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形部件及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51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形部件及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形部件及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
背景技术
各类工具利用杠杆原理旋锁螺固件,达到扭紧或转松的效果,故螺 固件可装配、组合各类产业的零组件。 一般工业成品因结构差异而需要 使用各式螺固件,施以强弱不同程度的扭力组装固定,为了确实控制工 具对螺固件施行的扭力,工具业界开始了扭力控制结构的开发与研究, 各种扭力控制结构逐渐实施、应用于扳手、螺丝起子、转接工具等工具 项目中。
其中如美国专利证号第7150212号『扭力螺丝起子』专利,该结构 包括一调整块、 一刻度块、 一弹性件、 一对齿形对应啮合的齿形部件, 该结构可以刻度块为设定的参考基准,以六角扳手调动调整块推抵弹性 件对齿形部件施以不同程度的压迫力量,用以设定螺丝起子所能达到的 预设扭力,当作业至超过预设扭力时,该上下啮合的齿形部件将产生滑 移跳位而无法再继续操作,故使用者便可由此了解螺固件已经旋锁至适 当程度。
然而,该齿形部件是隔着一居中开有洞孔的薄片状垫体压抵于弹性 件之下,当调整为高扭力预设值时,该弹性件是紧压在垫体与齿形部件 之上,薄片状结构强度较弱的垫体,常容易因为弹性件的压迫下而由洞 孔周缘产生碎开或破裂,导致无法再正常地借助弹性件压抵齿形部件调 整扭力预设值,又,弹性件随时间与使用次数渐趋疲劳,压迫力量逐渐 疲软且施力变得不平均,由于该齿形部件只是抵于弹性件一端,并未与 弹性件做稳固的定位,在表面受力不平均下常使得齿形部件上齿块容易 产生偏移,造成上、下齿块无法准确对齐咬合,导致本体作业时常因齿 形部件提早跳位而发生扭力误差;'
另外,这类扭力控制结构中,由于该齿形部件每个齿的斜率较大,故该齿形部件在作业中扭力到达极限而产生滑移跳位时,上下齿受自身 尖细状的结构与较大的斜率而导致无法顺畅滑移跳位,故不时发生扭力 己达到预设范围,但因齿形部件上下齿未能实时跳位而导致螺固件旋锁 的误差;而且,尖细齿在滑移跳位时是彼此以尖锐表面相互摩擦,久之 容易因此磨耗,使彼此无法紧密啮合,连带影响其对扭力的控制程度。
由此可知,现有齿形部件使用上有着易导致扭力误差,易造成结构 磨损,其结构又易发生碎开、破裂等縮减使用寿命,影响手工具扭力控 制精确程度。就整体而言,其实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 陷,而提供一种齿形部件及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保持扭力转接工具 对扭力控制的精确程度,达到扭力控制的扳动效果,保持使用寿命。
本发明齿形部件是
一种齿形部件,该齿形部件可配合实施于扭力工具内,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于一端面上设有数个提供滑移、跳位的卡掣缘,另一端面设有增 强结构强度的结合部。
前述的齿形部件,其中结合部为一枢轴或一定位轴。 前述的齿形部件,其中枢轴或定位轴为棱角态样,该枢轴开设一螺孔。
前述的齿形部件,其中各卡掣缘设有相交角度介于2 0度到5 5度 的一斜边与一弧边。
本发明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是
一种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柄部,该柄部 上下两端开有相互连通的开口,上方的开口设置一接头,下方的开口则 设置一驱动件,其特征在于该接头一端开有一通孔,该通孔向内设有 一螺纹段,该螺纹段内设有一控制部;该控制部与一齿形部件组设,该 齿形部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一第一齿件与一第二齿件,该第一、第二齿件 一端面上设有数个提供滑移、跳位的卡掣缘,该第一齿件相对卡掣缘的 另一端面设有一与控制部组设,并增强结构强度的结合部,该结合部为 一枢轴,该第二齿件相对卡掣缘的另一端亦设有一与驱动件结合的结合
5部,该结合部为一定位轴。
前述的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中枢轴呈四角柱状并开设一孔洞, 该定位轴呈六角柱状并与驱动件连动。
前述的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中控制部包括相抵的一调整件及 一扭力控件,该调整件相对通孔一端设有调整孔,该调整件外周设有与 螺纹段相咬合的螺纹,并置入第一齿件的枢轴,该扭力控件套设于第二 齿件的定位轴上。
前述的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中控制部包括相抵的一调整件及 一扭力控件,该调整件相对通孔一端设有调整孔,该调整件外周设有与 螺纹段相咬合的螺纹,并置入第一齿件的枢轴的孔洞,该扭力控件套设 于第二齿件的定位轴上。
