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工件的断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工件的断离的装置。
然而前面所述的这种装置有一个缺点其张开装置确定于一个一次性固定不变的工件几何特征,这里也就是说要分离的环状工件段的位置固定不变,事后不改变或者只有用很高的生产工艺成本改变或许可适用于另一种不同的工件。因此对于另一结构不同的工件还必须要采用一个不同的张开装置,这带来的是为生产这些附加张开装置及其库存和维护所需的不菲的成本。
本发明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创制一种装置,该装置以尽可能简单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可适用于带有位置不同的要分离的环形工件段的工件。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一种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得以解决。
用于带有多个轴向前后对齐布置的环状工件段的工件的断离的这一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张开装置,该张开装置在一个由各环状工件段构成的孔内可轴向导入并具有至少一个张开元件,该张开元件在至少两个轴向相间隔的张开区域上可张开,其中张开装置设有一个与至少一个张开元件共同作用的、用于控制至少两个张开区域的可变的位置和/或可变的张开宽度和/或可变的张开时刻和/或可变的张开顺序的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
作为一个带有多个轴向前后对齐布置的环状工件段的工件按照本发明还具有一种工件布置,该工件布置包括各自带有仅仅一个环状工件段的多个依次排列的单个工件。另外也可能由上述工件布置和一个或多个带有多个轴向前后对齐布置的环状工件段的工件相组合。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最好做成基本上纯机械的。不过本发明不仅仅是以这种结构型式固定。按照本发明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同样也可包含液压的、气动的、电机的、电气的、电子的和别的适用的部件以及从中得出的混合型式。
对于按照本发明的装置张开装置由于其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而可以简单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适应于带有不同数量和/或不同位置和/或不同结构的要分离的环状工件段的工件。不同于迄今已知的现有技术,在按照本发明的装置中对于大量工件变型不需要单独制造张开装置。也不必进行相应的库存和/或维护。在按照本发明的装置中由于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而使适配不同结构的工件所需的措施毫不费力,用很简单的方法就可进行。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生产和工作成本可因此比传统装置降低。用按照本发明的装置还能实现柔性生产,这特别对于较小批量的工件大为有利。但还要强调的是通过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不仅可以可变地控制张开装置的张开区域的位置,还可以可变地控制其张开宽度和/或张开时刻和/或张开顺序,由此获得张开装置多功能的特性并附带着提高工件加工时变型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装置的其他有利结构特征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描述及阐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加结构细节和其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在下列说明和附图中,为了避免重复相同的部分和部件,只要是不需要进一步区别的,就还用相同的标记号表示。
