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47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供架设机具使用的工作台组成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的一般可携式工作台1,其具有一横梁2、四支脚3与二托架4,该些支脚3支撑该横梁2,该二托架4安装于该横梁2,其等共同供一圆锯机(图未示)稳固结合;请配合图2所示,横梁2具有沿着二侧长边设置的突部2a与突部2b,托架4包括有一长矩形本体4a、一前夹件4b、一后夹件4c与一弹簧4d,该本体4a具有一缺口4e与该横梁2配合,该前夹件4b枢接于该本体4a且位在该突部2a外侧,该后夹件4c枢接于该本体4a且位在该突部2b外侧,该弹簧4d安装于该本体4a并提供一顶推作用力促使该后夹件4c维持往下枢摆。
图2即揭示托架4由前夹件4b与后夹件4c呈前后地扣住突部2a与突部2b,据以与该横梁2结合,此时托架4上方架设有该圆锯机,当欲取下圆锯机而必须使得托架4自横梁2脱离时,吾人只需触压该后夹件4c致其不再与突部2b维持扣抵状态即可,如此将可顺利地把圆锯机连同该二托架4一起相对横梁2分离。
上述弹簧4d虽促使该后夹件4c扣住突部2b,然而,对于已结合有极重的圆锯机的托架4而言,仅赖以单一弹簧4d所提供的微薄顶推作用力而与横梁2维持结合,似乎显得不慎牢固而潜藏危险,尤其是在锯切加工过程中,更增添危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开发与制造经验,终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提供更稳固的结构,具提升工作安全性。
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该工作台具有一长形的支撑梁与复数支脚撑起该支撑梁,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包含有一机座,设置于该支撑梁上方;一前夹座,接设于该机座且具有一前抵面与该支撑梁一侧长边接触;一后夹座,枢接于该机座且具有一后抵面与该支撑梁另一侧长边接触,以及相对该后抵面具有一导推面;一掣动组件,安装在该机座且位在该后夹座后方,该掣动组件包括有一偏心轮与一从动件,该偏心轮可转动地安装在该机座且具有一朝机座外部延伸的把手,该从动件可旋动地与该偏心轮接设,该从动件具有一顶推面与该后夹座的导推面接触。
其中该掣动组件的偏心轮具有一外接圆,该把手自该外接圆中间部位朝外延伸形成,该从动件具有二套环,该二套环分别具有一穿孔与该外接圆配合且各别位在该把手的两旁,各该套环的前端面共同构成该顶推面。
其中该后夹座的导推面与该从动件的顶推面彼此是以弧面配合。
其中该机座具有一平板与二侧板,该二侧板各别具有一缺口供该机座与该支撑梁嵌合,该前夹座枢接于该二侧板之间,该后夹座亦枢接于该二侧板之间。
其中还包括有一调整组件,该调整组件安装在该机座且位在该前夹座后方,该调整组件具有一可前后移动并于任意位置停定的活动件,该活动件与该前夹座接设。
其中该调整组件包括有一固定板与一螺帽,该固定板是安装在该二侧板之间且具有一穿孔,该活动件具有一螺杆,该螺杆一端穿过该螺帽与该固定板的穿孔再与该前夹座接设。
其中该二侧板的缺口是位在偏离侧板中间部位且偏靠该掣动组件。
其中该前夹座的前抵面与该支撑梁的一侧长边彼此以圆弧曲面配合,该后夹座的后抵面与该支撑梁的另一侧长边彼此以圆弧曲面配合,且该后夹座的后抵面延伸至该支撑梁的底面。
其中还包括有一提把,该提把固接于其中一侧板且位在相对该缺口的另一侧。
其中该前夹座具有一延伸状的弹片,该弹片与该机座的平板内面抵触。
其中该后夹座具有一延伸状的弹片,该弹片与该机座的平板内面抵触。
其中该掣动组件包括有一定位销,该定位销穿设于该二侧板之间,供该把手抵靠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更稳固的结构,具提升工作安全性。


以下,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是一般工作台与托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托架与工作台的横梁结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支撑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支撑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与支撑梁结合的剖视图,揭示把手未下压。
图6类同图5,揭示把手下压状态。
图7为一立体图,揭示支撑梁上结合有二组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
