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工具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4625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工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工具装置,其包括一装配筒、一第一装配架以及一第二装配架,其中,该装配筒的内管包括有多个六角状的纵插入孔以及多个径插入槽,其中,各纵插入孔间隔地沿着该内管的纵向形成,且选择性地贯穿该内管,各径插入槽间隔地且沿着该内管的径向凹设形成在该内管,且分别地连通相对应的纵插入孔,该第一装配架以及该第二装配架皆可拆卸地装设在该装配筒,且皆包括一架本体以及两装设爪,其中,各架本体包括多个纵向地贯穿该架本体的装配孔,各装设爪具有径向弹性、连接在相对应的架本体且可拆卸地套设在该外套筒,其中,该第二装配架的两装设爪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一装配架的两装设爪之间的间距,由此,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可相组合且携带方便的组合式工具装置。
【专利说明】组合式工具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六角扳手的工具架,尤指一种组合式工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六角扳手一般排列置放于一工具架,以便于携带及使用。现有工具架为一包括多个六角穿孔的架体,各六角扳手穿过各穿孔而被固定于该工具架,使用时,抽起其中一六角扳手再插入一转接筒内,由于六角扳手的径向尺寸较小、较不适于手握,故利用该转接筒可便于使用者手握操作。
[0003]然而,现有的六角扳手工具架与转接筒皆为独立设计,缺乏可相组合的结构,故在携带上仍略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六角扳手工具架与转接筒之间缺乏可相组合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组合式工具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工具装置,其包括有:
[0006]一装配筒,其包括一内管,其包括有多个纵插入孔以及多个径插入槽,其中,各纵插入孔呈六角状、间隔地沿着该内管的纵向形成,且选择性地贯穿该内管,各径插入槽间隔地且沿着该内管的径向凹设形成在该内管,且分别地连通相对应的纵插入孔;
[0007]一第一装配架,其可拆卸地装设在该装配筒,且包括一架本体以及两装设爪,其中,该架本体包括多个装配孔,各装配孔间隔地且平行于该内管纵向地贯穿该架本体,各装设爪具有径向弹性、连接在该架本体且可拆卸地套设在该外套筒;以及
[0008]一第二装配架,其可拆`卸地装设在该装配筒,且包括一架本体以及两装设爪,其中,该架本体包括多个装配孔,各装配孔间隔地且平行于该内管纵向地贯穿该架本体,各装设爪具有径向弹性、连接在该架本体、可拆卸地套设在该外套筒,该第二装配架的两装设爪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一装配架的两装设爪之间的间距。
[0009]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管进一步包括一外套筒固定部,该外套筒固定部设置在该内管的壁面,该装配筒进一步包括一外套筒,其可转动地套设在该内管且包括一对合孔以及多个卡制部,其中,该对合孔贯穿该外套筒的壁面且选择性地对合其中一径插入槽,各卡制部间隔地设置在该外套筒的内壁,且其中一卡制部卡制于该外套筒固定部,且形成凹凸相匹配的卡制。
[0010]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管进一步包括一对固定环固定部以及一抵靠肋,其中,该对固定环固定部相对地设置在该内管的壁面且靠近该内管的一端,该抵靠肋凸设在该内管壁面,且靠近该内管远离该对固定环固定部的一端,该装配筒的一端抵靠在该抵靠肋且进一步包括一固定环,其套设在该内管远离该抵靠肋的一端且包括一对卡制点,该对卡制点相向地设置在该固定环的内壁,且卡制在该对固定环固定部。
[0011]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套筒固定部凸设在该内管的壁面,该外套筒的各卡制部间隔地凹设在该外套筒的内壁。
[0012]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固定环固定部呈L状地凹设在该内管的壁面,该固定环的该对卡制点凸设在该固定环的内壁。
[0013]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配架的架本体总共包括十三个装配孔,该第二装配架的架本体总共包括九个装配孔。
[0014]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配架的架本体总共包括十三个装配孔,第二装配架的架本体总共包括十三个装配孔。