图1表示工件2的一单个环状工件段4的横截面图,在该工件2上多个轴向前后对齐布置的环状工件段4整体地制成。对于下述实施例,假定工件中涉及到带有多个轴向前后对齐布置的环状工件段,即下面所说的轴承盖4,的外壳块2。这里轴承盖4可沿轴向A或者均匀或者不均匀地相互间隔。轴承盖4分别围成一个用于支承曲轴之类的孔6。该轴承盖4应能用按照本发明的装置通过断离从外壳块2卸下,使得在预定断面上分别产生一个特别的、分离开的轴承盖4和残留的外壳块2的材料接合处的宏观结构啮合,并在各轴承盖4和其所属的壳体块段之间产生一个精确相配的配合。在这种情况下断面通过两个位于各个孔6内表面6.2上的断裂缺口8确定,该断裂缺口在真正的断离过程之前制作。
本例中按照本发明的用于该工件2的断离的装置,如图2的横截面图所示,包括一个张开装置,该张开装置具有一个带两个垂直于轴向A、进而也就是沿径向的孔6互相相对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2、14的膨胀心轴10。这里图2下面的膨胀心轴半轴12为一个固定的膨胀心轴半轴,而图2上面的膨胀心轴半轴14为一个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膨胀心轴10在孔6(参阅图1)内可轴向导入,且在各个轴承盖4区域借助于为通览起见未示出的促动器可张开来。孔6内部的导入的膨胀心轴10的各区域和/或周围称为张开区域。按所使用的张开装置的类型,一个单个的张开区域却也能轴向穿过各个孔6伸出去。
膨胀心轴10还包括设置在膨胀心轴半轴12、14之间并与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4共同作用的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该张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膨胀心轴10的张开区域的可变的位置和/或可变的张开宽度和/或可变的张开时刻和/或可变的张开顺序。
该张开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沿膨胀心轴半轴12、14之间的轴向A走向纵伸的操作元件16,即下面所说的拉杆16,它的由膨胀心轴10伸出的端部可与前述的促动器耦接并借助于该促动器可沿轴向运动,如附图中双箭头所示。拉杆16在其面向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4的轴向侧具有许多整体的、带有与轴向A成角度(α)延伸的第一楔形面18.2的第一楔形元件18。此外,张开控制装置具有许多在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4内侧上可拆卸地固定的、带有与轴向A成角度(α)延伸的第二楔形面20.2的第二楔形元件20。该第二楔形元件20与第一楔形元件18互补且相配。虽然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楔形元件18、20的几何特征,特别是楔形角α相同,但它们也可不同,正如下面还要阐述的那样。
第二楔形元件20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DB1、DB2、...DBX可作不同的调整。为此,第二楔形元件20以固定装置22在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4内侧上的导槽24内可拆卸地、进而也是可单独更换地固定。该固定装置22如此布置,使得它在各种情况下能可靠地传递来自拉杆6的、张开过程需要的轴向力,该轴向力在楔形元件对18、20上分解为垂直于轴向A走向的张开力分力。为此,该第二楔形元件20和/或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4可布置附加的载荷传递元件或支座,为通览起见附图中未示出。
代替或附加到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4的第二楔形元件20,当然也可以如此地布置第一楔形元件18和/或拉杆16,使得第一楔形元件18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DA1、DA2、...DAX在拉杆16上以类似或不同的方式可作不同的调整。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阐述张开控制装置的功能与作用及其不同的变型方案。为简化起见,假定第一和第二楔形元件18、20均为同样的结构。例1给出一种带有同样的、轴向均匀相间隔的轴承盖4的壳体块2。第二楔形元件20如此固定,使其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DB1、DB2、...DBX均相等并对应于第一楔形元件18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DA1、DA2...DAX。