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孔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96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打孔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孔治具,特别是一种用于PC、MYLAR、铜箔、铝箔、保护膜等薄材料打孔的打孔治具,属于冲压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PC、MYLAR、铜箔、铝箔、保护膜等薄材料上的孔的加工通常采用打孔治具,常用的打孔治具模切后的去废料过程,一般为使用手工捣孔去废,有如下缺陷1.产能低,产出数量受操作员熟练度影响大。2.受操作员熟练度影响大,易出现破坏产品本体或漏捣孔等不良状况。3.作业过程无法标准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可标准化作业,产能高的打孔治具。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打孔治具,包含上模、下模、模切固定板、导向轴、弹簧;所述导向轴设置在下模的四个角;所述模切固定板与上模依次串在导向轴上;所述上模与模切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优选的,所述下模设置有容纳废料的空腔。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打孔治具,在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一模切固定板,从而可以方便准确的模切孔,同时,下模上设置了可容纳废料的空腔,可以方便的模切孔,同时废料直接掉入下模上的可容纳废料的空腔内;可以实现标准化作业,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打孔治具的一角度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的打孔治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1、上模;2、下模;3、模切固定板;4、导向轴;5、弹簧;6、空腔。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打孔治具,包含上模1、下模2、模切固定板3、导向轴 4、弹簧5 ;所述导向轴4设置在下模2的四个角;所述模切固定板3与上模1依次串在导向轴4上;所述上模1与模切固定板3之间设置有弹簧5 ;所述下模2设置有容纳废料的空腔 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打孔治具,在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一模切固定板,从而可以方便准确的模切孔,同时,下模上设置了可容纳废料的空腔,可以方便的模切孔,同时废料直接掉入下模上的可容纳废料的空腔内;可以实现标准化作业,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孔治具,其特征在于包含上模、下模、模切固定板、导向轴、弹簧;所述导向轴设置在下模的四个角;所述模切固定板与上模依次串在导向轴上;所述上模与模切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设置有容纳废料的空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孔治具,包含上模、下模、模切固定板、导向轴、弹簧;所述导向轴设置在下模的四个角;所述模切固定板与上模依次串在导向轴上;所述上模与模切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下模设置有容纳废料的空腔;本发明的打孔治具,在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一模切固定板,从而可以方便准确的模切孔,同时,下模上设置了可容纳废料的空腔,可以方便的模切孔,同时废料直接掉入下模上的可容纳废料的空腔内;可以实现标准化作业,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文档编号B26F1/14GK102267141SQ201010190550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日
发明者赵阳 申请人:苏州佳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