[0015]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技术特征可达到的效果有:
[0016]1.该第一装配架以及该第二装配架可拆卸地组合在该装配筒,故组装时可将六角扳手插设于尺寸相匹配的装配孔内,可达到便于携带的用途。
[0017]2.六角扳手可插设于装配筒的纵插入孔或径插入槽内,以符合不同的使用状况;该外套筒可相对该内管旋转,使该外套筒的对合孔对合不同的径插入槽,便于使用者使用,该外套筒固定部与各卡制部可辅助该外套筒定位;该固定环套设卡制在该外套筒的一端,该外套筒的另一端抵靠在该抵靠肋,可助于固定该外套筒不会脱落于该内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19]图2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装配筒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4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装配筒的立体剖面图。
[0022]图5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装配筒的立体剖面图。
[0023]图6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装配筒的立体剖面图。
[0024]图7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25]图8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26]图9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0027]图10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装配筒11内管
[0030]111纵插入孔112径插入槽
[0031]113外套筒固定部114固定环固定部
[0032]115 抵靠肋116 开口
[0033]12外套筒121对合孔
[0034]122卡制部13固定环
[0035]131卡制点20第一装配架
[0036]21架本体211装配孔
[0037]22装设爪30、30A第二装配架
[0038]31、31A 架本体311、311A 装配孔
[0039]32装设爪40六角扳手
[0040]41长段42短段【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工具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一装配筒10、一第一装配架20以及一第二装配架30。
[0043]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该装配筒10呈圆柱状且包括一内管11、一外套筒12以及一固定环13,其中,该内管11包括有多个纵插入孔111、多个径插入槽112、一外套筒固定部113、一对固定环固定部114以及一抵靠肋115,其中,各纵插入孔111呈六角状、间隔地沿着该内管11的纵向形成,且选择性地贯穿该内管11,各径插入槽112间隔地且沿着该内管11的径向凹设形成在该内管11,且分别地连通相对应的纵插入孔111,该外套筒固定部113凸设在该内管11的壁面,该对固定环固定部114呈L状、相对地凹设在该内管11的壁面,且靠近该内管11的一端,且各固定环固定部114皆包括一沿着该内管11的纵向形成的开口 116,该抵靠肋115环状地凸设在该内管11壁面,且靠近该内管11远离该对固定环固定部114的一端。
[0044]该外套筒12呈中空状、可转动地套设在该内管11且一端抵靠在该抵靠肋,115且包括一对合孔121以及多个卡制部122,其中,该对合孔121贯穿该外套筒12的壁面且选择性地对合其中一径插入槽112,各卡制部122间隔地凹设在该外套筒12的内壁,且其中一卡制部122卡制于该外套筒固定部113。
[0045]该固定环13呈中空状、套设在该内管11远离该抵靠肋115的一端,且包括一对卡制点131,该对卡制点131相向地凸设在该固定环13的内壁,且卡制在该对固定环固定部114。
[0046]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第一装配架20可拆卸地装设在该装配筒10,且包括一架本体21以及两装设爪22,其中,该架本体21包括十三个装配孔211,各装配孔211间隔地且平行于该内管11的纵向贯穿该架本体21,各装设爪22呈C形、具有径向弹性、连接在该架本体21且可拆卸地套设在该装配筒10。
[0047]该第二装配架30可拆卸地装设在该装配筒10,且包括一架本体31以及两装设爪32,其中,该架本体31包括九个装配孔311,各装配孔311间隔地且平行于该内管11的纵向贯穿该架本体31,各装设爪32呈C形、具有径向弹性、连接在该架本体31、可拆卸地套设在该外套筒10,该第二装配架30的两装设爪32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一装配架20的两装设爪22之间的间距。