操纵拉杆16时,膨胀心轴10的所有张开区域同时张开,所有轴承盖4同时断离。例2给出一种带有同样的、轴向均匀相间隔的轴承盖4的壳体块2。第一楔形元件18的设置如例1。第二楔形元件20如此固定,使得依次相邻的第二楔形元件20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越来越大DBX>...DB2>DB1。操纵拉杆16时,张开区域从图2的左侧开始依次张开来而使轴承盖4先后断离开。若DB1>DB2...>DBX,则张开和断离会反过来从图2的右侧开始。如果有很多要分离开的工件段和/或要使断离力保持很小,该变型方案就特别有利。
因为本例中楔形元件18、20彼此相接合,所以它们能在各发动起来的张开区域(以及可能与之毗连的张开区域上),尤其是张开区域沿轴向A相挨紧时,使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4产生一定的倾斜或旋转,这时张开行程可能在一侧开始。这会致使膨胀心轴内产生可能有不利影响的弯矩。如图2所示,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4划分为相互活动连接的膨胀心轴半轴段14A、14B、14C,其中每个膨胀心轴半轴段14A、14B、14C分别配属于各自附属的张开区域。膨胀心轴半轴段14A、14B、14C通过一个柔性连接58和/或一个联轴节连接和/或一个单-和/或多铰链连接之类相互连接,以使各张开区域可相互独立地张开并可有效地避免活动膨胀心轴半轴14的倾斜或旋转及由此引起的不期望的弯矩。按照本发明可以想象,考虑到一定的结构变化,固定的膨胀心轴半轴12也布置以相应的膨胀心轴半轴段。前述的布置方式原则上也可在按照接下来的例3和4的变型方案中采用。例3给出一种带有同样的、轴向不同相间隔的轴承盖4的壳体块2。拉杆16上的第一楔形元件18和活动的膨胀心轴半轴14的第二楔形元件20在其位置内如此轴向安装而互相相对固定,使得它们类似于例1相对应,其中DA1=DB1,DA2=DB2...DAX=DBX。操纵拉杆16,又可实现轴承盖4同时张开和断离。相反,如果放大依次相邻的第一楔形元件18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和/或依次相邻的第二楔形元件20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那么又可类似于例2实现依次张开和断离。例4给出一种带有同样的、轴向均匀相间隔的轴承盖4的壳体块2。距离DA1、DA2、...DAX如例1固定地给定。第二楔形元件之间的距离被不同地调整DB1≠DB2...≠DBX。当操纵拉杆16,在各轴承盖4张开和断离时实现不同的、但通过选定距离DB1、DB2...DBX可精确确定的顺序。
很明显,前面所述的例1至4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改动和/或组合。如果使用为一个或多个张开区域分别互配的第一和第二楔形元件对18、20,所说楔形元件对就其几何特征方面,特别是其楔形角α,不同于张开装置的其他楔形元件对的几何特征,那么举例来说就可分别调整一个或多个张开区域各自的张开宽度和张开力。这对于具有不同形状或不同尺寸的环状工件段的工件特别有利。
前面所述的张开装置通过其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能够以多功能的方式和方法简单而可靠地控制张开区域的可变的位置和/或可变的张开宽度和/或可变的张开时刻和/或可变的张开顺序和/或可变的张开力。
图3表示图2的张开装置的前视图。如图2和3所示,膨胀心轴10在轴线导引方向A的前部段上设有一个制成拉削装置26的、用于当张开装置10导入时在各孔6内制造两个断裂缺口8、8的分离装置。该分离或拉削装置26不与为工件2真正的断离所设置的装置相混;它在此只具有专门加工孔6内表面6.2的切削、成型的功用。特别如图3所示,拉削装置26具有两个径向相对的拉削刀具28,其刀刃径向稍稍凸出于膨胀心轴10的外周。当膨胀心轴10导入壳体块2的孔6时,就在各孔6的内周表面6.2内分别拉削出两个径向相对的断裂缺口8、8(参阅图1)。如果在导入过程中膨胀心轴10继续沿轴向A进给穿过孔6,那么就在孔6内接着制造断裂缺口8、8,直至壳体块2所有的孔6都分别具有两个断裂缺口8、8。在完全导入状态,设有拉削刀具28的膨胀心轴10端部从最后拉削的孔6伸出来,使得该拉削刀具28在后面的断离过程中不妨碍膨胀心轴10。