描述。

轴承构件90’的轴承销74a’在从第二圆柱形支承面74h’的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纵向端部74h1’直达自由的轴向纵向端部74k’的轴向区段中具有在性质上与轴承构件90的轴承销74a相同的外部构型。因此,关于图11和图12的轴承构件90的轴承销74a所做的结论也适合图13和图14的轴承构件90’的轴承销74a’。

对中凹口74b’在性质上也具有与图11和图12的轴承构件90的对中凹口74b相同的构型。而且在此关于轴承构件90的结论可不变地适用于轴承构件90’。

在轴承构件90和90’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轴承构件90’的连接法兰74’具有较小的直径和径向级阶74m’。

径向级阶74m’在功能上与轴承构件90的突出部74i类似,但是在其布置位置上明显不同。因此,在连接法兰74’和从其中突出的轴承销74a’之间在轴承构件90’上没有突出部74i。

通过构造在连接法兰74’的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一侧上的径向级阶74m’,如在图13A中示出的轴承构件90’可装入连接环70’的互补式分级的凹口中,使得连接法兰74’的较靠近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的端侧可与连接环70’的指向相同方向的端侧对齐布置,轴承销74a’沿轴向从连接法兰中突出。此外,径向级阶74m’沿轴向的尺寸可如此确定,轴承构件90’的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纵向端部与连接环70’的指向相同方向的端侧对齐布置。

由于连接法兰74’的径向伸展较小,凹口74c’不是完全构造在轴承构件90’中,而是在此仅可看作是弧形的部分凹口,其与在连接环70’中的相应互补的部分凹口补充才形成完整的凹口74c,驱动结构46的销80可传递扭矩地进入该凹口中。

同样由于连接法兰74’的径向伸展较小,为了将轴承构件90’固定在连接环70’上通孔74f’沿径向进一步向内,使得通孔仅局部地沿周向彼此等距地布置。在构造有部分凹口74c’处没有设置通孔74f’。

除了下面还要求保护的地面加工机,上面公开的关于用于地面加工机的可更换的铣削滚轮的以下主题也是申请人希望保护的。申请人预计之后要求保护下面限定主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1.用于地面加工机(10)、例如铣路机、回收机、稳固机或露天采矿机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该铣削滚轮沿轴向在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和与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相反的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232b)之间延伸且构造成,使得在准备好运行的安装状态中在径向外部包围地面加工机(10)的驱动结构(46;246),其中,铣削滚轮(32;132;232)通过在其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232b)的区域中可接触到的中央螺接组件(78;278)能固定在其准备好运行的位置中以防轴向移位,该螺接组件具有与相对于铣削滚轮(32;232)的中央装置轴线(R)共线地螺旋轴线,

其中,在相比于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更靠近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232b)的区域中设置轴承销(74a;74a’;274a),该轴承销从承载其的突出结构(74;74’;274)突出且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离开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方向逐渐变细地延伸,其中,轴承销(74a;74a’;274a)具有关于中央的装置轴线(R)彼此带有轴向间距的至少两个圆柱形支承面(74g、74h;74g’、74h’),在铣削滚轮(32;232)准备好运行的状态中圆柱形支承面通过地面加工机侧的浮动轴承(76;276)的空心圆柱形的配合支承面无间隙地包围,其中,沿轴向进一步远离突出结构(74;74’;274)的圆柱形支承面(74g;74g’)比沿轴向较靠近突出结构(74;74’;274)的圆柱形支承面(74h;74h’)具有更小的直径,

或/和

其中,铣削滚轮(32;232)在相比于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更靠近固定装置轴向端部(32b;132b;232b)的区域中具有为了形状锁合的对中接合而构造的、与铣削滚轮(32;132;232)刚性连接的对中凹口(74b;74b’;274),该对中凹口朝向离开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方向逐渐变细,其中,对中凹口(74b;74b’;274)构造成具有沿着其逐渐变细部级阶式减小的张角(γ、δ)。

2.根据主题1所述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

其由此改进,使得对中凹口(74b;74b’;274)构造在轴承销(74a;74a’;274a)上。

3.根据主题1或2所述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

其由此改进,使得如此设计轴承销(74a;74a’)的沿轴向逐渐变细的造型,即,两个假想的包围的圆锥(K1、K2)的张角(α、β)对于较靠近突出结构(74、74’)布置的曲率圆对(S3、S4)的圆锥(K2)较小,两个假想的包围的圆锥分别相切地贴靠在轴承销(74a;74a’)的表面上的彼此带有轴向间距布置的曲率圆(S1、S2、S3、S4)上且包围轴承销(74a;74a’)的在曲率圆(S1、S2、S3、S4)之间的轴向区段。

4.根据主题3所述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

其由此改进,使得第一假想圆锥(K1)的张角(α)至少为第二假想圆锥(K2)的张角(β)的1.5倍、优选至少2.5倍,第一假想圆锥的距离突出结构(74;74’)更远的第一曲率圆(S1)位于远离突出结构(74;74’)的自由的轴向的纵向端部(74k;74k’)上且第一假想圆锥的较靠近突出结构(74;74’)的第二曲率圆(S2)沿轴向位于第一曲率圆(S1)和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74g’)的较靠近自由的轴承销纵向端部(74k;74k’)的轴向纵向端部(74g2;74g2’)之间,第二假想圆锥的距离突出结构(74;74’)较远的第一曲率圆(S3)位于第一圆柱形支承面(74g;74g’)的较靠近自由的轴承销纵向端部(74k;74k’)的轴向纵向端部(74g2;74g2’)上。

5.根据主题4所述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

其由此改进,使得第二假想圆锥的张角为5°至15°、特别优选8°至13°。

6.根据前述主题中任一项所述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

其由此改进,使得对中凹口(74b;74b’;274)具有较靠近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主对中凹口区段(74b1;74b1’)和距离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较远的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74b2’),其中,分别贴靠在主对中凹口区段(74b1;74b1’)和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74b2’)的沿轴向紧邻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边缘(R1、R2)上的第一虚拟圆锥(K3)比第二虚拟圆锥(K4)具有更大的张角(γ),该第二虚拟圆锥一方面贴靠在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74b2’)的沿轴向紧邻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边缘(R2)上、且另一方面贴靠在沿轴向朝离开驱动机构轴向端部(32a)的方向在预对中凹口区段(74b2;74b2’)之后的凹口(74d;74d’)的紧邻驱动机构轴向端部的边缘(R3)上,对中凹口(74d;74d’)是该凹口的一部分。

7.根据主题6所述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

其由此改进,使得第一虚拟圆锥(K3)的张角(γ)比第二虚拟圆锥(K4)的张角(δ)大于约3至6倍,特别优选4至5倍。

8.根据主题6或7所述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

其由此改进,使得第一虚拟圆锥(K3)的张角(γ)在20°和40°之间,特别优选在25°和35°之间。

9.根据主题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

其由此改进,使得第一虚拟圆锥(K3)的张角(γ)大于上述第一假想圆锥(K1)的张角(α)。

10.根据主题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能更换的铣削滚轮(32;232),

其由此改进,使得第二虚拟圆锥(K4)的张角(δ)小于上述第二假想圆锥(K2)的张角(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