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合盖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45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合盖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一种用来合盖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注塑产品有很多,是因为注塑成型加工方便、快捷,而且只需要更换模具,就可生产出各种不同的产品。由于注塑产品需求量大,所以生产的时候也都是大规模的生产。比如注塑生产的瓶子的需求量就很大,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可是在实际生产中,注塑产品的瓶盖和盖体都需要人工进行一个个的合盖,而产品的需求量又要求比较的大,这样势必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很大,按压合盖时,人员的手部也经常受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自动合盖的装置,采用了自动合盖的装置替代了纯手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合盖的装置,包括减速器、传动装置、驱动装置I、驱动装置II、工作台、旋转台、固定块、齿轮箱和压板;所述驱动装置I的主轴通过减速器与传动装置的主动轮相连;所述传动装置的从动轮的一侧设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上方设有水平放置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方设有旋转台;所述传动装置的从动轮通过齿轮箱里的齿轮副带动旋转台旋转;所述固定块位于旋转台上;所述压板位于旋转台上方,且压板由驱动装置II控制。优选的,所述旋转台为圆形。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八个,且固定块在旋转台上成环形阵列分布。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一种自动合盖的装置,当模具开完模之后,只需要把盖体和瓶盖放在固定块上,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对其进行自动合盖,既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利于大规模的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I为本发明的自动合盖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其中1、减速器;2、传动装置;3、驱动装置I ;4、旋转台;5、工作台;6、固定块;7、驱动装置II ;8、压板;9、齿轮箱;10、主动轮;11、从动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附图I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合盖的装置,包括减速器I、传动装置2、驱动装置I 3、驱动装置II 7、工作台5、旋转台4、固定块6、齿轮箱9和压板8 ;所述驱动装置I 3的主轴通过减速器I与传动装置2的主动轮10相连;所述传动装置2的从动轮11的一侧设有齿轮箱9 ;所述齿轮箱9上方设有水平放置的工作台5 ;所述工作台5上方设有圆形旋转台4 ;所述传动装置2的从动轮11通过齿轮箱9里的齿轮副带动旋转台4旋转;所述固定块6位于旋转台4上;所述压板8位于旋转台4上方,且压板8由驱动装置II 7控制;所述固定块6的数量为八个,且固定块6在旋转台4上成环形阵列分布。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该装置只需要两个人进行操作,启动装置后,一个人把盖体和瓶盖放到固定块上,通过压板进行自动合盖;另一人把合盖后的成品取下来,这样循环地流水线式进行合盖作业,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护了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合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传动装置、驱动装置I、驱动装置II、工作台、旋转台、固定块、齿轮箱和压板;所述驱动装置I的主轴通过减速器与传动装置的主动轮相连;所述传动装置的从动轮的一侧设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上方设有水平放置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方设有旋转台;所述传动装置的从动轮通过齿轮箱里的齿轮副带动旋转台旋转;所述固定块位于旋转台上;所述压板位于旋转台上方,且压板由驱动装置 II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合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合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八个, 且固定块在旋转台上成环形阵列分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合盖的装置,包括减速器、传动装置、驱动装置Ⅰ、驱动装置Ⅱ、工作台、旋转台、固定块、齿轮箱和压板;所述驱动装置Ⅰ的主轴通过减速器与传动装置的主动轮相连;所述传动装置的从动轮的一侧设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上方设有水平放置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方设有旋转台;所述传动装置的从动轮通过齿轮箱里的齿轮副带动旋转台旋转;所述固定块位于旋转台上;所述压板位于旋转台上方,且压板由驱动装置Ⅱ控制;所述旋转台为圆形;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八个;所述固定块在旋转台上成弧形阵列分布。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合盖的装置采用了自动合盖的装置替代了纯手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节约了成本。
文档编号B25B27/02GK102601766SQ20121006182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0日
发明者沈冬林 申请人:苏州雅尔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