断离后,由于轴承盖4分离以及通常与工件2结合使用的工件支承可调节,尽管有拉削刀具28,膨胀心轴10还是能再轻易地从工件2卸脱出来,其中所说工件支承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图4表示按第二种结构型式的、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张开装置的主要分段的横截面图。该张开装置具有一个膨胀心轴30,图中部分地绘示了该膨胀心轴的一个单个张开区域的周围。膨胀心轴30又具有两个膨胀心轴半轴32、34。第一膨胀心轴半轴32贯通其整个纵伸长度。第二膨胀心轴半轴34具有沿轴向A相互间隔的导块36,该导块固定在第一膨胀心轴半轴32上。相邻的导块36之间均嵌入一个基本为半圆形外廓的活动的断裂弓体38,其中各个断裂弓体38按其结构和功能配给各个要通过断离加工的壳体块2的轴承盖4。断裂弓体38的数量与要分离开的轴承盖4的数量相对应。该断裂弓体38通过一个两膨胀心轴半轴32、34之间偏心分布的并沿轴向A活动的纵向延伸的断裂弓体操作元件40可相对第一膨胀心轴半轴32垂直于纵轴线A(进而相对于轴向的孔6)外移。因此通过一个断裂弓体38可在各个轴承盖4(图中也已绘出)上实现膨胀心轴30的张开作用而产生一个断离力。
图4的膨胀心轴30设有一个与断裂弓体38共同作用的张开控制装置。该张开控制装置具有许多沿轴向A相互间隔的杠杆元件42,下面简称杠杆42,该杠杆均设置在一个由各个断裂弓体38确定的两膨胀心轴半轴32、34之间的张开区域并以钝角β垂直于轴向A延伸。这里每个张开区域配有一个杠杆42。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张开控制元件的部件对于每个张开区域都是相同的,所以下面只是研究一个单个的张开区域。张开控制装置的另一部件构成前面已提及的、两膨胀心轴半轴32、34之间沿轴向A走向的断裂弓体操作元件40,下面简称操作元件40。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元件间接地与各个杠杆42的一个端部区域,即图4所示杠杆42的下端部42.2连接并与之共同作用。该间接连接通过一个与操作元件40连接的滑块44实现,使该滑块固定在操作元件40上并与其一起在一个轴向伸出于张开区域的空腔46内活动地导向。该滑块44具有一个杠杆头支承槽48,下部杠杆头42.2铰接式支承在杠杆头支承槽内。
张开控制装置还具有一个在各个张开区域内,也就是这里的各个断裂弓体38区域内设置的、直接与之作用连接的杠杆支座50。该杠杆支座制成所谓的顶压块50,该顶压块在其指向空腔46的一侧设有一个与滑块44的杠杆头支承槽48类似的杠杆头支承槽52。在顶压块50的杠杆头支承槽52内铰接式支承着杠杆42的另一端42.4(图4中上面的端部)。顶压块50沿轴向A固定在两相邻的导块36之间,该导块还在它们之间均容纳着断裂弓体38。然而沿基本垂直于轴向A走向的方向,顶压块50相应于断裂弓体38是活动的。这时,顶压块50背向空腔46的那侧支撑在指向空腔46的断裂弓体38的内侧上。
当操作元件40朝图4中向左的方向轴向运动时,操作元件40通过滑块40带动下部杠杆头42.2,由于杠杆42相对于轴向A的钝角布置,又因为顶压块50内上部杠杆头42.4的支撑,而得到指向垂直于轴向A的断裂分力的强转换,该断裂分力通过顶压块50向外顶压断裂弓体38进而发生张开作用。这一过程在膨胀心轴30的其他杠杆42和断裂弓体38上类似地进行。
张开控制装置的各个杠杆42的布置,特别是钝角β的大小,要么预先给定要么可特别调整。按照本发明可调整性可通过不同的装置特征来保证,这些特征大多可由图4看出。因此,杠杆42的角度位置β会受到例如沿轴向A测得的杠杆头支承槽48、52的、滑块44和/或顶压块50的轴向和/或垂直尺寸及布置和/或滑块/操作元件连接的轴向和/或垂直位置和/或结构的偏移亦即通常受到杠杆铰接或说是杠杆接合点的轴向和/或垂直位置的影响。甚至是杠杆42的长度,假定操作元件40或滑块44具有足够的轴向活动性,在别的装置尺寸预先给定的情况下也会影响角度位置β。因此,在膨胀心轴30未张开的初始状态,较长的杠杆42具有较小的角度β,较短的杠杆42具有较大的角度β。根据杠杆42、滑块44、顶压块50或操作元件40或者可能的中间转接附加部件的布置和结构可相应地控制膨胀心轴30的张开特性。
这将通过下面的例子来阐明。操作元件40、滑块44、顶压块50、断裂弓体38和导块36的布置和结构总是相同的。要加工的是具有与膨胀心轴30的断裂弓体38相应的数量和布置的同样的轴承盖4的一个壳体块2。例5杠杆42的长度L对于所有的张开区域都是相同的。因此对于所有的杠杆42,钝角β也都是相同的。当操作元件40动作时,所有的断裂弓体38会同时且根据其张开宽度或其张开行程均匀地外移,轴承盖4上都分别作用一个大小基本相等的张开力,同时使所有的轴承盖4断离。例6杠杆42的长度不相同且从膨胀心轴30的自由端出发、相邻张开区域依次均匀地加长。因此杠杆42的各个钝角β从自由端出发越来越小。因此当操作元件40动作时,断裂弓体38会从自由端出发依次外移,轴承盖4依次断离。这里第一个断裂发生在初始位置处具有最大钝角β的杠杆上,因为该处第一个获得需要的断裂力(这要以达到足够的张开行程为前提)。例7对于每个断裂弓体38,杠杆42的长度及其角度布置和角度分布越过总的膨胀心轴30各不相同。当操作元件40动作时,使断裂弓体38一开始以最短的杠杆(有最大的钝角β;这要以达到足够的张开行程为前提)不同地、但通过各自的角度β可精确确定顺序地外移,并因此使轴承盖4不同地、但顺序确定地断离。