[0048]组装时,将各六角扳手40插入尺寸相对应的装配孔211、311内,并将该第一装配架20与该第二装配架30以各装设爪22、32套设在该装配筒10,由于各装设爪22、32具有径向的弹性,故当各装设爪22、32要套设在该装配筒10时,各装设爪22、32会稍微径向弹性变形,并夹设住该装配筒10。
[0049]使用时,先将六角扳手40从其中一装配架20、30中抽起,并插入该装配筒10的相对应的纵插入孔111或是径插入槽112内,例如:请参阅图1及图7所示,将六角扳手40的长段41插入尺寸相对应的纵插入孔111内并贯穿该装配筒10,或是如图1及图8所示,转动该外套筒12,使外套筒12的对合孔121对合到尺寸相对应的径插入槽112,并将六角扳手40的短段42伸入径插入槽112,并插入连通该径插入槽112的纵插入孔111,或是如图1及图9所示,将六角扳手40的短段42插入尺寸相对应的纵插入孔111内,纵上所述,六角扳手40可装配在该装配筒10上以形成不同的使用状态。
[0050]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工具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类似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二装配架30A的形态,该第二装配架30A可拆卸地装设在该装配筒10,且包括一架本体3IA以及两装设爪32,其中,该架本体31A包括十三个装配孔311A,各装配孔311A间隔地且平行于该内管11的纵向地贯穿该架本体311A,各装设爪32呈C形、具有径向弹性、连接在该架本体311A、可拆卸地套设在该外套筒12,该第二装配架30A的两装设爪32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一装配架20的两装设爪22之间的间距。
[00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装配筒,其包括一内管,其包括有多个纵插入孔以及多个径插入槽,其中,各纵插入孔呈六角状、间隔地沿着该内管的纵向形成,且选择性地贯穿该内管,各径插入槽间隔地且沿着该内管的径向凹设形成在该内管,且分别地连通相对应的纵插入孔; 一第一装配架,其可拆卸地装设在该装配筒,且包括一架本体以及两装设爪,其中,该架本体包括多个装配孔,各装配孔间隔地且平行于该内管纵向地贯穿该架本体,各装设爪具有径向弹性、连接在该架本体且可拆卸地套设在该外套筒;以及 一第二装配架,其可拆卸地装设在该装配筒,且包括一架本体以及两装设爪,其中,该架本体包括多个装配孔,各装配孔间隔地且平行于该内管纵向地贯穿该架本体,各装设爪具有径向弹性、连接在该架本体、可拆卸地套设在该外套筒,该第二装配架的两装设爪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一装配架的两装设爪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管进一步包括一外套筒固定部,该外套筒固定部设置在该内管的壁面,该装配筒进一步包括一外套筒,其可转动地套设在该内管且包括一对合孔以及多个卡制部,其中,该对合孔贯穿该外套筒的壁面且选择性地对合其中一径插入槽,各卡制部间隔地设置在该外套筒的内壁,且其中一卡制部卡制于该外套筒固定部,且形成凹凸相匹配的卡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管进一步包括一对固定环固定部以及一抵靠肋,其中,该对固定环固定部相对地设置在该内管的壁面且靠近该内管的一端,该抵靠肋凸设在该内管壁面,且靠近该内管远离该对固定环固定部的一端,该装配筒的一端抵靠在该抵靠肋且进一步包括一固定环,其套设在该内管远离该抵靠肋的一端且包括一对卡制点,该对卡制点相向地设置在该固定环的内壁,且卡制在该对固定环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套筒固定部凸设在该内管的壁面,该外套筒的各卡制部间隔地凹设在该外套筒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固定环固定部呈L状地凹设在该内管的壁面,该固定环的该对卡制点凸设在该固定环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配架的架本体总共包括十三个装配孔,该第二装配架的架本体总共包括九个装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工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配架的架本体总共包括十三个装配孔,第二装配架的架本体总共包括十三个装配孔。
【文档编号】B25H3/00GK203510173SQ20132060789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昆镇 申请人:明沅泰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