前述的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中各卡掣缘设有相交角度介于2 0度到5 5度的一斜边与一弧边,该第一、第二齿件的卡掣缘相互交错 啮合,第一、第二齿件的卡掣缘间留有一定间隙。
借由上述结构,可避免齿形部件在操作中发生压裂、破损或偏移的 情况,以保持手工具使用寿命与正常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持扭力转接工具对扭力控制的精确程度, 达到扭力控制的扳动效果,保持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齿形部件及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第一实施例的立体 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调整扭力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使用时结构内部状态的透视图。 图6A至图6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卡掣缘滑移跳位的连续动作状 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柄部IO 开口 11 开口 12固定孔13接头20通孔21
螺纹段22销孔23固定销231
驱动件30定位孔31控制部40
调整件41调整孔411螺纹412
扭力控件42板片弹簧42a齿形部件50
第一齿件51卡掣缘511斜边5111
弧边5112第二齿件52卡掣缘521
斜边52U弧边5212结合部60
枢轴61孔洞611内螺錄6111
定位轴6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齿形部件及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该齿形部件 可配合实施于扭力扳手或扭力起子或扭力转接工具的手工具,本实施例 是将该齿形部件与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的结构于同一实施例中说明,
现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该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在本实施例中为 扭力转接工具,其设有一柄部10,该柄部10上下两端开设有相互连通的 开口ll、 12,并于接近上端开口的侧壁穿设有一固定孔13;
该柄部10上方的开口 11螺设有一接头20,该接头20 —端开有一通 孔21,该通孔21向接头20内设有一中空并连通接头20另一端的螺纹段 22,该接头外侧壁面向内横向穿设一销孔23,该销孔23设有一固定销 231,该固定销231另一端置入柄部10的固定孔13使接头20固定于柄 部10 —端;该接头10下方的开口 12组设一驱动件30,该驱动件30对 应开口 12的一端开设一定位孔31;
该螺纹段内设有一控制部40,该控制部40包括一调整件41与一扭 力控件42,该调整件41 一端开设一调整孔411,该调整件41外周设有 可与螺纹段22咬合的螺纹412,该扭力控件42为板片弹簧42a; 该控制部40与一齿形部件50组设,本实施例该齿形部件50设置于调整 件41与板片弹簧42a之间,该齿形部件50包括一第一齿件51与一第二 齿件52,该第一、第二齿件51、 52—端面上设有数个提供滑移、跳位,
7并能减少跳位时磨耗的卡掣缘511、 521,各卡掣缘511、 521是以相交角 度介于2 0度到5 5度的一斜边5111、 5211与一弧边5112、 5212共同 形成,该第一、第二齿件51、 52的卡掣缘511、 521是相互交错啮合, 使第一、第二齿件51、 52的卡掣缘511、 521间留有一定间隙,该第一、 第二齿件5K 52相对卡掣缘511、 521的另一端面设有一供齿形部件50 与扭力工具组设,并增强结构强度的结合部60;
该结合部60包含一设置于第一齿件51的枢轴61以及一设置于第二 齿件52的定位轴62,该枢轴61开设一供调整件置入的孔洞611,本实 施例该孔洞611内设有与调整件41外周对应的内螺纹6111,该定位轴 62供板片弹簧42a穿设并定位于定位孔31内而与驱动件30连动,该枢 轴61与定位轴62外型是呈棱角状,本实施例分别为呈四角柱状及六角 柱状;
续请参照图4至图6所示,先参阅图4,该扭力转接工具在使用前是 以一六角扳手从通孔21伸入调整孔411内,调动调整件41借助螺纹412 于螺纹段22与内螺纹6111向上、下位移并伸入孔洞611压抵第一齿件 51下移以改变齿形部件50对板片弹簧42a的压迫程度,利用调整控制部 40及齿形部件50预设所需的扭力,接着便如图5所示,将扭力转接工具 组装于施力工具之上,如本实施例所示的气动枪,以对螺固件进行旋锁 作业,当对螺固件的旋锁达到预设扭力范围时,该第二齿件52与板片弹 簧42a便不再受第一齿件51的压迫所拘束,再如图6A至图6C,该第二 齿件52的卡掣缘521将沿第一齿件51的卡掣缘511滑移爬升,并在爬 至第一齿件51的卡掣缘511顶时顺势跳位,因第二齿件52于第一齿件 51下方持续跳位将连带令驱动件30跳转故无法继续扳动,故可防止使用 者因疏忽而继续进行扳动所可能造成的问题;