很明显,前面所述的例5至7能以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改动和/或组合。要指出的是例6和7中所述的结果当然也能以相同长度L的杠杆42来实现,然而其中杠杆的各角度β对于张开控制特性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各杠杆长度L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角度位置β例如通过不同轴向长度和/或垂直尺寸的滑块44或者通过滑块44在操作元件40上不同的相间隔的轴向和/或垂直接合点等方式来实现。
图5表示按第三种结构型式的、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张开装置的横截面图。该变型方案的张开控制装置同样采用图4所示的结构原理。但不同的是操作元件40基本上布置在膨胀心轴30的中心。另外,每个张开区域,即这里的每个断裂弓体38均配有两个杠杆54、56,这二个杠杆相对于膨胀心轴30沿轴向A走向的中心线相互反向地设置而构成一个中间布置着操作元件40的杠杆对。本例中杠杆54、56的钝角β1、β2大小相同。然而也可考虑采用不相同的钝角β1、β2。
杠杆对54、56的指向操作元件40的端部54.2、56.2通过一个固定在操作元件40上的、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面杠杆头支承槽48、48并可与操作元件轴向随动的导块44间接地与操作元件40连接并与之共同作用。两杠杆54、56的其他端部54.4、56.4分别支撑在各个膨胀心轴半轴32、34配有的顶压块50、50内,其中图5中下面的顶压块50,象图4的结构型式一样,又与断裂弓体38共同作用。
用图5所示的张开控制装置同样可达到联系图4所阐述的效果和控制能力。然而不同于图4的变型方案,按照图5的实施例还具有较小的轴向尺寸以及基于以角度β1、β2的杠杆对布置的许多变型方案的可能性。
图6表示按第四种结构型式的、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张开装置的主要分段的大大简化的原理示意图。该变型方案的基本结构与图4的结构型式相像,表示出一种所用装置部件的尺寸,这里即杠杆(杠杆1、杠杆2、杠杆3)的长度以及例如顶压块的布置和尺寸进而还有杠杆铰点相对于各张开区域的初始位置的位置不相同的情况。在未操作的初始位置,所有三个杠杆的上部端点处于一个共同的垂直高度上,该高度在图6中用直线“0”表示。本例很好地表示了对于一种确定的结构方式,杠杆的长度不必非得影响角度β。杠杆3比杠杆2短,而角度β相同(这里为45°)。如图所示,图4的变型方案中,对所有杠杆在断裂弓体操作元件沿轴向的行程HA相同的情况下,原则上能使张开行程h不同。然而通常不希望张开行程h在每个位置或说是在每个断裂弓体上大小都相同,因为这是简单的装置结构就能达到的。可通过一种相应的杠杆长度和相应的角度β设置可实现在行程HA相同的情况下所期望的适时的开始张开和断裂或说是形成不同的力。这里杠杆的上端或附属的上部杠杆铰点例如在初始位置可能处于一个共同的高度(这里为直线“0”),而各个下面的杠杆端部或附属的下部杠杆铰点可能处于不同的位置(比较杠杆2和杠杆3)。例如对于上述的例7也可类似地采用一种相应的结构。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只是对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一般性说明的实施例。其实,按照本发明的装置还可采取不同于上述的结构型式而不超出保护范围。这里该装置可能具有由权利要求和实施例中所述的细节的各个单个特征组合而表现出来的特别的特征。图2中张开控制装置的楔形元件18、20也可能组合成更大的单元。另外还可能在纵向延伸的操作元件16的两侧设置楔形元件18,在两膨胀心轴半轴12、14上设置楔形元件20。在采用断裂弓体的情况下,还可能在断裂弓体的内侧设置楔形面。对于按图4和5的变型方案,杠杆臂42、54、56原则上也可能直接,例如通过铰接与操作元件40或断裂弓体38连接。然而这只有在断裂力较小或单个部件和接头尺寸非常稳定的情况下才适用。每个张开区域还可按需要设置多个单个杠杆,例如在平行杠杆结构、或者多个杠杆对或者复杂的杠杆机构中。杠杆的几何特征和结构也可与上面的例子有偏差。还可考虑以多个操作元件替代单个操作元件16、40,所说多个操作元件个别地和/或成组地操作张开控制装置或张开元件的部件。