图8为一立体图,进一步揭示该二支撑装置上组装有圆锯机。
图9是图8的侧视图。
图10类同图9,揭示取下圆锯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支撑装置与可携式工作台结合使用的示意图,该工作台200具有一长形的支撑梁201与四支脚202共同撑起该支撑梁201,该支撑梁201由二圆杆201a平行设置构成,于该二圆杆201a上方则结合有二相同结构的支撑装置100,该二支撑装置100上方供一圆锯机300稳固组装(参照图8)。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100包括有一机座10、一提把18、一前夹座20、一调整组件30、一后夹座40、一掣动组件50与三支轴销61、62、63;其中该机座10具有一平板12与二侧板14,该平板12设有二道剖槽121、122供螺栓16穿过并锁入圆锯机300底座301(参照图8),据以使得圆锯机300固接于机座10,该二侧板14各别具有一偏离侧板14中间部位且偏靠一侧的缺口141,该些缺口141恰供机座10与该二圆杆201a嵌合(参照图5),又,该二侧板14各别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一穿孔142、一第二穿孔143、一第三穿孔144与一第四穿孔145,而该提把18固定于其中一侧板14外侧面且位在相对缺口141的另一侧。
该前夹座20是呈弧形块体,其具有一穿孔21、一前抵面22、二延伸状的弹片23与一后板24,组装时,将前夹座20置于该二侧板14之间,接着以轴销61贯穿该二第一穿孔142与穿孔21,使得前夹座20与机座10枢接,此时该前抵面22面朝缺口141,该二弹片23抵触该平板12内面;在机座10与支撑梁201结合时,该前抵面22与其中一圆杆201a表面接触。
该调整组件30安装在该机座10且位在该前夹座20后方,该调整组件30具有一固定板31、一挡块32、一活动件33与一螺帽34,该固定板31是设置在该二侧板14之间且具有一穿孔311,该挡块32被设置于该后板24后方,该活动件33具有一螺杆331与一头部332,该螺杆331一端依序穿过该螺帽34、该固定板31的穿孔311与该后板24,再与该挡块32接设,由松释该螺帽34即可调整该活动件33相对该固定板31前后移动,进而同时带动该前夹座20产生些微的往前或往后枢摆,的后再于旋紧螺帽34,将使得前夹座20被停定在预定位置。
该后夹座40亦为弧形块体且具有一穿孔41、一后抵面42、一导推面43与二延伸状的弹片44,组装时,亦将后夹座40置于该二侧板14之间,且以轴销62贯穿该二第二穿孔143与穿孔41,使得后夹座40与机座10枢接,此时该后抵面42面朝缺口141且与该前抵面22遥遥相对,该导推面43是与该后抵面42相对设置,该二弹片44亦抵触该平板12内面;在机座10与支撑梁201结合时,该后抵面42与另一圆杆201a表面接触,另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机座10上方所组设的圆锯机300重心在后造成后翻,本实用新型的后夹座40后抵面42更以加长延伸至圆杆201a底面方式制作,以便与圆杆201a产生更多的接触面积。
该掣动组件50被安装在该机座10且位在后夹座40后方,该掣动组件50具有一偏心轮51、一从动件52、一后盖53与一定位销54,其中该偏心轮51具有一轴孔511、一外接圆512及一自该外接圆512中间部位朝机座10外部延伸的把手513;该从动件52具有二套环521及一顶推面522,该二套环521分别具有一穿孔521a与该外接圆512套设配合,且该二套环521各别位在该把手513的两旁,又各该套环521的前端面521b共同构成该顶推面522,该顶推面522与该后夹座40的导推面43彼此以弧面接触配合;组装时,将轴销63贯穿该二第三穿孔144与轴孔511,使得偏心轮51可转动地安装在该机座10,而该从动件52随着偏心轮51的转动而同步产生旋摆;至于该后盖53,是套设在该二侧板14外部,且该后盖53具有一卡槽531,该卡槽531供定位销54穿过且于定位销54贯穿该二第四穿孔145后与该二侧板14结合,该后盖53具有补强机座10整体结构强度的效用,该定位销54提供该把手513下压时抵靠使用。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100各构件及其相关位置的说明,在第五图中,是揭示机座10放置于该二圆杆201a上,该把手513处于位被下压且该从动件52未顶推后夹座40的状态,此时前夹座20的前抵面22及后夹座40的后抵面42分别与该二圆杆201a的表面呈轻抵接触,所以,使用时可轻易地调整机座10处于圆杆201a上任意位置,甚者,可将该机座10相对圆杆201a取下。