因为该第一、第二齿件51 、52以枢轴61及定位轴62套设于接头20、 板片弹簧42a和驱动部30的定位孔31内,该枢轴61及定位轴62加大 了第一、第二齿件51、 52的体积,相对也提升了结构的强度,故更能承 受预设扭力时的压迫,且借助枢轴61与定位轴62的穿套定位,可避免 第一、第二齿件51、 52的偏移,让两者的卡掣缘511、 521在板片弹簧 42a的压迫下确实啮合,确保齿形部件50在到达扭力预设值时能正常跳位,保持扭力转接工具对扭力控制的精确程度;
再者,该第一、第二齿件51、 52啮合时彼此的卡掣缘511、 521间 留有一定间隙,使得齿形部件50在作业中,交会的弧边5112、 5212会 相互卡抵而仅能朝斜边5111、 5211方向滑移、跳位,于是使扭力转接工 具朝弧边5112、 5212交会方向转可因弧边5112、 5212相互卡抵而持续 扳动,朝斜边5111、 5211相依方向转动则可因斜边5111、 5211达到预 定扭力值时会滑移、跳位而达到扭力控制的扳动效果。
最后,该齿形部件50的卡掣缘511、 521是以斜边5111、 5211与弧 边5112、 5212呈2 0度至5 5度的适当角度相交形成,卡掣缘511、 521 外表面呈缓和的结构曲线且斜率较为平缓,故能使第二齿件52在第一齿 件51下方更为顺畅地滑移、跳位,避免第一、第二齿件51、 52在扭力 届满时无法顺利跳位造成扭力误差的缺点,且斜边5111、5211、弧边5112、 5212相交的曲线轮廓能在跳位中减少卡掣缘511、 521的相互摩擦,避免 齿形部件50磨耗以保持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 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 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齿形部件,该齿形部件可配合实施于扭力工具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于一端面上设有数个提供滑移、跳位的卡掣缘,另一端面设有增强结构强度的结合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为 一枢轴或一定位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或定位轴为棱角态样,该枢轴开设一螺孔。 .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卡掣缘设有相交角度介于2 0度到5 5度的一斜边与一弧边。
5. —种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柄部,该 柄部上下两端开有相互连通的开口,上方的开口设置一接头,下方的开 口则设置一驱动件,其特征在于-该接头一端开有一通孔,该通孔向内设有一螺纹段,该螺纹段内设 有一控制部;该控制部与一齿形部件组设,该齿形部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一第一齿 件与一第二齿件,该第一、第二齿件一端面上设有数个提供滑移、跳位 的卡掣缘,该第一齿件相对卡掣缘的另一端面设有一与控制部组设,并 增强结构强度的结合部,该结合部为一枢轴,该第二齿件相对卡掣缘的 另一端亦设有一与驱动件结合的结合部,该结合部为一定位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轴呈四角柱状并开设一孔洞,该定位轴呈六角柱状并与驱动件连 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相抵的一调整件及一扭力控件,该调整件相对通孔一端 设有调整孔,该调整件外周设有与螺纹段相咬合的螺纹,并置入第一齿 件的枢轴,该扭力控件套设于第二齿件的定位轴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相抵的一调整件及一扭力控件,该调整件相对通孔一端 设有调整孔,该调整件外周设有与螺纹段相咬合的螺纹,并置入第一齿 件的枢轴的孔洞,该扭力控件套设于第二齿件的定位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卡掣缘设有相交角度介于2 0度到5 5度的一斜边与一弧边,该 第一、第二齿件的卡掣缘相互交错啮合,第一、第二齿件的卡掣缘间留 有一定间隙。
全文摘要
一种齿形部件及具有齿形部件的手工具,该手工具包括一相互组设的接头、柄部以及驱动件,该接头内设有一螺纹段,该螺纹段内设置一控制部,该控制部与一齿形部件组设,其中该控制部包括一调整件及一扭力控件;该齿形部件包括一第一齿件与一第二齿件,该第一、第二齿件一端面上设有数个卡掣缘,各卡掣缘是以相交角度介于20度到55度的一斜边与一弧边共同形成,该第一、第二齿件以卡掣缘是相互交错啮合,并留有一定间隙,该第一、第二齿件各设有一结合部;借由上述结构,可避免齿形部件于操作中发生压裂、破损或偏移的情况,维持手工具的使用寿命与正常运作。
文档编号B25B23/14GK101585178SQ200810053189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3日
发明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