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标记号只是用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应限制保护范围。
标记号一览表2 工件/壳体块4 环状工件段/轴承盖6 4内的孔6.2 6的内表面8 断裂缺口10 膨胀心轴12 10的膨胀心轴半轴14 10的膨胀心轴半轴(活动的)14A 膨胀心轴半轴段14B 膨胀心轴半轴段14C 膨胀心轴半轴段16 操作元件/拉杆18 第一楔形元件18.2 第一楔形面20 第二楔形元件20.2 第二楔形面22 固定装置24 14内的导槽26 分离装置/拉削装置28 26的拉削刀具30 膨胀心轴32 30的第一膨胀心轴半轴34 30的第二膨胀心轴半轴36 导块38 30的断裂弓体40 30的断裂弓体操作元件42 杠杆元件/杠杆42.2 42的上端部42.4 42的下端部44 滑块46 空腔48 44的杠杆头支承槽50 杠杆支座/顶压块52 50的杠杆头支承槽54 杠杆56 杠杆58 柔性或活动连接α楔形角β1钝角β2钝角A轴向H杠杆或断裂弓体的张开行程HA40沿轴向的行程
权利要求
1.用于带有多个轴向前后对齐布置的环状工件段(4)的工件(2)的断离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张开装置(10,30),该张开装置在一个由各环状工件段(4)构成的孔(6)内可轴向(A)导入并具有至少一个张开元件(14,38),在至少两个轴向(A)相间隔的张开区域上可张开,其特征在于,张开装置(10,30)设有一个与至少一个张开元件(14,38)共同作用的、用于控制至少两个张开区域的可变的位置和/或可变的张开宽度和/或可变的张开时刻和/或可变的张开顺序的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16,18,20,22,40,42,44,46,48,50,52;α;β;β1,β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开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带有二个膨胀心轴半轴(12,14;32,34)的膨胀心轴(10,30),其中至少一个具有沿轴向(A)相间隔的张开区域(38),且张开控制装置(16,18,20,22,40,42,44,46,48,50,52;α;β;β1,β2)布置在膨胀心轴半轴(12,14;32,34)之间。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开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在膨胀心轴半轴(12、14)之间沿轴向(A)延伸的操作元件(16),该操作元件具有许多带有相对轴向(A)成角度(α)延伸的第一楔形面(18.2)的楔形元件(18),-许多至少固定在两膨胀心轴半轴(12、14)中的一个(14)上的、带有相对轴向(A)成角度(α)延伸的第二楔形面(20.2)的第二楔形元件(20),-其中第二楔形元件(20)与第一楔形元件(18)互补地设置且当操作操作元件(16)时分别与一个所配设的第一楔形元件(18)共同作用使各个张开区域张开,及-其中第一楔形元件(18)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DA1、DA2、...DAX)和/或第二楔形元件(20)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DB1、DB2、...DBX)可作不同的调整(22)。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相邻的第一楔形元件(18)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DA1、DA2、...DAX)和/或依次相邻的第二楔形元件(20)相互之间的轴向距离(DB1、DB2、...DBX)增大。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楔形元件(18,20)可更换(22)。
