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桥施工用预应力锚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0096发布日期:2020-12-08 13:4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桥施工用预应力锚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预应力加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桥施工用预应力锚具。



背景技术:

道桥施工用预应力锚具一般包括锚垫板、预埋管、螺旋筋、锚板、钢索、密封筒等,锚垫板、预埋管、螺旋筋预埋于混凝土,钢索穿过预埋管、锚板,密封筒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密封筒的开口端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锚垫板,密封筒内注有防腐油脂,这种锚固装置存在缺陷,当车辆通过道桥时,会引起锚固装置振动,由于密封筒与锚垫板之间刚性接触,振动次数多了后到导致密封筒与锚垫板之间出现间隙,防腐油脂可能从间隙处流出,设计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道桥施工用预应力锚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筒与锚垫板之间可能出现间隙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道桥施工用预应力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垫板,所述锚垫板预埋于混凝土,所述锚垫板开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锚垫板暴露于所述混凝土外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且其一侧的截面呈v形;

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密封筒、连接件,所述密封圈同轴且配合内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所述密封圈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密封圈同轴设置,所述密封筒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所述密封筒的开口端配合插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槽,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密封筒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锚垫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将钢绞线锚固好后,将密封筒的开口端插设于密封圈的第二环形槽,密封筒插设于第二环形槽的过程中,密封筒压迫密封圈向第一环形槽内滑动,当密封圈抵接与第一环形槽的底部内壁时,密封圈无法移动,密封筒继续向内滑动,使得密封圈第二环形槽的内壁向紧贴密封筒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密封圈紧贴密封筒和第一环形槽的内壁,当锚垫板发生振动时,密封圈会相应的释放或者收缩以抵消可能存在的间隙,避免密度油脂发生泄漏,然后通过连接件将密封筒连接于锚垫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桥施工用预应力锚具,如图1至5所示,包括预埋管1、锚垫板2、螺旋筋3、密封组件4、锚固组件5,预埋管1、锚垫板2、螺旋筋3预埋于混凝土,预埋管1、锚垫板2预埋于混凝土6,且锚垫板2同轴连接于预埋管1的一端,锚垫板2开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预埋管1同轴设置,锚垫板2暴露于混凝土6外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且其一侧的截面呈v形。

螺旋筋3预埋于混凝土6且同轴套设于预埋管1,螺旋筋3的一端连接于锚垫板2。

密封组件4包括密封圈41、密封筒42、连接件43,密封圈41同轴且配合内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密封圈4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与密封圈41同轴设置,密封筒42的内部空心且一端开口,密封筒42的开口端配合插设于所述第二环形槽,连接件43连接于密封筒42并可拆卸连接于锚垫板2。

具体的,密封筒42的封闭端开设有注油孔,密封组件4还包括第一连接管44、第一端盖45,第一连接管44的一端连接于密封筒42的封闭端且与所述注油孔同轴设置,第一连接管44的另一端的外壁同轴开设有外螺纹,第一端盖45的内壁同轴开设有内螺纹,第一端盖45螺纹连接于第一连接管44。

具体的,密封筒42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密封组件4还包括第二连接管46、第二端盖47,第二连接管46的一端连接于密封筒42且与所述排气口同轴设置,第二连接管46的另一端的外壁同轴开设有外螺纹,第二端盖47的内壁同轴开设有内螺纹,第二端盖47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管46。

具体的,锚垫板2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均匀分布,连接件43包括固定环431、多个连接螺钉432,固定环431固定套设于密封筒42,固定环431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沿固定环431的轴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连接螺钉432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设置,连接螺钉432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并螺纹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螺纹孔。

优选的,密封组件4还包括减振垫圈48,减振垫圈48同轴设置于固定环431与锚垫板2之间,减振垫圈48相对所述螺纹孔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连接螺钉432经第二通孔穿过减振垫圈48。

通过设置减振垫圈48,使得密封筒42与锚垫板2之间通过减振垫圈48相抵接,能减小锚垫板2传递给密封筒42的振动,使得密封筒42的密封效果更好,避免密封油脂泄漏。

锚固组件5包括锚杯51、调节螺母52、钢索53、工作锚板54、多个工作夹片55、防松板56、防松螺钉57、多个碟簧58、分丝器59,锚杯51的一端同轴内置于预埋管1、另一端同轴内置于密封筒42,锚杯51的外壁同轴开设有外螺纹,锚杯51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锚杯51同轴设置。

锚杯51内填充有环氧铁砂填充料。

调节螺母52螺纹连接于锚杯51且其一端抵接于锚垫板2远离螺旋筋3的一端。

钢索53的一端穿过锚杯51,分丝器59套设于钢索53,用于将钢索53均匀分成多股钢绞线531,且分丝器59密封连接于密封筒42的一端。

工作锚板54连接于锚杯51远离预埋管1的一端,工作锚板54相对钢绞线531开设有多个锥形孔,所述锥形孔沿远离锚杯51的方向,内径不断增大,工作夹片55于钢绞线531一一对应设置,工作夹片55套设于相对应的钢绞线531且其小径端配合内置于所述锥形孔。

防松板56同轴设置于工作锚板54远离锚杯51的一端,工作锚板54相对每一钢绞线531开设有一贯穿孔,工作锚板54经所述贯穿孔套设于相对应的钢绞线531,多个防松螺钉57的沿防松板56的周向均匀分布,防松螺钉57的螺纹端可转动穿过防松板56并螺纹连接于工作锚板54。

防松螺钉57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防松螺钉57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优选的,防松螺钉57的数量为六个,但防松螺钉57的数量不限定于此。

碟簧58与钢绞线531一一对应设置,碟簧58同轴套设于相对应的钢绞线531且设置与工作夹片55与防松板56之间,碟簧58为弹簧钢制成,碟簧58沿靠近防松板56的方向外径、内径不断增大,碟簧58的两端分布抵接于工作夹片55、防松板56。

通过设置碟簧58,碟簧58为标准件易采购,且碟簧58适合于这种行程短弹性力需求大的场所,能提供较好的弹性夹紧力,当防松板56与观众夹片之间发生松懈时,在碟簧58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依旧低紧观众夹片、避免钢绞线531松懈。

工作夹片55、碟簧58、所述锥形孔的数量均根据钢绞线的数量来进行设置,一般钢索53中含有七股钢绞线531,相对应的工作夹片55、碟簧58、所述锥形孔的数量均七个,但工作夹片55、碟簧58、所述锥形孔的数量不限定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将钢绞线531锚固好后,向第一环形槽内设置密封圈41,然后将密封筒42插设于密封圈41的第二环形槽,并将固定环431通过同轴连接螺钉432,拧紧连接螺钉432的过程中,密封筒42压迫密封圈41向第一环形槽内滑动,当密封圈41抵接与第一环形槽的底部内壁时,密封圈41无法移动,密封筒42继续向内滑动,使得密封圈41第二环形槽的内壁向紧贴密封筒42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密封圈41紧贴密封筒42和第一环形槽的内壁,由于密封圈41具有一定的弹性,当锚垫板2发生振动时,密封圈41会相应的释放或者收缩以抵消可能存在的间隙,避免密度油脂发生泄漏;然后拧开第一端盖45、第二端盖47,通过第一连接管44向密封筒42内注入密封油脂,通过第二连接官可以观察密封油脂的注入量,当密封筒42内的密封油脂的量达到预定的要求后拧上第一端盖45、第二端盖47。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