续请参阅图6所示,因偏心轮51是以轴销63为支点,故而当使用者将把手513下压时,转动的偏心轮51将顶推该从动件52,且促使该从动件52的顶推面522与后夹座40的导推面43紧密地压合接触,此时,机座10受制于前夹座20与后夹座40呈左右夹制该二圆杆201a,且藉助偏心轮51所造成的压迫效果,以便使得机座10与支撑梁201之间更加稳固结合,具有提升工作安全性。
图7所示即为工作台200的支撑梁201结合有二支撑装置100的示意图,图8及图9进一步揭示该二支撑装置100上方共同组装圆锯机300。
另外,图10为取下圆锯机300的示意图,由于圆锯机300的重心偏靠后方,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地将提把18设置在相对掣动组件50的另一侧,由此提供使用者更为容易施力,并于往上抬起圆锯机300时即可造成机座10与支撑梁201脱离。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凡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该工作台具有一长形的支撑梁与复数支脚撑起该支撑梁,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包含有一机座,设置于该支撑梁上方;一前夹座,接设于该机座且具有一前抵面与该支撑梁一侧长边接触;一后夹座,枢接于该机座且具有一后抵面与该支撑梁另一侧长边接触,以及相对该后抵面具有一导推面;一掣动组件,安装在该机座且位在该后夹座后方,该掣动组件包括有一偏心轮与一从动件,该偏心轮可转动地安装在该机座且具有一朝机座外部延伸的把手,该从动件可旋动地与该偏心轮接设,该从动件具有一顶推面与该后夹座的导推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掣动组件的偏心轮具有一外接圆,该把手自该外接圆中间部位朝外延伸形成,该从动件具有二套环,该二套环分别具有一穿孔与该外接圆配合且各别位在该把手的两旁,各该套环的前端面共同构成该顶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夹座的导推面与该从动件的顶推面彼此是以弧面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机座具有一平板与二侧板,该二侧板各别具有一缺口供该机座与该支撑梁嵌合,该前夹座枢接于该二侧板之间,该后夹座亦枢接于该二侧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有一调整组件,该调整组件安装在该机座且位在该前夹座后方,该调整组件具有一可前后移动并于任意位置停定的活动件,该活动件与该前夹座接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调整组件包括有一固定板与一螺帽,该固定板是安装在该二侧板之间且具有一穿孔,该活动件具有一螺杆,该螺杆一端穿过该螺帽与该固定板的穿孔再与该前夹座接设。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侧板的缺口是位在偏离侧板中间部位且偏靠该掣动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夹座的前抵面与该支撑梁的一侧长边彼此以圆弧曲面配合,该后夹座的后抵面与该支撑梁的另一侧长边彼此以圆弧曲面配合,且该后夹座的后抵面延伸至该支撑梁的底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有一提把,该提把固接于其中一侧板且位在相对该缺口的另一侧。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夹座具有一延伸状的弹片,该弹片与该机座的平板内面抵触。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夹座具有一延伸状的弹片,该弹片与该机座的平板内面抵触。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掣动组件包括有一定位销,该定位销穿设于该二侧板之间,供该把手抵靠使用。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可携式工作台的支撑装置,该工作台具有一横设的支撑梁,该支撑装置具有一机座及结合于该机座的一前夹座、一后夹座与一掣动组件,该机座置放于支撑梁上,该前夹座与后夹座呈左右对夹该支撑梁,该掣动组件提供一偏压力量促使该后夹座更为紧密的压贴支撑梁的一侧边,以使得机座更为稳固结合于支撑梁。
文档编号B25H1/06GK2815629SQ20052001976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8日
发明者刘嘉盛, 蔡杰原 申请人:圣杰机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