6.按照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膨胀心轴半轴(12,14)中至少一个(14)分为相互活动连接(58)的膨胀心轴半轴段(14A、14B、14C),其中每个膨胀心轴半轴段(14A、14B、14C)分别配有一个附属的张开区域,以使各张开区域可相互独立地张开。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膨胀心轴半轴段(14A、14B、14C)的活动连接为一个联轴节连接和/或一个柔性连接(58)和/或一个单-和/或多铰链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开控制装置包括-许多沿轴向(A)相互间隔的杠杆元件(42;54,56),该杠杆元件均设置在两膨胀心轴半轴(32,34)之间的一个张开区域(38)内,以钝角(β;β1,β2)垂直于轴向(A)延伸并且至少一个张开元件(38)分别与之共同作用,-至少在一个两膨胀心轴半轴(32,34)之间沿轴向A延伸的操作元件(40),该操作元件直接和/或间接地(44)与各个杠杆元件(42)的一个第一端部区域(42.2)连接并与之共同作用,和-至少一个在各个张开区域(38)内设置的、直接和/或间接与之作用连接的杠杆支座(50),该杠杆支座直接和/或间接与各个杠杆元件(42)的一个第二端部区域(42.4)连接并支撑该第二端部区域。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杠杆元件(42)的第二端部区域(42.4)支承在一个基本垂直于轴向(A)的活动的顶压块(50)内,而与张开元件(38)共同作用。
10.按照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张开区域(38)至少配有一个杠杆元件(42;54,56)。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张开区域(38)均配有两个杠杆元件(54,56),这二个杠杆元件相对于张开装置(30)的轴向(A)相互反向地设置而构成一个杠杆元件对(54,56),其中在杠杆元件对(54,56)之间布置着操作元件(40)且杠杆元件对(54,56)的指向操作元件(40)的端部区域(54.2,56.2)直接和/或间接地与操作元件(40)连接并与之共同作用。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杠杆元件对(54,56)的背向操作元件的端部区域(54.2,56.2)分别支承在一个顶压块(50)内,顶压块中至少有一个可基本上垂直于轴向(A)活动且与张开元件(38)共同作用。
13.按照权利要求8至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杠杆元件(42;54,56)的布置(β;β1,β2)可单独地调整。
14.按照权利要求8至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杠杆元件(42;54,56)的长度(L)相同。
15.按照权利要求8至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杠杆元件(42;54,56)的长度(L)不同。
1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开装置(10)在其相对于轴向导入方向(A)的前部段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当导入张开装置(10)之时和/或之后在孔(6,6.2)制造一个或多个断裂缺口(8)的分离装置(26,2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带有多个轴向前后对齐布置的环状工件段的工件(2)的断离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张开装置(10),该张开装置在一个由各环状工件段构成的孔内可轴向(A)导入并具有至少一个张开元件(14),该张开元件在至少两个轴向(A)相间隔的张开区域上可张开。张开装置(10)设有一个与至少一个张开元件(14)共同作用的、用于控制至少两个张开区域的可变的位置和/或可变的张开宽度和/或可变的张开时刻和/或可变的张开顺序的整体的张开控制装置(16,18,20,22;α)。
文档编号B26F3/02GK1347356SQ00806437
公开日2002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1日
发明者迈克尔·黑内尔, 豪斯特·维斯尼弗斯基 申请人:阿尔冯·凯斯勒专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